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某同学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管
(1)根据题意可知大气压等于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9.78m=9.78×104Pa;
打开开关后,水管和回水槽成答连通器,管内的水流入水槽,水静止后,管和水槽的液面相平,所以水管中的水不会冲出上管口喷向空中;
(2)①由图知,当蜡烛从10cm移动到0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像距变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因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主要应用是照相机;
②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1)9.78×104Pa;不会;(2)①左;缩小;照相机;②靠近;凹透镜.
❷ (2014吉林模拟)如图为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
(1)在乙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这样使甲版容器中的电阻在干权路,乙容器中的电阻在支路,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甲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于乙容器中电阻的电流;
(2)甲比乙容器中通过的电流大,所以甲封闭容器中空气温度上升较快;
(3)10cm=0.1m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3pa.
故答案为:(1)大于;(2)甲;(3)103.
❸ 如图(a),小强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b),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
(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p=ρgh=1.0×103kg/m3×10N/kg×9.30m=9.3×104Pa;
(2)再打开Kl,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内水面将下降;
(3)小强将装满水的塑料管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如图(c),纸片不会往下掉,这是因为纸片下端的大气压数值大于纸片上端水柱产生的压强值;
(4)老师给小强演示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d),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①如图(e),把注射器活塞推到底端,尽量把注射器内空气排出并封闭注射器,把水桶通过细绳挂在活塞上,往水桶注水,至活塞刚要向下运动,停止注水;
②如图(f):用秤测出桶和水的总质量m,
③如图(g):向下拉动活塞时产生的力F=G=mg;读出注射器标有的容积v,用刻度尺量出有刻度的长度L,此时活塞的横截面积S=
v |
L |
F |
S |
mg | ||
|
mgL |
v |
mgL |
v |
❹ (2014北京)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
(1)小军复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故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大小;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再次试验,所以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物体大小;
故答案为:
(1)物体大小;
(2)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物体大小.
❺ 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
(1)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凌晨置于室外,一开始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然后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氧气.
(2)图甲装置常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但该装置的设计有一个问题,即塑料袋连同花盆一起罩住了,这样,塑料袋内壁上凝结的水珠就不能排除花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塑料薄膜应只罩住植物,不应连花盆一起罩住.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若图丁表示图甲在黑暗环境中的装置,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甲表示蒸腾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此过程表示植物正在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氧气;增强;
(2)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❻ (2014泰安)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
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凌晨置于室外,一开始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回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答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然后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氧气.
故选:A.
❼ 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闭).在阳光下,你预
植物的生长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回氧气;答夜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由于碳酸饮料中碳酸不稳定可以分解出二氧化碳,又因为二氧化碳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促进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茂盛.
选项A中的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C中只有水,当植物吸收完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就减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D中当植物吸收完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就减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B.
❽ 某同学设计的一个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后.将种植有小麦幼苗的花盆用透明塑料袋严实地
(1)某同学设计的是一个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内,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容灰水会变浑浊,因此试管内装的液体应该是澄清石灰水.
(2)将塑料袋的气体挤压到该液体内时,所看到的现象应该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该装置在太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在阳光下植物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实验现象不明显.
(3)设置对照.将两组都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后,分别将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组现象
故答案为:
(1)澄清石灰水
(2)石灰水不变浑浊;在阳光下植物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设置对照.将两组都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后,分别将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组现象.
❾ (2014荆州)现将一密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
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凌晨置于室外,一开始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然后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