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非遺器材物資有哪些

非遺器材物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6 07:00:14

Ⅰ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等等。

1、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Ⅱ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與范圍有哪些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

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傳統體育和游藝;

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3、在我中境內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2)非遺器材物資有哪些擴展閱讀: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開始放棄了原始的生活方式,那些代表著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質漸漸湮滅在了歷史的邊緣,下面就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談幾點看法。

一、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較之有形遺產而言,如指間之沙,稍有不慎,就會流失於指縫。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別是那些歷史上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或是創立較晚的眾多少數民族,他們的歷史,則是在創世神話中表述,在民間傳說中記載,在群眾口頭上流傳。

民族傳統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傳統文化的消失,便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解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傳承、發展是我們民族處在大的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重要而又急迫的問題,因為這些文化消失後就不可再生了傳100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流失嚴重。

樓蘭古城最完整的資料不在中國,而是在大英博物館;敦煌文書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現的湖南灘頭年畫是在德國和日本的收藏家那裡發現的。

我國又有多少歷史檔案及國寶外流,歷史上有,當代仍不斷發生。對此,我們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性措施,絕不應該讓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斷送在我們這代人手中。

二、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

歷經數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它長期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受歷史條件、經濟形態、生產、生活方式及群眾思想觀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時代與階級的烙印。

其中既有金礫玉石,亦有殘渣敗絮;既是精神動力,亦是沉重的包袱。我們在對其研究時,首要的是要分清這兩種界限。對其金礫玉石及精神力量,要使之發揚光大,給予繼承並創新;對其殘渣敗絮、沉重包袱,必須棄之不惜,堅決甩掉。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要採取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將考古發現的青海大通縣上孫專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有舞蹈造型的彩陶,與仍在陝北安塞地區流傳的民間剪紙「抓髻娃娃」相比較,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證明了人類在童年時期所創造傳統文化藝術,歷經幾千年到當代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並給現代藝術以深遠的影響。

再如湖南侗族學者林河老先生,他將文學典籍中記載的屈原的《九歌》與沅汀地區的民俗,加以比較考證,寫出論著《九歌與沅汀民俗》。書中運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俗風情資料,證實了流傳在沅湘間的巫歌巫舞,是屈原《九歌》的活化石,提出了《九歌》即《神歌》的論斷,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的共鳴。有學者稱之「是打開楚辭寶庫的一把金鑰匙」。

三、創造保護、傳承、發展良好氛圍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構成了有別於其它城市的特色與風格。近年來,伴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行動的啟動,全球性的保護、珍視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逐漸掀起熱潮。

包括中國「崑曲」、「古琴」這兩種凝聚中華文化特質的古老藝術在內,已經有46種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登上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能像文物一樣被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參考資料: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

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如下:

1、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Ⅳ 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你都知道哪些方法

文化遺產保護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Ⅳ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

1、陝北民歌,主要流傳在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陝北民歌歷史形成時間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產生於周代中期,至漢代穩定成形。2008年6月,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陝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陝北民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蘆笙音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郎鼓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八蝴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龍戲

Ⅵ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皮影戲: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精髓。」「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築」是古代(或遠古)確立的干支歷的基本內容。

根據古籍記載,皇帝的家族開始製作幹部和樹枝,以確定年齡。」「二十四節氣」是指特定的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在歷法中確立的「十二月建築」。北斗七星的旋轉與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2016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閱讀全文

與非遺器材物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轉運費怎麼套定額 瀏覽:586
節能儀器儀表包括哪些 瀏覽:230
中國警用器材是什麼 瀏覽:407
塑料製品超聲波焊接機維修怎麼選 瀏覽:215
機床用什麼切削液好 瀏覽:342
山東省重晶石設備哪裡有 瀏覽:245
松下自動門吊輪架裝置 瀏覽:16
cod國標檢測裝置 瀏覽:166
科科閥門是什麼閥門 瀏覽:288
修電動工具照片 瀏覽:206
凱迪拉克srx儀表盤如何調節 瀏覽:70
濰坊有幾個五金市場 瀏覽:575
水工鑄造管地下室怎麼做防水 瀏覽:340
雨林木風dos工具箱下載 瀏覽:252
儀表盤一般什麼時候會亮 瀏覽:845
建築物熱計量裝置設計 瀏覽:231
京東方設備工藝轉正後稅後多少 瀏覽:269
怎麼清洗軸承潤滑脂 瀏覽:465
超濾氣密性檢測裝置 瀏覽:677
汽車儀表盤出現小黃人怎麼回事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