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熱處理保溫時間的計算 怎麼計算
你這個問的太籠統了,保溫時間的話,要考慮的因素不只是厚度,當然還有其他的影響,比如說這批零件的重量, 什麼材料,你裝爐的方式等,不能單純的考慮厚度 查看原帖>>
Ⅱ 常用鋼材的熱處理保溫時間,怎麼算
熱處理的加熱時間(包括升溫與保溫時間)與鋼的成分、原始組織、工件的尺寸與形狀、使用的加熱設備與裝爐方式及熱處理方法等許多因素有關。因此,要確切計算加熱時間是比較復雜的。在實驗室中,熱處理加熱時間(包括加熱、保溫時間)通常按工件有效厚度,用下列經驗公式計算加熱時間:
T =αD
式中:T——加熱時間(min);
α——加熱系數(min/mm);
D——工件有效厚度(mm)。
當碳鋼工件D≤50 mm,在800~960℃箱式電阻爐中加熱時,α=1~1.2(min/mm)。回火的保溫時間要保證工件熱透並使組織充分轉變。實驗時組織轉變時間可取0.5h。
Ⅲ 鑄鐵件降溫速率為什麼從600℃開始算呢
將鑄鐵平板(鑄鐵平台)鑄件由室溫緩慢、均勻加熱至550℃左右,保溫4-8小時,再嚴格控制降溫速度至150℃以下出爐。熱時效工藝要求是嚴格的,如要求爐內溫差不大於±25℃,升溫速度不大於50℃/小時,降溫速度不大於20℃/小時。爐內最高溫度不許超過570℃,保溫時間也不易過長,如果溫度高於570℃,保溫時間過長,會引起構件強度降低。如果升溫速度過快,構件在升溫中薄壁處升溫速度比厚壁處快的多,構件各部分的溫差急劇增大,會造成附加溫度應力。如果附加應力與構件本身的殘余應力疊加超過強度極限,就會造成構件開裂。
熱時效如果降溫不當,會使時效效果大為降低,甚至產生與原殘余應力相同的溫度應力(二次應力),並殘留在構件中,從而破壞了已取得的熱時效效果。
熱時效的優點是:周期短、構件尺寸穩定性較好、便於管理。缺點是:一次性投資大、能耗高、成本高、溫度難以控制、勞動強度高、環境污染嚴重。所以逐步被振動時效取代。泊頭市建新鑄造量具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信息
Ⅳ 鑄鐵件降溫速率為什麼從600℃開始算呢
將鑄鐵平板(鑄鐵平台)鑄件由室溫緩慢、均勻加熱至550℃左右,保溫4-8小時,再嚴格控制降溫速度至150℃以下出爐。熱時效工藝要求是嚴格的,如要求爐內溫差不大於±25℃,升溫速度不大於50℃/小時,降溫速度不大於20℃/小時。爐內最高溫度不許超過570℃,保溫時間也不易過長,如果溫度高於570℃,保溫時間過長,會引起構件強度降低。如果升溫速度過快,構件在升溫中薄壁處升溫速度比厚壁處快的多,構件各部分的溫差急劇增大,會造成附加溫度應力。如果附加應力與構件本身的殘余應力疊加超過強度極限,就會造成構件開裂。
熱時效如果降溫不當,會使時效效果大為降低,甚至產生與原殘余應力相同的溫度應力(二次應力),並殘留在構件中,從而破壞了已取得的熱時效效果。
熱時效的優點是:周期短、構件尺寸穩定性較好、便於管理。缺點是:一次性投資大、能耗高、成本高、溫度難以控制、勞動強度高、環境污染嚴重。所以逐步被振動時效取代。泊頭市建新鑄造量具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信息
Ⅳ 熱處理保溫時間的計算 怎麼計算
你這個問的太籠統了,保溫時間的話,要考慮的因素不只是厚度,當然還有其他的影響,比如說這批零件的重量, 什麼材料,你裝爐的方式等,不能單純的考慮厚度
Ⅵ 鑄鋼件澆注後的保溫時間如何確定
鑄鋼件澆注後的保溫時間確定方法:淬火虛擬模擬系統可以通過計算機軟體模擬工件整個的淬火過程,首先把工件網格化,然後模擬熱傳遞,組織轉變,應力疊加等過程,最終通過調整加熱時間與溫度來找出最適合與該工件的淬火工藝參數。
普通方法鑄鋼件澆注溫度
鑄件重量(kg) 主要壁厚(mm) ZG25 ZG35 、45 ZG55
<500 ≤20 1475~1485 1465~1475 1455~1465
<500 21~40 1470~1480 1455~1470 1445~1455
<500 >40 1465~1485 1445~1460 1440~1450
500~2000 ≤30 1470~1480 1460~1475 1455~1465
500~2000 31~60 1465~1475 1455~1470 1440~1450
500~2000 >60 1460~1470 1445~1460 1435~1445
2000~10000 ≤40 1455~1470 1445~1455
2000~10000 41~80 1445~1465 1440~1450
2000~10000 >80 1440~1460 1430~1440
Ⅶ 熱處理保溫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熱處理保溫時間如何計算?保溫時間的長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
(1)零件的有效厚度;
(2)加熱介質;
(3)鋼材所含的合金元素,
(4)加熱溫度;
(5)裝爐方式。一般情況下,常選用經驗數據進行計算。
如碳素鋼在箱式電爐中常用1分/1毫米來計算。在鹽浴爐中常用15—20秒/1毫米來計算。合金鋼是碳素鋼的1.3—1.8倍,合金元素含量多,就用大系數。但在高溫時(超過1000℃),有效厚度大的,系數取下限值;有效厚度小的,系數取上限值。
保溫時間內必須確保工件熱透或保證組織轉變基本完成。保溫時間受還受鋼種的影響,比如高速工具鋼需要較長的保溫時間。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儀表溫度和料溫的溫差:一般情況下在50℃左右,根據爐況會有差異,可以逐步進行調整。
2、鋼種差異:對於碳鋼及低合金鋼,碳化物溶解及奧氏體均勻化所需時間都甚短,因此根據情況可以採用「零」保溫淬火,這樣可在保證零件性能的前提下,縮短工藝周期,減少淬火裂紋。對於高合金鋼,淬火加熱保溫時間則要適當延長,以保證碳化物的溶解和奧氏體化,可按保溫時間每毫米0.5~0.8min估算,淬火溫度取上限時用0.5min,淬火溫度靠下限時取0.8min。
當然,實際生產中的熱處理工藝還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完善。
Ⅷ 怎樣確定保溫時間
我們是做鑄鋼件的。我們一般是按照取鑄件的最大壁厚按每25mm/小時計算鑄件的保溫時間+1小時的均溫時間 關於鑄件的回火時間有的書上介紹是2-3小時,有的是比正火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