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幣是什麼材料
1、歐元材料:
歐元紙幣用綿紙製造,有特殊的手感。有一部分會凸凹不平,並有一條防偽線,且紙幣上端的面值數字使用變色油墨印刷。
2、歐元特徵:
歐元紙幣(圖示)共分為5、10、20、50、100、200、500歐元7種面值,尺寸和顏色各不相同。
(一)用拉丁文和希臘文標明的貨幣名稱;
(二)用5種不同語言文字的縮寫形式註明的「歐洲中央銀行」的名稱;
(三)版權保護標識符號;
(四)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簽名;
(五)歐盟旗幟。
歐元紙幣包括許多復雜的安全措施,如水印、紅外及紫外墨水、全息圖像、微縮印刷等,以確保紙幣的真實性。為了讓公眾辨別紙幣的真偽,歐洲央行公開了部分安全措施。
一般來說,辨別歐元紙幣真偽有四種方法。前三種辨別方法,即歐洲央行推廣的「觸摸、觀察、傾斜」,就可以讓普通大眾方便地辨別紙幣的真偽。
觸摸:
紙張——紙張經過特殊材料處理,使之堅韌並有脆性;
凹版印刷——紙幣上的主要圖案、代表面值的大號數字和代表歐洲央行的字母縮寫採用凹版印刷,使之觸摸起來有凹凸感;
觀察:
水印——紙幣經過水印處理,圖案包括紙幣的面值以及不同時期歐洲建築的窗戶,迎著光線觀察,原本模糊的圖案變得清晰可見;
安全線——迎著光線觀察,可在紙幣中間發現一條磁性黑線,在黑線中間印有透明的「歐元」字樣及相應面值;
B. 歐元硬幣的製造
八種面額的歐元硬幣中,所有1歐元和2歐元硬幣均採用了特殊的合金鑄造工藝,起到了很好的防偽作用。大大減少了假幣的出現。
歐元區國家現有12個,屆時需要鑄造多少枚硬幣呢?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的安排,約500億枚。
歐元硬幣共有8種,即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歐元和2歐元。這些硬幣一面為統一的圖案,形象是面值加上一幅歐洲地圖,旁邊由代表歐元區12個成員國的12顆小五角星相繞,另一面則由各國自定。
在各國自定的圖案中,君主立憲國家多為當今在位的君主的形象,如比利時為阿爾貝二世國王,荷蘭為貝婭特麗克絲女王,但西班牙略有不同,1歐元和2歐元為胡安·卡洛斯國王頭像,而其他則為16至17世紀文學巨匠、世界名著《唐·吉訶德》的作者塞萬蒂斯頭像;共和制國家的版本較多,如德國1歐元和2歐元的畫面為象徵德國主權的鷹,50分、20分和10分的為同時具有國家分裂和統一雙重象徵意義的柏林勃蘭登堡門等,法國的歐元硬幣則分別鑄有象徵共和的瑪麗婭娜頭像或傳統的撒種農婦等形象,愛爾蘭歐元硬幣的另一面均為凱爾特豎琴,而希臘則是8種硬幣8個圖案。這樣,歐元硬幣盡管共有上百個版本,但都可在歐元區所有國家合法流通。
在12國鑄造的歐元硬幣中,數量最多的是1分硬幣,達84億枚,其次是10分硬幣,為81億枚,最少的是其中面值最大的2歐元硬幣,共27億枚。在其他硬幣中,除1歐元的外,另外4種的數量都在50億枚以上。
至於這500億枚硬幣的重量,根據每種硬幣每枚法定重量相乘相加,總計達234793噸。
C. CENTEURO是哪個國家的硬幣
CENT硬幣是歐盟的。
20eurocent指的是20歐分,1歐元=100歐分(cent),1歐元約為6.8人民幣。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eurocent是歐元區國家通用的貨幣。
一歐元等於100歐分,在歐元硬幣中,有八種面額的硬幣,分別是 1歐分、2歐分、5歐分、10歐分、20歐分、50歐分、1歐元和2歐元。
(3)歐洲硬幣是拿什麼鑄造的擴展閱讀:
設計發行
歐元硬幣的正面圖案採用的是統一的設計方案,背面則由各發行成員國自行定奪。歐元硬幣可以在所有歐盟成員國中使用。
歐盟成員國於1997年共同決定,發行八種面額的歐元硬幣。比利時造幣廠的設計師Luc Luycx在歐元硬幣正面圖案設計大賽中脫穎而出,他的設計圖案象徵了歐盟的統一。
除背面圖案由各國自定以外,硬幣邊飾和邊文,大小等都根據各個成員國的造幣工藝不同而異。例如,同樣面額的硬幣也許有的是光邊而有的是齒邊。
歐元硬幣由各個發行成員國造幣廠鑄造,所有鑄造的硬幣均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保證可以在歐盟所有國家內使用。
D. 歐元是怎麼製作的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硬幣由歐元區各國鑄造,所有硬幣的正面都鑄有歐洲經貨聯盟的標志,反面是各國的圖案。
歐元紙幣用綿紙製造,有特殊的手感,有一部分會凸凹不平,並有一條防偽線,且紙幣上端的面值數字使用變色油墨印刷。
E. 硬幣是用什麼金屬做成的
第三套人民幣硬幣
1元硬幣 銅鎳合金
5角硬幣 銅鋅合金
2角硬幣 銅鋅合金
1角硬幣 銅鋅合金
第四套人民幣硬幣
1元硬幣 鋼芯鍍鎳
5角硬幣 銅鋅合金
1角硬幣 鋁鎂合金
第五套人民幣硬幣
1元硬幣 鋼芯鍍鎳
5角硬幣 鋼芯鍍銅合金
1角硬幣 鋁合金
第五套人民幣5角硬幣色澤為金黃色,直徑20.5 毫米,材質為鋼芯鍍銅合金。第五套人民幣,一角硬幣鋁合金改為不銹鋼,色澤為鋼白色,與現行流通的一元硬幣材質相同。
香港硬幣目前流通的有1、2、5毫和 1、2、5、10 元。金屬成份和邊緣:1毫為鋼芯鍍黃銅,平邊;2毫為鎳黃銅,曲形凸邊;5毫為鋼芯鍍黃銅,絲齒;1元為鋼芯鍍 鎳,絲齒;2元為鋼鎳合金,曲形凸邊;5元為鋼鎳合金,絲齒凸邊和文字;10元為銅鎳合金或鎳黃銅,間斷絲齒。
新台幣「一元」及「十元」硬幣的成份。 一元硬幣的成分為:銅、鎳、鋁。 十元硬幣的成分為:銅、鎳。
澳大利亞流通使用的硬幣有六種面值:五分、十分、二十分、五十分、一元和兩元。所有硬幣正面的圖案都是英國女王像,但硬幣背面的圖案卻都設計得十分有特色。以上幾種硬幣的成份都是百分之七十五的銅和百分之二十五的鎳。
澳大利亞流通使用的另外兩種硬幣是一澳元和兩澳元的硬幣。這兩種硬幣的成份是百分之九十二的銅,百分之六的鋁和百分之二的鎳。
斯里蘭卡舊版硬幣是用銅或鋅製造的,而新版硬幣是鍍銅、鍍鎳製品。
美元1分硬幣,1909年紀念林肯誕生100周年開始發行。材質為青銅(銅95%,鋅5%)。鑄造1美分硬幣需要黃銅、青銅和鋅,甚至不銹鋼等原料,從1982年起,開始採用以 鋅為主的原料。
5分硬幣,1938年開始發行。材質為銅鎳合金(銅75%,鎳25%)。
10分硬幣,1946年開始發行。1964年以前為銀質,1965年以後改為銅鎳合金(銅75%,鎳25%)。
25 分(四分之一)硬幣,1930年開始發行。材質1964年以前是銀質,1965 年以後改為銅鎳合金(銅75%,鎳25%)。
50分(半元)硬幣,材質1964年版是銀質,1965至1970年為包銀,1971年以後改為銅鎳合金(銅75%,鎳25%)。
1元硬幣,1979年開始發行。材質為銅鎳合金(銅75%,鎳25%)。
五日元黃銅硬幣1949年發行,代替了原來中間沒有小孔的五日元黃銅硬幣。由於當時發行的五日元黃銅幣和一日元黃銅幣很難區分,故將五日元硬幣改為有孔硬幣。其直徑為22.0mm,重量為3.75g。材料為黃銅,即含銅60%,含鋅40%的合金。
一日元鋁硬幣於1955年行,取代了先前的一日元黃銅硬幣。一日元鋁幣是發行至今最小的貨幣單位,其直徑為20.00mm,重量為1.00g。材料是100%鋁,最大特點是份量輕。鋁的比重為2.7,水的比重是1.0,雖然鋁比水重,但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輕輕地放在水面上不會下沉。
10日元青銅幣發行於1951年,其直徑為23.5mm,重量為4.50g,材料為青銅。即含銅95%、含鋅4%、含錫1%的合金。
五十日元的白銅硬幣,於1967年發行,代替了以前的五十日元鎳幣,其直徑為21.0mm、重量為 4.00g。材料為白銅,即含銅75%、含鎳25%的合金。在將一百日元硬幣從銀幣改為白銅幣時,考慮到與一百日元硬幣的價值與重量的平衡和鎳金屬的不足,決定將五十日元硬幣也改成白銅硬幣。50日元硬幣側面有120個齒輪。
一百日元的白銅硬幣,1967年發行了白銅硬幣以代替一百日元的銀幣。該硬幣直徑為22.6mm,重量為4.80g。材料為白銅,即含銅75%、含鎳25%的合金。由於硬幣的需求急速增加,及工業用銀的增長,而造成銀的緊缺,故由銀幣轉換為白銅硬幣。白銅硬幣側面有103個齒輪。
1982年新發行了五百日元的白銅幣。順便提一下,在此之前日本銀行發行的是五百日元的紙幣。五百日元硬幣的直徑為26.5mm,重7.20g,材料為白銅,即含銅75%、含鎳25%的合金。百元硬幣的流通量超過60%,隨著自動售貨機的飛速普及,希望發行更高額硬幣,五百元硬幣的發行也就在情理之中。
500日元新硬幣使用材料由現在的白銅改為含鎳的黃銅,邊沿有斜紋、上設潛圖像。原來的500元硬幣停止製造。
歐元硬幣
面值 直徑(毫米) 重量(克) 材質
1分 16.25 2.30 鋼芯鍍銅
2分 18.75 3.60 鋼芯鍍銅
5分 21.25 3.90 鋼芯鍍銅
10分 19.75 4.10 鋁黃銅
20分 22.25 5.75 鋁黃銅
50分 24.25 7.80 鋁黃銅
1元 23.25 7.50 銅鎳鋅嵌銅鎳鍍鎳芯
2元 25.75 8.50 銅鎳鍍鎳嵌銅鎳鋅芯
(1歐元硬幣的外圈為銅、鋅、鎳合金,內芯為銅鎳合金;2歐元硬幣剛好相反,外圈為銅鎳,內芯為銅鋅鎳。)
義大利硬幣
面額 直徑(毫米) 重量(克) 背面圖案 材質
2歐元 25.75 8.5 拉斐爾畫的但丁頭像 銅鎳合金
1歐元 23.25 7.5 達芬奇《維特魯威人》 銅鎳合金
50分 24.25 7.8 馬卡斯奧呂亞斯大帝雕像 北歐金
20分 22.25 5.74 義大利未來派藝術家烏姆伯托·波丘尼的雕塑作品 北歐金
10分 19.75 4.1 桑德羅·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北歐金
5分 21.25 3.92 佛拉威伍斯朝的圓形競技場 銅包鋼
2分 18.75 3.06 安東內利亞那尖塔 銅包鋼
1分 16.25 2.3 蒙特堡 銅包鋼
F. 各國紙錢和硬幣的製作材料是什麼
製造硬幣可以採用不同的金屬材質,比較常見且相對價格低廉的金屬被用來鑄造低面額硬幣,而稀有金屬如黃金、白銀、鉑則被用來鑄造具有投資和收藏價值的紀念幣。
好的鑄幣材質要求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例如金屬質地要軟而易於加工成形,同時還要有相當的硬度以便能夠經受流通過程中的磨損。由於兼具上述特性的金屬極少,因此鑄幣材質通常是兩種或多種金屬熔為一體的合金。在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常見使用的金屬有銅、鋅、鎳、鐵、鋁等,其中銅無論本身還是構成合金都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鑄幣材質。金銀通常與其他金屬合金來提高硬度,銅就是首選材料。平常所說的「純」普制金銀幣其實都含有微量的其他金屬成分,當然,其價值還主要是按幣中貴金屬的含量來估算。製造合金的具體過程是:(1)將所選擇的金屬放在熔爐中熔成液態合金,澆入鑄錠(槽)冷卻或被壓製成條片(較厚);(2)在液壓車間對鑄錠或較厚的條片進行數次滾壓,使之成為厚度符合坯餅要求的條片 ;(3)將條片沖壓成半成品的坯餅,並等待進一步加工處理。
G. 硬幣是什麼材料
真1元硬幣為鎳包鋼,用磁鐵可以吸起,否則肯定是假幣;另外很多假1元硬幣用鉛或鋁,將其向白紙上面畫,會出現鉛筆線一般的清晰痕跡。當然有些含鐵或不含鉛的假硬幣不一定能用該方法驗出。
硬幣(coin;specie;hard currency;hard cash;piece),即用金屬鑄造的貨幣。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最早的金屬鑄幣是商代的寶德銅貝,距今已3000多年。
金屬幣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損,流通壽命長等優點。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外,還有很高藝術欣賞和收藏保值功能。
H. 帶espana和cent的是什麼硬幣
是由西班牙鑄造的歐分硬幣。
España是「西班牙」的西班牙語原文,在西班牙或曾經的西班牙殖民地的貨幣(如比塞塔、比索等)上會出現該單詞;Cent是作為輔幣單位的「分」,但是Cent不是西班牙語,而是英語、法語、德語等,其西班牙語形式為Centavo。西班牙語國家的貨幣上不會出現非西班牙語形式的「Cent」。「Cent」和「España」會同時出現的只有由西班牙鑄造的歐分(Euro Cent)硬幣。
西班牙於2002年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為法定貨幣。歐元(Euro)及其輔幣歐分的紙幣與硬幣不同:紙幣不論由歐盟的哪個國家的印鈔廠印製,其式樣都是統一的,不直接體現印製的國家;硬幣的背面即標注面值的一面式樣是統一的,但正面每個國家鑄造的都不同——上面的圖案通常是能體現鑄造國的該國文字、國徽、人物頭像、建築物等。下圖是由西班牙鑄造的5歐分硬幣,背面即鑄有「5 Euro Cent」和突出了歐盟成員國地理位置的地球;正面是西班牙語的國名「España」和聖地亞哥-德孔斯特拉主教座堂(
)。
I. 歐元2002年的硬幣是純金鑄造的嗎
是黃銅。流通硬幣怎麼可能用純金?成本都不夠!
比如10歐分 ,摺合人民幣約8毛5,重量約4克,如果用黃金來做,一個硬幣的成本差不多要1000元人民幣。
J. 歐元硬幣用什麼材料製作
其中1,2,5 分幣由2002年起鑄造沒有修改,由鍍銅鋼鑄造 94.35% 鋼,5.65%銅,正面為地球顯示歐洲,中東,非洲一面。
10,20,50分2007年使用新設計,由北歐金鑄造 89%銅,5%鋁,5%鋅,1% 錫,正面歐洲地圖在左。
1,2元2007年使用新設計,2元內芯鎳黃銅75%銅,20%鋅,5%鎳,外環白銅 75%銅,25%鎳,1元內外相反,正面歐洲地圖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