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临床工程的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究
目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仍然是心脏—自然或人工心脏移植。由于存在供体缺乏、供体保存、免疫排异和社会伦理认识等方面的问题,自然心脏移植很难满足临床需要,发展人工心脏辅助装置(Artificial Heart Assistant Device,AHAD)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
自93年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课题组蔺嫦燕等以国际90年代才逐渐开展的电动植入式AHAD为研究起点,先后系统地研制了植入离心式、磁耦合轴流式、螺旋式和机电一体式AHAD。在研制过程中,采用相同直径但叶片数不同的叶轮设计解决了左、右心同时辅助的要求。螺旋式叶片的构思成型对降低血液破坏起到明显效果。陶瓷轴承的应用在延长血泵的使用寿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机电一体式AHAD的动力学输出完全可以满足心脏辅助需求,同时轴流式心脏辅助装置在压力变化较大范围内能保持较稳定的流量输出,且它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更适合做辅助用心脏辅助装置。在体动物试验结果证明:这种AHAD的平均辅助流量>3L/min满足了心衰动物的辅助需求。实验动物的动力学输出实验数据显示:它对心衰动物有明显的辅助功能。心肌耗氧数据证实、它还能通过减少自然心脏做功使衰竭心脏逐渐恢复。心肌组织光镜、电镜检查结果也证实了它对心脏功能的辅助功能。系统的血液相容性研究发现:由于螺旋式AHAD具有特殊的叶片形状和较小的血液接触面积,经优化设计的流场对血液的破坏较其他类血泵明显减轻。实验还发现螺旋式AHAD的泵壳与螺旋叶轮之间垂直距离的大小对红血球破坏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组还采用纳米碳复合材料涂覆技术降低了血泵表面血小板的吸附和溶血。这个研究组正为发展具有我国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HAD,特别在开发短、中期使用的AHAD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Ⅱ 人工辅助授粉的目的
在农业复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制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人工辅助授粉的具体方法,在不同作物不完全一样,果农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是先从雄蕊上采集花粉,然后应将花粉涂抹在雌蕊柱头上.因此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是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
故选A
Ⅲ 有没有什么辅助人工采摘水果的装置或者想法
现在,可以辅助采摘水果的机器很多,
根据水果的不同,有智能全自动的,还有半自动的
像,葡萄,草莓,都可以达到全自动化了
苹果类的,多数是半自动化。
还有简易的辅助工具,也好多。
大型的农机展上,有时就能看到
Ⅳ 辣椒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技术也相对成熟。这期间也出现了摘锭式采摘装置,是先将辣椒茎秆从根部割断,然后运送到机器后部的摘果器式分离装置或滚筒分离装置进行分离。清选装置则大多为气流式与辊子式的复合形式、气流式与滚筒式的复合形式。辣椒收获中涉及到的关键机构便是辣椒果实与茎秆的分离机构,国外辣椒收获机的分离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螺旋杆式分离机构。当辣椒收获机械沿着辣椒垄行前进工作时,辣椒茎秆进入采摘装置,转动的螺旋杆对辣椒茎秧进行持续敲打,螺旋杆将果实从茎秆上打落,实现果实与茎秆的分离。(2)梳齿式分离机构。这是一种强制性分离机构,当机器前进时,梳齿插入辣椒秧茎,强制性地把果实从果柄上捋下,实现果实与茎秆的分离。它只是把果实分离下来,根茎仍生长在地里。(3)滚筒式分离机构。切割后带果实的茎秆被送至倾斜滚筒式分离装置,滚筒在回转过程中对辣椒茎秧进行多次起落摔打,使果实脱落,实现果茎分离。2国内辣椒收获机的研究现状我国的辣椒作物的收获还基本上处在人工或半机械化采收的时期,机械化收获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农户进行了自发研制。如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刘庄村村民丁山峰研制的辣椒机和河南省社旗县社旗镇居民代桂武研制的三樱椒采摘机,这两种机型均是在辣椒成熟收割后,由人工喂料进行场上采摘;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北王村村民薛岳强研制了一种田间作业的辣椒收割机,该机型以二冲程发动机为动力,结构比较简单,可以进行辣椒田间收割。以上这些机型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规模作业。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职工对线辣椒采摘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但未见对包括采摘和椒叶分离的联合作业机研究的报道。新疆机械研究院科研人员最近研制成功自走式不对行辣椒收获机,其整机原理、结构及工作方式在我国尚属首例,机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采摘、输送、集箱、装车,机具的适应性和工作效率较高,可满足不同种植农艺的收获要求。但是该辣椒收获机没有清选装置。目前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的辣椒收获机可集辣椒采摘、除杂清选为一体。
Ⅳ 现在人工采摘水果为什么需要辅助
一是因为水果新鲜。二是你在采摘过程中的不熟悉采摘方法,造成损坏,增加老板运营成本。所以价格会有所上调
Ⅵ 怎样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核桃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虽也存在着自花结实现象,但坐果率较低;核桃有雌、雄花期不一致的现象,且为风媒花,自然授粉受各种条件限制,致使每年坐果情况差别很大。幼树开始结果的第2~3年只形成雌花,没有或很少有雄花,因而影响授粉和结果。为了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应在核桃盛花初期到盛花期进行。
(1)花粉的采集
从健壮树上采集发育成熟,基部小花开始散粉的雄花序,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摊开晾干,保持16~20℃,待大部分雄花药开始散时,筛出花粉,装瓶待用。装瓶贮花粉必须注意通气、低温(2~5℃)条件。否则,温度过高、密闭易发霉,授粉效果降低。为了适应大面积授粉的需要,可用淀粉将花粉加以稀释,同样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经试验,用1∶10淀粉或滑石粉稀释花粉授粉效果较好。
(2)授粉适期
根据雌花开放特点,授粉最佳时期为柱头呈倒“八”字形张开、分泌黏液最多时(一般2~3天)。待柱头反转或柱头变色分泌物很少时,授粉效果显著降低。因此,掌握准确授粉时间很重要。因一株树上雌花期早晚相差7~15天。为提高坐果率,应进行两次授粉。
(3)授粉方法
可用双层纱布袋,内装1∶10稀释花粉或刚散粉雌花序,在上风头进行人工抖动。也可配成花粉水悬液(花粉∶水=1∶5000)进行喷授,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水中加入10%蔗糖和0.02%的硼酸。还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授粉。
Ⅶ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紧张的缘故,各地区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争夺愈发强烈,在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工厂里,机器人将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劳动,“机器换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目前很多企业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机器换人的愿望,一些企业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台。“机器换人”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这样不仅降低了劳动人员成本,极大地缓解了人员压力,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248000台,同比增长12%根据IFR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000台,同比增速12%(2014年销量为221000台),全球范围来看,工业机器人销量仍然延续了良好的增速。亚洲市场增速最快,其中,中国市场增长17%,韩国增长50%,日本增长20%。 2009-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销量及销售规模情况 中国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9257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考虑到前期研发企业实现投产、新企业进入等因素,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70.8%,已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汽车行业仍是主要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居多,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消费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居第二位,金属制造行业位居第三位。 2017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 在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到2017年末,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将有超过40万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机器人供应商进入市场。外资和中国本土机器人供应商之间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未来中国市场各种机器人的增长潜力巨大。 另外,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工业机器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预计到2021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1.15万台;销售量将达到23.04万台以及保有量将达到136.04万台。工业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将是相当可观。 服务机器人发展动力 服务机器人在国内发展的阻力是远远小于工业机器人,原因之一服务机器人是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差距较小的邻域。由于服务机器人往往要针对待定市场进行开发,可以发挥中国本土公司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优势,从而再与国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外机器人也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比较大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产业化历史也多在5-10年,大量公司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这也是在时间上客观给予中国公司缩小差距的机会。 原因之二,服务机器人更靠近消费端,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等刚性因素的驱动下,服务机器人产业将会迎来大好的春天。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 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通过RoboIMEX2016的展示看出,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一、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二、各种动作的完美化;三、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四、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五、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六、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七、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 RoboIMEX2017已在路上,发那科、新松、国机智能、ABB、优必选、埃夫顿、大疆、玖的、大族激光等500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将于8月27-29日携新品亮相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机器人即将呈现。
Ⅷ 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
机器人的发展特点
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
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
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
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2.6万亿来自提高并延长人类寿命,1.4万亿可能来自工业自动化和商业服务任务;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使用先进机器人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7500万全职职工。最终,节约时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创造效益可达5000亿美元。
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机器人并不是只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传感器等更多的东西,是一个更大的系统。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中国引进机器人有很早的历史,汽车行业自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2014年,全世界生产机器人中间有40%是中国消费。同时,中国正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且南北方风格不同:北方生“硬”机器人,就是我们常见的生产线上的机器臂,这种机器人发展的比较早;而南方提倡的是做“软”机器人,即医疗、老人看护等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
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在这里概括性地分析如下:
一、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
智能机器人,既然已经被赋予“人”的特殊称义,那当然需要有比较完美的语言功能,这样就能与人类进行一定的,甚至完美的语言交流,所以机器人语言功能的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依赖于其内部存储器内预先储存大量的语音语句和文字词汇语句,其语言的能力取决于,数据库内储存语句量的大小,以其储存的语言范围。
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语言交流功能会越来越完美化,是一个必然性趋势,在人类的完美设计程序下,它们能轻松地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远高于人类的学习能力。
另外,机器人还能进行自我的语言词汇重组能力,就是当人类与之交流时,若遇到语言包程序中没有的语句或词汇时,可以自动地用相关的或相近意思词组,按句子的结构重组成一句新句子来回答,这也相当于类似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是一种意识化的表现。
二、各种动作的完美化
机器人的动作是相对于模仿人类动作来说的,我们知道人类能做的动作是极至多样化的,招手、握手、走、跑、跳、等各种手势,都是人类的惯用动作。不过现代智能机器人虽也能模仿人的部分动作,不过相对是有点僵化的感觉,或者动作是比较缓慢的。
未来机器人将以更灵活的类似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动作更像人类,模仿人的所有动作,甚至做得更有形将成为可能。还有可能做出一些普通人很难做出的动作,如平地翻跟斗,倒立等。
三、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
科学家研制越来越高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主要以人类自身形体为参照对象的。自然先需有一个很仿真的人型外表是首要前提,在这一方面日本应该是相对领先的,国内也是非常优秀的。
对于未来机器人,仿真程度很有可能达到即使你近在咫尺细看它的外在,你也只会把它当成人类,很难分辩是机器人,这种状况就如美国科幻大片《终结者》中的机器人物造型具有极至完美的人类外表。
四、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
凡是人类都会有生老病死,而对于机器人来说,虽无此生物的常规死亡现象,但也有一系列的故障发生时刻,如内部原件故障、线路故障、机械故障、干扰性故障等。这些故障也相当于人类的病理现象。
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自行复原功能,对于自身内部零件等运行情况,机器人会随时自行检索一切状况,并做到及时排除。它和检索功能就像我们人类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一样是智能意识的表现。
五、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
智能机器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体内持续的能量支持,这就像人类需要吃饭是同一道理,不吃会没力气,会饿死。机器人动力源多数使用电能,供应电能就需要大容量的蓄电池,对于机器人的电能消耗应该说是较大的。
现代蓄电池的蓄电量都是较有限的,可能满足不了机器人的长久动力需求,而且蓄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间也往往需越长,这样就显得较为麻烦。
针对能量储存供应问题,未来应该会有多种解决方式,最理想的能源应该就是可控核聚变能,微不足道的质量就能持续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机器人若以聚变能为动力,永久性运行将得以实现。
不过这种技术对人类来说,简直太困难了,现在人类连热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都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冷聚变能否实现还是一个谜,所以核聚变动力实现是遥遥无期的。
另外,未来还很可能制造出一种超级能量储量器,也是充电的,但有别于蓄电池在多次充电放电后,蓄电能力会逐步下降的缺点,能量储存器基本可永久保持储能效率。且充电快速而高效,单位体积储存能量相当于传统大容量蓄电池的百倍以上,也许这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理想动力供应源。
六、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能力是需要借助于逻辑分析,例如思考问题需要非常明确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而相对平常化的走路,说话之类看似不需要多想的事,其实也是种简单逻辑,因为走路需要的是平衡性,大脑在根据路状不断地分析判断该怎么走才不至于摔倒,而机器人走路则是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进行。
对于智能机器人为了完美化模仿人类,科学家未来会不断地赋予它许多逻辑分析程序功能,这也相当于是智能的表现。如自行重组相应词汇成新的句子是逻辑能力的完美表现形式,还有若自身能量不足,可以自行充电,而不需要主人帮助,那是一种意识表现。
总之逻辑分析有助人机器人自身完成许多工作,在不需要人类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地帮助人类完成一些任务,甚至是比较复杂化的任务。
七、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
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所以就会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多功能化,比如在家庭中,可以成为机器人保姆。会你扫地、吸尘、还可以做你的谈天朋友,还可以为你看护小孩。到外面时,机器人可以帮你搬一些重物,或提一些东西,甚至还能当你的私人保镖。
另外,未来高级智能机器人还会具备多样化的变形功能,比方从人形状态,变成一辆豪华的汽车也是有可能的,这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了,它载着你到处驶驰于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种比较理想的设想,在未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我们目前还不能预料未来机器人新的用途。因为世界上很多机器人的形式跟大家脑子里想到的机器人是很不一样的。包括现在很多汽车里面的智能软件,它能帮你自动导航,这实际上也是机器人的功能之一。
而且,机器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有精确灵敏度的机器人价格大概在10万美金左右,预计到2025年,价格可以降到5万多美金,每年价格下降10%。这个速度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快,因为整个芯片产业发展非常快,如果机器人生产规模能够有很大的发展的话,相信这个价格肯定会比这个便宜得多。机器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代替很多人的工作,以后人们不需要从事这类体力劳动。
最后是人比机器人聪明还是机器人比人聪明?人发明了机器人,机器人也不断在学习,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我们一天要睡8个小时、工作12个小时、玩4个小时,而机器人一天24个小时,只要有电源就会不断学习,它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能比人类更快。这或将是我们日后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考虑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