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遊拍創作題材,最基本的設備要哪些拍攝應該注意什麼
旅遊 拍創作題材,它不同於普通 旅遊 紀念,最基本的設備是一定要配的。
首先, 需要一部手機或者是相機。 應注意,不論手機還是相機,焦段范圍最好在廣角到中長焦之間,便於拍攝大場景和特寫使用。
其次,需要一個三角架或是穩定器,應注意最好是輕便且易操作的。
第三,存儲卡。應注意,拍攝視頻會佔用比較大的儲存空間,如果用手機,需要加配存儲卡,以備拍視頻的空間;如果用相機最好是高速存儲卡,否則拍高清視頻影響讀寫速度。
第四,麥克風。應注意輕巧便攜拾音的設備是錄制聲音的好幫手。
第五,軟體。應注意提前下載需要的相關軟體在手機上。
以上是最基本的設備需求和應注意的事項。當然,你要航拍,帶上無人機那也是最好不過的了;你喜歡單反效果,或是創作編輯在電腦上,這都是錦上添花的事。
#戰疫必勝#我們期待可以自由出行的好日子,等疫情結束後,帶好心愛的裝備,我們一起去 旅遊 創作吧!
旅拍用什麼器材?要注意哪些?其實旅拍的范圍非常的廣泛:有背包的 有開車的……,那麼對於開車來說限制就很少,因為有車,就可以帶許多的器材。如果有的器材 你甚至可以全帶上。這個應該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范圍之列。我們主要講背包的、乘車旅行的旅拍的器材問題。
以下青姑娘列的干貨,敲黑板,拿筆筆記下來哦!
1.相機。我用的是幾年前的舊款佳能700D,它是有可以折疊翻轉的屏幕,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拍攝不同的視頻構圖。
2.鏡頭。我有一隻50/1.8定焦頭小痰盂,它的好處是光圈很大,在拍攝人像或者靜物的時候會有很強的虛實感。另外是相機本來就有的18-135鏡頭,旅行中的中遠距離完全夠夠的了。
3.儲存卡。如果你要拍攝視頻的話,就會需要比較大的儲存空間。所以在買記憶卡的時候,除了要看卡的容量之外,還要注意卡速。如果要拍4K這樣的高清視頻,一定要選擇高速卡,否則可能會讀寫不進去。淘寶上有幾個牌子做得很好而且價格適中,可以多備幾個。
4.三腳架。相機的好夥伴—三腳架。想要視頻拍得穩,三腳架不可少。還有比較方便的八爪魚三腳架也可以備一個,各種不平穩或者抖動的的地方全靠它了。
5.麥克風。旅行視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聲音就需要麥克風了,體積小很輕便,如果外面有防風罩,當處在大風天氣的時候,你也可以錄出清楚的聲音。有些夾領式的麥克風也不錯,價格也便宜。
6.手持雲台。手持雲台可以保持你在運動的時候可以拍出非常順滑的運動鏡頭效果。
7.無人機。航拍可以用無人機來拍攝,首選大疆。
8.運動相機。如果你要在水下拍攝,現在基本上用的最多的就是防水運動相機。比如gopro hero7。還可以把它固定在頭盔上或者胸前,幫你拍攝一些比較特別的視角。GoPro還擁有聲控裝置,簡單的聲控命令便可操控它。這款運動相機即使在騎行、漂流、游泳、爬山等運動場合下,都不用擔心會對它造成致命傷害。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旅途愉快哦!
我拍了幾天,感覺需要以下設備
1.自拍桿,最好是雲台,可以防抖還能夠一鍵改變方向。
2.帶藍牙遙控器的腳架,可以一個地方固定拍長視頻。
3.藍牙耳機,最好用骨傳導,佩戴更舒適。
4.最好多一個手機,不影響你的日常通訊。
這是硬體,軟體裡面下載幾個視頻處理app,推薦使用:剪映或vue。
雲台
手機支架
骨傳導藍牙耳機
視頻處理app
好,很高興回答您得問題!我自己本身也是很喜歡出去 旅遊 拍攝一些視頻作品的,可以個您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剛開始拍的時候沒有必要上一些昂貴的設備,我最初的裝備就是一部自用的華為mate30手機,和一個智雲M2穩定器.
這就是我用的基礎設備,現在主流的手機像素都很高,mate30的主像素是4000萬,也可以拍攝4k超清視頻,本身帶有視頻拍攝防抖功能,再搭配一個智雲M2穩定器,可以輕松拍出畫面穩定的4k視頻作品。後期拍出經驗了可以上款微單相機,搭配相對應的穩定器,可以拍出更專業的視頻效果,我之所以選擇智雲M2就是因為它不但可以搭配我的手機,也可以搭配幾款索尼微單相機使用,可以在後期升級使用微單的時候省下一個穩定器的錢。
另外在拍攝視頻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我的經驗就是要熟悉你拍攝的對象,還有就是規劃好你的拍攝路線和角度,視頻拍攝的技巧無非就是推拉搖移,所以視頻拍攝的時候要構思好取景角度。作為新手拍攝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別人拍的好的視頻,然後自己嘗試去拍同樣效果的視頻,這樣多嘗試多練習,孰能生巧,也能拍出優質的視頻作品。這些就是我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我認為有一相機配24一70鏡頭足夠,輕裝上陣,外出帶太多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安全,三是用處不大。
《 旅遊 題材需要哪些攝影器材》第一看你選擇的 旅遊 方式,是自駕還是跟團 旅遊 。還要考慮自己的器材情況來選擇,如果是自駕器材可多帶一些。跟團要考慮自己攜帶的能力,自駕要有條件帶上,300頭,50頭18_135或廣角頭,要是跟團帶28_300或18_135就夠用了。還要帶腳架,自駕游帶腳架要盡量帶堅固重一點的,要是跟團帶單腳架方便一些。減光鏡有條件要帶上,拍天空或白雲是必不可少的。電池至少要兩塊,卡一般至少2塊,拍風光卡根據天數多帶幾塊。設置設JPEG 和NEF 兩種格式,防雨設備最好帶頭傘和大騎行雨披。風小帶頭傘,大點帶雨披,注意防雨。設備不要淋雨,攝影一定注意穿戶外鞋,防滑,眼鏡,手套,都是必備的。背包攝影專用包即可,氣吹,鹿皮,硬幣一枚備用。一般這些就夠用了,旅行一般就是人像,風光,紀實這幾項,帶上這些就可以旅行了。
基本器材:拍攝器、穩定器、剪輯器 高端器材:收音器、無人機
下面一個一個來說。
1、拍攝器
拍攝器主要是指拍攝視頻的器材,如 手機、相機、大疆靈眸口袋相機 等。無人機暫時不算入此類拍攝器。拍攝器的像素不能太低,目前市售的大部分手機其實都足夠,如華為、小米等,蘋果的拍攝效果稍遜一些。
如果是相機或大疆靈眸,則需要准備一張比較大的 儲存卡 ,最好是64G以上。否則你拍得正火,突然沒內存了也是很尷尬。
大疆靈眸:
2、穩定器
穩定器的主要功能是 防抖 。我用我親身血淚教訓告訴你,不防抖拍出來的素材,後期真的用著很難受。
手機的穩定器一般包括 手機三腳架 和 帶雲台的自拍桿 。手機三腳架用於機位靜止的拍攝, 很適合拍延時 ,雲台用於移動拍攝。
雲台是個什麼東西呢?簡單地說就是有自動校準功能的一個電動馬達。當雲台運行時,手機在移動中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水平或豎直的位置,並減少抖動。
記得帶雲台的自拍桿一定要買好的,否則防抖效果其實很差,充其量只有個自拍桿的作用。
一種手機三腳架:
這就是帶雲台的自拍桿(這個是大疆的,老貴了):
相機穩定器主要是相機三腳架和錄像防抖專用設備。前者和手機三腳架類似,也主要用於靜止機位拍攝,很適合拍延時。後者比較貴,咱一般人就別用了。而且舉著很沉。
相機三腳架:
大疆靈眸自帶雲台穩定器,如果你有閑錢,我強烈推薦這個(其實也不是很貴),體積小巧方便攜帶,視頻導出特別方便,錄制效果也很好。 一言以蔽之:真香。
3、剪輯器
這個很簡單,主要就是後期製作視頻用的器材,包括手機和電腦。
新手推薦用手機剪輯,最推薦的app為 剪映 。功能之強大,快趕上電腦剪輯了。另外 VUE、一閃 等也不錯。如果用手機剪輯,建議前期錄制素材時用手機或大疆靈眸錄制,相機錄制的視頻導入手機可能比較麻煩。 還要記得提前給手機騰內存 。
電腦剪輯功能更強大,而且對眼睛更友好, 會聲會影 、 Premier 比較適合新手, After Effects 適合老司機,其實我們日常拍攝,用前兩個完全夠了。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確定你的電腦性能還可以,不要被這些軟體卡死。
會聲會影操作界面:
4、收音器
這個就是比較專業的設備了。包括佩戴在人身上的麥克風和連入設備的接收裝置。如果不是專業的視頻,我覺得沒必要用這個,大部分情況都可以現場收音或後期配音。
如果覺得後期配音比較假,多錄一點環境背景音(所謂的白雜訊),配上人聲就顯得真實了很多。
5、無人機
無人機是比較高階的錄制水平了。但是無人機錄出來的視頻都賊好看,而且 無人機錄制自帶穩定器 ,尤其是體積比較大的無人機。(風特別大的環境中除外)。如果要嘗試的話,推薦大疆Mavic Air 2或Mavic 2,當然你如果有錢可以再買高配版。
下面這個視頻的素材就主要是我用無人機錄制的(其中有小部分用手機錄制,我忘了帶雲台……所以真的是血淚教訓orz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z411q7bY
6、其實最重要的,是錄制前的准備工作,想好在哪些地方錄,如何錄,最後如何剪輯,這些最好在錄制之前就計劃好,就像是導演一樣。
錄制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最重要的, 防!抖!!!
2、 空鏡。 簡單地說就是錄一些可以在剪輯時方便切換的環境。
3、 環境白雜訊 。這樣可以讓後期配音效果更自然。
4、光線、服裝、取景、過渡等提前設計好。
5、台詞不一定需要背,現在的vlog其實更注重自然記錄。
我認為現在的手機拍照像素等條件,基本滿足拍攝需求,所以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應當首先選用手機,當達到一定的資金積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購置手機的穩定器。當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購置無人機,手持穩定器等專業設備。當然,我認為取材,更注重的是拍攝者的技術,當有一定的資金積累,也就說明技術得到了他人的認可,自然就應該更新設備,拍攝更好的素材。[耶][耶]加油吧!
運動相機,適合記錄戶外運動鏡頭。無人機,時候記錄大的風光風景。單反微單相機+廣角鏡頭,時候記錄拍攝風光大片。
B. 出去旅遊你會選擇手機拍照還是單反拍照
做為一個攝影師,我會帶上我的手機,和我的微單一起前去旅遊。不同的人,可能對於照片的畫質追求不同。野馬哥崇尚畫質優先。去旅遊的時候,也是發現美的過程,能用相機盡可能記錄下來美的人和景,是旅遊的一大目的。所以,野馬哥會犧牲掉便攜和舒適性,帶上又沉又重的相機和鏡頭。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手機不管是旅遊留念,或是短視頻拍攝,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野馬哥也提醒大家,其實也是提醒自己,雖然攝影是我們這些愛好者們的頭等大事,但你在和家人一起外出旅遊的時候,別光顧著自己玩,一定要多些時間陪伴家人,畢竟旅遊是一家人很好的交流機會,你說是嗎?
C. 旅遊拍風景用什麼鏡頭好
出門旅遊,建築物是最常拍攝的題材之一。由於拍攝位置有限,,很多建築物的照片很容易雷同,毫無新意。所以,我們不妨多用魚眼鏡頭拍攝建築物,可以輕易把建築物收入取景器中,並且可以以誇張的變形增加照片的觀賞樂趣。
15mm F2.8魚眼鏡頭——拍攝獨特風格
另外,根據拍攝角度的不同,魚眼鏡頭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水平拍攝建築物,會出現桶狀變形,如果拍攝角度往下調一點,則可以拍出U字形變形。
當然魚眼鏡頭的一大樂趣還有自拍。使用魚眼鏡頭既不用擔心失焦,又可以輕易把周圍環境收入照片中,是很好的旅途記錄工具。
50mm F1.4標准鏡頭——街拍、低光拍攝
50mm F1.4的適用范圍很廣,人像、風景、建築的題材都適用,而且很輕便,尤其適用於一些街拍。另外,鏡頭焦段不會過長或者過短,拍攝時和被攝者的距離也不會過遠或者過近。50mm拍出來的照片,就像拍攝者正身處被攝者的附近,兩者能保持一定的交流。
另外,50mm可以輕易拍出虛化,對於突出主題是十分方便的做法。
50mm F1.4的大光圈,能輕松應對室內如餐廳、建築物內的拍攝環境。而且相比50mm F1.8,50mm F1.4有更佳的光學素質,也比50mm F1.2有更好的對焦速度與較輕的重量。
135mm F2遠攝鏡頭——人像、風景拍攝
135mm鏡頭允許拍攝者有一個較遠的拍攝距離,可以拍攝下被攝者最自然的動作表情,而且遠攝鏡頭的透視感能輕易讓被攝者和背景分離,影像變形也較少,對於人像攝影題材很常用。
如果拍攝空間足夠,使用遠攝鏡頭拍攝風景,也可以把畫面壓縮,拍出與廣角鏡頭完全不同的感覺。
當然有些人喜歡帶一支變焦鏡頭去旅行,但是變焦鏡頭的光圈往往沒有定焦鏡頭的大,而且重量也較重,未必適合旅途中隨身攜帶。
那麼拍攝旅行中的風光和人像,個人認為攝影器材應該具有這么幾個特點:
1、數量不要太多。旅行過程中大包小包很多行李,經常需要跋山涉水,攜帶的攝影器材太多、太重會影響旅行體驗。
2、焦段覆蓋面廣。既要拍風光又要拍人像,鏡頭最好使用變焦鏡頭,而且焦段覆蓋最好實用一些,定焦鏡頭固然畫質好,但總換鏡頭也是個問題。
3、畫質有保障。拍照時旅行中的一部分,既然出門了最好拍出些好片子,不想回來後有遺憾,攝影器材使用全畫幅對畫質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4、續航能力強。旅行中給設備充電不一定方便,所以選擇續航能力強的相機還是有必要的。
基於上面幾個特點,我覺得可以使用這樣的旅行攝影器材:
1、機身選擇全畫幅單反或微單。
D. 旅行攝影最實用的鏡頭組合是什麼
旅行拍攝的題材,無外乎風景風光,人文紀實,人物人像。
對於攜帶什麼樣子的鏡頭組合,根據情況的不同,給出大家三個組合的建議。
一、 自駕游形式的專業旅拍,並且拍攝主題需要兼顧內容較多。因為有車的便利性,配備一個大的鏡頭包,一個隨身的相機包。帶齊大或小三元(16-35、24-70、70-200)三個焦段的鏡頭,然後加上14mm、35mm、85mm等定焦鏡頭,如果有野外遠攝和打鳥需求,長焦鏡頭也要帶上。
實際拍攝中,根據需求,更換掛機頭,其他鏡頭和器材放在車上就可以了。當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雙相機的配備更好。
這是比較完善和專業的旅拍配備。當然器材和鏡頭很多,很重,是絕對不適合自駕之外的其他旅拍方式的。
二、專業度要求不高的,隨性隨意的旅行拍攝,交通工具經常變換,而且還可能長途跋涉。建議搭配鏡頭 24-105 加 50定,如果有大光定廣角鏡頭,可以帶上,沒有就算了。一般題材風景、人像,應該可以足夠應對了。
三、品質要求較好的旅拍,但是非自駕形式,器材不宜太笨重、繁瑣。建議鏡頭16-35mm,兼顧廣角風景到人文紀實,然後再帶上50mm定和85定就可以了。當然,缺少長焦鏡頭的組合,就不要奢望「打鳥」之類的拍攝題材了。
有人會建議,旅行拍攝的室外拍攝,一定要帶上70-200mm這個鏡頭。如果是短途旅行的話,這個鏡頭還可以考慮;如果是長途跋涉的話,體力好的男攝或許還可以,女攝的話,真心不建議。
2016年,我曾帶著70-200mm鏡頭去斯里蘭卡旅拍過,當時只考慮,這支中長焦鏡頭在室外人像的優異表現了。整個行程轉機倒車,帶著這么個大傢伙,真的是苦不堪言。
這是心有體會的肺腑之言,想帶沒問題,找好小哥哥專門給你背鏡頭哦。
旅行攝影最實用的鏡頭組合是什麼?
這個要看你是風光為主還是人文為主。如果在大三元裡面考慮,風光為主就帶16—35/2.8加24—70/2.8;人文為主就帶24—70/2.8加70—200/2.8,當然,別忘帶上三腳架和快門線。
第一、16—35/2.8是風光尤其是「大」風光拍攝利器 。它的特點是視角范圍大,適當誇張的畫面更具視覺沖擊力;成像 優質 自然,色彩還原度高,拍攝大風光就是首選。
第二、24—70/2.8是人文、活動拍攝利器 。這款鏡頭適應強,能夠兼顧風光、人文、人物活動和人像的拍攝,畫面變形很小,尤其適合城市風光、人物活動的拍攝,人像拍攝也有良好的表現。
第三、70—200/2.8是人物和「小」風光利器 。它是人像拍攝的利器,焦段較長,與人物的拍攝距離適中,不會有被拍者很拘謹和尷尬的情形,適合大場景人物活動的拍攝,近能特寫,遠能全景;拍攝風光也有不錯的表現,如果覺得它的視角還不夠大的話,可以藉助接片手段,也能拍攝中上場景的自然風光。
究竟使用深樣的組合,主要看本趟旅行拍攝的主要內容和個人使用喜好,不能絕對的看待。
旅行應該是邊玩兒邊拍,將自己走過的地方比較有特點的內容記錄下來,這個就需要個人負重越輕越好,這樣才能玩兒的高興,要是帶的東西重的自己都受不了,那還有心情旅行拍攝呢?
建議:根據自己 的 旅行目的,取捨攝影器材,如果去非洲大草原,建議帶長焦;如果去風景區,16—35或24—70:如果去人文味道濃厚的地方,建議帶24或35定。
18--200;24--240
這些是我常用的設備,來張合影先,漫漫旅行路上,誰不希望一路出大片,留給以後的自己細細品味、回憶,當然,在設備上,就不能馬虎,都說手機也可以出大片,那是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福利,不是給追求完美的我們!
旅行拍攝,近交!遠攻!怎麼說呢,由於我們要不斷的更換新鮮拍攝環境,近攝和遠攝盡量能夠滿足快速切換,這樣在旅途上才不會錯過一些瞬間即逝的美妙風景、還有那些人,那些事!
所以設備上我個人使用的是雙機雙鏡,5d3+a7r3,鏡頭35 1.4+70-200 2.8,這種鏡頭組合能夠在我盡量保持能夠保證畫質的條件下能夠快速的切換。當然,單機也可,就是換鏡頭稍微耽誤時間。
35mm1.4 L鏡頭應用范疇很廣,人文,風景,特寫,星空,她幾乎全能,在有模特的情況下,可以較近距離拍攝,方便與模特溝通,畫質上更不用說,用過的都知道她的好:)不廢話,最具實用價值鏡頭非他莫屬!(個人習慣問題,不喜就噴哈)
70-200 2.8,雖然與35畫質有一定差距,好在是大光圈變焦,在遠處自己無法到達的區域,使用能夠及時抓拍有效鏡頭,不錯過每一寸風景,旅行必備佳品!
我的配置基本就是這樣,和萊卡大咖們的追求比肯定不如了,不過我覺得還是蠻實用的,圖片均為本人拍攝!僅供參考,互相學習。
旅行攝影,我個人理解,首要的是旅行,次要的才是攝影,與純粹的外出攝影創作不同(自駕游除外)。
我喜歡「跟團游」,也喜歡攝影。我使用的是尼康D810相機, 旅遊 時鏡頭組合是:尼康「大燈泡」(14-24f2.8)+「大竹炮」(70-200f2.8)。兩種金圈變焦頭,不僅畫質不輸定焦,而且拍攝起來也方便。無論是拍風光、建築等大場景,還是拍人文、人像、動植物,尤其是手持夜景,都能應對自如。
有人喜歡帶24、28、35、50大光圈定焦,加「大竹炮」也是可行的。
下面分享的照片,是我 旅遊 時拍攝的,希望能拋磚引玉,得到師友們的指點。
旅行大多拍攝題材就是風光,人文和人像。
各題材又可細分,比如風光,有些人又傾重於星空,有些人又是生態攝影,專業打鳥。
所以旅行沒有最佳鏡頭組合,根據你的拍攝目的和需求。
當然,如果你只是一個旅行攝影愛好者,不拘泥於某一題材創作,或者是風光,人文,人像都會涉獵,那麼建議大三元都帶上,然後戶外再帶個35/1.8定焦鏡頭,我覺得就足夠了。至於「大三元」是哪些鏡頭,解釋如下:
「大三元」鏡頭指的就是恆定F2.8最大光圈的三隻變焦鏡頭的總稱。這三隻鏡頭一隻是負責超廣角、一隻負責標准變焦,一隻負責長焦,三者加起來可以覆蓋從超廣角到長焦的最常用焦段(佳能和索尼是16-200mm,尼康是14-200mm,賓得是15-200mm),因此,就被稱為「大三元」。同時,只有最高檔次的恆定光圈鏡頭,才能被冠以「大三元」之名。
除此之外,你的機身裝備和體力狀況,你的鏡頭拍攝使用經驗,拍攝技術水平,旅行目的地環境(大海,沙漠……),旅行方式(長距離徒步或其它方式)都會影響到帶什麼鏡頭,因為畢竟鏡頭又重,換鏡也麻煩 。
總結一下,只有根據旅行目的地,拍攝需求和個人興趣,挑選最適合此次旅行的拍攝裝備和鏡頭。如果只帶3個鏡頭,非要最實用,我選35定焦頭和24-70,還有70-200。如果只帶一個,我選24-70焦段。
求所必而棄不必 ,歡迎各位攝友,驢友補充,指正,交流。
廣角1635,長焦70 200。
本人也喜歡經常旅行,看看不同地方的美景及人文,試過背一些器材出去,還有無人機gopro 之類的都背出去過,但久而久之意識到很多時候背太多器材都是用不上的,反而給旅行帶來不小負擔,所以推薦一鏡到3鏡,出去旅行畢竟是帶有人文色彩,拍人的時候最好帶一些周圍環境的風情,所以不太推薦背長炮出去,除非是有拍野生動物鳥類等需求。
一鏡24-105
二鏡24-105+35定
三鏡24-105+35定+12或14定
四鏡大三元+85定
五鏡大三元+35定+85定
再多可以都換成定焦頭了,不過那樣的旅行就像抗袋面在路上走,實在讓人受不鳥,極大的降低了旅行的樂趣。
其實旅行攝影只是一個大的范圍,旅行途中也會有人像創作,風景小品,甚至微距攝影等等,所以沒有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只能根據自己旅行途中主要的拍攝題材來選擇,因為各自用的品牌和機型不同,所以就不推薦具體的鏡頭組合了,就從鏡頭類型方面來說一下。旅行攝影裡面風景拍攝自然佔大多數,所以要有一款畫質比較好的廣角鏡頭,為了構圖方便最好是廣角變焦鏡頭,光圈適中即可。因為有時候還需要有夜晚和星空的拍攝,所以可以再上一款超廣角大光圈的定焦鏡頭,拍攝宏大場景的片子。中間焦段來說可以選擇24-70適合平時當做掛機頭,風景人文都可以搞定,然後長焦可以再搭配一隻70200,只要不打鳥不射月,基本的都可以滿足了。
E. 一名專業的旅行攝影師外出必須要准備哪些攝影器材
在旅行攝影方面,你需要進行研究並只打包旅行的必需品,不必要拖著設備和配件,這些設備和配件會給你帶來沉重的負擔並使體驗變得不那麼愉快。如果你正在考慮您的第一次旅行攝影之旅,這里是你想要隨身攜帶的必需品。
1. 相機
雨袖(一個很好的替代品是浴帽,通常可以在您入住的酒店找到)
傾斜布和鏡頭筆,以保持你的裝備清潔無塵。
10. 保險
旅行攝影會帶來很多風險,而且你可能會攜帶昂貴的裝備,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可能損壞你的配件或相機的事故,保險是旅行攝影師的必備品。
我們希望您已經考慮到這個有用的列表,為你的下一次旅行攝影外出打包,以便你可以輕裝上陣。
F. 為什麼旅行時一定要帶單反手機拍照真的不行嗎
不同的人,對於攝影的態度是不同的。拿野馬哥來舉例吧,如果讓我在旅行中只用手機來拍照,一定會覺得差了點意思,旅行的意義減弱了許多。
當然,野馬哥並不是在向大家推銷微單。以上論述也只是講述了大家對於攝影,及攝影器材的選擇,真的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的。
每個人對於旅行的追求不同,對於攝影的看法不同,都會決定他們選擇不同的記錄設備,這里沒有絕對的錯與對,有的只是人不人的不同!
G. 旅遊拍攝用什麼相機好
小動物、人像,有震撼感。全景功能攜帶方便、體育。
適用於、WX1(2000左右)、全景等等,使用簡單:風景,一次出片。
超廣角在旅遊攝影方面極佳、夜景、短片。
索尼HX1(3000多元)
H. 出門遊玩,入門級單反和拍照手機你會選擇哪個
其實單反和手機各有各的優點,如果你追求的是拍攝效果,建議你帶上單反去旅行;如果你追求輕便,那麼帶手機就可以了。
對攝影很感興趣甚至有點痴迷的朋友,如果家裡的經濟條件允許,一定要入手單反或者微單。因為單反和微單的拍攝功能比手機強大許多,基本可以滿足你在拍攝時的各種需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攝影的樂趣。
在實際操作上,手機很多時候也是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的,只要多拍照吸取經驗並且多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拍也可以拍出理想的效果。總的來說,攝影拍照要多練習,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進去,拍攝量多了就有可能達到質變的效果。
以下是手機拍照的。
夏初,雖然天氣很熱了,但對於北方地區是最佳的自然景觀 旅遊 季節。因為這個時候青草鋪滿山崗、野花開滿遍地。綠樹成蔭、流水潺潺。要問我出去遊玩用什麼攝影器材。即使是入門單反和拍照手機之間選擇,我也一定選擇入門單反。
第一 ,與其說我是因為 旅遊 而拍照,不如說我是因為拍照才去 旅遊 。也就是說,我對拍照是非常在乎的。自然拍出來的照片質量是沒有最好,只求更好。再好的拍照手機跟單反相機也是沒發比的。如果你不太在乎照片效果,當然可以選擇拍照手機。
第二 ,我有足夠好的攝影技術,可以很好的操控單反相機,讓單反相機的拍攝功能發揮極致。如果你攝影技術不過關,操控不熟練,單反相機跟拍照手機區別並不太大,所以可以選擇拍照手機。
第三 ,即使是入門機,也屬於專業攝影器材。至少可以帶上可變焦鏡頭,拍攝取景會比手機的定焦鏡頭更加自由。許多時候,定焦鏡頭,會喪失非常多的拍攝機會。如果你並不在乎會錯失什麼美景和好的拍攝機會,當然可以選擇拍照手機。
第四 ,單反相機,即使是入門機也是比較重,比較佔地方的。我比較有力氣,或者說我為了獲得更好的照片願意付出辛苦背著沉重的單反。如果你的身板單薄,或者更想輕身利腳的遊玩,當然可以選擇拍照手機。
以上四點,是我對「出去遊玩是帶入門單反還是拍照手機?」這個問題的回答。里邊有我的立場和分析。具體怎麼選,還是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出門遊玩,入門級單反和拍照手機你會選擇哪個?
出門遊玩每一個人的目的性不同,側重點不同,直接決定著你攜帶什麼樣的攝影器材。
其實除了專業旅拍之外,出門遊玩,遊玩是重要的,拍照就是為了留個紀念。一個手機就足夠了,再拿那麼多的器材,對於遊玩來講,反而是累贅。
所以,帶什麼器材,一定要先明確是出去玩,還是出去拍。
我現在出去遊玩的話,一般會帶微單,然後35mm定掛機。其他閃光燈、三腳架等一律不帶。一個攜帶型的相機包,器材和隨身小件物品都可以裝到這個包里,特別方便。
微單比較輕便,但是成像品質不差;帶35mm f 1.4 定頭,是因為出門遊玩主要拍攝風景和人文,還有就是環境人像,這個鏡頭最合適,包容度也開闊;室內室外都能用。定焦頭品質還高,也不重。
當然,以上是我出門遊玩的選擇。
攝影愛好者出門遊玩的話,只要不是專業創作,入門級單反+24-70或24-105等變焦頭,就足夠用了。如果不是攝影愛好者,對攝影也沒啥要求,還是真心帶個手機出門更方便。
外出旅行,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為了舒緩情緒,攜帶單反相機出行已經覺得是一種累贅。
隨著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很多人開始注重用手機來拍照,對於非攝影愛好者來說,應該會選擇只用手機拍照。
在使用手機拍照時要盡量靠近被物體,這樣說並不是意味著瘋狂靠近,而是在鏡頭可對焦的范圍內盡量靠近,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更加清晰。
記住千萬不要用手機把景物拉近拍攝,手機使用變焦拍出來的照片畫質會變得更差,弱光環境下甚至可說是慘不忍睹。
但是對於大的場景,像這樣的全景圖還是使用微單或單反進行拍攝。
旅行外出時還是盡量地攜帶精簡的攝影器材,只帶著一個24一70 F2.8的變焦頭,24mm的小廣角實際使用中也基本可滿足要求,實在需要更廣的場景不妨拍多幾張進行拼接。
手機拍攝有著無可比擬的便捷性,帶不帶相機作為備用全視個人要求。
你好,出門遊玩,也分為很多種情況。比如說,工作出差性質兼顧遊玩,帶上一家人去遊玩,帶上一對同事去遊玩,帶上情人去玩……幾個攝影愛好者一起去遊玩,一個人獨自去遊玩。
以攝影為目的的旅行,建議還是帶齊攝影器材
不過,現在技術黨和器材黨的風光攝影,也太泛濫了,沒啥意思的了。
然後,去的地方,也分為很多種,比如說,有城市為主的遊玩,有古鎮為主的遊玩,有純粹的自然風光的遊玩,都不可同日而語。
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具體談談:
一、如果不是攝影愛好者的純粹自然風光的遊玩,其實沒有必要帶單反微單
真的沒有必要的了,帶上單反微單,只會帶來煩惱和不愉快,帶來無盡的惆悵和不爽。
當然,這種情況,如果你確實是攝影愛好者,建議帶上一個輕便的卡片機,比如說松下LX10,或者佳能G7二代。或者,帶一個輕便的微單套機,例如富士XA3XA5套機啥的,都是可以的。
二、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城市游覽,古鎮游覽
其實,也不是特別有必要就一定要帶上單反微單。
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具體評估一下。
我個人覺得,城市,古鎮,用華為P30這樣的手機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了。
當然,如果你自己拿得動,也有興趣,帶上一個單反微單也是可以的。
城市古鎮,如果你要拍點紀實人文,可以帶上一個定焦鏡頭。
三、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直奔自然風光
比如說,走川藏線,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自己的相機鏡頭比較一般,如果你只有一套機身。
那麼,其實是建議你再借一個機身,再借幾個鏡頭的。
既可以找朋友借,也可以找租賃公司借用。
一般來說,耗資超過5000塊錢的旅行,時間超過3天的,都是可以借相機借鏡頭的。
帶雙機,確實是很有必要的了。
四、說實話,但是,現在華為P30確實太強大了,而且,技術黨和器材黨的風光攝影,現在也越來越泛濫了,也沒啥看頭了
說實話,你自己也要反省一下你的攝影的追求了。
是不是有什麼意義呢?
你是為了什麼拍照呢?
如果想清楚了,你還是願意帶兩個機身和一堆鏡頭出門,那就繼續。
出門遊玩,又不是攝影采風,帶啥單反,拍照手機就夠了。
何況,入門單反,和拍照手機比,很多地方差的遠呢。
手機拍攝於濟南英雄山
如果想出門遊玩輕鬆快樂,又笨重性能又差的入門單反就不要帶了,還是拍照手機更方便。
單反和拍照手機誰優誰劣,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但是,這樣說話混淆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一部分人把拍照手機和入門單反比,一部分人把拍照手機和高端單反比。
高端單反是專業人士的拍照利器,當然是拍照手機不能比的。
但這不是咱們今天談討的內容。
改開以後的膠卷時代,傻瓜相機風靡一時,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體積小,重量輕,容易攜帶;價格低,買得起;操控方便,簡單易用。
傻瓜機 傻瓜也會用么。
數碼時代, 科技 突破膠卷時代。拍照成本大幅度下降,數碼卡片機 傻瓜機又一度紅火一時。
可惜好景不長。
拍照手機橫空出世, 科技 的進步惠及萬眾。
而且,誰也不會想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步子這么快。
恐怕誰也不會想到,手機的發展,更快。
三十年前,能打行動電話的「大哥大」還是極少數人炫耀財富的道具。
而現在,哪個收破爛的還沒走一部行動電話 手機呢?
手機的拍照功能迅猛發展,才真正讓攝影全所未有的走入千家萬戶,和人們的工作生活須臾不離。
這幾年,拍照手機已經基本打垮了曾經為億萬百姓喜聞樂見的數碼卡片機,正在日益蠶食專業攝影領域低端單反的市場。
但是,相對於手機讓人眼花繚亂的日新月異,攝影行業里的更新換代實在是太落伍了,好像「皇帝姑娘不愁嫁」,相機設計師和能拍板的巨頭老總們都還生活在上個世紀。
千元拍照手機,不是1001元,也不是1999元,那是杠精的做法。
隨便選一個。
小米5G,一億像素,多少錢?
1599元。
不用討論太專業的攝影問題,從畫面說話,這個層級的拍照手機,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老百姓的拍照需求,能夠滿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記錄影像、傳遞圖片信息。
從易用性來說,拍照手機的用戶是億萬並不一定具備攝影基礎的用戶,延續了卡片機 傻瓜相機的所有優點,又融合了最新的 科技 突破,而這一點,是入門單反根本沒法比的。
不少功能,就是中端單反恐怕都比不了。
以這個價格兩倍於千元拍照手機的入門單反,佳能1500D來說,除了具備攝影技術的專業人士能用「技術」彌補性能的缺憾。
在絕大多數「攝影外行」眼裡,這個入門單反和其他入門單反,除了是個能換鏡頭的半畫幅,其他都是渣渣。
而這個18-55的掛機頭,拍照畫質就是在專業人士眼裡,確實也是個渣渣。
手機拍攝於濟南芙蓉街
遠道無輕擔。
便攜性哪個好還用比么?
再小的單反,也是半塊磚。
誰出門,兜里還沒一部手機呢?
入門單反,這個「入門」兩個字,就決定了,它只是一個「單反」而已。
為了保持高端單反的那些高貴的優越性,「入門」單反,是沒啥方便的功能可言的,也就是不著急的心態下,能用單反的操作方式拍照片而已。
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比拍照手機顯得「專業」一點。
手機拍攝於濟南曲水亭街
不用說高端拍照手機,就是上面這個一千多元入門的拍照手機,在拍照方面的功能,在對焦、測光這幾個攝影基本參數的准確性靈敏性,幾乎都已經達到了中高端無反也就是微單的水平。
一個入門單反,如果不是具備一定攝影基礎的熟練運用,拍完一張照片,不及時回看,就是全部使用「Aoto」自動模式,拍的照片也很有可能焦點不對,曝光不準。
而拍照手機則不然。
手機屏幕就相當於微單相機的數碼取景器,所見即所得,就看屏幕,只要構圖看著舒服,不用多少專業技術,也知道對焦點對不對,曝光准不準。
拍完了,馬上可以發朋友圈。
流量越來越便宜,一路拍過來的美照還可以直接傳到雲端。
這樣,就是手機丟了,照片都丟不了?
這就是旅拍中手機拍照比入門單反最大的優勢。
1、如果可以,我會都帶上,因為單反和手機拍出來的質量畢竟不是一回事,雖然現在的手機拍照的質量雖然己經很不錯,但在拍夜景或慢門時很多方面還是要歇菜的(例如噪點、銳度),兩個都帶上,可以利用好各自的優勢。還有手機畢竟還是有通信需求,萬一電量少要保持必要的通信,帶上單反就不會後悔了(當然你可以帶上2台以上手機)。
2、如果必須兩選一,也要考慮旅行時想或能拍到的主要題材,如果人文或人像多,手機就可以了,如果風光多,最好還是單反(手機遠拍無優勢)。
3,如果自己是手機攝影老手,相片也只自娛自樂,發發朋友圈,那就手機吧。
我都會帶
畢竟各有優勢,手機和相機拍出的效果差別還是很大的。
1、需要好好拍照,虛化等效果還是拿相機拍,效果是手機無法媲美的。
2、需要抓拍或圖方便,自拍還是需要手機的,路途中的手機照很有紀念意義。
山水是手機照的,花是單反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