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机工程学中,一般以什么视野为依据设计视觉显示器
传统的验光方法只能得到眼睛的屈光状态的一个平均值,也就是说用一个镜片校正眼睛回的所有屈光异常答;而波前像差技术可以针对视野范围内的每一个点进行屈光检测,用几个甚至几十个镜片矫正眼睛的屈光异常。您好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在左...
2. 谁能跟我讲讲人机工程学中的荧光屏设计我做PPT做的快疯了,都是专业术语不懂啊。。。还要举例说明
需要考虑的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荧光屏的背景色。背景色不宜太鲜艳,也不宜太花哨,宜选比较素净的颜色,如白色、墨绿色、灰色等;
二、荧光屏的前景色,也就是目标的颜色。目标的颜色既要容易引起注意又不会因长时间的注视目标而不会引起视觉疲劳,选绿色最佳;
三、荧光屏背景和目标的对比度,这个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如果太高,有损视力,如果太低,对目标的观察不利;
四、荧光屏屏幕的尺寸,这个也有相关标准;
五、荧光屏的形状,因为水平视角比垂直的视角要大,并且眼球相比于水平方向上的转动更习惯于垂直方向上的转动,所以宜设计成长方形,并且水平尺寸大于竖直尺寸;
六、荧光屏与水平视线的夹角。这个值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七、当然还有,屏幕上目标的移动速度不宜太快或者太慢。
大概就这些吧,欢迎交流。QQ 561045625
3. 关于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问题~
个人认为工业设计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思想和认识层面的。要有活跃灵动,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思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能准确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工业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其中心理念,创造力是其灵魂,你接触到一个新事物能准确找出它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你就具备了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别人时总结了一下,说得不好。复制过来供你参考: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根据人类的能力来设计商品和机器,人与物达到完美兼容是其追求的境界。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基本从以下四个方面:
1.和人体有关的应用,如家具,电脑,家电等,它们都要考虑人的尺寸、人的力学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人的信息传递及使用的心态变化等等。
2.操控的应用,即手控、脚控、眼控、声控等设备或机器的操作方式,如遥控设备、游戏杆、脚踏开关等。
3.信息显示的应用,如导航仪、电子屏幕等
4.人机界面的应用,如眼控对焦相机,眼睛看到哪相机自身就能感知而拍到哪,机器能捕捉人的意图。
总之其中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以上乃本人多年工业设计工作中对海量信息资料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4. 人机工程学的简介
本书共分十章,概论;人机系统;人体的人机学参数;人的视觉牲和显示装置设计;人体 运动与操纵装置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环境;信息的听觉传示;色彩的心理与应用;人机学设计的评价分析。
5. 自动化制造系统中显示装置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是什么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专社会与物质的因属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6.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有什么意义呢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冲击下,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7. 艺术类工业设计研究生
不是这样的。不论你本科是艺术生还是理科生,都可以考华科的工业设计的研究生。只不过考卷有两种,一种是理工方向 的,要考机械设计和高数,一种是艺术方向的,考设计史论和设计综合(包括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学,快题表现等)。你选择选择其中一种就可以了。下面是华科的招生简章节选,还有工业设计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业设计综合》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 考试性质
在工业设计的课程中学习了多门与设计有关的理论课程,设计理论综合考试不仅要考察考生对于这些理论知识中基本概念与方法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对于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课程包括《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与程序》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和设计(所带用具:钢笔、铅笔HB、B各一支、橡皮、透明胶带纸各一件、三角板(>15cm)一套、圆规一支,彩色铅笔或马克笔一套)
通知:请报考设计艺术学专业,参加《工业设计综合考试》的考生,自备铅笔、直尺、三角尺、圆规、橡皮、透明胶、彩色绘图铅笔或马克笔等绘图工具,并自备干粮等。
2. 考试时间: 6个小时 笔试和设计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概论(笔试) 20%
人机工程学(笔试) 20%
设计部分 60%
4.参考书目
1)丁玉兰主编 《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简召全主编 《工业设计方法学》(修订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1. 设计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 工业设计的概念、领域;
3. 设计中的哲学问题;
4. 工业设计中的美学概念及美学要素;
5. 信息时代的设计;
6. 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技法;
7. 功能论/系统论设计思想及方法;
8. 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
9. 人性化的设计观念;
10. 设计调查方法;
11. 设计评价与方法;
12.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学科体系与应用领域;
13.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14. 人体感知与运动输出;
15. 显示装置设计;
16. 操纵装置设计;
17. 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
18. 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的设计与评价;
19. 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20. 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业设计史论》大纲
第一部分 考 试 说 明
一、 考试性质
《工业设计史论》包括两部分内容:
1.《工业设计史》是讲授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门课程,为适应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要求,本课程以时间为轴线,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
2.《工业设计概论》从工业设计专业的需要方面,审度一般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专业上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领域及工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现代工业设计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考查学生在工业设计领域中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创新意识。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卷时间:180分钟
3.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20%
填空题 20%
判断题 20%
分析题 10%
论述题 30%
4.参考书目
《工业设计史》(修订版)何人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工业设计概论》 程能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 查 要 点
1. 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
2. 工业设计与传统设计文明的渊源关系
3. 从工业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4. 各国工业设计概况
5. 工业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6. 工业设计的基本领域
7. 当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其它的信息你可以上华科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
8.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文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也就是说,在实现一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这主要是从活动者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等诸因素,去着重研究人从事生产或其他活动过程中在实现一定活动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免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机理.为预防与消除危害的标准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实现安全卫生的目的,确保人类能在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条件与环境中从事各项活动。
安全人机工程学侧重于人和机的安全、减少差错、缓解疲劳等课题的研究。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
1. 研究人机之间分工及其相互适应问题。分工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传递过程。人与机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传递信息,因此,机器上各种显示器、控制器要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3. 研究作业环境,创造安全的条件。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4. 研究安全装置。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5. 选择合适的操作者。人的个体差异,使操作者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同。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机关系的协调性,人适其职,才有利于安全生产。
6. 研究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疲劳的特点以及减轻疲劳和紧张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研究事故的预防和危险情况的控制。
9.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 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国际功效学会给人机工程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各个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闲暇时间内如何达到最优化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