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装置艺术设计的流变

装置艺术设计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1-02-17 00:53:50

❶ 装置艺术设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是一种现代艺术,是装饰艺术的一种。

❷ 浅谈艺术设计发展风格演变的过程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
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
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
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
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
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
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
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
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
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
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
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
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
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
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
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
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
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
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
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
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
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
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
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
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
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
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
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
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
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
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
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
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
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
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
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
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
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
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
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
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
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
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
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
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
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
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
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
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
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
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
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
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
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
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
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
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
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
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
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
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
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又如
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
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
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
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
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
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
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
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
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
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
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
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
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
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
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
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
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
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
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
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
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
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
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
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
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
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
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
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
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
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
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
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
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
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
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
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
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
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
想。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
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
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
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
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
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
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
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
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
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
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
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
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
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
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
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
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
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
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
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
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
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
计艺术流派。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
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
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
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
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
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
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
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
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
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
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
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
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
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
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
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
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
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
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
术设计方向研究
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
方向研究
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
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
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
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
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
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
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
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
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
计源泉长流不断。
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
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
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
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
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
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
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
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
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
立于不败之林。
参考文献:
1.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
文化情结》《装饰》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林振武《浅谈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发展趋势》 《广
东建材》 2005.9
4.《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
5.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❸ 装置艺术运动风格特征

装置艺术运动风格特征装置艺术运动风格到非常阳光富有活力。

❹ 装置艺术的发展景况

装置艺术抄的发展如同其它袭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装置艺术加入了更多媒介,比如说电子产品。尤其是时下最盛行的3D投影。

❺ 艺术设计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其演变经历了哪些过程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开始了形式创造的历史.从对符号的使用开始,原本一片混浊的世界就成为可以识别区分的世界,最初的形式就是用来识别区分的,一直到现在.今天我们观念中的艺术形式是与美、艺术密不可分的,而这种观点却是一个很长历史演变的结果.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的近3000年中,形式作为一个历史演变的范畴,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它或者是一个自然的数理概念;或者是不可触摸的抽象范型;或者是外在的风格;又或者是内部的组织结构方式;它或者是外在的静态表现,还或者是内在的形成过程……对形式的这些不同定义都进一步形成了观念,有的还完善为哲学、美学体系,特别在 20世纪,每种不同定义就可以形成一个流派,更见出“形式概念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不是美学和文艺学的一般概念,而是关涉到美和艺术的本质或本体意义的概念”.
尽管我们常常把探讨的起点放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前苏格拉底时代,但从那时开始一直到 19世纪,我们对形式的认识虽然不断发展与深化,可研究的视野主要局限于形式的外在他律规律.主要表现为两种历史形态,一是对形式制作的强调,把形式片面等同于工具性的加工制作,这主要是在19世纪以前.19世纪以后,从德国古典美学开始,哲学一美学体系才真正形成,形式概念成为建构美学体系的基石,具有了完整的美学价值.这时的理解虽然摆脱了单纯物的制作意义,但形式概念的存在是基于某一哲学认识体系的需要,成为认识内容的外在显现,这是他律性的第二个表现.这一时期,艺术形式具有了主观性的审美意味.
到了20世纪,形式不仅是美和艺术的外在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和艺术本身,更有甚者还认为美和艺术是形式的表现,形式本身成为了规则.同时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及西马理论以其博大的视野,引人了历史和社会视角,综合着分立的观念,因此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三个视角对形式概念进行审视,客体视角意味着把形式作为他律的存在;本体视角承认的是形式自律特征; 历史视角通过对客体和本体的综合,力图达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它们分别对应着19世纪以前、 20世纪以后和19世纪的形式概念.

❻ 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❼ 装置艺术的产生原因

1.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内。
2.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3.就像在一个电影场里不能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样,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4.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
5.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6.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7.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8.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9.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 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因为,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了一次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以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不仅为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理解、认可与接受。而且,装置艺术在90年代前期的中国美术中,已作为极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积极的、深刻的表现着世界之今日中国之今日以及个人之今日。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当代国际艺术的整体性发展对中国艺术家的刺激和推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现出工业或后工业社会的情势。所以,装置艺术在中国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装置艺术家在装置艺术探索中,分别对当下经验、文化迁徙、观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较有深度的挖掘与表现。而在艺术形式方面分别对分析的立体主义以来的,特别是针对后现代艺术中多元的形式进行探索,并将中国当代精神注入其中进行有机的媒合与升华。由此可见,在逐渐推进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在材料、特质越来越现代化并日趋丰富之同时,人们的观念变迁、文化取向、生活态度与方式必将日趋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化。为此,作为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度里,将艺术“走向物化”对于中国美术而言已不再遥远。同时,在一个创造物质、追求物质、享用物质的现状与前景中,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必将越来越快地取代中国探索性艺术中领衔主角之地位。如果是这样,那么,待到中国的经济与欧美的经济相近之期,首先与世界艺术直接交流与媲美的艺术形式,那亦必推动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因为,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不但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前景,对于世界美术发展同样具有前景。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正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与超越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超越艺术与客体世界;艺术与观众二元对立的弥和性;艺术家的设计、作品的自足、观众的参与三位一体的艺术活动性;意义阐释上超越有限生活意象的多义性;社会参与、反思与批判性等。装置艺术因多采取生活用品和工业品等而与大众生活意象相联系;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但装置艺术也有着非艺术化、生活化、品味低俗的负面可能。杜绝肤浅,走向深沉与文化性,是作为观念化艺术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的应有取向。
发展到2013年中国国内的装置艺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较国内有了不同形式的延伸和发扬,换句话说了有中国特有的风格出现, 以铁艺零部件为素材去表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目前以北方权立坤先生,南方周峰老师为代表,呈现出了不少的佳作,如变形金刚系列、魔兽人物系列、抽象系列等。

❽ 急求论文关装置艺术设计与立体构成

建筑装饰设计中,整体配饰、尺寸与安全的定位,环保意识的形成,都要求设计人员重新学习,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使高要求客户的服务趋向人性化。 关键字:优秀, 装饰,设计师 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首先他(她)需要具备几种专业和学科的知识 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首先他(她)需要具备几种专业和学科的知识。第一是设计理念,什么是设计,家装设计是为什么而设计,有了设计思路,才能保证设计的到位。谈到设计,最终目标是使生理(身体)得到舒适,心理(精神)得到愉悦。做到这两点,并不是很难,加强知识的积累,对沟通技巧的学习和锻炼可以形成设计思路和理念,达到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第二是人体工程学,他(她)要知道装修居室的具体使用人的情况,包括人的高、矮、胖、瘦,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了解之后对设计尺寸、功能分区定位,这样达到人性化装饰。 第三是建筑力学,什么工作都要保证安全,假如安全感没有了,人就会生活在恐惧中,造成对心理的伤害,设计尺寸的安全,设计结构的安全都会影响设计人员的水平。楼层的荷载是均布设计,每一个单位的承重能力是固定的,假如把一个房间总的承重能力放在一点上,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引发安去事故,造成影响和损失。 第四是色彩学,要想使三维空间的色彩融为一体,具备一定色彩学的知识是设计人员必修的课程,色彩的的颜色和深浅,直接影响装修的最终效果。黑、白、灰三色和红、黄、兰三原色派生出千般色彩,取其中一点,就能使装饰空间蓬荜生辉。色彩合理搭配,使观感得到满足,产生放松的感觉,使家成为休息、休养的静地,得到温暖。 设计专业属于艺术学的一类,它与艺术学内的各专业有密切联系,书画和工艺美术与设计专业联系最密切。书画作品的运用,书画的写作手法和意境,使室内设计增添了艺术的内容和文化的气息。工艺美术作品的运用是室内设计在艺术上表现的又一形式,工艺美术中地毯、壁挂、雕塑、工业造型、室内配饰等是室内设计必不可少的修饰手法,为设计的一部分,体现设计的水平和效果,与设计相融一体,共同为人类服务。 作为设计师,在实践工作中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还需要几种专业和学科的知识,其中心理学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应用最多,中医理论有望、闻、问、切,运用心理学在与人沟通时有察言观色,只有了解客户的心里活动和生活需要,才能切实的为客户服务到位,分析心理活动,需要丰富的知识,心理学不是孤立存在,它的熟练运用是各学科知识的集体运用,学好心理学,同时也需要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民族学在与客户沟通时也发挥一些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客户,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五十六个民族就象兄弟姐妹一样相融一体,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各有特征,通过对不同的文化、社会生活、服饰、生活习惯、民俗等方面的分析,能够得到客户的实际需要和要求,达到服务的目标。 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世间万物各具有灵性,山、水被古代文人赋予美的化身,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各有美的一面。美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思想,人类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极具智慧,集天下之美于一身。美学在人类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人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踪迹。 哲学在设计中的体现是物法自然,与自然相融是设计的最终目标,自然相融是人性化的标志,设计为人类服务,要以人为本,人生活在地球上,又要维持生态平衡,设计最终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来为人类服务,哲学是客观规律形成文字的一种思想,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良性发展。 设计专业中与文学的关系也很密切,设计中的最后意境是体现什么思路,它的风格形成与文学的抒情意境藕断丝连,文学的意境和笔法直接借鉴到设计专业中,会使设计效果增添光彩。文学写作中的大写意和小推敲用到设计专业中,体现为设计的最后效果和精点装饰,点与面的关系使事物达到美感和实用,文学写作用到的借景、比喻等手法更能使设计增添亮点。设计与文学的互补作用,使设计在实用和美观方面更上层楼。 设计与众专业和学科的融合使设计最终的效果趋向完美,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设计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人类基本的居室设计、服饰设计、饮食设计,到社会中车、船、飞机等行的设计,再到轻工业、重工业、制造业中的设计。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社会生活中各种需求的质量高低,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是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❾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过程

一.古代复社会的造型装饰
(一)制埃及、古希腊、罗马、中国
(二)中世纪、文艺复兴
二.近代社会的工业设计
(一)产业革命、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
(二)德国设计的振兴、美国芝加哥学派
三.现代社会的设计艺术
(一)现代设计运动
(二)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
(三)战争时期的设计
(四)战后日本的设计
(五)中国的近现代设计
四.信息社会的设计发展
(一)泼普艺术、宇宙风格
(二)后现代主义、新时代设计

❿ 什么是装置艺术设计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阅读全文

与装置艺术设计的流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摩托车启动电机轴承多少钱 浏览:275
电梯机房内消防器材什么材质 浏览:687
药品检验哪些设备需要校验 浏览:373
回转窑支撑装置的作用 浏览:174
买机床有什么坑 浏览:242
电磁传动装置原理 浏览:463
柱元五金制品厂 浏览:806
阀门上水浪费什么原因 浏览:340
空调制冷一会就显示PL怎么回事 浏览:824
理发器材去哪里买 浏览:940
女生健身用什么器材好 浏览:575
贵阳恒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27
国产什么机械键盘比较好 浏览:207
迈腾导向轴承不用专用工具怎么取 浏览:884
揽境仪表盘怎么关闭 浏览:224
数控机床四会是什么 浏览:961
什么仪器能照到牛蛙 浏览:908
车钩缓冲装置的三态作用 浏览:958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性能检测记录 浏览:977
机械师小红帽皮肤多少钱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