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于PLC的多点温度的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plc的锅炉温度和水位控制系确
这个比较多,分析结果的
确
『贰』 PLC怎样控制温湿度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控制温度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一
通过时间控制,温度不需要精确控制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通过plc内的定时器控制输出端。
二
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送到变送器,变换成电压或电流(0-5V,0-10V,0-20mA,4-20mA)送给plc的模拟量端口,由plc读取模拟端口值于设定值比较后送输出端口控制。控制精度和实时性主要由传感器和程序决定。
因为不同的plc具体的操作部同。湿度的控制于此雷同。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叁』 某番茄酱厂基于plc的智能番茄仓库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3
『肆』 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毕业论文
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滞后复杂大系统,难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静、动
态性能。根据温室环境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关键谝:PLC;智能控制:温室控制
智能温室系统是近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
效设施农业技术。本文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
的基础上,对温室温度、湿度、CO,浓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控
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1智能温室控制算法的研究
1.1温室环境的主要特点
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建立精确的控制模
型很难实现。由于作物对环境各气候因子的要求并不是特别
的精确,而是一个模糊区间,比如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只要温
度在某一时间段在某一区间内,该作物就能很好地生长,因
此,也没有必要将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温室气候环境作
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有以下特点:非线性系统、分
布参数系统、时变系统、时延系统、多变量藕合系统。
1.2智能温室控制对象微分方程
智能温室温度微分方程为:
式中,为智能温室的放大系数;为智能温室的时间常数;
为智能温室内外干扰热量换算成送风温度的变化量;为智
能恒温室室内温度。
2系统总体结构与硬件设计
2.1系统总体结构
2.1.1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温室控制系统是依据室内外装设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
感器、光照传感器、CO,传感器、室外气象站等采集或观测的
温室内的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浓度等环境参
数信息,通过控制设备对温室保温被、通风窗、遮阳网、喷滴灌
等驱动/执行机构的控制,对温室环境气候和灌溉施肥进行
调节控制以达到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作物生长发育
提供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1.2控制模式
以时间为基准的变温管理。根据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实行
变温管理,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l天分成4个时间段,4个时
间段中根据不同的控温要求对温室进行控制。1天中4个时间
段的分段方法用户可以灵活的更改,而且4个时间段中的温度
设定值用户也可以设定修改。
不同季节的控制模式不同,只是自动控制系统启动的调
节机构不相同,但不同季节的控制目的是相同的,即将环境参
数调控到设定的参数附近。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随作物生
长阶段的变化,各时间段所需要的温度也是变化的,这时可通
过修改设定温度值来调整温室的温度控制目标。
2.1-3控制方案
本系统采用自动与手动互相切换控制两种方式来实现对
温室的自动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运行时可通过
按钮对这两种控制方式进行切换。手动控制简单可靠,由继
电器、接触器、按钮、限位开关等电气元器件组成。自动控制
模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过传感器对环境因子进行监测,
并对其设定上限和下限值,当检测到某一值超过设定值,便发
出信号自动对驱动设备进行开启和关闭,从而使温室环境因
子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其运行成本较低,可大大节约劳动
力,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2.2系统的硬件组成
为了实现智能温室的环境监控,本设计建立了温室环境
控制参数的长时间在线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室内
温度、湿度、CO,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长期监测。并可根据
智能温室温湿度的需求,对天窗、侧窗、降温湿风扇、风机、湿
帘、内外遮阳网等设备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安装
有组态t6.02监控软件,能将数据汇总、显示、记录、自动形成
数据库,并实现了温室调控设备的自动设置与远程监控。为了
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温室设备的控制采用手动/自动切换方
式,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系统可以切换成手动,使用灵活方
便。
3系统的软件设计
3.1温室控制系统PLC软件的设计
根据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列出以下几点:(1)防止接点误
动作:可利用自锁电路加以解决;(2)系统自诊断功能:PIG本
身具有此项功能;(3)风机控制:温室设有一组风机,能同时启
动与停止,当温室内的温度超出预定值时,受PLC的控制先是
4个侧窗自动打开,延时5s后风机启动,再延时5s后湿帘水泵
启动,从而使温室的温度降低;(4)侧窗控制:温室中设有4个
侧窗,侧窗受电机控制,通过电机限位的设定来控制侧窗行
程。解决方法类似上一点,但考虑到程序的精炼性,可配合
PGI的中断功能命令加以解决;(5)系统自动/手动控制:可利
用一个开关量作为PLC的输入信号,实现控制程序的转换;
(6)湿帘泵控制;(7)遮阳网控制;(8)CO,补气(控制;(9)补光灯控制;(1O)可扩展性:在PLC中预留一定的存
储空间和端口即可解决。
3.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中对风扇、天窗、侧窗、环流风机、遮阳幕和湿帘泵的
控制是通过PLC发出开关指令,通过交流接触器控制相关机
构的启停。由于PLC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把温
室内的扰动快速反应出来,同时由于温室较大的传递滞后,执
行机构动作频繁,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为此,在程序中加有时
间可调的延时模块,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延时,使控制
效果达到最佳。
3.3系统的组态监控软件的设计
组态软件是可从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各种数据采集卡等设
备中实时采集数据,然后发出控制命令并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
常的一种软件包。其主要功能如下:
(1)远程监视功能。它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监视多座温
室的当前状态,包摇‘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雪信
号、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控制器温度、三组独立通风窗的位置
和开关状态、内外遮阳幕的位置和开关状态以及一级二级风
扇、湿帘、微雾、加热器、环流风扇、补光灯、C0,补气阀、水暖
三通阀的状态和多种形式的报警监视,还能监视各灌溉阀的
照强度、风速、室内温度、室内湿度、CO,浓度、水暖温度等全
月的、全周的、全日的和本时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3)温室设备运行记录功能。它能在线记录各温室设备
状态变化时的时间、当前状态和位置、当前目标温度、室内温
度、目标湿度和室内湿度,并能打印输出。
(4)远程设定功能。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修改可编程控
制器的全部设定参数。
(5)生成曲线图功能。它能以平面图或立体图的方式同
时绘制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目标温度、室内
温度、目标湿度、室内湿度、CO,浓度、水暖温度等全年的、全
月的、全周的、全日的变化曲线并打印输出。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温室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对环境因子的影
响,将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技术、组态监控技术和传感器技
术应用于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了基于PLC的智能温室
控制系统。圜
状态
(2)数据统计功能。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2]
。
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
14O
[参考文献】
邓璐娟,张侃谕,龚幼民.智能控制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
用.现代化农业,2003(12):1~3
申茂向等.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建设的思
考.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
『伍』 基于plc温湿度控制毕业设计
农业暖棚(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 03-21本系统采用多个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1来测量室内的温湿度,简化了系统硬件设计,提高了测量精度。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电路,结构简洁,大大节省了I/O口资源,并且具有现场独立显示和远距离通信的功能。该系统性能可靠,结构简单,能实现对温室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 ...
http://www.56doc.com/electron/scm/3936.html 智能传感器SHT11及其在便携式温湿度检测仪中的应用 [机械翻译] 02-26智能传感器SHT11及其在便携式温湿度检测仪中的应用 近几年据海关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进出同比均呈下降趋势。我国粮食供求开始进入紧平衡阶段在粮食供给能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到贮存粮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贮粮。仓库的现代管理也是当前粮食系统 ...
http://www.56doc.com/translation/machine/3824.html 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 07-161. 1 选题背景 防潮、防霉、防腐、防爆是仓库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仓库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储备物资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湿度表、毛发湿度 ...
http://www.56doc.com/electron/scm/1691.html
『陆』 基于PLC的粮食仓库温湿度控制设计
测量好解决.现在静态和实时探测温度湿度的方法很多.控制就要看现场情况了.送风,抽湿...
『柒』 plc恒温箱的设计
使用PLC的AD模块采集箱内温度,滤波求平均值,使用PID或模糊控制程序求出输出值,将输出值变换为可用的数字量,供执行器(固态继电器或电力调节器)使用,如果使用固态继电器可以直接使用PLC的数字输出点,使用电力调节器还需要配置DA模块,DA的价格当然不便宜
『捌』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一个需要以下七个:
1. 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
a. 分析你所控制回的设备或系统。PLC最主答要的目的是控制外部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单个机器,机群或一个生产过程。
b. 判断一下你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输入输出点数是否符合可编程控制器的点数要求。(选型要求)
c. 判断一下你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复杂程度,分析内存容量是否够。
2. I/O赋值(分配输入输出)
a. 将你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输入信号进行赋值,与PLC的输入编号相对应。(列表)
b. 将你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赋值,与PLC的输出编号相对应。(列表)
3. 设计控制原理图
a. 设计出较完整的控制草图。
b. 编写你的控制程序。
c. 在达到你的控制目的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
4. 程序写入PLC
将你的程序写入可编程控制器。
5. 编辑调试修改你的程序
a.程序查错(逻辑及语法检查)
b.在局部插入END,分段调试程序。
c.整体运行调试
6. 监视运行情况
在监视方式下,监视一下你的控制程序的每个动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返回步骤5,如果正确则作第七步。
7. 运行程序(千万别忘记备份你的程序)
『玖』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的温度控制设计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冷热源、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却塔和空调末端等组成。与一般中央空调系统不同的地方是该系统的冷源是靠水冷机组提供的,热源是使用市政蒸汽通过热板换进行热量交换增加循环水水温来实现的。采用两台130KW的压缩式冷水机组提供冷源,用于制冷;采用两套热板换进行热交换增加循环水水温,用于制热。这种冷热源的配置方式达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空调末端采用的是新风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两种类型,新风机组主要用于保证室内新鲜空气的质量,控制送风温湿度;风机盘管通过热交换为室内提供冷量和热量。
1.2控制系统的组成
目前,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继电器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PLC控制)、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控制),更先进的则是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对中央空调等建筑设备进行监控和系统集成。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故障率高、系统复杂、功耗高等缺点已逐渐被淘汰。传统的中央空调控制方法是采用DDC控制方式,将各个温度、湿度检测点和控制点连接到多台DDC上,进行多点监控。但是由于现代智能建筑楼层较多,多组中央空调设备位于不同楼层,温湿度检测点分布于各个房间,采用DDC方式进行控制有着线路复杂、施工不便、资源浪费、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不高等缺点。PLC控制集成度低于DDC,可以自由编写,价格低,且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使用与维护均很方便,这些优点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央空调系统的现场设备有一台西门子的S7-200CPU226PLC作为主控制器;两个EM223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分别为32DI/32DO和8DI/8DO;一个EM2318AI模拟量输入模块;一个EM2324AQ模拟量输出模块;一个EM321RTD热电阻输入模块,提供两路模拟量输入;一个MP277触摸屏最为上位机。上位机负责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对各参数进行实时记录,并保存入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央空调系统结构图
2系统应用及功能
2.1冷水机组的应用及功能
冷水机组为整个系统提供冷源。冷冻水循环系统通过冷水机组后,将循环水水温降低。然后通过冷冻水泵、集水器供给空调末端。由于冷水机组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本文不介绍其内部工作原理。为了满足不同冷量的需求,在冷水机组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对冷水机组的投入数量以及冷量进行精确群控,以达到控制房间温度恒定,且处于功耗平衡的目的。相对于单冷水机组的中央空调系统,群控拥有更多的冷量冗余和更节能的运行策略,可以满足建筑群的不同时段对冷量的不同需求。
2.2控制系统的选型特点与功能
控制系统由S7-200系列PLC及HMI设备组成。在选型方面,由于西门子PLC的稳定性较强,而对于中央空调群控来说,无需大量冗余。所以可以选择西门子S7-200系列PLC来担当控制部分。由西门子EM231模块对现场温度和流量进行采集,以便于运算出当前系统冷量是否充足。通过调节冷冻水泵的转速来调节冷量的输送能力。由于中央空调的冷水机组可以通过出水水温和回水水温自动调节自身工作负荷。所以此类控制由冷水机组自行处理,不在群控PLC中予以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