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图所示是某校初二(1)班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你认为杠杆两端的螺母的作用是
(1)两端的螺母调节会使杠杆重心作用在支点上,能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的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也便于测量力臂,所以两端螺母的作用是调节杠杆,使其水平平衡.在使用此杠杆前发现右端低,左端高,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右,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杆上翘的左端调节.所以可以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由表中数据算出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进行比较,发现1组数据F1L1>F2L2,所以有误,且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小了;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L1=F2L2或者
F1 |
F2 |
L2 |
L1 |
F1 |
F2 |
L2 |
L1 |
㈡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的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
(1)因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高度,因此将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来,是为了使木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1与4,2与5,3与6次次实验中,物块下滑的高度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物块滑行的距离不同,水平面越光滑,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越远,由此可知: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由1与4、或2与5、或3与6次次实验可知: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1、2、3次或4、5、6次实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块下滑的高度不同,物块滑行的距离不同.所以在水平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物块下滑的高度越高,物块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越远.由此可知: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由实验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物体滑行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由此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使木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做匀速直线运动.
㈢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
(1)该实验小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内原料是二氧容化碳,因此该科学探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实验前,为避免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在步骤③后迅速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入甲装置,蜡烛将很快熄灭,这说明甲装置内的氧气含量大大的减少了,原因是甲装置内由于缺少二氧化碳,装置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动.
(4)若用图中的甲装置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应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取走,否则就不能说明装置内出现的水珠是植物的叶片散失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小烧杯内的溶液.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吸收氧气
(4)②
㈣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
(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Ⅲ;
(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故答案为: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热;
(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我放热反应,放热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边烧杯中的导管会形成一端液柱,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放热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而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为化学变化,所以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如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但是不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溶于水后导致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证明M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溶于水能够吸收热量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
故答案为:硝酸铵;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进行实验,Ⅰ装置右边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烧杯中导管中有气泡放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棉花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Ⅰ(或Ⅱ);放热.
㈤ 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为未膨胀的气球,C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
(1)A气球膨胀,B气球不膨胀,说明瓶中压强增大,若是药品混合产生气版体,则会使压强增大,例如碳酸钙权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气球不膨胀,B气球膨胀,说明瓶内压强变小,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填:
|
㈥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资料: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锥形瓶;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反应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若缺少装置A,则实验结果偏大,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若饮料未冷藏,则实验结果偏小,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故答案为:偏大,偏小
(3)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若冷藏温度过低,饮料结冰,则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饮料结冰后,二氧化碳在冰水中的溶解能力下降;B中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如果只测定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则实验结果明显偏高.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饮料结冰后,二氧化碳在冰水中的溶解能力下降;B中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
(4)控制盐酸的滴加速度,可以提高准确度;不能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是:在A~B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在B~C之间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气装置,因为a项,二氧化碳生成速度减慢,C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能够提高结果准确度;b项,在A-B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水蒸气,但是对结果没有影响;c项,在B-C之间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气装置,由B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与洗气装置中的Na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测定结果偏高;故答案为:b、c
㈦ 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适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装置中两瓶上的液体一方面是瓶中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蒸发也可以在瓶内壁凝结成水珠.
(2)实验前要将此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乙组装置与丙组装置的区别是丙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乙、丙两装置内丙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两装置中的叶片所处的环境,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乙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丙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使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叶都要进行 呼吸作用,其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结果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积累,所以实验中看不到变蓝的现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
光 |
与小组小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连接是什么设备
浏览:525
启辰D50分离轴承多少钱
浏览:386
牙机雕刻机与电动工具
浏览:208
外汇期货交易实验装置
浏览:791
设备投资怎么算
浏览:95
好的摄影器材有哪些
浏览:463
温州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93
锦州五金机电城出租出售
浏览:417
卡尔蔡司公司有哪些医学器材
浏览:261
重庆市机械凿打岩石套什么定额
浏览:557
阀门外面加个框是什么意思
浏览:756
会议设备系统哪里有
浏览:340
打印室需要哪些设备多少钱
浏览:577
通用型机床设备加工用于什么
浏览:290
书画工具箱套装
浏览:772
燃烧固体需要哪些仪器
浏览:969
2213ktn1是什么轴承
浏览:640
电脑固体硬盘怎么加机械硬盘
浏览:197
昆山汽车门板超声波焊接机怎么样
浏览:787
发说说怎么隐藏设备
浏览: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