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儿科抢救器材需要哪些

儿科抢救器材需要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1 09:30:09

1. 急救设备有哪些

急救设备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设备都是急救设备。
现代医学的进步给急救医学赋予了新的概念和内涵,比如呼救系统已从跑步到电话和计算机处理,运输工具从人背马驮到救护车、高速汽车和直升飞机,抢救技术从简单徒手操作到现代化电子医疗设备,急救工作现在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现代化的流动医院,这种流动医院能够根据需要走出医院、走上社会、走进家庭,迅速来到病人身边,一旦救护车到达标志着病人即巳“入院”就可得到迫切和有效急救治疗.危重病人的生存希望,就可以从这里开始.
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救设备属于狭义范畴,主要是医院内抢救病人的必备常规医疗设备。它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负压骨折固定装置、氧气瓶。多功能抢救床、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微量注射泵、定量输液泵等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监护系统、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置,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系统等设备。

2. 儿科医疗设备有哪些,知道的请回答一下,谢谢

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医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甚至在医疗行业发展中,其突破瓶颈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一、诊断设备类可分为八类:X射线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功能检查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核医学设备、实验诊断设备及病理诊断装备。

二、治疗设备类可分为10类:病房护理类(病床、推车、氧气瓶、洗胃机、无针注射器等);手术设备(手术床、照明设备,手术器械和各种台、架,还包括显微外科设备);放射治疗设备(接触治疗机、浅层治疗机、深度治疗机、加速器、60钴治疗机、镭或137铯腔内治疗及后装装置治疗等);核医学治疗设备-治疗方法有内照射治疗、敷贴治疗和胶体治疗三种;理化设备(目前大体上可分为光疗商务、电疗设备、超声治疗及硫疗设备4类);激光设备—医用激光发生器(目前常用的有红宝石激光、氦氖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氩离子激光及YAG激光等);透析治疗设备(常用的人工肾有平板型人工肾和管型人工肾两大类);体温冷冻设备(半导体冷刀、气体冷刀和固体冷刀等);急救设备(心脏除颤起搏设备、人工呼吸机、超声雾化器等);其它治疗设备(高压氧舱、眼科用高频电铬器、电磁吸铁器、玻璃体切割器、血液成人分离器等)。这都属于各科专用治疗设备,如有必要亦可单独分成一类。

三、辅助设备类可分为如下几类:消毒灭菌设备、制冷设备、中心吸引及供氧系统、空调设备、制药机械设备、血库设备、医用数据处理设备、医用录像摄影设备等。

一、诊断设备类可分为以下几类:物理诊断器具(体温计、血压表、显微镜、测听计、各种生理记录仪等)、影像类(X光机、CT扫描、磁共振、B超等)、分析仪器(各种类型的计数仪、生化、免疫分析仪器等)、电生理类(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等)。

二、治疗设备类可分为以下几类:普通手术器械、光导手术器械(纤维内窥镜、激光治疗机等);辅助手术器械(如各种麻醉机、呼吸机、体外循环等);放射治疗机械(如深部X光治疗机、钴60治疗机、加速器、伽码刀、各种同位素治疗器等);其它类(微波、高压氧等)。 三、医院必备的医疗器械等级要求可分三类以下几类:第一类、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即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和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且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3. 医疗器械包括哪些

医疗器械是指抄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袭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4. 小儿急诊抢救的五要素是什么

儿科急诊护理基本程序 急诊护理在抢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无容质疑的。在抢救过程中,医生的每个抢救意图都要成为各项措施有护理人员去落实完成,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完成的速度与质量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败。急诊护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对付各种各样的抢救治疗。急诊护理基本程序:初步判断,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路——配合抢救,对症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安全转运。 初步判断,病情评估 第一个接触急症病儿的人通常是护士。在医生到来之前必须迅速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对伤情进行分类。危及病儿生命的首要问题是什么?随后才能明确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通知什么人?需要准备和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只有判断准确,方能处理得果断无误,有条件者借助监测仪评估。病情判断重点: 1、反应和皮肤情况 反应的程度即确定患儿是否清醒?对声音、疼痛有无反应?查看小婴儿面色是否呈灰色、灰白色、青紫?年长儿面色呈苍白色?皮肤粘膜,鼻床和手掌、足底是否变苍白、暗黑和冰凉?躯干和四肢是否出现花纹状?及时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进行监测。 2、呼吸情况 新生儿要给予哭啼刺激。观察胸部运动,感觉从口中呼出的气体,听诊呼吸音。及时应用心肺监护仪来判断。 情况Ⅰ:没有呼吸和呼吸不足者,应立即开通气道,即将病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伸展颈部;同时去除口咽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在保持气道通畅情况下进行人工呼吸,选择口对口;使用复苏器;气管内插管通气。 情况Ⅱ:有呼吸者,应保持气道通畅,供给氧气及足够的呼吸支持的治疗。注意观察呼吸质量,包括频率、节律、深度、性质。 3、脉搏情况 触摸大动脉搏动,1 岁以下应选肱动脉、股动脉;1 岁以上触摸颈动脉。听诊心尖部心音。应用心肺监护仪来判断。 情况Ⅰ:没有脉动或脉弱者,则立即进行胸部按压术。胸部按压一定要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编著《儿科高级生命支持》(2000年版)建议,按压-通气比值,婴儿为 5:1,≥8 岁儿童为 15:2 。按压次数 100次/分。 情况Ⅱ:有脉搏者,维持有效血液循环。通过心电监测观察心血管功能。 4、疾病种类 通过看、问、摸、嗅、查来判断是中毒,其他脏器疾病,还是意外伤害,而后抓住主要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通道的建立几乎是每个抢救病儿所必需的。最好建立 2 个有效通路。在短时间内,应优先选择平时较为熟练的外周静脉穿刺。有经验的护士首选脐静脉(新生儿)、股静脉插管。如失败,可尽早考虑实施静脉切开或骨髓内输液。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编著《儿科高级生命支持》(2000 年版)推荐,在小儿心肺复苏时,如果建立可靠静脉通路的尝试 3 次失败或 90 秒内不能建立,应首先建立骨内通路。若 3~5 分钟静脉通路不能建立,应通过气管插管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有条件者尽快应用输液泵调节输液。以保证药物疗效和输液量。 配合抢救,对症护理 首先要求人员和物品在最短时间内到位。护士要正确及时地执行治疗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执行口头医嘱应做到听、问、看、补。即听清医嘱;再问一遍;看清药名;及时补写。同时做好科室内外的协调工作。要根据不同病情出现的各种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病情观察 病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动态变化是护士观察最基本的项目。危重病儿一般病情复杂,变化快,要求病情观察贯穿于病儿救治过程的始终。病情观察体现在护士与病儿接触的每时每刻和每个环节中。护士给病儿进行每项治疗操作时都可能获得最新的信息。因此,护士要具备较高的症状判断认知能力,以使病情观察结果及时、可靠且有预见性和有效性。 护理记录 详细完整的护理记录是医疗文件又是法律依据。护理记录要求: 1、时间准确无误 。 2、对病情描述恰如其分,准确可信。 3、简明扼要,系统完整。 4、清晰无涂改。主要记录内容包括:病儿情况:临床表现;病情变化的时间;重要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病儿对治疗的反应。诊治情况:采取抢救措施时间、地点及内容,如行复苏术起止时间及方法等。用药情况:种类、时间、剂量方法。 安全转运 要求:1、运输工具牢固稳妥。2、转送过程中要轻、稳、快。3 、保证病人各种管道通畅和保暖。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5、交接手续清楚。要直接交接,交病情、交药物治疗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5. 科室抢救用物的四定和三及时都是哪些

四定、三及时:
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
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抢救车管理基本要求
1. 全院抢救车内用物统一、做到四定、三及时,常规备吸氧、吸痰用品,不得随意更改。
2. 车内用物使用后,及时补充,及时登记,并贴好封条,签上封存日期及封存者姓名,严禁落锁。
3. 每周大清理抢救车一次,药物和一次性无菌用品推陈出新,过期物品进行消毒,检查器械性能,车轮 上油。
4. 各科根据特殊需要另备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导尿包等。

6. 新生儿科必备的仪器有哪些

新生儿科必备的仪器的话,像新生儿的监护仪,暖箱, 输液泵,还有像血糖监测,以及心肺复苏的仪器,呼吸机等。

7. 危重新生儿抢救制度

这个我可以提供参考的文档,呵呵……要加分的哦…… 产科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并报告急救中心急救小组组长。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 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高危转归后,仍回原单位进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妇必须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后,医务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有关检查,针对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卫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和顾虑,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人应分别安置,病情严重时,应保持镇静,注意不影响其他病人。 6、保持病房安静,保证病人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不在病人休息时间内进行检查与治疗。 7、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早晨进行开窗通风一次,大小便器随时洗涮,痰孟和垃圾要及时处理,保持清洁卫生。 8、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四、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当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五、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制度 1、凡高危孕产妇或估计在分娩当中可能对新生儿有危害的,在分娩时均应提前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并做好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一切准备。 2、妇产科医生或助产士要密切配合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 3、儿科医生在新生儿出生和出院时要进行体格检查。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每天至少查房两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转儿科治疗。 4、保健科、产科、儿科医生要密切配合,从孕期、分娩期到产褥期共同管理高危围产儿。 5、儿科医生要向家长交待新生儿情况,指导并教育母亲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 6、保健科与儿科共同做好高危新生儿随访工作。 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急危重症病例讨论会:凡遇急危重症病例,应立即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2、术前病例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二次手术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提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对需二次手术的病例,必须提出手术理由。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七、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1、加强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 2、遇有危重病人抢救时,应立即报告急救小组组长组织抢救,同时向院长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凡正在抢救的危重病人,要常规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上报医务科、家属或单位,留一份进病历。并对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作详细交待和说明,做好思想工作。 4、凡经抢救的病人,必须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经过和效果,及时总结分析情况,以便补充、修改或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请求紧急会诊。 八、急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抢救室(产房)的急救药品要加强管理,实行四定:定人员管理、定基数保存(用后及时补足)、定位置存放,定时间检查,发现过期失效或变质药品及时清理,及时补充,保证抢救药品随时有用。管理人员每天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督查一次,护理部每月督查一次。分管领导随时进行抽查。 2、所有配置的仪器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一律不准外借及随意挪动位置(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借时应经有关领导批准), 3、保持仪器清洁,所有仪器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损害,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理,保持抢救设备功能状态。 4、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抢救室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九、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1、配血和输血工作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员输血安全。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审批手续。 3、输血前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谈话并签字。 4、输血前常规定血型并使用正确的交叉配血方法。 5、确保输入血与病人血无相斥性,必须有2人同时核对,确认血液或血液成份及接受输血的病人两者正确无误并签名。 8、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查血液有效期及容器(袋)、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量、血品种、血型、交叉配血化验单,也包括献血员姓名、血型、编号、交叉配血化验单等。 7、不能将药物加入血液或血液成份中一起输注。 8、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原则上是开始速度应慢,5ml/分,观察10~15分钟无异常后适当加快速度,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功能

8. 儿科诊所所需的设备

常用的诊疗设备都应该有吧。额外的可以买雾化机,一次投入,可以反复利用;血常规及CRP末梢血检测仪,做最基本的辅助判断。如果是个人小诊所,基本是够了

9. 医院ICU用来抢救的仪器有什么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版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权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超机、床旁X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

10. 新成立儿科科室哪些物品是必须的

儿童床或母子床,床单和被罩、窗帘最好用有卡通图案的布做,床头柜,物品柜,输液架,吸氧装置,吸痰装置(装修时布好),电视 病历柜,电脑 打印机(电子病历),小儿急救物品,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抢救车,抢救药品。药品柜,垃圾桶,洗手池,各种制度要上墙,等等

阅读全文

与儿科抢救器材需要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泡沫板厂设备多少钱 浏览:995
实验装置控制阀 浏览:109
浙江省温州正丰阀门厂 浏览:565
广州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55
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916
30万吨异丙苯装置设计 浏览:788
视频监控装置检测 浏览:303
坦克世界工具箱客户端 浏览:431
湖南长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36
铜与浓硝酸实验装置 浏览:813
暖气阀门箭头左上 浏览:276
vivo手机怎么更改设备名称 浏览:523
沈阳机械挖土多少钱一立方米 浏览:994
山东本地粉体设备哪里好 浏览:867
nj206e轴承什么含义 浏览:487
干粉投加装置设计 浏览:405
学机械的该如何拼搏 浏览:739
机械黄油怎么去掉 浏览:675
饮水机制冷图标什么样子 浏览:445
自动洗车装置的折旧年限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