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械知识 > 机械通风温度梯度怎么算

机械通风温度梯度怎么算

发布时间:2021-03-10 00:39:08

⑴ 通风中最大梯度值是什么意思

上当了空间是看得见进口商的可适当

⑵ 什么是温度变化梯度

(1)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是自然界中气温、水温或土壤温度随陆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变化而出现的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现象。
温度梯度是一个矢量,通常把温度增加的方向作为正方向。
(2)分类
(A)垂直温度梯度
在陆地上,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从而形成一个随高度增加而温度逐级下降的大气温度梯度。在接近地表的范围内,由于地形差异和覆盖物的影响,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温度梯度。例如,在巴拿马一个高40米的热带雨林中,森林顶部的日平均气温为30℃,中部为28℃,靠近地面处则为26.5℃。土壤中的温度变化也呈明显的阶梯式。例如,当土表下2厘米处的日最高温度是62.1℃时,10厘米处为40℃,20厘米处为33.4℃,60厘米处为26.4℃,100厘米处则为24.5℃。湖泊的水温也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例如,当水面温度为22℃时,在8.8米深处为21℃,13.8米处为11℃,39米处则降至5.5℃。海洋水温的变化也如此。南大西洋的洋面水温为25.7℃时,100米深处为14.6℃,1000米处则降至4.0℃。在某个水深处,水温往往骤然下降,这称为温跃层。这种现象限制了生物的活动与分布。温度梯度因受太阳辐射、气流、水流和地面覆盖物的影响而出现经常的变化。一般说来,在同一季节内,水域的温度梯度昼夜变动较小,山地的变动较大。温度梯度的季节变化在高纬度地区比在低纬度地区要大些。

(B)水平温度梯度
陆地上或洋面上的温度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下降。例如,中国地跨几十个纬度,温度梯度的水平变化很明显,从南向北,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以7月平均气温为例,东北平原为20~24℃,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为24~29℃,江南丘陵及南岭一带为26~30℃,东南沿海与海南岛则为30℃。因水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的差别,同一纬度上不同地方的气温也会有差异,但南北向温度梯度却是总的分布趋向,各月等温线图表示出这一趋向。

⑶ 温度梯度如何

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是描述温度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内最迅速的变化会向何方向,以及是何种速率的物理量。温度梯度是一维的数量,单位是度/每单位长度(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以SI单位是每米K(K/m)。

考虑到你是学材料的,应该问的是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吧,以热敏电阻为例: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 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与之相反,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数目增加,所以电阻值降低。

⑷ 如何算地温梯度

地温的直接测量都是在地下条件如坑道、钻井或海底进行。最浅是在地下1米深处测量地温,这是一种简易的地温测量方法,这种地温场的资料可用于发现异常幅度大而且埋藏浅的地热田。直接探测隐伏地下储热构造,往往在10~30米或50~100米浅井内进行地温和地温梯度测量。

这个深度的地温场资料,可以反映不同异常幅度和不同埋藏深度的热储构造。更深的地温场(如300~ 1000米)则用于研究区域构造、深部地热资源和油气田。例如中国华北平原北部地温梯度等值线图上的地温异常,反映了深部地热资源和油气田。

(4)机械通风温度梯度怎么算扩展阅读

地壳的温度场受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地温梯度则与岩石热导率有关,因而这些资料的应用受地区和时间的限制,而不利于全国或全球的对比,地热流值是一种理想的参数。

地热梯度的方向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称正梯度。如果温度向下即随深度的增加反而降低时,称负梯度。热田钻孔穿透热储层后,常出现负梯度。

⑸ 粮食机械通风粮食温度平均值怎么算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粮温X该温体积十其它粮温X其它体积的和)÷总体积

⑹ 小弟跪求《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试行)》,这应该是1991年的吧,反正挺早的拉 。

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已给你发送,顺便粘贴原文。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粮机械通风的功能、分类、技术条件、操作条件和操作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原粮、油料及非粉类成品粮、半成品粮等储藏过程中的机械通风。
注:本标准涉及粮仓建设方面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S/T 1201—2002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87)商储(粮)字第7号《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储粮机械通风aeration for grain storage
一定条件的外界气体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差作用下沿着粮堆中的空隙穿过粮层,从而改变粮堆内气体介质的参数,调整粮堆温度、湿度等,达到使粮食安全储藏或改善加工工艺品质的目的。
3.2
单位通风量airflow rate
每小时每吨粮食的通风体积量,用q表示,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吨[m3/(h·t)]。
3.3
总通风量 total airflow
单位时间内通过通风系统的空气总体积量,用Q总表示,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3.4
通风系统总阻力 total resistance of aeration system
气流通过通风系统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用H总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
3.5
空气途径比air path ration
空气穿过粮层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用K表示。
4 储粮机械通风的功能
储粮机械通风的功能包括降温通风、降水通风、调质通风和其他功能通风。
4.1 降温通风
降低储粮的温度,主要用于:
a) 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降低粮温;
b) 处理发热粮或高温
c) 降低机械烘干后粮食温度。
4.2 降水通风
降低粮食含水率,提高储粮稳定性。
4.3 调质通风
在粮食加工前,向粮堆内通人高湿度的空气,适当调整粮食水分,以改善粮食加工工艺品质。
4.4 其他功能通风
a) 平衡粮堆温度、湿度,防止或消除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
b) 预防高水分粮发热;
c) 进行环流熏蒸;
d) 排除粮堆内异味或实施熏蒸后的散气;
e) 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
5 储粮机械通风的分类
5.1 按通风的范围分类
5.1.1 整体通风
对独立储粮单元(货位)的整体进行通风。
5.1.2 局部通风,
对独立储粮单元(货位)的局部进行通风。
5.2 按风网的型式分类
5.2.1 地槽通风系统
粮仓(货位)地坪之下建有固定槽形通风道的通风系统,适用于整体通风。
5.2.2 地上笼通风系统
粮仓(货位)地坪之上敷设笼形通风道的通风系统,适用于整体通风。
5.2.3 移动式通风系统
5.2.3.1 单管通风系统
小型通风机与单个扦插式通风管配套,插入粮堆内进行通风的系统,适用于局部通风或应急通风。
5.2.3。2 多管通风系统
一台通风机带有多个扦插式通风管,插入粮堆内进行通风的系统,适用于局部通风或应急通风。
5.2.4 箱式通风系统
在粮堆内预埋箱型空气分配器的负压通风系统,应结合粮面揭膜方法或配置导风管,适用于小型房式仓的局部通风或整体通风。
5.2.5 径向通风系统
筒状空气分配器竖置于粮堆中央,顶端封闭,使气流沿径向流动的通风系统,适用于筒式仓或粮囤通风。
5.2.6 夹底通风系统
粮仓底部设全开孔底板的通风系统,适用于小型粮仓的整体通风。
5.3 按送风方式分类
5.3.1 压入式通风
通风机正压送风,主要适用于降水通风和粮堆的中、上层发热降温通风。
5.3.2 吸出式通风
通风机负压吸风,主要适用于降温通风、调质通风、预防结露通风等。
5.3.3 压入与吸出相结合式通风
a) 在粮堆风网中,空气输入端由通风机正压送风,空气输出端由另一台通风机负压吸风,适用于粮层较厚、阻力较大的场合通风;
b) 在通风过程中,一个通风阶段采用压入式通风,另一阶段采用吸出式通风,适用于粮层较厚或水分不易平衡条件下的通风。
5. 3.4 环流通风
通风机的空气输入和输出端,分别与粮堆风网的空气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联接的循环通风系统,适用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
5.4 按气流方向分类
5.4.3 上行式通风
外界空气从底部进入粮堆向上流动,穿过粮层后排出仓外的通风。
5.4.2 下行式通风
外界空气从粮堆表面进入粮堆向下流动,穿过粮层后,由仓底风道排出仓外的通风。
5.4.3 横流式通风
外界空气从粮堆一侧横流穿过整个或部分粮堆后进入另一侧,再排出仓外的通风。适用于仓房跨度小于15。m的通风。
5.5 按空气温度调节方式分类
5.5.1 自然空气通风
外界空气不经调节直接送人粮堆的通风。
5.5.2 加热空气通风
外界空气经适当加热升温后送入粮堆的通风,主要适用于降水通风。
5.5. 3 冷却空气通风
外界空气经机械制冷后送入粮堆的通风。
5.6 按储粮堆装形式分类
a) 包装粮堆机械通风;
b) 散装粮堆机械通风。
5.7 按通风机械设备类型分类
5.7.1 离心式通风机通风
适用于风网阻力较大状态下的通风。
5.7.2 轴流式通风机通风
适用于风网阻力较小状态下的通风。其中排风扇通风,适用于低风压缓速降温通风。
5.7.3 混流式通风机通风
适用于风网阻力适中状态下的通风,其风机压力大于轴流式通风机压力。
5.7.4 谷物冷却机通风
适用于环境空气温湿度较高时的冷却通风。
6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技术要求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由粮堆、仓房、风网、通风机以及操作控制设备等组成。
6.1 风网设计的基本要求
6.1.2 风道布置应能满足均匀、有效通风的要求,风网工艺宜简单,阻力小。风网中的弯头应采用多环节形式,避免使用直角弯头,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小于风管直径的1.5倍。风网中应尽可能减少弯头、 三通等管件的数量。
6. 1. 2 空气分配系统向粮堆内送风应均匀,风机静压应能克服通风系统的总阻力,通入粮堆的风量应能满足通风目的(降温、降水、调质等)的需要。排风扇与风道进风口不能在同侧。
6. 1.3 风道应能承受粮食和机械设备的载荷。通风设备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6.2 风网主要技术参数
6. 2. 1 总通风量
总的通风量Q总由式计算(1):

Q总 = qG = qVr ……………………(1)

式中
Q总-----总通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q-----单位通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吨[m3/h*t];
G-----粮食的质量,单位为吨(t);
V-----粮堆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r-----粮食的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
6. 2. 2 单位通风量
6. 2. 2. 1 以降水为主要目的的通风应根据粮食水分不同,选择不低于表1所列最低单位通风量

表 1 最低单位通风量
粮食水分/% 14 16 18 20
最低单位通风量/[m3/h*t] 25 30 40 60

6. 2. 2. 2 以降温为主要目的的通风推荐选用以下单位通风量:
a) 房式藏或者较矮的圆仓通风:q<20 m3/h*t;
其中低风压缓速降温通风(排风扇通风):q<8m3/h*t;
b) 浅圆仓通风:q<12m3/h*t;
c) 立筒仓通风:q<10m3/h*t;
6. 2. 2. 3 环流熏蒸通风推荐选用单位风量:q<12m3/h*t;
6. 2. 3 风道风速
6. 2. 3. 1 主风道风速
主风道风速v主由式(2)计算:

v主 = Q主/3600F主 ……………………(2)

v主-----主风道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Q主-----通过主风道风量,单位为平方米(m2);
F主-----主风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主风道的风速控制在12m/s以下,最大不超过15m/s。
6. 2. 3. 2 支风道风速
支风道风速v支由式(3)计算:

v支 = Q支/3600F支……………………(3)

v支-----支风道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Q支-----通过支风道风量,单位为平方米(m2);
F支-----支风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支风道的风速控制在6m/s以下,最大不超过9m/s。
6. 2. 4 空气分配器(包括箱式通风的空气分配箱)风速
空气分配器风速v分由式(4)计算:

v分 = Q分/3600F分.................(4)

式中:
v分——空气分配器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Q分——通过分配器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F分——分配器开孔面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分配器表观风速推荐在0.1m/s~0.15m/s,最大不超过0.3m/s。
6.2.5 通风系统总阻力
6.2.5.1 通风系统总阻力主要包括风道阻力、分配器阻力和粮层阻力,由式(5)计算:
H总=H粮层+H分配器+H风道……………………(5)
式中:
H总——通风系统总阻力,单位为帕斯卡(Pa);
H风道——风道阻力,单位为帕斯卡(Pa);
H分配器——分配器阻力,单位为帕斯卡(Pa);
H粮层——粮层阻力,单位为帕斯卡(Pa)。
6.2.5.2 散装粮食H粮层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6.2.5.3 H风道不宜大于100Pa。
6.2.5. 4 H分配器不宜大于50Pa。
6.2.5.5 降水通风和调质通风的H总不宜大于1 000Pa。
6.2.5.6 降温通风的H总可由表2确定。
表2 降温通风的H总表
堆粮高度/m 通风系统总阻力H总/Pa
小于等于6 小于等于750
小于等于15 小于等于2000
小于等于20 小于等于2400
6.2.5.7 其他通风可参照降温通风选用。
6.2.6 空气途径比
6.2.6.1 降温通风的空气途径比K温宜在1.5--1.8之间,不宜大于1.8。
6.2.6.2 降水通风的空气途径比K水宜在1.2--1.5之间,不宜大于1.5。
6.2.7 风道长度
地槽、地上笼通风道单程长度不宜超过25 m。
6.2.8 通风道间距
通风道间距按式(6)计算:

L=2h(K-1)……………………(6)

式中:
L——通风道间距,单位为米(m);
h——粮层厚度,单位为米(m);
K——空气途径比。
通风道间距不宜超过6m,边侧通风道与侧墙间距不大于0.5L。
6.2.9 空气分配器
6.2.9.1 与粮食直接接触的空气分配器,孔板上的通气孔最大尺寸以不漏粮为限。
6.2.9.2 空气分配器应能承受粮食的压力载荷,地槽式风道上的空气分配器还应能承受输送机械通过时产生的动静载荷。
6.2.9.3 地梢式风道上的空气分配器开孔率不小于25%。风道上的空气分配器间隔布置时,分配器间距不宜大于风道间距,分配器上可增设空气分配网罩,以避免粮粒堵塞孔板,并使气流分配趋于均匀。
6.3 通风机的选择要求
6.3.1 通风机的主要参数
6.3.1.1 通风机的风量
通风机的风量由式(7)计算:

Q风机=Sl·Q总' ……………………(7)

式中:
Q风机——通风机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Sl——风量系数,S1=1.10~1.16;
Q总'——单台通风机计算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6.3.1.2 通风机的风压
通风机的风压由式(8)计算:

H风机=S2·H总 ……………………(8)

式中:
H风机——通风机的风压,单位为帕斯卡(Pa);
S2——风压系数,S2=1.1----1.2。
如果风机不是在标准状态(大气压力101.3 kPa,温度20℃,相对湿度50%)下工作,则风机的风压
按式(9)计算:

H=( ρ/1.2)H风机 ……………………(9)

式中:
H——实际工作状态下的风机风压,单位为帕斯卡(Pa);
1.2——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ρ——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ρ由式(10)计算:

ρ=1.293×[273/(273+t) ] ……………………(10)

式中:
t——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6.3.2 通风机的工作特性要求
6.3.2。1 所选通风机在额定转速下,由Q风机和H风机确定的工作点应在该通风机标称的工作区间内,并应尽量接近全压效率较高的工作区间中间段。
6.3.2.2 所选通风机总效率η总应不低于75%。通风机总效率由式(11)计算:

η总=η风机· η 传动=(Q实· H实)/(1000 · 3600N )…………………(11)

式中:
η总——通风机总效率,%;
η风机——通风机全压效率,%;
η传动——机械传动效率,%;
Q实——实际测定出的通风机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H实——实际测定出的通风机风压,单位为帕斯卡(Pa);
N——电动机输入的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
6.3.3 通风机的工作环境
6.3.3.1 通风机工作环境的温度、含尘、场所等条件应符合所选通风机允许的范围。
6.3.3.2 通风机工作场所有防爆、隔爆要求的,所选用通风机应符合有关防爆要求。
6.3.3.3 用于环流熏蒸的通风机和通风系统应符合LS/T 1201—2002的要求。
6.3.4 通风机附件的配置
6.3.4.1 扩散管与收缩管
扩散管与收缩管用于通风机与风道或风道与风道的联结,根据工艺要求设计。采取吸出式通风的扩 散管或收缩管(包括等径联接管),应使用强度较高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
6.3.4.2 安全防护网或防护罩
6.3.4.2.1 进行压人式通风作业时,应在通风机进风口安装防护网,设计选择防护网时应尽可能减少空气通过的阻力。
6.3.4.2.2 通风机与电动机采用带式传动的,应在其传动部分设防护罩。
6.3.5 供电线路和配电、启动设备
通风机供电线路和配电、启动设备应按照有关电气安装规范配置,并应保证电气接地完好、可靠。
7 机械通风的操作条件
7.1 降温通风的条件
7.1.1 允许降温通风的条件
7.7.1.1 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储粮安全水分进行降温通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7.1.7.7.1 允许降温通风的温度条件:
开始通风时:t2-t1≥8℃(亚热带地区:t2-t1≥6℃);
通风进行时:t2-t1>4℃(亚热带地区:t2-t1>3℃)。
t2——粮堆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1——仓外大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7.1.1.1.2 允许降温通风的湿度条件:
可按两种方法确定降温通风的湿度条件。
第一种方法:Ps2≥Pt1
Ps2--即时粮温下的粮食平衡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粮食平衡绝对湿度的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1;
Ps1——即时大气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大气绝对湿度的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1。
注:1 mmHg=0.133kPa。
第二种方法:RH2≥RHl
RH2--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2;
RH1——粮堆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2。
7.1.1.2 粮食水分不高于当地储粮安全水分进行降温通风时,应符合7.1.1.1.1的规定,对湿度条件不作要求。
7.7.2 结束降温通风的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即应结束降温通风作业:
a) t2-t1≤4℃(亚热带地区t2-t1≤3C);
b) 粮堆温度梯度≤1℃/m粮层厚度,粮堆上层与下层温度差:房式仓≤3℃,浅圆仓一般不大于10℃;
c) 粮堆水分梯度≤0.3%水分/m粮层厚度,粮堆上层与下层水分差≤1.5%。
7.2 降水通风的条件
7.2.1 降水通风时粮食水分不应超过以下值:
a) 早稻谷:16%(亚热带地区:15%);
b) 晚稻谷:18%;
c) 玉米:20%(亚热带地区:16%);
d) 小麦:16%;
e) 大豆:18%;
f) 油菜籽:10%。
7.2.2 允许降水通风的条件
7.2.2.1 允许降水通风的温度条件:
t2>tL1
t2——粮堆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L1--大气露点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大气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见附录B中的B.1;
7. 2. 2. 2允许降水通风的湿度条件:
PS21>PS1
PS21--按粮食水分减少一个百分点后的水分值和即时大气温度值所查得的平衡绝对湿度,单位为
毫米汞柱(mmHg)。
PS1--即时大气绝对湿度,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7.2.3 结束降水通风的条件
符合以下规定即应结束降水通风作业:
a) 底层压入式通风时,干燥区前沿移出粮面;底层吸出式通风时,干燥区前沿移出粮面堆底面;
b) 粮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粮层厚度;
c) 粮堆温度梯度≤1℃/m粮层厚度。
7.2.4 机械通风以降水为主要目的时,粮堆高度不宜大于3m。
7.3 调质通风的条件
7.3.1 允许调质通风的条件
7.3.1.1 允许调质通风的温度条件:
a) t2>tL1
t2——粮堆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L1——大气露点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b) 通风后粮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该批粮食增加水分后的安全储存温度。
7.3.1. 2允许调治通风的湿度条件:
Ps22<PS1
Ps22——按粮食水分增加2.5个百分点后的水分值和即时大气温度值所查得的的平衡绝对湿度,单
位为毫米汞柱(mmHg)。
PS1——即时大气绝对湿度,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7.3.2 结束调质通风的条件
符合以下规定即应结束调质通风作业:
a) 粮堆水分达到预期值——但不得超过安全储存水分;
b) 粮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粮层厚度;
c) 粮堆温度梯度≤1℃/m粮层厚度。
7.3.3 调质通风宜在粮食加工前进行,粮堆高度一般不宜大于3m。
8 机械通风的操作与管理
8.1 通风前的准备工作
8.1.1 粮食人仓前要全面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完好,通风道内不得有积水和异物;地上笼通风道的衔部位要牢固合缝,装粮后风网内不得漏入粮食。
8.1.2 采用“一机多风道”的平房仓机械通风系统,应安装风量调节阀,装粮前将各支风道的风量调节均匀。
8.1.3 在粮食人仓过程中,要采取减少自动分级的措施,并随时检查通风道在粮食入仓过程中的完好情况,粮食人仓结束后要平整粮面?
8.1.4 首次通风前,应对风网送风均匀性和通风机工作状态进行测定。
8.1.5 测定粮食的温度、水分以及大气的温度、湿度,并按照7.1、7.2、7.3的规定和附录B给出的方法,判断能否通风。
8.1.6 风机与风道口的联接应使用软连接,其连接要牢固、密封;防止通风机反转;采用移动式通风机进行作业时,通风机应放置平稳。
8.1.7 根据通风方式的要求打开或关闭门窗,以便于气体的交换,减少通风时仓体的压力载荷或防止气流短路(气流不经过粮堆)。
8.1.8 采取揭膜方法进行机械通风时,在通风前应将薄膜覆盖于粮面上,通风机运转后,要检查薄膜的完好情况,对查出的漏气孔隙要及时贴补。
8. 1.9 在冷却通风的仓外连接管道部分应采取隔热保温措施。
8.2 通风过程的操作与管理
8.2.1 机械通风系统的机械和电器的使用管理按现行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8.2.2 多台通风机同时使用时,应逐台单独启动,待运转正常后再启动另一台,严禁几台通风机同时启动;用于储粮通风作业的通风机不允许直接并联或串联使用。
8.2.3 采取吸出式通风作业的,其通风机出风口要避免直接朝向易损建筑物和人行通道,必要时在通风机出口处安装散风板以改变气流方向。
8.2.4 设备自动停机时,应先查清原因,待故障排除后再重新启动;电机升温过高或设备振动剧烈时应立即停机检修;不允许在运转中对通风机及电器设备进行检修。
8.2.5 在通风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记录各部位粮温变化。对通风后粮温不下降或下降缓慢的死角部位,应采取插入导风管、使用单管或多管通风机组等有效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散热降温处理,以确保全仓粮温 的均匀性。
8.2.6 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时,若出现粮面或局部结露现象,应继续通风,必要时辅以粮面或粮堆局部翻动,使结露现象逐步消失。
8.2.7 箱式通风应采用吸出式通风方式,揭膜要从距风机最远处开始,每次揭膜距离不超过2m,并采取埋设导风管和开侧孔的方法以减少通风死角。
8.2.8 在通风过程中,操作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粮情和设备运行情况的巡回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3 通风过程的检查要求
8.3.1 通风过程中应对门窗的打开和关闭、通风机的运转和揭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采取吸出式通风还应经常观察通风机出风口是否有异物或粮粒被吸出,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机处理。
8.3.2 通风开始前、通风进行时和通风结束后的粮情检测项目、测点和取样点的布置均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 3.3 检测粮食水分、温度的时间和要求
9.3.3.1 降温通风
a) 温度:每4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并根据粮温、粮食水分、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的变化,按照7.1 规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b) 水分:每个阶段通风结束以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分层设点检测粮食水分。
8.3.3.2 降水通风
a) 温度:每8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并根据粮温、粮食水分、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的变化,按照7.2 规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b) 水分:每8个小时分层定点测定一次。
8.3.3.3 调质通风
a) 温度:每4个小时至少测定一次,并根据粮温、粮食水分、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的变化,按照7.3 规定条件判定是否继续通风;
b) 水分:每隔8个小时测定一次。
8.4 通风结束后的管理
8.4.1 关闭门窗,用防潮、隔热物料封闭风道口,在气温回升前做好粮堆的隔热密封工作。
8.4.2 通风结束后对移动式通风设备应进行检修、保养和防腐处理并妥善保管,以备再用。
8.4.3 按附录c的方法评估本次通风的单位能耗,并按表C.1的格式详细填写《储粮机械通风作业记 录卡》。
8. 5 对操作管理人员的要求
8.5.1 机械通风的操作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机电设备使用、维修和储粮机械通风专业知识,经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8.5.2 机械通风操作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应根据国家粮食局有关规定,由省级粮食部门组织进 行,操作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发给“储粮机械通风操作许可证”。
2007-2-27 上午 04:57:13 水分测控

等级:版主
文章:49
积分:730
注册:2007年3月2日第 2 楼 QQ

--------------------------------------------------------------------------------
专业,顶2007-3-2 上午 07:23:46
2 2 1/1页 1
论坛跳转到....╋相关技术 ├机械技术 ├资料文献╋供求合作 ├供应出租 ├求购求租 ├寻求合作╋畅所欲言 ├意见建议 ├其它讨论╋非常开心 ├开心一刻 ├情感交流╋论坛事务 ├版主议事 ├我想试试
发短信
我能做什么
我发表的主题
我参与的主题
基本资料修改
用户密码修改
联系资料修改
用户短信服务
编辑好友列表
用户收藏管理
个人文件管理
今日贴数图例
主题数图例
总帖数图例
在线图例
在线情况
用户组在线图例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贺卡发送
[ITSUN统计]
Copyright &;2004 - 2008 中国粮机网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页面执行时间 00.57813 秒, 9 次数据查询

⑺ 粮堆温度最大梯度值算法

粮堆的最低和最高温度的差。粮堆最高水分和最低水分的差。检查通风降温和降水效果

⑻ 机械设计中梯度如何计算比如说梯度1:10 直径70

听过机械制图斜度和锥度,梯度在高等数学里听过。不知你具体说的是什么 东东?

⑼ 如何用温度梯度法计算车间的排风温度2019.10.03

你好
用温度梯度
来计算车间的排风温度
是一件比较专业的事
如果你不会
你应该求助专业的人

阅读全文

与机械通风温度梯度怎么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机械手表上发条如何知道上满了 浏览:743
皮带自动调跑偏装置 浏览:533
北京哪里有卖中老年健身器材的 浏览:381
病人吸氧仪器怎么看 浏览:139
轴承盖为什么有两个垫片 浏览:765
鱼缸水泵怎么加装阀门 浏览:127
电动工具让带上动车吗 浏览:115
冲厕所阀门怎么换 浏览:309
聚星仪器上班怎么样 浏览:233
台面工具箱 浏览:518
轴承座上盖跟轴承外圈一般留多少 浏览:344
如何在网上查询设备报价 浏览:114
暖气阀门1505 浏览:82
实验室自制蒸馏水装置图 浏览:309
信源醒狮电动工具 浏览:977
测查婴儿感觉偏好的实验装置 浏览:463
机械硬盘影响什么吗 浏览:281
天王机械表怎么上发条 浏览:157
数控928机床m41是什么意思 浏览:533
母猪妊娠仪器检测什么是阴性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