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農村鐵鍋鑄造怎麼樣

農村鐵鍋鑄造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1-17 21:15:34

⑴ 農村以前大鐵鍋6印、8印、10印,這個一「印」具體是多少

這個六印鍋八印鍋,甚至更大的鐵鍋,最近這些年是越來越少見了。記得上世紀的北方農村,家家戶戶都是用大鐵鍋做飯。俺奶奶在八印的鐵鍋裡面做玉米面大餅子,然後還在鍋中間放上一個鐵簾子,在上面一塊兒蒸上一碗曬乾的紅鹹菜,大餅子吃紅鹹菜,簡直別提多美了。最主要的是奶奶做的玉米面大餅子,特別的好吃。現在的家庭廚房用具全是不銹鋼,或者是不沾油,很少有人用過去式的大鐵鍋了。

對於過去的大鐵鍋6印8印10印,怎麼解釋,多少為一印,可以說各地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解釋的很簡單明了,6印鍋口直徑是60公分,七印鍋口是70公分,八印的當然就是80公分,以此類推,一印當然就是十公分啦。也有人說的更直接,八印鍋就是供八口人吃飯,七印鍋供七口人吃飯,也是以此類推。對於這樣的解釋,我不太認同,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5個人,也是用8印的大鍋。奶奶家4個人,用的也是八印的大鍋,可以說在農村,不管家裡幾個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八印鍋。

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在農村使用的大鐵鍋中,只聽說過有六印鍋,八印鍋,十印鍋,這些都是偶數的,很少聽說有五印鍋七印鍋11印鍋的。也就是說以印為數量單位的鍋,只有偶數沒有單數。

記得很多年以前,我們村裡有一個翻砂廠,翻砂廠就曾經翻過生鐵鍋。當年我老弟在翻沙場里干過,記得他跟我說過,八印鍋的鍋口直徑是二尺二,重量是22斤。細算一下,二尺二差不多也就是80公分。想當年我們家五口人,用的八印大鍋,不管是貼一鍋餅子還是蒸一鍋饅頭,假如放到現在,半個月也吃不完的。可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都特別的能吃飯。貼一鍋餅子,要不了兩三天就吃完了。

過去的這些大鍋,只有農村的老人們還在用著,年輕人基本不用了,都買了不銹鋼鍋和不銹鋼籠屜蒸饅頭,說實話,我覺得用什麼鍋出來的饅頭。也不如大鐵鍋蒸出來的饅頭好吃。在大鐵鍋裡面,鋪上麥秸草,蒸出來的饅頭,總是跟其他蒸鍋不一樣,有一股濃濃的麥香味兒。

鐵鍋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必須品,從古至今都是以「印」為單位,具體是一「印」是多少呢?下邊我就講講這個問題。感到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所謂「印」是古來的記號單位,有2「印」、3「印」、4「印、5「印、6「印」、8「印」、10「印」、12「印」8個型號,2「印」、3「印」較少,有鍋耳雜,用來炒菜端著方便。

4「印」以上,一般做飯用,有固定的鍋灶,不需要端動,所以沒有鍋耳朵。一般三四口人做飯也就是4「印」、五六口人在5「印」6「印」。一般聚餐,宴席,做生意才用到8、l0、12「印」鍋。

對於它的型號的來歷,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過去我也問過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也不了解?本次我查「網路」也沒有一個正確的說法。因為它不是按厘米計算的,型號也不完全一致,有時也有一厘米的差距。深淺也不一致。也很少有心人去測量它到底有多少厘米。老百姓買鍋都是按人口多少,需要多少「印」才按「印」去賣,按「印」去支灶。一「印」大約是多少呢?也沒有具體的標准。大約在12公分左右,以此類推。

這些問一般都是冷門話題,說法的起源於什麼?極少人知道。說按公分,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回答。只有以前造鍋人知道。

隨著 社會 的發展,家用電器的普及,百姓用鐵鍋的越來越少了。只有做生意的用大號鍋,小號基本上討汰了。

印指鍋的大小。三印,五印,七印,八印,九印,十印,出印,熬鍋。鍋內用鐵銹紅色印圓圈,幾印就印幾個圈做為標記。一印等於一拳頭大小,三寸。指鍋的直徑,不算鍋沿。

農村鐵鍋的「印」在農村並不是精準的計量單位,也沒有官方認證,過去農村製造某些東西,並沒有太多專業設備,精準的尺寸,大鐵鍋多數也都是農村手藝人手工鑄造,生鐵鑄造,特別厚重,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而農村手藝人做東西,往往「眼是尺子,手是秤」,不需要專業測量工具,照樣做出順手的大鐵鍋來。

在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是用土灶做飯的,小時候我家灶台有三個口,一個12印大鐵鍋,兩個6印小鍋,家裡人多用大鍋做飯,家裡人少用小灶做飯就夠了。鐵鍋都是生鐵,很脆但耐燒,我記得小時候我家盤灶台都是先買來鍋,依據鍋的尺寸大小盤灶台,也沒人深究鐵鍋多少印到底是多大尺寸,反正買鍋的時候你跟人說家裡幾口人吃飯,人家就會給你推薦用大少印的鐵鍋。

如今,我們村的土灶早就拆除完畢,去年臘月我奶奶過世,辦酒席在家裡院子臨時盤了4個灶台,是按照20印大鐵鍋盤的,前來弔唁的親朋比較多,只有大鍋才能夠大家吃飯。鍋子是租借的,店家提前處理過,免去了我們處理的煩惱。不過20印的大鐵鍋,實在是又大有重,如果不是這種紅白喜事的酒席,一般家庭是根本用不到的。

前年我帶女朋友回家,平時家裡就我爸媽兩人,用的都是3印小鐵鍋,我們回家看望他們,鐵鍋做飯不夠吃了,爸爸專門跑到市場買了一口6印鐵鍋,回家後用小火把鍋子燒熱了,然後把帶有脂肪的豬皮燙熱,沿著鍋子從里到外擦拭個遍,直到鐵鍋變色,爸爸將鐵鍋洗干凈才開始做飯的。這道程序我小時候弄過,主要為了防止鐵鍋氧化生銹,也可以在第一次做飯時讓鐵鍋少吸油,除異味。

至於鐵鍋的尺寸用到的「印」,這個真的只能說是民間約定俗語的單位,通過我們用的鍋2印是最小的。以前我倒是問過爸爸,買鐵鍋時為什麼總說多少印,印是什麼?爸爸總笑著說,剛滿月小孩的腳印就是印了,聽得我稀里糊塗的。倒是在農村測量長度、高度用手去測量(大拇指和食指神展開的長度)更讓我覺得靠譜。

所以鐵鍋的「印」大概也類似與用手測量的「一紮、兩扎、三紮……」,只是個大概范圍的數據,並不是精準的數據。

不過有人測量過鐵鍋的數據,發現即便是同一印的鐵鍋,數據也不一樣,比如同是8印的鐵鍋,一口可能測量數據是65厘米,另一口就是66厘米,再測量一口可能就是68厘米,其他印數的鍋也一樣,可見「印」就是和「扎」一樣,都是一個大概的數據,並非精準數據。

其實,在農村生活,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沒必要較真,小時候爸爸總用「手扎」量我的身高,說「一紮」20公分,雖然每個人手掌各不相同,但大概也就是這個范圍內。

(文/阿冰)

題主說的「印」,也許是各地方的方言吧,我們每聽說過,在我們整個江蘇、蘇北乃至山東一帶,大鐵鍋的計量單位是「沿」或「張」,因為我們用的大鐵鍋多數是山東的小販用驢車販運過來的,而且至今還在用。

我們農村用的大鐵鍋說的沿或張,這個計量單位是很精準的,你買的幾沿的鍋就是幾沿的,幾張就是幾張的,不能混調,沿和張是不一樣的。

幾沿的鍋,就要買幾沿的鍋蓋,幾張鍋就有幾張鍋的鍋蓋。比如買8沿的鍋就要買8沿的鍋蓋,我們要是買了8張鍋的鍋蓋是蓋不上去的,到集市上買鍋或者鍋蓋,商家首先要問我們:家裡的鍋或者鍋蓋是幾沿的、幾張的?買錯了來回折騰很麻煩的。

這個「印」「沿」「張」也不是官方的精準計量單位,可是在我們農村就是這么真實的存在著,而且是非常的准確!更神奇的是這些大鐵鍋也多數是農村的手藝人手工鑄造的,特別結實可以用上十了年,就是農村的手藝人做出了這么真實精準的大鐵鍋!

那麼這大鐵鍋的「沿」和「張」的區別在哪裡呢?有沿的大鐵鍋,我想朋友們看到這里也基本上明白了「沿」,就是鍋的邊口有沿向外延伸,鍋蓋是蓋在里口的;那麼「張」的區別呢?肯定是不向外延伸的,鍋蓋是蓋在大鐵鍋的邊口上的!不相信的話,可以回老家看看大鐵鍋就明白了!

那麼6沿或者6張的尺寸是多少呢?也就是大概一個拳頭的距離,具體到尺寸的是10厘米,6沿的就是直徑60厘米的,10張的就是直徑100厘米的,5、6沿(張)的在我們農村是用做炒菜的,8沿(張)是用做飯的,我家以前有個10張的鍋是留燙豬食喂豬的,用了很多年不會壞!

讓我們佩服的還是農村的手藝人,那鑄造出來的大鐵鍋,真的好用,而且不生銹是千真萬確的!哪象現在超市買的鐵鍋,早上做好飯了刷好鍋了,放在那裡下午再做飯,就生了一層鐵銹,還有什麼不沾鍋、 養生 鍋,你有我們農村的大鐵鍋實在嗎?它很少生銹!

在大鐵鍋里炒菜,那炒出的菜真的是自然的味道,用麥草把兒紮成的蒸籠蒸出的饅頭那才是麥香的味兒!我們農村許多人家裡至今還在用這種大鐵鍋!

我經營鐵鍋二十多年,鐵鍋的印不是計量單位,它是一個約定成俗的代碼。並且地域不同尺寸也不同。就像過去的斗一樣。在我們這里,六印鍋是六十公分,八印鍋72公分,十印鍋76公分。十二印鍋78公分。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十印鍋是74公分。沒有規律可尋。他只是區分大小的代碼。

我們家只從搬到樓上以後,就再沒有用八印的大鐵鍋,原來在老房子住的時候,我們家的廚房在廂房裡,廂房裡面按著一口八印的大鐵鍋,每當冬天的時候,我和媽媽還有弟弟坐在炕上看電視的時候,爸爸一個人在大鐵鍋裡面蒸一鍋饅頭,用麥秸稈做籠屜布,做出來的饅頭特別的香。如果蒸饅頭的同時,再蒸上一碗小咸魚,吃著饅頭和小干魚,那簡直是太美味了。

聽我媽和我爸說過他們小時候,用八印的大鐵鍋貼餅子吃,他們那個時候一般吃不到饅頭家家戶戶吃的都吃玉米面餅子。貼餅子的時候,順便在鍋里蒸上一碗鹹菜。我倒是沒有吃過在大鐵鍋裡面貼餅子,不過一想也是很香的。

搬到樓上以後,我們家再沒有在大鍋裡面做過饅頭,不銹鋼鍋蒸出來的饅頭讓人感覺始終少了一種味道。不過還好,我們經常可以吃到大鐵鍋裡面蒸的饅頭,有個鄉下的親戚會經常送給我們。

那麼,農村以前用的大鐵鍋,六印八印十印究竟是多大?關於這個數量單位印,各地的解釋也不太一樣,不過,大體總結一下,也是差不了多少的。雖然說過去農村人家家戶戶都用大鐵鍋,但是很少有人去量一下,鍋口的直徑是多少,但也真有那細心的人,正兒八經的把鍋口量得很仔細。我們家鄰居曾經在供銷社呆過一段時間,夏天的晚上出來涼快的時候,他曾經跟大夥說過,六印的鍋直徑是58公分,七印的鍋直徑大約在66公分,八印鍋口的直徑大約72公分,一印的鍋大概也就十公分左右。

我們這里也有人用一種簡單的方式,說了六印鍋八印鍋十印鍋的大小尺寸,這種方法比較籠統,就是用手丈量一下,一紮大約二十公分,六印鍋也就三紮左右,八印鍋口直徑大約四紮,十印鍋差不多五紮左右,也就是一米吧。也有的人很簡單明了,認為六印鍋就是六號鍋,八印鍋就是八號過,只是把這個印字作為一個區別號碼。

前幾年我們村有不少的私人翻砂廠,也有人翻過生鐵鍋,好像說八印鍋口直徑是二尺二,重量是二十二三斤。其實多少印多少尺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喜歡那個時代的味道。

農村用的大鐵鍋很常見,我自家就有兩口,一口小的,主要是用來炒菜,另外一口大的,用來烹飯,每次家裡來客人的時候都會用到,而且煮出來的飯特別香。但是說到大小,我還真不了解,就只知道打鐵匠講過什麼10印、8印的,而且我們家大口的鍋差不多能管上10-12個人的飯量,挺大的就是。

那都說農村大鐵鍋6印、8印、10印的,那具體這個「印」指的是什麼?一「印」是多大呢?
這個我具體也不知道,估計老一輩的人才會了解吧,奶奶也就說是幾口人就是幾印鍋,聽起來也挺相似,和實際情況也挺相符,估計也是以前沒有具體的測量工具,這個「印」也就是人口的單位吧!

在查閱了一下資料,好多人也都說這個「印」就是「英寸」的諧音,一英寸2.54厘米,但具體量起鍋的直徑,大小並不是實際准確的,差距有點大,比如六印的600毫米,如果按英寸的就是三十英寸了,顯然不是這樣的。

在我看來應該是和鍋的深淺、口徑和重量都有關系,綜合算起來在什麼范圍內就是幾印鍋,但是具體怎麼換算的,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古人的智慧是值得讓人敬佩的,盡管「印」的來源無從考證,但確實適合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6-8印鍋就可以了。

那時候我很小,還住在農村的平房裡,家家都有一個灶台,上面放著一口8「印」左右的大鐵鍋,我記得那個大鐵鍋,是老百姓吃喝的主要炊具。

無論是燜飯、煮大碴子、撈小米飯、蒸玉米面大餅子,還是炒菜、燉菜,或是做湯,甚至燒白開水,都用那同一口8「印」的大鐵鍋,換做是現在我們是難以想像的,至少燒水會用專門的水壺,以防止串味。

但當時或許還小,或者是那時候已經習慣了,從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就像兒時,誰家「辦事」放席後,會給左鄰右舍送「折羅」一樣(各種剩菜混在一起),照樣吃的津津有味。

記得那時候,爺爺算是半個手藝人,誰家要搭灶台都會找爺爺去幫忙,爺爺總是讓對方先去買大鐵鍋,然後根據大鐵鍋的尺寸,再搭建灶台。

記憶中,我問過爺爺,為什麼要先買大鐵鍋再搭建灶台,爺爺跟我說,大鐵鍋的尺寸都不標准,必須照著實物搭建,才能保證嚴絲合縫。

後來,我問過爸爸,為什麼尺寸不標准,爸爸笑著跟我說,老百姓用的東西,都是粗人打造的,哪會那麼標准。

其實,關於鐵鍋的尺寸計量單位「印」,只是農村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直到今天這種「印」的計量單位,也沒有得到官方認可。

爺爺曾告訴我,「印」是指剛出生小孩的腳印長度,差不多是十厘米到十二厘米左右;也有人說「印」實際上是「幾捺」或者「幾揸」(拇指和食指張開的長度);還有人說,「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寬度。

反正各種說法,1「印」的尺寸都在十厘米左右,總體來講還是有很大誤差的,其實想想也知道,當年老百姓用的大鐵鍋本就不是什麼精密儀器,再加上受限於當年的技術,也沒必要那麼精確。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每當爺爺給人家搭灶台的時候,都一定要先等主人把鍋買回來的原因吧!

其實,根據我們這里的通說來講,3「印」鐵鍋的直徑是40厘米,4「印」鐵鍋的直徑是46厘米,6「印」鐵鍋的直徑是60厘米,8「印」鐵鍋的直徑是72厘米,10「印」鐵鍋的直徑是85厘米。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每「印」之間的大鐵鍋,間隔並不一樣;同時不同地區相同印數的大鐵鍋尺寸也不一樣;還有人說,同一地區的相同印數鐵鍋,也存在一些尺寸差異。

總的來講,「印」這個單位,就不是一個標準的計量單位,它只是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用來區分不同尺寸大鐵鍋的粗略計量單位。

當年,家家戶戶使用的大鐵鍋,大多數是在6至8「印」之間,如果人口多的,會用到10「印」左右的大鐵鍋,據說那種辦宴席的大鐵鍋,尺寸可以達到20「印」左右。

現在回想一下,當年的那口大鐵鍋,雖然很容易生銹,但是做出來的飯菜,吃起來卻格外的香,媽媽做飯,我燒柴火,更是難忘美好的溫馨畫面……

可現在早就搬到了樓上,除了偶爾出去吃「鐵鍋燉」,還能看到那種鍋外,日常生活中再也用不到那種大鐵鍋了,不過大鐵鍋帶來的美好童年回憶,讓我終身難忘……

看到很多答者說:懷念小時候奶奶輩們 、媽媽輩們用大鐵鍋做出來的飯香的味道,為啥懷念?是因為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家中都換上了不銹鋼的用具或是電器設備了,被現代化商品所代替大鐵鍋在家中也就失去了它的用途。其實不然,不用大鐵鍋的那還不是真正的農村人,走進我們北方的鄉村裡你會發現,至今人們的家中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還都保留著土灶台,灶台的進火口直接通往裡間的大炕,灶台上的大鐵鍋仍然還在繼續著它的用途。仍然在為冬天人們蒸饅頭,熱炕繼續它的使命,特別是到了過年,家家戶戶必用它蒸過年用的大棗餑餑,而且還都是用八印的大鐵鍋蒸。

那麼,「印」既然做為度量單位,這一印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人會像農嫂一樣非常好奇,也相信十個人回答會給出十種不同的解法。不過說真的,對於這個問題,農嫂特意的去問過專門賣鍋的人,也咨詢過在計量部門工作的一個朋友,他們說:由於這「印」不是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在法定計量單位中並沒有明確標准,沒有人能准確印之間的換算關系,也沒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那隻是過去民間在鑄造鐵鍋的工藝過程中用來做統徑的一個詞彙。

在過去我們民間老百姓用的鍋,基本上都是民間鐵匠造鑄的,標准並不嚴格,統徑不是很精密。過去人們通常測量物體的統徑尺寸時常用的辦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張開,把母指和食指張開的長度度數作為某物體的直徑面積。百姓通常稱拇指和食指張開的直徑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而用在測量鐵鍋的口徑上人們就把捺量的幾捺的數量換散成了印,也就是把捺用印來代替,所謂幾印,實際上就是幾捺或幾揸。

後來隨著 社會 的推進,民間手藝人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精湛,對於民間使用的大鐵鍋的製作上也越來越標准,外製作工藝上慢慢形成了比較統一的尺寸,按現在的說法在鑄造統徑標准上,六印鍋的鍋口直徑一般是60厘米,七印鍋的鍋口直徑一般是66厘米,八印鍋的鍋口直徑一般是72厘米。現如今隨著 科技 不斷發展,各式各樣的鍋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大鐵鍋不在是人們生活中唯一的做飯用具了。

但在我們農村人眼裡,不管什麼鍋做出來的飯菜都沒有大鐵鍋做飯出來的有飯香味。現在這些鍋做出來的飯、炒出來的菜相比柴火燒鐵鍋做得飯缺乏了煙熏味,而恰恰這個天然的味道也只有柴火燒鐵鍋才能融入食材中,有了這個味道做出來的飯菜就是覺得有韻味,讓人特別的喜歡。另外,在我們農村「鍋」還有另一層不同的含義,鍋是家中過日子的象徵,是家庭和睦幸福的指數,家中有鍋日子過的才穩當。

⑵ 有一直用涯婆垌鐵鍋的嗎怎麼樣

一直用的涯婆垌鐵鍋,真心好用呢,受熱均勻,做出來的菜不會部分燒焦、部分不熟,還能補鐵呢,涯婆垌是鐵鍋之都陸川縣的知名品牌,很受歡迎的。

⑶ 鑄鐵鍋好不好

鑄鐵鍋很好的。

鑄鐵,是公認最好的鍋具材料,它對人體不僅無害,甚至還能防止貧血。

鑄鐵鍋是含碳量在2%以上的鐵碳合金製成的,傳熱慢,傳熱均勻,無油煙、不和酸性食材發生反應,厚重、敦實、耐用,有歷史感。

但鑄鐵鍋也有缺點,好的鑄鐵鍋價格很貴的。


(3)農村鐵鍋鑄造怎麼樣擴展閱讀:

鑄鐵鍋具有一個特性,當火的溫度超過200℃時,鑄鐵鍋會通過散發一定的熱能,將傳遞給食物的溫度控制在230℃,而精鐵鍋則是直接將火的溫度傳給食物。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使用鑄鐵鍋較好點。因為鑄鐵鍋的優點,由於是精鐵鑄成,雜質少,因此,傳熱比較均勻,不容易出現粘鍋現象;由於用料好,鍋內溫度可以達到更高;檔次高,表面光滑,清潔工作好做。

首次使用鑄鐵鍋時,需要開鍋。

⑷ 農村大集賣的鑄鐵鍋質量怎麼樣

總體還是不錯的,雖然比幾十年前的差遠了! 但是比一些超市裡面便宜的鍋要質量要好很多,畢竟在農村鍋幾天就燒壞了 ,百分之九十的要給賣鍋背回去退換,本人在超市買了個300足左右的炒鍋,居然高溫後被水驚之後就開口子!!!

⑸ 精鑄鐵鍋的鐵鍋質量怎麼樣

精鑄鐵鍋的意思是精密鑄造的鐵鍋。

精鑄鐵鍋的特色:

1、主要原料是灰口鑄鐵,灰口鑄鐵又名銑鐵或生鐵。

2、是將鐵礦石(沙)等觸媒經由高爐還原並分離成鐵水冶鏈。

3、將熔銑澆注到模具中成特定塊狀,黑色內鍋或是白色內鍋都有經過兩道琺琅處理。

(5)農村鐵鍋鑄造怎麼樣擴展閱讀

精鑄的原則:

精鑄乃精密鑄造,屬特種鑄造。用此方法獲得的零件通常不需再進行機加工。精密鑄造是相對於傳統的鑄造工藝而言的一種鑄造方法。它能獲得相對准確的形狀和較高的鑄造精度。

精鑄的依據是一般鑄造過程的基本原則,尤其在確定工藝方案、工藝參數時(如鑄造圓角,撥模斜度、加工餘量、工藝筋等),除了具體數據由於熔模精密鑄造的工藝特點稍有不同之外,而設計原則與砂型鑄造完全相同。

⑹ 鑄鐵鍋好還是鐵鍋好!

其實無論是鑄鐵鍋還是鐵鍋,都已經成為了人們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果要說哪種更好一些,我們就得先來了解一下,鑄鐵鍋和鐵鍋的區別。

一、鑄鐵鍋和鐵鍋的區別

1、鑄鐵鍋質地比較輕薄,所以傳熱速度非常快,比較適合用來炒菜,特別是旺火快炒,鐵鍋的傳熱程度比較均勻,如果溫度超過了200℃的時候,鐵鍋會散發一部分的熱量,給食物的熱量只會控制在230℃,比較適合燉煮,除此不同之外,鑄鐵鍋由於材質比較貴,而且性能相對於鐵鍋要好一些,所以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鑄鐵鍋的價格都要比鐵鍋貴一些。

2、它們的材質也是不一樣的,鑄鐵鍋是熟鐵進行鍛壓製成的,生鐵鍋是灰口鐵融化澆鑄成的,所以兩者的材質是完全不一樣的,鐵鍋一般的含碳量在0.02%以下,經過加熱使用之後自身的含碳量就會減少,鍋體就會變硬。

二、鑄鐵鍋優點

1、鑄鐵鍋是選用灰口鐵熔度化用模型澆鑄製成的,傳熱慢但傳熱均勻,鍋環厚紋路粗糙而且也容易裂,精鐵鍋是用黑鐵皮鍛壓或手工錘打製成,具有鍋環薄,傳熱快的特點。

2、鑄鐵鍋具有一個特性,當火的溫度超過200℃時,鑄鐵鍋會通過散發一定的熱能,將傳遞給食物的溫度控制在230℃,但是精鐵鍋就是直接將火的溫度傳給食物,對於一般家庭來講,使用鑄鐵鍋較好點,由於鑄鐵鍋的優點,由於是精鐵鑄成,雜質少,因此,傳熱比較均勻,不容易出現粘鍋現象。

閱讀全文

與農村鐵鍋鑄造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ec在數控機床上是什麼意思 瀏覽:964
冰櫃換什麼製冷液效果好 瀏覽:916
全自動洗衣機軸承壞了需要多少錢 瀏覽:121
自控閥門儀表怎麼裝配 瀏覽:81
主通風振動檢測裝置 瀏覽: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 瀏覽:745
清潔保養維護機械或電器裝置前 瀏覽:736
石灰石脫硫再熱裝置作用 瀏覽:780
鞋廠設備多少錢 瀏覽:444
閥門上開過力是什麼 瀏覽:353
汽車改裝排氣閥門開關控制盒壞了 瀏覽:662
燃氣灶離燃氣閥門距離圖 瀏覽:211
五菱宏光儀表盤上的表怎麼調 瀏覽:202
網課批註設備哪個好 瀏覽:938
鋒馭儀表台怎麼設置中文 瀏覽:3
氣動計數迴路應用於哪些設備 瀏覽:500
一種可測量磁感應強度的實驗裝置 瀏覽:884
多液力元件傳動裝置 瀏覽:37
夾具中分度裝置的作用 瀏覽:518
閥門cl4500是什麼意思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