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色金屬材料有哪些
有色金屬一般是指鐵、鉻、錳三種金屬以外所有的金屬。
中國在1958年,將鐵、鉻、錳列入黑色金屬;並將鐵、鉻、錳以外的64種金屬列入有色金屬。這64種有色金屬包括:鋁、鎂、鉀、鈉、鈣、鍶、鋇、銅、鉛、鋅、錫、鈷、鎳、銻、汞、鎘、鉍、金、銀、鉑、釕、銠、鈀、鋨、銥、鈹、鋰、銣、銫、鈦、鋯、鉿、釩、鈮、鉭、鎢、鉬、鎵、銦、鉈、鍺、錸、鑭、鈰、鐠、釹、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硅、硼、硒、碲、砷、釷。
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電阻比純金屬大、電阻溫度系數小,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鋁合金、銅合金、鎂合金、鎳合金、錫合金、鉭合金、鈦合金、鋅合金、鉬合金、鋯合金等。
用途:
A:有色金屬中的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材料之一。現代,有色金屬及其合金已成為機械製造業、建築業、電子工業、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領域不可缺少的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
B:實際應用中,通常將有色金屬分為5類:
1.輕金屬。密度小於4500千克/立方米,如鋁、鎂、鉀、鈉、鈣、鍶、鋇等。
2.重金屬。密度大於4500千克/米3,如銅、鎳、鈷、鉛、鋅、錫、銻、鉍、鎘、汞等。
3.貴金屬。價格比一般常用金屬昂貴,地殼豐度低,提純困難,如金、銀及鉑族金屬。
4.半金屬。性質價於金屬和非金屬之間,如硅、硒、碲、砷、硼等。
5.稀有金屬。包括稀有輕金屬,如鋰、銣、銫等;
稀有難熔金屬,如鈦、鋯、鉬、鎢等;
稀有分散金屬,如鎵、銦、鍺、鉈等;
稀土金屬,如鈧、釔、鑭系金屬;
放射性金屬,如鐳、鈁、釙及阿系元素中的鈾、釷等。
有色金屬通常指除去鐵(有時也除去錳和鉻)和鐵基合金以外 的所有金屬。有色金屬可分為四類:
1. 重金屬: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銅、鉛、鋅等;
2. 輕金屬:密度小(0.53~4.5g/cm3),化學性質活潑,如鋁、 鎂等.
3. 貴金屬:地殼中含量少,提取困難,價格較高,密度大,化學性質穩定,如金、銀、鉑等;
4. 稀有金屬:如鎢、鉬、鍺、鋰、鑭、鈾等。
更多介紹可SO萬貫鑫輝線纜銅業
『貳』 鑄造原材料有那些品種
為鑄造技術使用最多的材料。[砂模鑄造法(Sand Casting)
『叄』 什麼是有色鑄造
有色金屬鑄造的解釋:
1、濕型砂選用河南大山有色金屬紅砂或石英砂加3-5%的水過篩既可循環使用。
2、型面砂,選用70-140目水洗砂加入膨潤土(或白泥),加水用混砂機混制碾壓而成。
碾壓工藝:原砂+膨潤土混合碾壓2-3分鍾+水再碾壓3-5分鍾即可。
質量要求:含水量4%~5%濕壓強度60~100kpa透氣率>50
3、干型背砂。選用40-70目過篩砂,粘土選用白泥
碾壓工藝:原砂+膨潤土混合碾壓2-3分鍾+水再碾壓3-5分鍾即可。(碾壓工藝同上)
制芯砂。黏土砂芯用干型背砂既可。油砂芯選用70-140目水洗砂,黏結劑用桐油或合脂油。碾壓工藝:原砂+黏結劑混合碾壓5~8分鍾。質量要求:干拉強度6~9Mpa透氣率>100。
4、制芯砂。黏土砂芯用干型背砂既可。油砂芯選用70-140目水洗砂,黏結劑用桐油或合脂油。碾壓工藝:原砂+黏結劑混合碾壓5~8分鍾。質量要求:干拉強度6~9Mpa透氣率>100。
5、自硬樹脂砂型、芯。大型、芯原砂選用40-70目水洗砂,中小型芯選用70-140目水洗砂,樹脂選用中氮樹脂或有色鑄件專用樹脂,固化劑選用磺酸,其配方:樹脂加入量為砂子重量的0.8%-1.5%,固化劑加入量為樹脂加入量的40%-50%。混砂工藝:原砂+固化劑用混砂機混拌均勻,然後加入樹脂混碾1~2分鍾出砂,混好的砂必須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
6、用熱芯盒機器射芯選用低發氣量的覆膜砂。
7、塗料。自製塗料用石墨粉(鉛粉)或小鱗片鉛粉加入白泥,用機械攪拌而成,或用成品塗料。
二、造型
1、造型前的准備工作
1)熟悉零件圖紙和工藝文件,研究操作順序和操作要點,檢查模樣(含澆注系統)是否完整合格,並臘樣。
2)檢查造型底板是否符合要求。
3)檢查砂箱不破損、斷裂和少吊把。核對砂箱尺寸及吃砂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4)砂箱的吃砂量參考資料:
砂箱分類砂箱平均尺寸
≤500模樣四周吃砂量
≥40澆冒口吃砂量
≥30模樣頂部吃砂量
15~20
黏土干型500~1000≥60≥60>20-25
1000~2000≥100≥100>25-30
2000~3000≥150≥120>30-40
>3000≥250≥150>40
濕型<300≥30≥40≥30
300~800≥60≥100≥50
>800≥100≥100≥70
5)檢查造型砂是否符合要求,造型河南大山有色金屬工具是否齊備。
『肆』 鑄造合金有哪些
高溫合金合金化程度較高,不易變形而採用精密鑄造成型的合金,屬於高溫合金中高溫強度最高的一種。
查鑄造技術知識,上 鑄/件/訂/單/網
鑄造合金
cast alloy
適於熔融狀態下充填鑄型獲得一定形狀和尺寸鑄件毛坯的合金。
按基本元素分類有鎳基的、鈷基的和鐵基的。鑄造高溫合金主要用作燃氣渦輪機的渦輪葉片。
在有色金屬合金中,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等都可用於鑄造。有色金屬鑄件廣泛使用於機器製造、航空、汽車、建築等工業中。鑄鋼件在鋼鐵材料的使用中所佔份額甚少,鋼鐵廠大多以鋼材形式供貨,因之冶煉廠大多和加工廠設於一地。有色金屬鑄件在有色金屬材料的使用中所佔份額很大(有時幾近半數),形成龐大復雜的鑄造合金系列。因之,有色金屬冶煉廠往往以一定化學成分的金屬錠供貨,供後續工序配製各類合金;冶煉廠和加工廠也往往分設。
『伍』 有色金屬包括哪些
有色金屬包括:鋁(Al)、鎂(Mg)、銅(Cu)、鉛(Pb)、鋅(Zn)、鎳(Ni)、鈷(Co)。包含各種有色純金屬及其合金。有色金屬是鐵、錳、鉻以外所有金屬的統稱。
有色金屬可分為重金屬(如銅、鉛、鋅)、輕金屬(如鋁、鎂)、貴金屬(如金、銀、鉑)及稀有金屬(如鎢、鉬、鍺、鋰、鑭、鈾)。
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電阻比純金屬大、電阻溫度系數小,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鋁合金、銅合金、鎂合金、鎳合金、錫合金、鉭合金、鈦合金、鋅合金、鉬合金、鋯合金等。
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人民日常生活及國防工業、科學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都離不開有色金屬。
例如飛機、導彈、火箭、衛星、核潛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電視、通訊、雷達、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所需的構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屬中的輕金屬和稀有金屬製成的。
『陸』 有色金屬具體分類
(1)有色純金屬 分為重金屬、輕金屬、貴金屬、半金屬和稀有金屬五類。
(2)有色合金 按合金系統分:重有色金屬合金、輕有色金屬合金、貴金屬合金、稀有金屬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則可分:變形(壓力加工用合金)、鑄造合金、軸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質合金、焊料、中間合金、金屬粉未等。
(3)有色材 按化學成份分類:銅和銅合金材、鋁和鋁合金材、鉛和鉛合金材、鎳和鎳合金材、鈦和鈦合金材。按形狀分類時,可分為:板、條、帶、箔、管、棒、線、型等品種。
『柒』 有色金屬材料的分類方法
2、有色合金 按合金系統分:重有色金屬合金、輕有色金屬合金、貴金屬合金、稀有金屬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則可分:變形(壓力加工用合金)、鑄造合金、軸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質合金、焊料、中間合金、金屬粉末等。
3、有色材 按化學成份分類:銅和銅合金材、鋁和鋁合金材、鉛和鉛合金材、鎳和鎳合金材、鈦和鈦合金材。按形狀分類時。可分為:板、條、帶、箔、管、棒、線、型等品種。 (1)、 有色冶煉產品: 指以冶煉方法得到的各種純有色金屬或合金產品。
(2)、 有色加工產品 ( 或稱變形合金 ): 指以機械加工方法生產出來的各種管、捧、線、型、板、箔、條、帶等有色半成品材料。
(3)、 鑄造有色合金: 指以鑄造方法,用有色金屬材料直接澆鑄形成的各種形狀的機械零件。
(4)、 軸承合金: 專指製作滑動軸承軸瓦的有色金屬材料。
(5)、 硬質台金: 指以難熔硬質金屬化合物 ( 如碳化鎢、碳化鈦 ) 作基體,以鑽、鐵或鎳作黏結劑,採用粉末冶金法 ( 也有鑄造的 ) 製作而成的一種硬質工具材料,其特點是具有比高速工具鋼更好的紅硬性和耐磨性,如鎢鈷合金、鎢鑽釷台金和通用硬質合金等。
(6)、 焊料: 焊料是指焊接金屬製件時所用的有色合金。
(7)、 金屬粉末: 指粉狀的有色金屬材料,如鎂粉、鋁粉、銅粉等。 ①、純有色金屬;
②、有色金屬合金;
③、有色金屬化合物;
④、附著有色金屬;
⑤、混雜有色金屬;
⑥、嵌入和包覆有色金屬等。
雖然廢有色金屬種類繁多,但各自都有一些明顯的特性與用途,因此,在回收利用時,常藉此加以辨識與分選。
『捌』 有色金屬的分類
科學的分類有一下方面
(1)有色純金屬
分為重金屬、輕金屬、貴金屬、半金屬和稀有金屬五類。
(2)有色合金
按合金系統分:重有色金屬合金、輕有色金屬合金、貴金屬合金、稀有金屬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則可分:變形(壓力加工用合金)、鑄造合金、軸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質合金、焊料、中間合金、金屬粉未等。
(3)有色材
按化學成份分類:銅和銅合金材、鋁和鋁合金材、鉛和鉛合金材、鎳和鎳合金材、鈦和鈦合金材。按形狀分類時,可分為:板、條、帶、箔、管、棒、線、型等品種。
另外產品牌號的表示辦法有
有色金屬及合金產品牌號的命名,規定以漢語拼音字母或國際元素符號作為主題詞代號,表示其所屬大類,如用L或AL表示鋁,T或Cu表示銅。主題詞以後,用成份數字順序結合產品類別來表示。即主題詞之後的代號可以表示產品的狀態、特徵或主要成份,如LF為防(F)銹的鋁(L)合金;LD為鍛(D)造用的鋁(L)合金;LY為硬(Y)的鋁(L)合金,這三種合金的主題詞是鋁合金(L)。又如QSn為青(Q)銅中主要的添加元素為錫(Sn)的一類;QAL9-4為青(Q)銅中含有鋁(AL),成分中添加元素鋁為9%,其他添加元素為4%,這兩種合金的主題詞是青銅(Q)。因此,產品代號是由標准(GB340-78)規定的主題詞漢語拼音字母、化學元素符號及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示。見表1及表2:
表1 常用有色金屬和合金元素的名稱及代號
名稱 代號 名稱 代號
化學元素符號 漢語拼音字母代號 化學元素符號 漢語拼音字母代號
銅 Cu T 鋅 Zn
鋁 AL L 鉛 Pb
鎂 Mg M 錫 Sn
鎳 Ni N 銻 Sb
鈦 Ti T 金 Au
黃銅 —— H 銀 Ag
青銅 —— Q 鎘 Cd
白銅 —— B 鈹 Be
表2 專用有色金屬合金名稱及其代號
名稱 代號 名稱 代號
防銹鋁 LF 鎂合金(變形加工用) MB
鍛鋁 LD 焊料合金 HI
硬鋁 LY 陽極鎳 NY
超硬鋁 LC 電池鋅板 XD
特殊鋁 LT 印刷合金 I
硬釺焊鋁 LQ 印刷鋅板 XI
無氧銅 TU 稀土 Xt
金屬粉末 F 鎢鈷硬質合金 YG
噴鋁粉 FLR 鎢鈦鈷硬質合金 YT
塗料鋁粉 FLU 鑄造碳化鎢 YZ
細鋁 FLX 碳化鈦--(鐵)鎳鉬硬質合金 YN
特細鋁粉 FLT 多用途(萬能)硬質合金 YW
煉鋼、化工用鋁粉 FLG 鋼結硬質合金 YE
鎂粉 FM 軸承合金 Ch
鋁鎂粉 FLM 鑄造合金 Z
有色金屬及合金產品的狀態、加工方法、特徵代號,採用規定的漢語拼音字母表示。如熱加工的R(熱),淬火的C(淬),不包鋁的B(不),細顆粒的X(細)等。但也有少數便外,如優質表面O(形象化表示完美無缺)等。其狀態、特性代號見表3。
表3 有色金屬及合金產品的狀態、特性代號
名稱 代號 名稱 代號
熱加工(如熱軋、熱擠) R 優質表面 O
退火(燜火) M 塗漆表面 Q
淬火 C 加厚包鋁的 J
淬火後冷軋(冷作硬化) CY 不包鋁的 B
淬火(自然時效) CZ 硬質合金 表面塗層 U
淬火(人工時效) CS 添加碳化鉭 A
硬 Y 添加碳化鈮 N
3/4硬、1/2硬 Y1、Y2 細顆粒 X
1/3硬 Y3 粗顆粒 C
1/4硬 Y4 超細顆粒 H
特硬 T
(2)牌號表示方法舉例見表4
表4 有色金屬和合金產品的牌號表示方法舉例
名稱 代號 牌號 說明
純金屬冶煉產品 銅 Cu-1 1#銅 均用化學元素符號結合順序號或表示主要成分的數字表示,元素符號與順序號中間劃一橫線,金屬純度隨順序號增加而降低。
鋁 Al99.5 1#鋁
鎳 Ni-01 特號鎳
純金屬加工產品 銅 T1、T2 1#、2#銅 (1)銅(T)、鋁(L)、鎳(N)的純金屬加工產品分別用括弧內的漢號拼音字母加順序號表示;(2)其餘純金屬加工產品均用化學元素符號加順序號表示(如Zn1、Zn2);(3)鈦用T加表示金屬組織類型的字母及順序號表示
鋁 L1、L2 1#、2#工業純鋁
鎳 N2、N4 2#、4#純鎳
鋅 Zn1、Zn2 1#、2#鋅
鈦 TAl 1#工業純鈦
合金加工產品 青銅 QSn4-3 4-3錫青銅 青銅用漢語拼音字母Q加第一個添加元素符號及除基元素銅外的成分數字組(百分之幾)表示
QA19-4 9-4鋁青銅
黃銅 H62 62黃銅 黃銅用漢語拼音字母H加基元素銅的含量表示;三元以上的黃銅在H後加第二個主添加元素符號以及除鋅以外的成分數字組(百分之幾)表示
H68 68黃銅
HPb59-1 59-1鉛黃銅
HFe58-1-1 58-1-1鐵黃銅
白銅 B19 19白銅 白銅用漢語拼音字母B加鎳含量表示;三元以上的白銅在後加第二個主添加元素符號以及除基元素銅以外的成分數字組(百分之幾)表示
BMn3-12 3-12錳白銅
BZn15-20 15-20鋅白銅
鎳合金 NMn3 3鎳錳合金 鎳合金用漢語拼音字母N加第一個主添加元素符號及除基元素鎳外的成分數字組(百分之幾)表示
NCr10 10鎳鉻合金
鋁合金 LF2、LF6 2#,6#防銹鋁 鋁合金用漢語拼音字母加順序號表示
鈦合金 TC1 1#α+β型鈦合金 鈦合金用T加合金組織類型的字母及順序號表示
其它合金 PbSb2 2鉛銻合金 鉛、錫、貴金屬、稀有金屬等合金用其元素符號加第一個主添加元素符號及除主元素外的成分數字組(百分之幾)表示
CuSi25 25銅硅中間合金
鑄造合金 鑄銅合金 ZQSn6-6-3 6-6-3鑄造合金 鑄造銅合金的表示方法,除按上述規定表示外,並在代號前冠以漢語拼音字母Z(鑄)表示
ZQA19-4 9-4鑄鋁青銅
ZHPb59-1 59-1鑄造黃銅
鑄鋁合金 ZL101 101#鑄鋁 合金代號中Z、L、為鑄、鋁二字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其後第一位數為合金分組號(1為鋁硅合金、4為鋁鋅合金),第二、三位數為順序號
ZL202 202#鑄鋁
ZL301 301#鑄鋁
軸承合金 ZChSn1 1#錫基軸承合金 Z為鑄字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Ch為軸承中承字漢語拼音第一個音節;第一個化學元素為基元素,並以此分組
ZChSn3 3#錫基軸承合金
ZChPb4 4#鉛基軸承合金
專用合金 焊接合金 HISnPb50 50錫鉛焊料 專用合金錶示方法是漢語拼音字母加二個基元素符號及除一個基元素外的成分數字組
DHIAgCu50 50銅焊料
三、鑄造和熱處理名稱及代號
有色金屬鑄造和熱處理的代號見表5
表5 有色合金鑄造方法和熱處理狀態的名稱及其代號
名稱 代號 名稱 代號 名稱 代號
金屬型鑄造 J 人工時效 T1 淬火和完全時效 T6
砂型鑄造 S 退火 T2 淬火和穩定回火 T7
壓鑄 Y 淬火 T4 淬火和軟化回火 T8
變質處理 B 淬火和部分時效 T5
『玖』 什麼是有色金屬它們有特點
在目前已知的107種元素,對於其中的金屬元素,各國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有的分為鐵金屬(ferrous meta-ls)和非鐵金屬(non-ferrous metals)兩大類:鐵金屬系指鐵及鐵合金;非鐵金屬則指鐵及鐵合金以外的金屬元素。有的分為黑色金屬(чёрные металлы)和有色金屬(цветные металлы)兩大類。有色金屬是指鐵、鉻、錳三種金屬以外所有的金屬。中國在1958年,將鐵、鉻、錳列入黑色金屬;並將鐵、鉻、錳以外的64種金屬列入有色金屬。這64種有色金屬包括:鋁、鎂、鉀、鈉、鈣、鍶、鋇、銅、鉛、鋅、錫、鈷、鎳、銻、汞、鎘、鉍、金、銀、鉑、釕、銠、鈀、鋨、銥、鈹、鋰、銣、銫、鈦、鋯、鉿、釩、鈮、鉭、鎢、鉬、鎵、銦、鉈、鍺、錸、鑭、鈰、鐠、釹、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硅、硼、硒、碲、砷、釷。
在歷史上,生產工具所用的材料不斷改進,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歷史學家曾用器物的材質來標志歷史時期,如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到17世紀末被人類明確認識和應用的有色金屬共 8種。中華民族在這些有色金屬的發現和生產方面有過重大的貢獻(見冶金史)。進入18世紀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許多新的有色金屬元素的發現。上述的64種有色金屬除在17世紀前已被認識應用的 8種外,在18世紀共發現13種。19世紀發現39種,進入20世紀,又發現4種。
能源、信息技術和材料被稱為當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是現代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能源及信息技術的關系十分密切。按1981年世界資料統計,銅、鋁、鉛、鋅、鎳、錫、金、銀 8種有色金屬的產量雖僅為鋼產量(7億噸)的5.4%,但其產值則達到鋼產值的50%以上。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現代金屬材料體系。
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人民日常生活及國防工業、科學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都離不開有色金屬。例如飛機、導彈、火箭、衛星、核潛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電視、通訊、雷達、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所需的構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屬中的輕金屬和烯有金屬製成的;此外,沒有鎳、鈷、鎢、鉬、釩、鈮等有色金屬也就沒有合金鋼的生產。有色金屬在某些用途(如電力工業等)上,使用量也是相當可觀的。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發達國家,競相發展有色金屬工業,增加有色金屬的戰略儲備。
有色金屬工業包括地質勘探、采礦、選礦、冶煉和加工等部門。礦石中有色金屬含量一般都較低,為了得到1噸有色金屬,往往要開采成百噸以至萬噸以上的礦石。因此礦山是發展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基礎。有色金屬礦石中常是多種金屬共生,因此必須合理提取和回收有用組分,做好綜合利用,以便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許多種稀有金屬、貴金屬以及硫酸等化工產品,都是在處理有色金屬礦石或中間產品以及礦渣、煙塵的過程中回收得到的。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中通常產生大量廢氣、廢水和廢渣,其中含有多種有用組分,有時含有有毒物質,一些有色金屬也具有毒性。因此,在生產有色金屬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此外,與鋼鐵的生產相比,一般說來,有色金屬生產需要的能量是比較多的。據統計,如從礦石生產每噸鋼能耗以100計,鎂為 1127,鋁為767,鎳為455,銅為352,鋅為206。因此,在有色金屬工業中,降低能耗問題非常突出。
在有色金屬的開采、選礦、冶煉、加工及再生回收過程中,有多種提取方法可資選用。就冶煉過程而言,通常分為火法冶金、濕法冶金和電冶金。火法冶金一般具有處理精礦能力大,能夠利用硫化礦中硫的燃燒熱,可以經濟地回收貴金屬、稀有金屬等優點;但往往難以達到良好的環境保護。濕法冶金常用於處理多金屬礦、低品位礦和難選礦;電冶金則適用於鋁、鎂、鈉等活性較大的金屬的生產。這些方法要針對所處理的礦物組成選擇使用或組合使用。為了強化有色金屬的冶煉加工過程,發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設備,如高壓浸取、流態化焙燒、有機溶劑萃取、離子交換、金屬熱還原、區域熔煉、真空冶金、噴射冶金、等離子冶金、氯化冶金以及連續鑄軋、等靜壓加工、擴散焊接、超塑成型等,大大豐富了冶金學的理論和工藝,不斷推動了有色金屬生產的發展。
有色金屬大多是加工成材後使用,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生產性能良好、物美價廉的有色金屬材料以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於有色金屬材料在數量、品種、質量及成本等方面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不僅要求提供更好性能的結構材料、功能材料;而且對其化學成分、物理性能、組織結構、晶體狀態、加工狀態、表面與尺寸精度以及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總的說來,有色金屬材料的生產正向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標准化方向發展,這就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工藝、裝備、控制技術與成品檢測技術。一些新材料,如半導體材料、復合材料、超導材料,新技術如粉末冶金、表面處理等已經形成或者正在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技術領域。
中國有色金屬資源的一個特點是復合礦多,而且有的品位較低,不但多種有色金屬常共生在一起,而且有些鐵礦中也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如攀枝花鐵礦中含有大量的釩、鈦;包頭鐵礦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和鈮,因此研究適合中國資源特點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逐步建立適合中國情況的有色金屬材料體系是今後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
中國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品種比較齊全。就目前所知,鎢和稀土等 7種金屬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鉛、鎳、汞、鉬、鈮 5種金屬的儲量也相當豐富。在礦產資源中,有色金屬是中國的一大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十分落後,無論礦山或工廠,其設備規模都很小,只能生產金、銀、錫、銻、銅、鉛、鋅、汞等,許多有色金屬都不能生產。自1949年以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很快,已經形成了從常用有色金屬到稀有金屬,品種比較齊全,工藝比較完善的生產體系。中國各種有色金屬的采礦、選礦、冶煉、加工工廠都具有相當規模,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在進行有色金屬新礦山、工廠建設的同時,還面臨現有礦山、工廠的技術改造任務,以充分發揮中國有色金屬資源優勢,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拾』 鑄造有色合金和形變有色合金的合金成分一致但含量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從事這么久的有色合金鑄造工作,還真沒發現有這樣一份標准來規定有色合金化學成分的允許偏差,對於不同的有色合金,都有相應的標准規定不同牌號合金的成分,對主要組成成分,規定的都是一個范圍,即上下限。對於其它元素,則規定的是成分的上限值。只要合金的各組成成分在的規定范圍內都為合格,如果超出了標准規定的范圍,嚴格來講就不合格,但不代表不能使用。有些合金對合金錠的化學成分規定的與同牌號的產品的化學成分有一定的區別,一般產品的化學成分規定值要稍微寬鬆些,但並不是所有成分,主要是在後續生產中可能會增加的元素,例如Zn、F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