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有哪些
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有: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玻片。
分析: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
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加热)。
反应的注意要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炸裂试管。
2、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3、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4、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5、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收集气体不纯)。
7、实验结束时,先导气管出水,再灭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实验室制氧气
② 人参抗应激实验:人参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作用
人参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作用
一、目的:
掌握小鼠耐常压缺氧的实验方法,
观察人参的耐缺氧作用。
二、原理:
缺氧是一种紧张性刺激,可引起机体产生各种应激性反应。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脑和心脏缺氧是小鼠常压缺氧死亡的主要原因。人参能使小鼠常压耐缺氧的时间延长,能减轻应激引起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形态和机能上的改变,并且还能使巳经发生机能衰竭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较快地恢复正常。
三、实验材料:
1.药品:人参水煎液。
2.动物:KM小鼠,18~22g,雌雄各半,SPF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试剂:异丙肾上腺素、苦味酸液、钠石灰。
4.器材125或150ml广口玻璃管、电子秤、1m1注射器。
四、实验方法
取KM小鼠,称重,标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组。人参组小鼠每只灌胃人参水煎液(0.2ml/10g),对照组小鼠每只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40min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15g/10g,注射10min后,将小鼠放入装有5g 钠石灰的广口玻璃管中,每瓶1只,加塞密封,计时。观察并记录以小鼠呼吸停止作为缺氧死亡时间。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耐缺氧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
五、实验结果
x±)
表1人参抗小鼠常压缺氧的作用(S
组别剂量(ml/g)动物数(N)死亡时间(min)对照组-610
人参组0.02611.33
六、讨论
在相同的环境中,即都在密闭的玻璃管中制造出缺氧的环境,人参组的小鼠死亡时间比对照组长
注意事项:(1)玻璃瓶口必须严密封闭,玻璃瓶大小应先经校准,求其一致。(2)钠石灰应新鲜,若已吸收水份或CO
而变色者不用,应换新品。(3)小鼠体重、性别以及室温不同,
2
实验结果均有差异。
③ 小鼠实验性缺氧实验的分析怎么写
如下:
小鼠跳台实验:跳台实验属一次性刺激回避反应实验.跳台法的实验装置一般为一长方形反射箱,其长径被黑色塑料板隔为若干区间,底部铺以间距为5mm的铜栅,可通适当的电流.每个小的区间有一个高和直径均为4.5cm的小平台.实验时,首先将小鼠放在铜栅上,当铜栅通电时,跳在铜栅上的小鼠受到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躲避电击跳上平台,大多鼠有可能再次或多次跳下平台受到电击,受到电击时又会迅速跳回平台.如此训练5min,并记录每只鼠受到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以此为学习成绩.24h后重新测验,此次测验时,首先将鼠放在跳台上,记录第一次跳下的时间(潜伏期)、受电击的动物数和3min内的错误次数,以此反映记忆保持情况.
该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便易行,一次可同时观察多只动物,能较客观地反映动物经过一次刺激后记忆获得的情况,尤其适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因为不同的药物引起记忆障碍的机制不同,因而通过观察益智药物对这些模型的药效可分析益智药物的作用机制.缺点:动物的躲避性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
④ 几种常用的缺氧动物模型的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几种常见的缺氧动物模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目的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初步掌握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的应用。
材料 小白鼠;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1、2、10ml注射器;50g/L(5g/dl)亚硝酸钠溶液、10g/L(1g/dl)美兰溶液、2.5g/L(0.25g/dl)氯丙嗪溶液(新鲜配制)、生理盐水;CO气体(甲酸加浓硫酸制取);冰浴、钠石灰、弹簧夹、剪刀、镊子。
方法和步骤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温度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
用氯丙嗪和冰浴处理使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处于抑制,代谢率降低,为实验组;以生理盐水,室温下处理为对照组。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并准确称取体重。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中1只鼠作为实验组,另一只作为对照组。向实验组鼠按0.1ml/10g体重,腹腔内注射2.5g/L(0.25g/dl)氯丙嗪,(参见常用注射方法腹腔注射法节)安放在冰浴的沙布上10~15分钟,使呼吸频率降为70~80次/分;向对照组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体重),放置室温10~15分钟。
2.将2只鼠分别放入100ml的广口瓶内,按图10-11-1和附录连接测耗氧装置。
3.待鼠死亡后,记录存活时间,按附录用测耗氧装置测定总耗氧量。根据总耗氧量A(ml),存活时间T(min),鼠体量W(g)三项指标,求出总耗氧率R(ml/g/min)。
公式:R(ml/g/min)=A(ml)÷W(g)÷T(min)
4.数据统计处理。在老师指导下,收集各组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列表并进行统计处理:求出各项指标的均数(`x)及标准差(S),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时间(T)和总耗氧率(R)的均数差异作显著性测验(t测验)(参见统计分析简介)。
(二)不同原因造成不同的缺氧类型
1.密闭瓶中呼吸
(1)取小鼠一只,数正常呼吸频率(次/10秒),并注意深度。观察活动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色。
图10-11-1 缺氧瓶和测耗氧装置
(2)将鼠放入含钠石灰(约5g)的100ml广口瓶内,待安静后塞紧瓶塞,开始记录时间,以每隔5分钟间隔数呼吸频率(次/10秒)一次,并观察行为(如挣扎、痉挛等)和耳、尾、口唇的颜色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尸体留待打开腹腔观察。
2.吸入CO
(1)取小鼠一只,数正常呼吸频率(次/10秒),并注意深度。观察活动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色。
(2)将鼠放入500ml广口瓶内,塞紧瓶塞,用10ml针筒抽取CO气体10ml,注入刚密闭的广口瓶内,形成2%CO之空间环境,开始记录时间,观察方法与指标同1之(2)项。
3.输入亚硝酸盐
(1)取体重相近的鼠2只,数呼吸频率和观察皮肤粘膜色泽。向腹腔内各注射50g/L(5g/dl)亚硝酸钠0.2ml后,立即向其中一只腹腔内再注射10g/L(1g/dl)美兰溶液0.2ml,另一只注射生理盐水0.2ml。
(2)观察方法与指标同1之(2)项,并观察两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将以上4只死鼠的腹腔打开,取下小块肝组织置滤纸片上一起进行血液或肝脏颜色比较。
注意点
1.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必须完全密闭不漏气。
2.小鼠腹腔注射部位应稍靠左下腹,勿损及肝脏。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
3.实验组鼠应在氯丙嗪注射后稍平静时放在冰浴的纱布上,放留时间的长短,以呼吸频率降为70-80次/分为宜。随时观察鼠,以防溺水死亡。
结果 记录各项实验结果的数据,原始数据列表,进行统计处理,主观指标用文字记录。分析和探讨各处理因素的作用及机制。
思考题
1.密闭瓶内鼠,一氧化碳中毒鼠及亚硝酸钠中毒鼠各属何种类型缺氧?其发生机制有何不同?
2.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和血液颜色的改变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低温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为何能增强对缺氧的耐受?
4.为什么要在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这对缺氧机制的分析有何意义?
5.为什么不能只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R均数差异来得出缺氧耐受改变的结论?应作何统计处理?
附录 测定小白鼠总耗氧量的测耗氧装置
原理 小白鼠在密闭的缺氧瓶中,不断消耗氧气,而产生的CO2 又被钠石灰吸收,瓶内氧分压逐渐降低而产生负压,当缺氧瓶与测耗氧装置相连时,装置的移液管内液面因瓶内负压而上升,量筒内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消耗氧的总量。
方法与步骤
1.向量筒内充水至刻度,然后将玻璃管接头与缺氧瓶塞上的一个橡皮管相连。
2.待鼠死后从量筒上读出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小白鼠的总耗氧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