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
(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版动,以权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
x6-x3=3a1T2…①
x5-x2=3a2T2…②
x4-x1=3a3T2…③
a=
a1+a2+a3 |
3 |
x6+x5+x4?x3?x2?x1 |
9T2 |
0.0485+0.0447+0.0408?0.0370?0.0331?0.0292 |
0.09 |
mg |
m+M |
M |
M+m |
B.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的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
(1)因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高度,因此将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来,是为了使木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1与4,2与5,3与6次次实验中,物块下滑的高度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物块滑行的距离不同,水平面越光滑,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越远,由此可知: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由1与4、或2与5、或3与6次次实验可知: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1、2、3次或4、5、6次实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块下滑的高度不同,物块滑行的距离不同.所以在水平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物块下滑的高度越高,物块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越远.由此可知: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由实验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物体滑行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由此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使木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
(1)分析1、2、3次实验数据:s:h得:2.00÷0.10=20,4.00÷0.20=20,6.00÷0.30=20,所以可知S=20h;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回验数据,我们发现从答相同高度释放的木块总是在相对粗糙的铺有棉布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较短,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综合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根据1、4或2、5或3、6的实验数据可知,在木块释放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木块滑行的距离越远,由此可知,如果木块不受力,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运动下去.
故答案为:(1)20h;(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果木块不受力,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运动下去.
D.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
(1)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与木块的高度有关;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从相同高度释放的木块总是在相对粗糙的铺有棉布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较短,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综合两个结论就是我们这个题目的答案: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如果水平板是绝对光滑的,且空气阻力为零,则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高度;(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匀速直线运动.
E. (3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果发现测得数值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