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关于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找的实验报告模块,两个方案,你综合综合
A方案: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氧气
KMnO4→ K2MnO4+MnO2+O2↑
2.实验仪器:铁架台,大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
,水槽,毛玻璃片, 火柴,
.
药品有:
3.实验药品高锰酸钾,
,
,细铁丝.
步骤
4.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怎样检查)
2).装药品(固体药品怎么装 )
3).固定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什么部位,试管口应怎样)
4).
装满水倒扣于水槽(这一准备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因为MnO2具有催化作用,产物中生成的MnO2,它会加快反应速率,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就会收不到足够的氧气)
5).加热(首先应怎样 )
6).收集气体(什么情况下开始收集 我们今天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两瓶用排水法收集用来做氧气的性质实验,另一瓶用
收集,用来验满)
7).撤出导管,移开
(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
.氧气收集完了,首先我们来做氧气的验满实验,那怎样验满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置
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B方案:
一.实验名称
实验室制氧气
二.实验器材.药品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
.高锰酸钾
三.实验装置
把图画出来
四.实验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五.实验步骤
1.按照装制图装好整套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若气密性好则进行下一步.否则改进装置直至不漏气
4.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5.将玻璃导管伸入水槽中
6.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7.待到水槽中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变得均匀时.便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了
8.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尽.便可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熄灭酒精灯
9.整理实验台
六.实验误差分析
如果实验失败.分析原因.成功则不必
③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与性质分别是什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就实验来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便快捷,但只取碳和铁来研究氧气的性质显得较少,不足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使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足。
制取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让学生认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使用仪器、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放置方法。
④ 氧气的性质的实验现象和制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将某些含氧化合物加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含氧化合物为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简便、安全,但是原料的价格较高,利用率低,高锰酸钾分解时化合态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化成游离态的氧元素(即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2.另外,在实验室还可用其它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如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O2↑
三、制取氧气时的问题:
1.原理拓展
催化剂的作用: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要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是指那些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就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比较
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各有特点。高锰酸钾是固体,相对容易保存;双氧水是液体,易分解,不宜久置。但是用高锰酸钾需要加热,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非常迅速,不需加热。
2.成功关键
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不要紧紧地堆放在试管底部,要平铺在试管中;开始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将灯焰放在靠试管口一端有药品的地方加热,并随着反应的进行和需氧气量的多少,将灯焰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率和数量。
3.双氧水的浓度
市售的双氧水一般有两种浓度,一种是30%左右的浓溶液,一种是3%的稀溶液。制取氧气比较适宜的浓度在10%左右。太稀反应慢,收集时间较久。双氧水太浓反应过于剧烈,放热多,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中水蒸气过多。
4.注意事项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3)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气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4)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5)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
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被吸到热的试管里,有使试管破裂的可能。
(6)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8)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⑤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怎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室制取氧气来有三种方式:
①加自热高锰酸钾。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
气密性检查:将导气管插入水里,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锥形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将锥形瓶取出后导气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H2O2===2H2O+O2↑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该方法的装置和检查气密性方法与方法①相同。
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
⑥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装置A中制取氧气的反应的
(来1)仪器a是用来添加液体的长自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表达式;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水,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最好用排水法收集;
(3)铁丝燃烧时末端系一根火柴作用是引燃铁丝;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集气瓶局部骤热引起炸裂;
(4)①催化剂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的物质,该同学仅仅通过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就判断高锰酸钾是催化剂的认识是错误的,还应验证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⑦ 设计制取氧气和实验其性质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制取氧气
仪器,药品:分液漏斗,带导管的试管,大试管,过氧化氢,红砖粉末。
步骤:将少许红砖粉末先放入大试管底部,将分液漏斗装满过氧化氢溶液,插入瓶塞,然后塞好瓶塞,往里逐滴加入,导管插入大试管中。
现象:有气泡冒出,经导管进入试管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木条复燃
结论: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红砖粉确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⑧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2、检查装置气密复性。制 结论:导管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两只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漏气。 3、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①产生大量气泡 ,且迅速均匀,时间较长。②产生少量气泡 ,且一会就停止,再倒入6%双氧水3ml,继续产生气泡。 说明大浓度反应速率比小浓度快。 4.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现象与结论:都能产生气泡,说明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能做双氧水制氧气的催化剂 5. 氧气性质的检验 ①将实验3产生的气体分别用排水法收集在两支小试管内,比较哪一支先收集满(记录时间) 一支试管内盛15%的双氧水约3mL,再加入少许二氧化锰;先收集满时间大约2分钟左右。 另一个约5分钟左右。 ②将带余烬的木条分别对准实验4中的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现象及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
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就实验来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便快捷,但只取碳和铁来研究氧气的性质显得较少,不足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使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足。
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实验增加了硫和磷的燃烧,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操作训练的机会。但由于硫和磷的燃烧会产生污染物,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应该提醒学生用量要少。 实验器材 大试管、单孔橡皮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4个、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4片、坩埚钳(镊子)、燃烧匙2个 高锰酸钾、木炭、硫磺、红磷、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棉花、火柴。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实 验 过 程
一、制取氧气 教师介绍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让学生认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使用仪器、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放置方法。 1.仪器名称: 大试管、单孔橡皮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4个、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4片、坩埚钳(镊子)、燃烧匙2个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 适用范围: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优点: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优点:操作较为方便 3、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4、放置方法: 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然后由让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此过程中共同师生总结实验步骤。 5、操作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 (2)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3)将装好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三瓶留有少量水)。 (6)收集完毕,停止加热前,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7)拆卸装置,洗涤仪器。 二、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2)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药匙加少量硫至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灼烧,直至硫融化并燃烧,然后将燃烧匙缓缓放入集气瓶中(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用玻璃片把集气瓶口塞上,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3、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药匙加少量磷至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灼烧,直至磷燃烧,然后将燃烧匙缓缓放入集气瓶中(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用玻璃片把集气瓶口塞上。观察磷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4、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取几根细铁丝,擦去表面铁锈或油漆,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三、问题和讨论 为什么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 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为什么要有连续的气泡时才能收集? 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做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缓慢往下伸入?在硫、磷、铁的燃烧实验中,为什么要在瓶底留一层水?换成细沙行不行? 因为是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实验,所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气管。使试管均匀受热,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有连续的气泡时收集,是为了收集到纯净的气体因为刚开始排除的是试管中的空气。为了防止试管中的空气冷却而发生倒吸,炸裂试管。如果相反操作,会炸裂试管。慢慢往下插入,可以保证物质充分和氧气接触,充分燃烧。硫和磷的燃烧实验在底留一层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在瓶底留一层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掉到瓶底上,把瓶底炸裂。所以在硫和磷的燃烧实验中,不能把水换成细沙,在铁的燃烧实验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
实验效果
通过制取气体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初步学会了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的基本操作和一般流程。通过氧气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学会了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并锻炼了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与氧气的制取装置和性质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剑刀是什么铸造
发布:2025-05-16 02:29:08
浏览:762
环宇五金机电城
发布:2025-05-16 00:22:07
浏览: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