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产车间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
机械伤害的原因一般包括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因素等。
1、对于机械设备一般安全主要从布局要求,强度、刚度的要求,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的安全要求,操作手柄及脚踏开关的要求和环境要求和操作要求这六个方面着手考虑。
2、机械设备操作安全要求:
1)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因设备不同而异,但基本安全守则大同小异。
2)必须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
3)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要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
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更不准将其拆掉使用。
6)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按装牢固,不得松动。
7)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的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8)机械设备在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无人处置。
9)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整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
3、典型机械设备的防护措施:
1)压力机械的安全防护措施
(1)开始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离合器制动装置是否灵活和安全可靠。应把工作台上的一切不必要的物件清理干净以防工作时震落到脚踏开关上,造成冲床突然启动而发生事故。
(2)冲小工件时,应有专用工具,不能用手固定,最好安装自动送料装置。
(3)操作者对脚踏开关的控制必须小心谨慎,装卸工件时,脚应离开开关,严禁无关人员在脚踏开关的周围停留。
(4)如果工件卡在模子里,应用专用工具取出,不准用手拿,并应将脚从脚踏板上移开。
(5)多人操作时,必须相互协调配合好,并确定专人负责指挥。
2)剪板机安全防护措施
(1)工作前要认真检查剪板机各部分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是否完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润滑系统是否畅通,然后加润滑油,试车,试切完好,方可使用。两人以上协同操作时,必须确定一个人统一指挥,检查台面及周围无障碍时,方可开动机床切料。
(2)剪板机不准同时剪切两种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板料。禁止无料剪切,剪切的板料要求表面平整,不准剪切无法压紧的较窄板料。
(3)操作剪板机时要精神集中,送料时手指应离开刀口200mm外,并且要离开压紧装置。送料、取料要防止钢板划伤,防止剪落钢板伤人。脚踏开关应装坚固的防护盖板,防止重物掉下落在脚踏开关上或误踏。开车时不准加油或调整机床。
(4)各种剪板机要根据规定的剪板厚度,适当调整刀口间隙,防止使用不当而发生事故。
(5)剪板机的制动器应经常检查,保证可靠,防止因制动器松动,防止上刀口突然落下伤人。
(6)板料和剪切后的条料边缘锋利,有时还有毛刺,应防止刮伤。
(7)在操作过程中,采用安全的手用工具完成送料、定位、取件及清理边角料等操作,可防止手指被模具轧伤。
3)车削加工安全防护措施
(1)采取断屑措施:断屑器、断屑槽等。
(2)在车床上安装活动式透明挡板。用气流或乳化液对切屑进行冲洗,改变切屑的射出方向。
(3)使用防护罩式安全装置将其危险部分罩住。如安全鸡心夹、安全拨盘等。
(4)对切削下来的带状切屑,应用钩子进行清除,切勿用手拉。
(5)除车床上装有自动测量的量具外,均应停车测量工件,并将刀架到安全位置。
(6)用纱布打磨工件表面时,要把刀具移到安全位置,并注意不要让手和衣服接触到工件表面。
(7)磨内孔时,不可用手指支持砂布,应用木棍代替,同时车速不宜过快。
(8)禁止把工具、夹具或工件放在车床身上和主轴变速箱上。
4)铣削加工安全防护措施
(1)为防止铣刀伤手事故,可在旋转的铣刀上安装防护罩。
(2)铣床要有减震措施。
(3)在切屑飞出的方向安装合适的防护网或防护板。操作者工作时要带防护眼镜,铣铸铁零件时要戴口罩。
(4)在开始切削时,铣刀必须缓慢地向工件进给,切不可有冲击现象,以免影响机床精度或损坏刀具刃口。
(5)加工工件要垫平、卡牢,以免工作过程中发生松脱造成事故。
(6)调整速度和方向以及校正工件、工具时均需停车后进行。
(7)工作时不应带手套。
(8)随时用毛刷清除床面上的切屑,清除铣刀上的切屑是要停车进行。
(9)铣刀用钝后,应停车磨刀或换刀。停车前先退刀,当刀具未全部离开工件时,切勿停车。
5)钻削加工安全防护措施
(1)在旋转的主轴、钻头四周设置圆形可伸缩式防护网。采用带把手楔铁,可防止卸钻头时,钻头落地伤人。
(2)各运动部件应设置性能可靠的锁紧装置,台钻的中间工作台、立钻的回转工作台、摇臂钻的摇臂及主轴箱等,钻孔前都应锁紧。
(3)需要紧固才能保证加工质量和安全的工件,必须牢固地加紧在工作台上,尤其是轻型工件更需加紧牢固,切削中发现松动,严禁用手扶持或运转中紧固。安装钻头及其他工具前,应认真检查刃口是否完好,与钻套配合表面是否有磕伤或拉痕,刀具上是否黏附着切屑等。更换刀具应停机后进行。
(4)工作时不准带手套。
(5)不要把工件、工具及附件放置在工作台或运行部件上,以防落下伤人。
(6)使用摇臂钻床时,在横臂回转范围内不准站人,不准堆放障碍物。钻孔前横臂必须紧固。
(7)钻薄铁板时,下面要垫平整的木板。较小的薄板必须卡牢,快要钻透时要慢进。
(8)钻孔时要经常抬起钻头排屑,以防钻头被切屑挤死而折断。
(9)工作结束时,应将横臂降到最低位置,主轴箱靠近立柱可伸缩式防护网。
6)刨削加工安全防护措施
(1)对高速切削的刨床,为防止工作台飞出伤人,应设置限位开关、液压缓冲器或刀具切削缓冲器。工件、刀具及夹具装夹要牢固、以防切削中产生工件“走动”,甚至滑出以及刀具损坏或折断,而造成设备和人身伤害事故。
(2)工作台、横梁位置要调好,以防开车后工件与滑枕或横梁相撞。
(3)机床运转中,不要装卸工件、调整刀具、测量和检查工件,以防刀具、滑枕撞击。
(4)机床开动后,不能站在工作台上,以防机床失灵造成伤害事故。
7)磨削加工安全防护措施
(1)开车前必须检查工件的装置是否正确,紧固是否可靠,磁力吸盘是否正常,否则,不允许开车。
(2)开车时应用手调方式使砂轮和工件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开始进刀量要小,以防砂轮崩裂。
(3)测量工件或调整机床及清洁工作都应停车后进行。
(4)为防止砂轮破损时碎片伤人,磨床必须装有防护罩,禁止使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进行磨削。
8)电焊加工安全防护措施
(1)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线点是否良好,若线路横越车行道时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良好接地;电焊钳把绝缘必须良好。焊接回路线接头不宜超过三个。
(2)电焊车间应通风,固定电焊场所要安装除尘设备,以防“电焊工尘肺”“锰中毒”和“金属热”等疾病;
(3)电焊工操作时要穿绝缘鞋,电焊机要接零线保护,以防电击伤。要带电焊手套,穿长衣裤,用电焊面罩,防止红外线、强可见光、紫外线辐射,防止皮肤灼伤,电弧“晃眼”造成视力下降。
(4)在焊接铜合金、铝合金(有色)金属及喷焊、切割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必须在排风畅通的环境中进行,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
(5)焊接操作工万一防护不当,出现上述伤害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6)对长期从事电焊作业人员,要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身体健康检查,对体检出现因工种伤害造成疾病的,要调离原工种,以防加重伤害。
(7)电焊工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规程;还应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8)焊机启动后,焊工的手和身体不应随便接触二次回路导体,如焊钳或焊枪的带电部位、工作台、所焊工件等。
(9)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件上。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2. 车间安全设备设施分为哪三类
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
(一)预防事故设施
1.检测、报警设施
(1)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分等报警设施;
(2)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检测和报警设施;
(3)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和报警设施;
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1)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
(2)传动设备安全闭锁设施;
(3)电气过载保护设施;
(4)静电接地设施;
3.防爆设施
(1)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
(2)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4.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触电、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5.安全警示标志
(1)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警示牌、警示说明。
(2)厂内道路交通标志。
(二)控制事故设施
1.泄压和止逆设施
(1)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
(2)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
2.紧急处理设施
(1)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等设施;
(2)紧急停车、仪表连锁等设施。
(三)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1)阻火器、防火梯、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
(2)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
(3)防火材料涂层。
2.灭火设施:灭火器、消火栓、高压水枪、消防车、消防管网、消防站等。
3.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应急照明等设施。
4.逃生设施:逃生安全通道(梯)。
5.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
6.劳动防护用品的装备
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身躯防火、防毒、防烫伤、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3. ③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防护装置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
在机械设备的传动带、明齿轮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动轴、皮带轮、飞轮、砂轮和电锯等危险部分,都要装设防护装置。对压力机、碾压机、压延机、电刨、剪板机等压力机械的旋压部分都要有安全装置。防护罩用于隔离外露的旋转部分,如皮带轮、齿轮、链轮、旋转轴等。防护挡板、防护网有固定和活动两种形式,起隔离、遮挡金属切屑飞溅的作用。防护栏杆用于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或划定安全区域。总体来说,防护装置的形式主要有固定防护装置、联锁防护装置和自动防护装置.
4. ③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防护装置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
在机械设备中,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通常会在传动带、明齿轮、地面联轴节、转动轴、皮带轮、飞轮、砂轮和电锯等潜在危险部位安装防护装置。对于压力机、碾压机、压延机、电刨、剪板机等设备,其危险的旋转部分也需要配备安全装置。这些防护装置主要包括防护罩、防护挡板、防护网等,它们可以将暴露在外的旋转部件与外界隔离,以防止人员直接接触到这些危险部位。
防护挡板和防护网根据其结构又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固定式的防护挡板和防护网通常用于固定的设备部位,能够有效遮挡金属切屑飞溅,保护操作人员免受伤害。而活动式的防护挡板和防护网则可以根据设备的不同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同样可以起到遮挡和隔离的作用。
除此之外,防护栏杆也被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区域,它不仅能够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因操作失误而发生坠落事故,还能划定安全区域,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注意安全。防护栏杆的设置可以有效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防止非作业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总的来说,防护装置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固定防护装置、联锁防护装置和自动防护装置。固定防护装置适用于设备静止或低速运行时的防护,其主要功能是隔离危险部位,防止操作人员接触。联锁防护装置则在设备启动或运行时发挥作用,它通过联锁机制确保防护装置与设备同步动作,提高防护效果。自动防护装置则在设备出现异常时自动启动,以避免操作人员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防护装置在机械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还能在发生意外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确保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处于良好状态,对于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5. 为使车间灰尘看不到摸不到,应该怎么做
车间灰尘治理需物理隔离与空气净化相结合
理解车间环境特点后,控制灰尘的核心策略是通过隔绝扩散源头、优化空气流动和辅助清洁手段达成目标。
1. 物理隔离粉尘源
生产设备加装密闭防护罩,传送带接口处用柔性橡胶帘封闭。打磨、切割工序需单独设置负压作业间,建议安装工业吸尘器直接对接设备排屑口,例如木工刨床可用中央集尘系统接管口吸附木屑。
2. 空气循环过滤系统
车间顶部布置离心式排风机组搭配多层滤网(建议初效+HEPA+活性炭三级),每小时换气量不低于6次。地面临墙位置增设工业除尘风机,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带,焊接车间可辅以移动式焊烟净化器定点捕捉悬浮颗粒。
3. 地面抑尘处理
环氧地坪漆相比水泥地减少70%扬尘,重型设备区域可铺设橡胶减震地垫。每日交接班时用高压雾炮车喷洒纳米级抑尘剂,汽车总装车间已验证此方案可维持8小时无可见浮尘。
4. 人员作业规范化
物料运输通道与加工区物理分隔,进出核心区域设置风淋室或粘尘地垫。作业服建议选用防静电材质,工作台面采用磁性卷帘布遮盖非工作时段的设备。
不同材质粉尘需针对性处理,例如纺织车间的棉絮适合静电吸附,金属粉尘则需防爆型除尘设备。现行《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要求车间PM10浓度需低于0.15mg/m³,采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每月检测能有效监控治理效果,新风系统滤网建议累计运行200小时更换以保证净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