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常用的鑄造方法-原理、工藝過程、特點
通常分為兩類砂型鑄造和特種鑄造。
特種鑄造包括金屬型鑄造 熔模鑄造 陶瓷型鑄造 低壓鑄造 壓力鑄造 離心鑄造 消失模鑄造。
你要是說工藝和流程很長很復雜,你找個專門的書看些,一下說不完。
B. 鑄造的特點是什麼
鑄造的行業特點:
鑄造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對於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如汽車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船舶螺旋槳以及精緻的藝術品等。有些難以切削的零件
,如燃汽輪機的鎳基合金零件不用鑄造方法無法成形。
對於鑄造工程師以及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而言,熱處理是一項非常有意義,而具甚高價值用以改進材料品質的方法,借熱處理可以改變或影響鑄鐵的組織及性質,同時可以獲得更高的強度、硬度,而改善其磨耗抵抗能力等等。
由於目的不同,熱處理的種類非常多,基本主要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組織構造不會經由熱處理而發生變化或者也不應該發生改變的,第二則是基本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者。第一熱處理程序,主要用於消除內應力,而此內應力系在鑄造過程中由於冷卻狀況及條件不同而引起。組織、強度及其他機械性質等,不因熱處理而發生明顯變化。
(2)鑄造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鑄造種類:
為鑄造技術使用最多的材料。
砂模鑄造法(Sand
Casting)
利用砂作為鑄模材料,依不同成份的砂可再細分為濕砂模鑄造法(Green
Sand
Mold)、表面干砂模鑄造法(Dry
Sand
Mold)等等,但並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鑄造。好處是成本較低,因為鑄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復使用;缺點是鑄模製作耗時,鑄模本身不能被重復使用,須破壞後才能取得成品。
金屬模鑄造法(Die
Casting)
利用熔點較原料高的金屬製作鑄模。其中細分為重力鑄造法、低壓鑄造法和高壓鑄造法。受制於鑄模的熔點,可被鑄造的金屬也有所限制。
失蠟法(Investment
Casting、Lost-wax
casting)
這方法可以為外膜鑄造法和固體鑄造法。先以蠟復制所需要鑄造的物件,然後浸入含陶瓷的池中並待干,使以蠟制的復製品覆上一層陶瓷外膜,一直重復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約1/4寸到1/8寸),然後熔解模中的蠟,並抽離鑄模。其後鑄模需要多次加以高溫,增強硬度後方可用以鑄造。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確性,更可用作高熔點金屬(如鈦)的鑄造。但由於陶瓷價格頗高,而且製作需要多次加熱和復雜,故成本頗為昂貴。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鑄造
C. 鑄造的方法和選擇條件是什麼
鑄造是一種古老的製造方法,在我國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鑄造技術的發展也很迅速,特別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很多的新的鑄造方法,如低壓鑄造、陶瓷鑄造、連續鑄造等,在20世紀下半葉得到完善和實用化。由於現今對鑄造質量、鑄造精度、鑄造成本和鑄造自動化等要求的提高,鑄造技術向著精密化、大型化、高質量、自動化和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我國這幾年在精密鑄造技術、連續鑄造技術、特種鑄造技術、鑄造自動化和鑄造成型模擬技術等方面發展迅速
鑄造主要工藝過程包括:金屬熔煉、模型製造、澆注凝固和脫模清理等。鑄造用的主要材料是鑄鋼、鑄鐵、鑄造有色合金(銅、鋁、鋅、鉛等)等。鑄造方法常用的是砂型鑄造,其次是特種鑄造方法,如:金屬型鑄造、熔模鑄造、石膏型鑄造......等。而砂型鑄造又可以分為粘土砂型、有機粘結劑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消失模等等,如下圖:
鑄造方法選擇的原則:
1.優先採用砂型鑄造
據統計,我國或是國際上,在全部鑄件產量中,60~70%的鑄件是用砂型生產的,而且其中70%左右是用粘土砂型生產的。主要原因是砂型鑄造較之其它鑄造方法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所以象汽車的發動機氣缸體、氣缸蓋、曲軸等鑄件都是用粘土濕型砂工藝生產的。當濕型不能滿足要求時再考慮使用粘土砂表干砂型、干砂型或其它砂型。粘土濕型砂鑄造的鑄件重量可從幾公斤直到幾十公斤,而粘土干型生產的鑄件可重達幾十噸。
一般來講,對於中、大型鑄件,鑄鐵件可以用樹脂自硬砂型、鑄鋼件可以用水玻璃砂型來生產,可以獲得尺寸精確、表面光潔的鑄件,但成本較高。
當然,砂型鑄造生產的鑄件精度、表面光潔度、材質的密度和金相組織、機械性能等方面往往較差,所以當鑄件的這些性能要求更高時,應該採用其它鑄造方法,例如熔模(失臘)鑄造、壓鑄、低壓鑄造等等。
2.鑄造方法應和生產批量相適應
例如砂型鑄造,大量生產的工廠應創造條件採用技術先進的造型、造芯方法。老式的震擊式或震壓式造型機生產線生產率不夠高,工人勞動強度大,雜訊大,不適應大量生產的要求,應逐步加以改造。對於小型鑄件,可以採用水平分型或垂直分型的無箱高壓造型機生產線、實型造型生產效率又高,佔地面積也少;對於中件可選用各種有箱高壓造型機生產線、氣沖造型線,以適應快速、高精度造型生產線的要求,造芯方法可選用:冷芯盒、熱芯盒、殼芯等高效制芯方法。中等批量的大型鑄件可以考慮應用樹脂自硬砂造型和造芯。
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鑄件,手工造型仍是重要的方法,手工造型能適應各種復雜的要求比較靈活,不要求很多工藝裝備。可以應用水玻璃砂型、VRH法水玻璃砂型、有機酯水玻璃自硬砂型、粘土干型、樹脂自硬砂型及水泥砂型等;對於單件生產的重型鑄件,採用地坑造型法成本低,投產快。批量生產或長期生產的定型產品採用多箱造型、劈箱造型法比較適宜,雖然模具、砂箱等開始投資高,但可從節約造型工時、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得到補償。
低壓鑄造、壓鑄、離心鑄造等鑄造方法,因設備和模具的價格昂貴,所以只適合批量生產。
3.造型方法應適合工廠條件
例如同樣是生產大型機床床身等鑄件,一般採用組芯造型法,不製作模樣和砂箱,在地坑中組芯;而另外的工廠則採用砂箱造型法,製作模樣。不同的企業生產條件(包括設備、場地、員工素質等)、生產習慣、所積累的經驗各不一樣,應該根據這些條件考慮適合做什麼產品和不適合(或不能)做什麼產品。
4.要兼顧鑄件的精度要求和成本
各種鑄造方法所獲得的鑄件精度不同,初投資和生產率也不一致,最終的經濟效益也有差異。因此,要做到多、快、好、省,就應當兼顧到各個方面。應對所選用的鑄造方法進行初步的成本估算,以確定經濟效益高又能保證鑄件要求的鑄造方法。
鑄造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見下表:
鑄造方法 鑄件材質 鑄件重量 表面光潔度 鑄件復雜程度 生產成本 適用范圍 工藝特點
砂型鑄造 各種材質 幾十克~很大 差 簡單 低 最常用的鑄造方法
手工造型:單件、小批量和難以使用造型機的形狀復雜的大型鑄件
機械造型:適用於批量生產的中、小鑄件 手工:靈活、易行,但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低
機械: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高,但投資大
金屬型鑄造 有色合金 幾十克~20公斤 好 復雜鑄件 金屬模的費用較高 小批量或大批量生產的非鐵合金鑄件,也用於生產鋼鐵鑄件。 鑄件精度、表面質量高,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生產率高。
熔模鑄造 鑄鋼及有色合金 幾克~幾公斤 很好 任何復雜程度 批量生產時比完全用機加工生產便宜 各種批量的鑄鋼及高熔點合金的小型復雜精密鑄件,特別適合鑄造藝術品、精密機械零件 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但工序繁多,勞動強度大
陶瓷型鑄造 鑄鋼及鑄鐵 幾公斤~幾百公斤 很好 較復雜 昂貴 模具和精密鑄件 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但生產率低
石膏型鑄造 鋁、鎂、鋅合金 幾十克~幾十公斤 很好 較復雜 高 單件到小批量
低壓鑄造 有色合金 幾十克~幾十公斤 好 復雜(可用砂芯) 金屬模的製作費用高 小批量,最好是大批量的大、中型有色合金鑄件, 可生產薄壁鑄件 鑄件組織緻密,工藝出品率高,設備較簡單,可採用各種鑄型,但生產效率低
差壓鑄造 鋁、鎂合金 幾克~幾十公斤 好 復雜(可用砂芯) 高性能和形狀復雜的有色合金鑄件 壓力可控,鑄件成型好,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但生產效率低
壓力鑄造 鋁、鎂合金 幾克~幾十公斤 好 復雜(可用砂芯) 金屬模的製作費用很高 大量生產的各種有色合金中小型鑄件、薄壁鑄件、耐壓鑄件 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組織緻密,生產率高,成本低。但壓鑄機和鑄型成本高
離心鑄造 灰鐵、球鐵 幾十公斤~幾噸 較好 一般為圓筒形鑄件 較低 小批量到大批量的旋轉體形鑄件、 各種直徑的管件 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潔,組織緻密,生產率高
連續鑄造 鋼、有色 很大 較差 長形連續鑄件 低 固定截面的長形鑄件,如鋼錠、鋼管等 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生產率高
消失模鑄造 各種 幾克~幾噸 較好 較復雜 較低 不同批量的較復雜的各種合金鑄件 鑄件尺寸精度較高,鑄件設計自由度大,工藝簡單,但模樣燃燒影響環境
D. 常用的鑄造工藝都有哪些
1.砂型鑄造,在砂型中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於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
2.金屬型鑄造又稱硬模鑄造,它是將液體金屬澆入金屬鑄型,以獲得鑄件的一種鑄造方法。鑄型是用金屬製成,可以反復使用多次。
3.壓鑄是一種金屬鑄造工藝,其特點是利用模具腔對融化的金屬施加高壓。模具通常是用強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這個過程有些類似注塑...
E. 什麼是鑄造鑄造成型的主要特點
鑄造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並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後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鑄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達到免機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時間.鑄造是現代機械製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
F. 機械製造基礎中,什麼是鑄造鑄造工藝有何特點
鑄造就是把金屬用高溫熔化開,然後倒入模具,得到產品的工藝過程。版
鑄造是一種很古權老的金屬加工工藝,有幾千年的使用歷史,而且是得到復雜形狀和曲面產品,必不可缺少的方法,所以是一種機械製造基礎工藝。
鑄造根據工藝不同,還可以細分很多類
1、砂型澆鑄;
2、金屬模澆鑄;
3、壓力鑄造;
4、失蠟鑄造;
5、離心鑄造;
6、低壓澆鑄;
等等,很多類型。
這些鑄造方法,主要的共同工藝特點如下:
1、鑄件能夠形成復雜的結構形狀;
2、鑄件加工成成品,機械加工的切削量少;
3、鑄件生產成本比較低。
G. 熔模鑄造,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和離心鑄造各有何特點
熔模鑄造:尺寸精度和幾何精度高;表面粗糙度高;能夠鑄造外型復雜的鑄件,且鑄造的合金不受限。
壓力鑄造:壓鑄時金屬液體承受壓力高,流速快產品質量好,尺寸穩定,互換性好;生產效率高,壓鑄模使用次數多。
離心鑄造:幾乎不存在澆注系統和冒口系統的金屬消耗,提高工藝出品率;生產中空鑄件時可不用型芯,故在生產長管形鑄件時可大幅度地改善金屬充型能力。
金屬型鑄造:金屬型的熱導率和熱容量大,冷卻速度快,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比砂型鑄件高15%左右。能獲得較高尺寸精度和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鑄件,並且質量穩定性好。
(7)鑄造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應用
熔模鑄造工藝起源較早,在我國春秋時期迷模鑄造工藝就已經應用在貴族的飾品製作方面了。熔模鑄造件一般比較復雜,不適用大型鑄件。工藝過程較復雜,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較貴,故它適用於生產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或很難進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渦輪發動機的葉片。
我國在三十年代也開始利用離心管、筒類鑄件如鐵管、銅套、缸套、雙金屬鋼背銅套等方面,離心鑄造幾乎是一種主要的方法。
此外在耐熱鋼輥道、一些特殊鋼無縫綱管的毛坯,造紙機乾燥滾筒等生產方面,離心鑄造法也用得很有成效。目前已制出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離心鑄造機,已建起大量生產的機械化離心鑄管車間。
H. 鑄造中手工造型的幾種方法及各自所用的場合
一、手工造型的定義
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動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手工造型操作靈活、適應性廣、工藝裝備簡單、成本低,但其鑄件質量差、生產率低、勞動強度大、技術水平要求高,所以手工造型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特別是重型和形狀復雜的鑄件。
二、手工造型的方法:
1、根據砂型的不同特徵:
兩箱造型、三箱造型、脫箱造型、地坑造型、組芯造型;
2、根據模樣的不同特徵: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活塊造型、刮板造型。
1)兩箱造型:兩箱造型是造型的最基本方法,鑄型由成對的上型和下型構成,操作簡單。適用於各種生產批量和各種大小的鑄件。
2) 三箱造型:三箱造型的鑄型由上、中、下三型構成。中型高度需與鑄件兩個分型面的間距相適應。三箱造型操作費工。主要適用於具有兩個分型面的單件、小批生產的鑄件。
3) 脫箱造型主要採用活動砂箱來造型,在鑄型合型後,將砂箱脫出,重新用於造型。 一個砂箱可制出許多鑄型。金屬澆注時為防止錯型,需用型砂將鑄型周圍填緊,也可在鑄型上套箱。常用於生產小鑄件,因砂箱無箱帶,故砂箱一般小於400mm。
4)地坑造型:地坑造型是利用車間地面砂床作為鑄型的下箱。大鑄件需在砂床下面鋪以焦炭,埋上出氣管,以便澆注時引氣。
5) 組芯造型:組芯造型是用若干塊砂芯組合成鑄型,而無需砂箱。它可提高鑄件的精度,但成本高。適用於大批量生產形狀復雜的鑄件 。
6)
整模造型:整模造型的模樣是整體的,分型面是平面,鑄型型腔全部在半個鑄型內,其造型簡單,鑄件不會產生錯型缺陷。適用於鑄件最大截面在一端,且為平面的鑄件。
7)挖砂造型:挖砂造型的模樣是整體的,但鑄件分型面為曲面。為便於起模,造型時用手工挖去阻礙起模的型砂、其造型費工、生產率低,工人技術水平要求高。用於分型面不是平面的單件、小批生產鑄件。
8)假箱造型是為克服挖砂造型的挖砂缺點,在造型前預先做個底胎(即假箱),然後在底胎上制下箱,因底胎不參予澆注,故稱假箱。比挖砂造型操作簡單,且分型面整齊。適用於成批生產中需要挖砂的鑄件。
9)
分模造型:分模造型是將模樣沿最大截面處分成兩半,型腔位於上、下兩個砂箱內,造型簡單省工。常用於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鑄件。
10)
活塊造型:活塊造型是在制模時將鑄件上的妨礙起模的小凸台,肋條等這些部分作成活動的(即活塊)。起模時,先起出主體模樣,然後再從側面取出活塊。其造型費時,工人技術水平要求高。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帶有突出部分、難以起模的鑄件。
I. 鑄造的特點有哪些種類}
按壓力分:重力鑄造 低力鑄造 高壓鑄造
按成型方法:砂型鑄造 消失模鑄造 硅溶膠鑄造 金屬型鑄造 V發鑄造
J. 鑄造業的各種做法,區別
1.鑄造還可按金屬液的澆注工藝分為重力鑄造和壓力鑄造。重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也稱澆鑄。廣義的重力鑄造包括砂型澆鑄、金屬型澆鑄、熔模鑄造,泥模鑄造等;窄義的重力鑄造專指金屬型澆鑄。壓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其他外力(不含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廣義的壓力鑄造包括壓鑄機的壓力鑄造和真空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窄義的壓力鑄造專指壓鑄機的金屬型壓力鑄造,簡稱壓鑄。這幾種鑄造工藝是目前有色金屬鑄造中最常用的、也是相對價格最低的。
2.砂型鑄造是一種以砂作為主要造型材料,製作鑄型的傳統鑄造工藝。砂型一般採用重力鑄造,有特殊要求時也可採用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工藝。砂型鑄造的適應性很廣,小件、大件,簡單件、復雜件,單件、大批量都可採用。砂型鑄造用的模具,以前多用木材製作,通稱木模。旭東精密鑄件廠為改變木模易變形、易損壞等弊病,除單件生產的砂型鑄件外,全部改為尺寸精度較高,並且使用壽命較長的鋁合金模具或樹脂模具。雖然價格有所提高,但仍比金屬型鑄造用的模具便宜得多,在小批量及大件生產中,價格優勢尤為突出。此外,砂型比金屬型耐火度更高,因而如銅合金和黑色金屬等熔點較高的材料也多採用這種工藝。但是,砂型鑄造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因為每個砂質鑄型只能澆注一次,獲得鑄件後鑄型即損壞,必須重新造型,所以砂型鑄造的生產效率較低;又因為砂的整體性質軟而多孔,所以砂型鑄造的鑄件尺寸精度較低,表面也較粗糙。不過,旭東精密鑄件廠集多年的技術積累,已大大改善了砂型鑄件的表面狀況,其拋丸後的效果可與金屬型鑄件媲美。
3.金屬型鑄造是用耐熱合金鋼製作鑄造用中空鑄型模具的現代工藝。金屬型既可採用重力鑄造,也可採用壓力鑄造。金屬型的鑄型模具能反復多次使用,每澆注一次金屬液,就獲得一次鑄件,壽命很長,生產效率很高。金屬型的鑄件不但尺寸精度好,表面光潔,而且在澆注相同金屬液的情況下,其鑄件強度要比砂型的更高,更不容易損壞。因此,在大批量生產有色金屬的中、小鑄件時,只要鑄件材料的熔點不過高,一般都優先選用金屬型鑄造。但是,金屬型鑄造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因為耐熱合金鋼和在它上面做出中空型腔的加工都比較昂貴,所以金屬型的模具費用不菲,不過總體和壓鑄模具費用比起來則便宜多了。對小批量生產而言,分攤到每件產品上的模具費用明顯過高,一般不易接受。又因為金屬型的模具受模具材料尺寸和型腔加工設備、鑄造設備能力的限制,所以對特別大的鑄件也顯得無能為力。因而在小批量及大件生產中,很少使用金屬型鑄造。此外,金屬型模具雖然採用了耐熱合金鋼,但耐熱能力仍有限,一般多用於鋁合金、鋅合金、鎂合金的鑄造,在銅合金鑄造中已較少應用,而用於黑色金屬鑄造就更少了。旭東精密鑄件廠的金屬型模具全部是自行設計、自行製造,因而能更及時地為客戶提供價廉、適用的優質模具。
4.壓鑄是在壓鑄機上進行的金屬型壓力鑄造,是目前生產效率最高的鑄造工藝。壓鑄機分為熱室壓鑄機和冷室壓鑄機兩類。熱室壓鑄機自動化程度高,材料損耗少,生產效率比冷室壓鑄機更高,但受機件耐熱能力的制約,目前還只能用於鋅合金、鎂合金等低熔點材料的鑄件生產。當今廣泛使用的鋁合金壓鑄件,由於熔點較高,只能在冷室壓鑄機上生產。壓鑄的主要特點是金屬液在高壓、高速下充填型腔,並在高壓下成形、凝固,壓鑄件的不足之處是:因為金屬液在高壓、高速下充填型腔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把型腔中的空氣夾裹在鑄件內部,形成皮下氣孔,所以鋁合金壓鑄件不宜熱處理,鋅合金壓鑄件不宜表面噴塑(但可噴漆)。否則,鑄件內部氣孔在作上述處理加熱時,將遇熱膨脹而致使鑄件變形或鼓泡。此外,壓鑄件的機械切削加工餘量也應取得小一些,一般在0.5mm左右,既可減輕鑄件重量、減少切削加工量以降低成本,又可避免穿透表面緻密層,露出皮下氣孔,造成工件報廢。.如何區別這兩種毛坯 從外形上,我們很難區別這兩種工藝生產出來的毛坯。如果看到的是一隻已加工後的零件,就更難區別了。所以,我們只能倒過來分析與判斷: 一是壓鑄件一般是「結構件」,而模鍛件則是「功能件」。「結構件」,與「功能件」是相對的。後者一般指要承受沖擊、高溫、壓力、強度(力),以及要表面處理(如陽極氧化)、熱處理(固熔強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