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民机增升装置设计图书

民机增升装置设计图书

发布时间:2024-05-03 18:36:45

A. 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引射增升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装置是怎样的

空军之翼上《像鸟儿一样腾飞》介绍有,转载西西河的:

“比升力风扇上更“优美”的是所谓引射增升(ejector)。引射是贝努力原理的一个应用,如果对文丘里管(背对背的喇叭口)吹入高速气流,在文丘里管的喉部会产生低压,这个低压会拉动文丘里管外上游的空气,和吹入气流混合,一起喷出文丘里管,最后文丘里管出口的气流流量大于吹入的气流。工业上常用这个原理,将大型容器内的气体抽吸出来。理论和实验证明,拉动气流和吹入气流之比可以达到1.5-2:1,如果在机身或机翼上安装引射装置,就可以用较少的喷气发动机引出高压气流,产生较大的直接升力,这就是引射增升的基本道理。和直接采用旋翼/螺旋桨/风扇的方案相比,引射增升容易和机体气动外形实现保形,减小正常飞行时的气动阻力;引射装置的布置比较灵活;引射的排气和周围的冷空气混合,温度、速度大大降低,对跑道或甲板的烧蚀较小,发动机吸入废气的影响也小一些。”

“XFV-12的前后左右的引射增升装置控制俯仰和横滚,引射增升装置下方下洗气流中的控制面控制偏航。考虑到实际气动损失和不完全混合,实验室规模的XFV-12引射系统可以达到55%的增升率,也就是说,1份吹气可以拉动0.55份环境空气,但实际试飞时,主翼的引射装置只达到可怜的19%的增升率,鸭翼只达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6%,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在计划大大超时超支后,海军的战略也转为“向大甲板航母一边倒”,XFV-12就此下马了。”

学过高中物理就知道伯努利方程:p+ρgz+(1/2)*ρv^2=C,根据这个方程,流速高处压力低,流速低处压力高。美国人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在XFV-12垂直起降时闭合F-401发动机的喷口,然后从主燃烧室引导出多股热燃气流,每股燃气流流出鸭翼或主翼上的喷口时,按引射增升原理造成机翼下部气流高速流动。这样,向下方喷射的气流加上形成的的上下机翼表面压力差就能使整架飞机产生足够的垂直升力。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而已,在实际试飞时增升率太低造成实验失败,我个人的理解是实际情况远远复杂过实验风洞的模拟状况,气流极为紊乱,无法集中方向流动,普通飞机在向前飞行时能顺利产生正升力是因为飞机和空气间的相对速度保证了飞机对于气流的控制性,而XFV-12在原地起飞时却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甚至远逊于直接采用向下喷气的鹞式飞机(估计也有地面效应的因素在内,引射增升不能有效地控制燃气流和燃气流带来的引射气流)较为经典的例子还有俄罗斯的An-72/74运输机,直接在机翼前方放置发动机,利用喷气强制产生引射增升效应,不过那也是在有发动机喷口限制燃气流和飞机有足够相对速度的情况下的。

总而言之,XFV-12是理论实验和实际运用严重脱节的典型体现,如果要获得成功,估计得加上驱动风扇来调节引射气流,并调整增升机翼的设计,不过这样一来相比鹞式就没有什么优势了。科学就是这样,引射增升看起来很美好,可惜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因而实际效率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B. 运输机械选型设计手册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带式输送机工艺设计基础资料
第一节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及辅助计算
一、应用范围及选用2
(一)型式及应用范围2
(二)带速的选择3
(三)输送带的选择3
二、设计辅助计算6
(一)带式输送机几何尺寸计算6
(二)头部卸料轨迹的计算8
(三)防逆转设计计算9
(四)橡胶输送带计量方法11
(五)输送带的参数计算14
第二节带式输送机附属设施
一、皮带秤16
(一)电子皮带秤16
(二)核子皮带秤22
(三)皮带秤实物校验装置26
二、除铁器32
(一)悬挂式电磁除铁器32
(二)滚筒式电磁除铁器38
(三)永磁除铁器40
三、金属探测器42
四、重锤护栏44
五、跨越梯46
六、栏杆47
七、硫化器48
第三节带式输送机用建、构筑物
一、带式输送机通廊49
(一)非采暖地区单机通廊49
(二)非采暖地区双机通廊50
(三)采暖地区单机通廊51
(四)采暖地区双机通廊52
(五)装有电动卸料车带式输送机通廊53
二、带式输送机平台53
三、转运站54
(一)转运站类型54
(二)转运站布置要点55
四、带式输送机同层转载56
(一)ZJT1A型带式输送机同层转载56
(二)DT型带式输送机同层转载57
第四节带式输送机的驱动
一、型式及选用58
二、液力偶合器61
(一)带后辅腔限矩型液力偶合器61
(二)调速型液力偶合器65
三、MPG可控减速器66
四、CST可控驱动系统70
(一)CST可控驱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70
(二)CST可控驱动系统规格参数72
五、驱动装置常用配套件72
(一)电动机72
(二)减速器76
(三)联轴器91
(四)胀套107
(五)制动器108
(六)逆止器112
第五节带式输送机操作控制
一、控制系统设计116
(一)设备联锁116
(二)操作方式116
(三)安全设施117
二、安全保护监测装置117
(一)双向拉绳开关117
(二)跑偏开关117
(三)打滑检测器119
(四)溜槽堵塞检测器120
(五)料流检测器121
(六)纵向撕裂开关122
参考文献122
第二章DTⅡ(A)型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应用范围124
二、产品规格124
三、整机结构、部件名称及代码125
四、整机典型配置126
五、部件系列127
第二节部件的选用
一、输送带132
(一)输送带规格和技术参数132
(二)输送带的选用132
二、驱动装置133
(一)驱动装置的型式133
(二)驱动装置的选用133
三、逆止器134
四、传动滚筒134
五、改向滚筒135
六、托辊136
(一)辊径选择136
(二)托辊型式选择140
(三)托辊间距141
(四)受料段和机尾长度142
七、拉紧装置142
八、清扫器142
(一)头部清扫器142
(二)空段清扫器143
九、机架143
(一)滚筒支架143
(二)中间架及支腿143
(三)拉紧装置架144
十、头部漏斗144
十一、导料槽144
十二、卸料装置144
(一)犁式卸料器144
(二)卸料车145
(三)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145
十三、辅助配套设施145
十四、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147
第三节设 计 计 算
一、计算标准、符号和单位148
二、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149
三、输送量和输送带宽度149
四、圆周驱动力152
五、输送带张力157
六、传动滚筒轴功率159
七、逆止力计算和逆止器选择161
八、电动机功率和驱动装置组合161
九、输送带选择计算162
十、拉紧参数计算164
十一、凸凹弧段尺寸165
十二、启动和制动165
十三、双滚筒驱动计算166
十四、下运带式输送机计算169
十五、典型计算示例171
(一)例题1:头部单传动,垂直重锤拉紧171
(二)例题2:中部双传动,垂直重锤拉紧174
(三)例题3:下运带式输送机180
第四节主 要 部 件
一、传动滚筒183
二、改向滚筒185
三、承载托辊188
(一)35°槽形托辊188
(二)45°槽形托辊189
(三)35°槽形前倾托辊190
(四)过渡托辊191
(五)35°缓冲托辊194
(六)45°缓冲托辊195
(七)平形上托辊195
(八)摩擦上调心托辊196
(九)锥形上调心托辊197
(十)摩擦上平调心托辊198
四、回程托辊198
(一)平形下托辊198
(二)V形下托辊199
(三)V形前倾托辊200
(四)平形梳形托辊201
(五)V形梳形托辊201
(六)反V形托辊202
(七)螺旋托辊202
(八)摩擦下调心托辊203
(九)锥形下调心托辊203
五、托辊辊子204
(一)普通辊子204
(二)缓冲辊子205
(三)梳形辊子206
(四)螺旋辊子207
六、拉紧装置207
(一)垂直重锤拉紧装置207
(二)车式重锤拉紧装置209
(三)螺旋拉紧装置216
(四)电动绞车拉紧装置217
七、清扫器219
(一)头部清扫器219
(二)空段清扫器220
第五节驱 动 装 置
一、驱动装置的组成及选择表220
二、Y?ZLY/ZSY驱动装置228
三、Y?DBY/DCY驱动装置270
四、驱动装置和传动滚筒组合312
五、驱动装置架364
(一)Y?ZLY/ZSY型钢式驱动装置架364
(二)Y?ZLY/ZSY板梁式驱动装置架370
(三)Y?DBY/DCY板梁式驱动装置架378
六、护罩390
(一)梅花联轴器护罩390
(二)液力偶合器护罩390
第六节电动滚筒和减速滚筒
一、概述392
二、DTYⅡ型电动滚筒392
(一)DTYⅡ型电动滚筒选用表392
(二)DTYⅡ型电动滚筒尺寸表395
三、YTH型减速滚筒396
(一)参数、结构类型及代号396
(二)滚筒尺寸及质量402
(三)滚筒驱动部分选择表403
(四)驱动部分组合表411
(五)低速级处外装逆止器安装尺寸420
(六)护罩421
(七)电动机支架423
第七节结构件
一、传动滚筒头架427
(一)角形传动滚筒头架427
(二)角形传动滚筒头架(H型钢)428
(三)矩形传动滚筒头架450
二、角形改向滚筒头架(H型钢)461
三、中部传动滚筒支架464
四、改向滚筒尾架466
(一)角形改向滚筒尾架466
(二)角形改向滚筒尾架(H型钢)468
(三)矩形改向滚筒尾架476
五、中部改向滚筒吊架478
六、垂直拉紧装置架479
七、车式重锤拉紧装置架480
(一)带滑轮车式重锤拉紧装置尾架480
(二)标准型车式重锤拉紧装置架481
(三)塔架484
八、螺旋拉紧装置尾架485
九、中间架486
(一)轻中型系列中间架486
(二)重型系列中间架488
十、支腿490
(一)轻中型系列标准支腿490
(二)重型系列标准支腿491
(三)轻中型系列中高式支腿492
(四)重型系列中高式支腿493
十一、导料槽494
(一)矩形口导料槽494
(二)喇叭口导料槽495
十二、头部漏斗496
(一)普通漏斗496
(二)带调节挡板漏斗498
(三)进料仓漏斗499
(四)普通漏斗(矩形传动滚筒头架专用)500
第八节辅 助 装 置
一、压轮501
二、输送带水洗装置502
三、输送带除水装置503
四、输送机罩503
五、犁式卸料器505
(一)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505
(二)电动单侧犁式卸料器506
(三)犁式卸料器漏斗506
六、卸料车507
(一)卸料车507
(二)卸料车中部支架508
七、重型卸料车509
(一)重型卸料车509
(二)单侧卸料重型卸料车510
(三)重型卸料车专用中部支架511
八、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512
九、重型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516
(一)整体式重型配仓输送机517
(二)二节拖挂式重型配仓输送机518
(三)三节拖挂式重型配仓输送机519
附录
附录一D?YM96运煤部件典型设计522
(一)头部支架522
(二)尾部支架528
(三)中部支架及支腿533
(四)头部漏斗及配套件536
(五)导料槽547
(六)车式拉紧装置548
(七)Y?ZSY系列驱动装置组合及驱动装置架549
附录二其他部件554
(一)清扫器554
(二)固定式卸料车556
(三)电动犁式卸料车557
(四)全封闭式导料槽和全封闭式带式输送机558
附录三B>1400mm带式输送机部件561
(一)传动滚筒561
(二)改向滚筒568
(三)承载托辊571
(四)回程托辊579
(五)托辊辊子583
(六)拉紧装置588
(七)清扫器592
(八)辅助装置593
(九)机架593
(十)拉紧装置架612
(十一)中间架615
(十二)支腿617
(十三)导料槽619
(十四)头部漏斗622
参考文献624
第三章QD80轻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应用范围及选择
第二节部件选用说明
一、输送带627
二、驱动装置631
三、传动滚筒631
四、改向滚筒632
五、托辊632
六、拉紧装置633
七、中间机架633
八、头架635
九、尾架635
十、清扫器635
十一、导料槽636
十二、犁式卸料器636
十三、带式逆止器636
十四、全密封罩636
第三节设 计 计 算
一、原始数据636
二、输送带速度选择636
三、输送带宽度计算637
(一)堆料面积计算637
(二)带宽的计算637
四、输送量计算638
五、功率计算639
(一)传动滚筒轴功率计算639
(二)附加功率的计算639
(三)电动机功率计算640
六、最大张力计算640
七、输送带层数计算640
第四节轻型带式输送机部件
一、传动滚筒641
二、改向滚筒642
(一)D=?164~320mm改向滚筒642
(二)D=?108mm改向滚筒642
三、托辊组643
(一)平形上托辊643
(二)下托辊644
(三)槽形托辊644
四、拉紧装置645
(一)螺旋拉紧装置645
(二)中间螺旋拉紧装置646
(三)重锤拉紧装置647
五、卸料器649
(一)手动单侧犁式卸料器649
(二)手动双侧犁式卸料器649
六、清扫器及逆止器650
(一)弹簧清扫器650
(二)空段清扫器650
(三)头部转刷清扫器651
(四)尾部转刷清扫器651
(五)带式逆止器651
七、头架652
(一)h=500mm平形低式头架652
(二)h=500mm槽形低式头架652
(三)h≥800~1200mm平形中式头架653
(四)h≥800~1200mm槽形中式头架654
(五)h≥1200~1600mm平形高式头架656
(六)h≥1200~1600mm槽形高式头架657
(七)h≥1600~2000mm平形高式头架658
(八)h≥1600~2000mm槽形高式头架659
八、尾架660
(一)β=0°~5°螺旋拉紧装置用尾架660
(二)β=5°30′~20°螺旋拉紧装置用尾架661
(三)中间拉紧装置用尾架662
(四)直角尾架662
九、中间架及中间支架663
(一)标准中间架663
(二)凹弧中间架664
(三)凸弧中间架666
(四)中间支架673
十、头部漏斗675
(一)漏斗675
(二)护罩676
十一、导料槽676
(一)后部导料槽676
(二)中部导料槽677
(三)前部导料槽677
第五节驱 动 装 置
一、QDF风冷电动滚筒678
(一)QDF风冷电动滚筒系列选用表678
(二)QDF风冷电动滚筒安装尺寸680
二、QDN驱动装置681
(一)QDN驱动装置选用表681
(二)QDN驱动装置安装尺寸684
附录
附录一QD80轻型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685
附录二QD80轻型带式输送机质量估算686
附录三油冷、油浸式电动滚筒686
(一)QDY型油冷式电动滚筒686
(二)YD型油浸式电动滚筒688
参考文献689
第四章特轻型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应用范围691
二、主要参数及设计选用691
三、布置形式及安装要求692
(一)布置形式692
(二)安装要求692
第二节各 类 部 件
一、传动滚筒694
二、改向滚筒695
三、托辊695
四、托板696
(一)平形托板696
(二)槽形托板697
五、拉紧装置697
(一)尾部拉紧装置697
(二)中间拉紧装置698
六、驱动装置699
(一)特轻型风冷式电动滚筒699
(二)蜗杆驱动装置700
(三)摆线针轮减速器驱动装置701
七、机架701
(一)头架和尾架701
(二)中间机架和弯曲段机架703
(三)支腿704
(四)横向支撑704
第三节特轻型带式输送机整机组合
一、水平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06
二、水平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08
三、低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10
四、低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12
五、高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14
六、高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16
七、双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18
八、双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19
九、矮斜型尾部拉紧式输送机721
十、矮斜型中间拉紧式输送机723
参考文献725
第五章深槽型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深槽型带式输送机提高输送倾角的原理727
二、深槽型带式输送机托辊组结构类型728
第二节半圆形深槽型带式输送机
一、半圆形深槽型带式输送机的结构730
二、输送机倾角决定因素731
三、半圆形深槽型带式输送机的特点732
四、设计计算方法及算例732
(一)过渡段732
(二)弯曲段733
(三)功率计算734
第三节U形带式输送机
一、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735
二、U形带式输送机的特点735
三、U形带式输送机与普通、O形、吊挂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特性比较736
四、规格及性能736
五、输送带张力及驱动功率计算738
(一)不水平拐弯运行时738
(二)水平拐弯运行时741
六、设计要点及托辊配置742
(一)设计要点742
(二)托辊配置744
参考文献747
第六章气垫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气垫带式输送机的特点和工作原理749
(一)工作原理749
(二)主要特点749
(三)主要结构类型750
(四)应用范围750
(五)产品规格及主要参数752
(六)典型布置形式754
二、气垫带式输送机的部件名称和用途754
第二节部件的选用
一、气室755
二、风机756
三、托辊756
四、中部卸料装置756
五、机架和中间支腿756
六、密封垫756
七、消声器和隔声罩757
八、输送带757
九、其他部件757
第三节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一、对电控的要求757
二、安全保护装置757
第四节设计选型要领
一、对凸弧段的处理758
二、对凹弧段的处理759
三、头尾过渡段759
四、盘槽边角759
五、受料点及多点装料问题的处理759
六、输送机长度760
七、关于逆止问题760
八、气垫带式输送机的计量760
第五节设 计 计 算
一、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760
二、输送带宽度和输送量计算761
三、圆周驱动力和驱动功率计算764
四、各种参数计算767
五、带负荷启动验算768
六、风机选型计算769
七、风机功率计算772
八、计算例题772
第六节气垫带式输送机部件
一、概述783
二、气室783
三、双曲气室784
四、风管785
五、气室支架785
六、双曲气室支架786
七、防雨罩787
八、风机支架788
九、风机795
十、消声器804
参考文献805
第七章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产品特点和应用范围807
(一)产品特点807
(二)产品应用范围808
二、产品主要性能参数808
三、产品名称和规格809
四、布置形式810
第二节部件的选用
一、波状挡边输送带811
(一)基带811
(二)波状挡边814
(三)横隔板815
(四)空边宽和有效带宽816
(五)挡边带标记方法及示例817
二、驱动装置817
(一)驱动装置的型式818
(二)驱动装置的选用819
三、传动滚筒819
四、改向滚筒820
五、改向轮和改向辊组821
六、托辊822
七、挡辊823
八、清扫器823
九、拉紧装置824
十、机架824
第三节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第四节设 计 计 算
一、输送量825
二、许用的最大物料粒度和最大带速828
三、参数选择829
四、功率和张力的计算830
五、整机布置设计831
六、应用实例831
(一)参数选择831
(二)功率和张力计算831
第五节整机基本设计尺寸
一、上水平段基本设计尺寸833
二、下水平段基本设计尺寸833
三、凹弧段机架辅助尺寸计算834
四、中式、高式凸弧段机架辅助尺寸计算834
五、S形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几何尺寸计算(其余机型参考此法)835
第六节DJ?JB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部件型谱
一、Y?ZJ型驱动装置836
二、传动滚筒855
三、改向轮856
四、托辊857
(一)上托辊857
(二)下托辊857
五、挡辊861
六、清扫器862
七、头架863
(一)中式头架863
(二)高式头架864
八、导料槽865
九、凸弧段机架866
十、凹弧机架874
十一、中间架支腿881
十二、中间架882
十三、受料段中间架883
参考文献884
第八章圆管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产品特点和应用范围886
二、性能特点886
三、原理与结构888
四、产品规格和参数888
第二节圆管带式输送机的部件结构及选用
一、输送带890
二、托辊组结构892
三、框支架895
四、圆管带式输送机的纠偏结构897
五、特殊保障结构900
(一)弯曲段900
(二)头部和尾部901
(三)中间加载902
(四)回程过渡段输送带的支撑903
第三节圆管带式输送机的线路布置
一、过渡段长度及其托辊的布置904
二、圆管带式输送机空间弯曲布置及曲率半径905
三、圆管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搭接方向906
四、特殊物料输送时对线路布置的要求907
五、托辊间距907
第四节圆管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一、体积输送量的计算908
二、直线段阻力计算908
三、输送带张力的计算909
四、驱动滚筒功率计算909
五、圆管带式输送机线路的确定及驱动功率概算法909
参考文献910
第九章吊挂管状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概述
一、结构及工作原理913
二、特点914
三、使用范围915
第二节规格与性能
一、带宽、带速系列及输送量915
二、允许输送的物料最大粒度915
三、各种物料的最大输送倾角915
四、满载水平输送时的最大单机长度916
五、输送机最小曲率半径916
第三节设计要点及计算
一、线路设计要点916
二、张力及驱动功率计算918
第四节部 件 选 用
一、机头922
二、机尾922
三、吊具924
四、输送带925
五、张紧小车926
六、滑轮组、重锤吊架和重锤块926
七、驱动装置927
八、保护装置938 附录一吊具数量计算938
附录二输送带长度计算938
附录三国内生产使用实例938
参考文献939

C. 工业喷嘴及喷射装置设计图集与生产制造、选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最新技术标准规范应用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喷射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喷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状况
第三章喷射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喷嘴的工作原理与应用范围
第二章喷雾工质的种类及特性
第三章喷嘴与燃烧技术和装置的关系
第四章喷嘴技术的发展
第五章喷嘴积炭的防护技术 第一章气态燃料的燃烧特点
第二章燃气燃烧装置的分类
第三章工业炉上的燃气烧嘴
第四章燃气锅炉的燃烧器及喷头
第五章燃气内燃机的燃料供给
第六章燃气轮机的燃气喷嘴 第一章液态工质雾化的重要性及其分类法
第二章液态工质的雾化原理
第三章喷嘴性能和喷雾质量的检测
第四章直射式喷嘴
第五章单路压力雾化喷嘴
第六章双路压力雾化喷嘴
笫七章可调式机械雾化喷嘴
第八章旋转式雾化喷嘴
第九章超声波雾化喷嘴
第十章静电雾化喷嘴 第五篇液、固态工质空.气雾化喷嘴设计图集
第一章空气雾化喷嘴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第二章蒸发管
第三章低压空气雾化喷嘴
第四章高压气流雾化喷嘴
第五章机械空气(蒸汽)雾化喷嘴
第六章气泡雾化喷嘴
第七章组合式气流雾化喷嘴 第八章煤粉和煤浆喷嘴
第六篇工业喷嘴生产制造、选用新工艺新技术
第一章雾化工质产生的技术关键
第二章工作参数产生的技术关键
第三章节能燃烧技术及其喷嘴
第四章低污染燃烧技术及其喷嘴
第五章喷嘴的材料选择
第六章喷嘴生产制造新工艺新技术
第一节喷嘴生产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要求
第二节典型喷嘴精密件加工要求及其工艺
第三节喷嘴壳体加工及装配工艺
第四节喷嘴零件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
第七章喷嘴的选用
第八章喷嘴的配套技术和装置
第九章燃料喷射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液体及液固射泵设计
第三章液体射流泵的设计与应用
第四章液气射流泵的设计与应用
第五章液气一液射流泵的设计与应用
第六章液-液气射流泵的设计
第八篇喷射器设计图集与应用技术
第一章气体喷射器
第二章气固喷射器
第三章气液喷射器
第九篇高压水射流技术与脉冲喷射新技术
第一章高压水射流技术
第二章脉冲喷射新技术
第十篇最新技术标准规范速查

D. 陈迎春的介绍

1961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8年硕士、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常委、C919大型客机常务副总设计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流体专委会主任。长期从事飞机总体气动设计工作,主要参加和主持了“飞豹”、 MPC-75、AE100、小鹰-500、ARJ21、C919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有关国际合作,主持多项国家和部级预研课题,主持973项目研究。在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创立我国民机增升装置、构型管理、系统综合与集成、经济性设计等设计研究专业领域,支持和推动力学、飞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等学科专业的发展。主编出版了《民用飞机总体设计》、《大型客机计算流体力学应用与发展》、《大型客机设计制造与使用经济性研究》、《航空发展的历程与真相》、《雅克-42M和雅克-242飞机草图设计》、《现代飞机的空气动力设计》、《商用飞机专业术语》等专著和航空工业标准《飞机增升装置设计指南》。近年来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立部级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2次。

E.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基础知识
第1章 概述 (1)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任务 (1)
1.2 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2)
1.3 课程设计中应正确对待的几个问题 (3)
第2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 (4)
2.1 拟定传动系统方案 (4)
2.2 原动机类型与参数的选择 (6)
2.2.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7)
2.2.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7)
2.2.3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8)
2.3 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8)
2.3.1 传动比分配的一般原则 (8)
2.3.2 传动比分配的参考数据 (9)
2.4 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10)
2.5 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示例 (11)
第3章 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及密封 (15)
3.1 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5)
3.2 减速器的结构 (17)
减速器的箱体结构 (17)
3.3 减速器的润滑 (20)
3.3.1 齿轮和蜗杆传动的润滑 (20)
3.3.2 滚动轴承的润滑 (23)
3.4 减速器的密封 (25)
3.4.1 轴端的密封 (25)
3.4.2 轴承室内侧的密封 (26)
3.4.3 其他处的密封 (27)
3.5 减速器的附件 (27)
第4章 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29)
4.1 外传动零件设计 (29)
4.2 内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1)
第5章 减速器装配草图的设计 (38)
5.1 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概述 (38)
5.2 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39)
5.3 轴、轴承的校核计算 (44)
5.4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45)
第6章 减速器零件工作图设计 (59)
6.1 零件工作图的基本要求 (59)
6.2 轴零件工作图设计 (60)
6.3 齿轮类零件工作图设计 (61)
6.4 箱体零件工作图设计 (63)
6.5 减速器附件设计 (68)
第7章 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 (73)
7.1 对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视图的要求 (73)
7.2 减速器装配图内容 (73)
第8章 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及答辩 (78)
8.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78)
8.2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 (78)
8.3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书写格式 (79)
8.4 课程设计答辩 (81)
8.4.1 课程设计总结 (81)
8.4.2 课程设计答辩目的、准备工作与问题题目 (82)
第9章 设计题目 (86)
9.1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和传动装置部分 (86)
9.2 设计螺旋输送机的动力和传动装置部分 (88)
9.3 设计卷扬机的动力和传动装置部分 (90)
9.4 设计NGW行星齿轮减速器 (91)
第二部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
第10章 常用数据和一般标准 (93)
10.1 常用数据 (93)
10.1.1 常用材料的密度(表10-1) (93)
10.1.2 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表10-2) (94)
10.1.3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表10-3) (94)
10.1.4 常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表10-4) (94)
10.1.5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的近似关系(表10-5) (95)
10.1.6 硬度值对照表(表10-6) (95)
10.1.7 常用标准代号(表10-7) (96)
10.1.8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表10-8) (96)
10.1.9 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数(表10-9,表10-10) (97)
10.1.10 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概略值和传动比范围(表10-11,表10-12) (98)
10.1.11 希腊字母(表10-13) (99)
10.2 一般标准 (100)
10.2.1 图样比例、幅面及格式(表10-14,表10-15) (100)
10.2.2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 (101)
10.2.3 优先数系和标准尺寸(表10-16) (102)
10.2.4 中心孔(表10-17,表10-18) (103)
10.2.5 轴肩与轴环尺寸(表10-19) (104)
10.2.6 零件倒圆与倒角(表10-20) (105)
10.2.7 砂轮越程槽(表10-21) (105)
10.2.8 退刀槽、齿轮加工退刀槽(表10-22,表10-23,表10-24) (106)
10.2.9 刨削、插削越程槽(表10-25) (107)
10.2.10 齿轮滚刀外径尺寸(表10-26) (108)
10.2.11 锥度与锥角系列(表10-27) (108)
10.2.12 机器轴高和轴伸(表10-28~表10-31) (109)
10.2.13 铸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表10-33,表10-34,表10-35) (113)
10.2.14 铸造过度斜度与铸造斜度(表10-36,表10-37) (115)
10.2.15 铸造内圆角(表10-38) (115)
10.2.16 铸造外圆角(表10-39) (116)
10.2.17 焊接符号及应用示例(表10-40,表10-41) (117)
第11章 机械工程材料 (119)
11.1 黑色金属材料 (119)
11.1.1 灰铸铁(表11-1) (119)
11.1.2 球墨铸铁(表11-2) (120)
11.1.3 铸钢(表11-3) (121)
11.1.4 普通碳素结构(表11-4) (122)
11.1.5 优质碳素结构钢(表11-5) (122)
11.1.6 合金结构钢(表11-6) (125)
11.2 有色金属材料 (127)
11.2.1 铸造铜合金(表11-7) (127)
11.2.2 铸造铝合金(表11-8) (129)
11.2.3 铸造轴承合金(表11-9) (131)
11.3 型钢与型材 (132)
11.3.1 冷轧钢板和钢带 (132)
11.3.2 热轧钢板 (134)
11.3.3 热轧圆钢(表11-25) (138)
11.3.4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表11-26) (140)
11.3.5 热轧等边角钢(表11-27) (141)
11.3.6 热轧不等边角钢(表11-28) (144)
11.3.7 热轧槽钢(表11-29) (148)
11.3.8 热轧L形钢(表11-30) (149)
11.3.9 热轧工字钢(表11-31) (150)
第12章 电动机 (152)
12.1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152)
12.2 YZR、YZ系列冶金及起重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165)
第13章 连接件和紧固件 (170)
13.1 螺纹 (170)
13.2 螺栓 (173)
13.3 螺柱 (177)
13.4 螺钉 (178)
13.5 螺母 (183)
13.6 垫圈 (185)
13.7 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187)
13.8 挡圈 (190)
13.9 键连接 (194)
13.10 销连接 (197)
第14章 联轴器与离合器 (199)
14.1 联轴器 (199)
14.1.1 常用联轴器的类型选择 (199)
14.1.2 常用联轴器 (200)
14.2 离合器 (210)
14.2.1 机械离合器的类型选择(表14-10) (210)
14.2.2 简易传动矩形牙嵌式离合器(表14-11) (211)
第15章 滚动轴承 (212)
15.1 常用滚动轴承 (212)
15.2 滚动轴承的配合和游隙 (224)
15.2.1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224)
15.2.2 滚动轴承的游隙要求 (228)
第16章 公差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 (231)
16.1 极限与公差、配合 (231)
16.1.1 术语和定义 (231)
16.1.2 标准公差等级 (232)
16.1.3 公差带的选择 (234)
16.1.4 配合的选择 (235)
16.2 几何公差 (247)
16.2.1 术语和定义 (247)
16.2.2 几何公差的类别和符(代)号 (248)
16.2.3 几何公差的注出公差值及应用举例 (249)
16.3 表面粗糙度 (253)
16.3.1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及其数值系列 (253)
16.3.2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标注方法 (253)
16.3.3 不同加工方法可达到的表面粗糙度(表16-19) (255)
第17章 齿轮、蜗杆传动精度 (258)
17.1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258)
17.1.1 定义与代号 (258)
17.1.2 等级精度及其选择 (259)
17.1.3 极限偏差(表17-6) (260)
17.2 圆锥齿轮精度 (264)
17.2.1 锥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264)
17.2.2 精度等级 (266)
17.2.3 公差组与检验项目 (266)
17.2.4 齿轮副侧隙 (271)
17.2.5 图样标注 (274)
17.2.6 锥齿轮的齿坯公差 (275)
17.3 圆柱蜗杆、蜗轮的精度 (276)
17.3.1 蜗杆、蜗轮、蜗杆副术语定义和代号 (276)
17.3.2 精度等级和公差组 (278)
17.3.3 蜗杆、蜗轮及传动的公差 (279)
17.3.4 蜗杆传动的侧隙 (282)
17.3.5 齿坯公差和蜗杆、蜗轮的表面粗糙度 (284)
17.3.6 图样标注 (285)
第18章 润滑与密封 (287)
18.1 润滑剂 (287)
18.2 润滑装置 (288)
18.2.1 间歇式润滑常用的润滑装置 (288)
18.2.2 油标和油标尺 (290)
18.3 密封装置 (292)
第三部分 减速器参考图例
第19章 减速器装配图 (297)
第20章 减速器零件图 (300)
参考文献 (312)

阅读全文

与民机增升装置设计图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控机床怎么测反向间隙 浏览:243
天津日立电动工具专卖 浏览:154
阀门的ff是什么意思 浏览:158
男机械为什么没有伤害 浏览:143
探歌仪表盘怎么显示温度 浏览:814
pe管连接阀门使用什么法兰 浏览:503
检查指甲用什么仪器 浏览:746
套筒为什么不能高于轴承内圈高度 浏览:258
测灯光强度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155
汽车空调维修期间不制冷怎么办 浏览:353
蓝鸟拆仪表台工时费多少 浏览:868
怀化西南五金建筑型材市场 浏览:390
机械工程师岗位性质是什么 浏览:621
众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476
中国移动设备注册在哪里 浏览:987
阀门端接头英语怎么说 浏览:9
三缸车排气阀门 浏览:55
机械专业的拓扑油画学什么 浏览:286
机械专业可以考取哪些单位 浏览:639
光阳轴承多少钱一套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