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1和3,理由是控制变量法,1中的NaOH是为了吸收CO2,3中有CO2,1中无,就可通过实验证明。PS:2中的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CO2产生,一般不用做吸收剂。
②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①和②B.①和
本题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探究实验来说,实专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属--二氧化碳,其它条件要相同且要满足光合作用需要.我们想明确对照组,也就是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③,那么与③有唯一的变量--二氧化碳的实验组为①(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除去瓶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①和③.
故选:B
③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需要水,二氧化碳,光,叶绿体的四个实验的过程
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
④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②
A、装置中的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积聚在试管内,可使快要熄灭回的卫生香答复燃,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因此该装置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设置一个相同实验装置,将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清水,这样就和该装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常用该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但这些水珠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用该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欠妥当,应该做如下改进:塑料袋只包裹植物本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⑤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证明实验对照组
本题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探究实验来说,实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二氧化碳,其它条件要相同且要满足光合作用需要.我们想明确对照组,也就是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C.那么与C有唯一的变量--二氧化碳的实验组为A(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除去瓶中的二氧化碳).
故选:A
⑥ 请根据图2所示的四个装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 可
A、装置中的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积聚在试管内内,可使快要熄容灭的卫生香复燃,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因此该装置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设置一个相同实验装置,将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清水,这样就和该装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常用该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但这些水珠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用该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欠妥当,应该做如下改进:塑料袋只包裹植物本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⑦ 请列举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天竺葵或秋海棠、锦葵、蜀葵、棉花等(一些单子叶植物例如葱、蒜和禾谷类作物的叶,不积累或很少积累淀粉,不宜做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实验的材料)。
(二)用品:
黑色纸片,培养皿,镊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大小烧杯各一个,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碘化钾溶液。
二、方法步骤
(一)黑纸遮光法
此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此方法首先需要将绿色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以便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运走耗尽。然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以便和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对照。
此方法需要注意:
1.遮光要严密,不要使遮光部位露光。
2.在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时,一定要用隔水加热法(水浴加热),避免因酒精直接与火接触而发生事故。
(二)自然处理法
取一盆天竺葵,经一昼夜黑暗饥饿处理后,放置在向阳处照光。然后分别在早6时、午前10时、午后2时和6时各摘取一片健壮的叶,进行叶片内是否含有淀粉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滴加碘-碘化钾溶液后,早6时摘取的叶片呈淡黄褐色,无淀粉反应;午前10时和午后2时摘取的叶片呈暗紫色,并且午后2时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午后6时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呈深紫色。
实验证明:绿叶在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了淀粉。自午前10时以后,光照时间越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就越多。早6时摘取的叶片无淀粉遇碘变蓝的反应,是由于在一夜的黑暗中,叶片内的淀粉被转移或消耗尽了。此方法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实验二淀粉形成的部位
方法: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肉,发现并不是整片叶子都变蓝,而是有一些蓝色颗粒结构,颗粒就是叶绿体,说明叶绿体是产生淀粉的场所。
实验三光合作用需要CO2
步骤:
取甲已两缸,甲[玻璃缸中盛有NaOH溶液],乙[玻璃缸中盛有清水]两个装置(密封,能透光)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没有新淀粉生成,而乙装置有淀粉生成,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实验四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用氧的同位素氧18,分别标记水和CO2,再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标记过的水和一般的CO2,第2组提供标记的CO2和一般的水,相同情况下,他们对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氧18,第二组释放的是一般的氧.由此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实验五绿叶在光下放出氧
这个好证明.我就不说了.
⑧ 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装置
(1)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实验结果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色,说明该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丙装置是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4)实验丁装置插的是温度计,以释放的热量导致温度计的度数发生变化,说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A瓶装的是已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所以A瓶的温度计度数上升;B瓶装的是已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所以B瓶的温度计度数不变.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放进A瓶,发现它会熄灭,说明A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故答案为:(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
(4)能量;熄灭;萌发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