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控制回路设计
断路器控制回路原理83
第5章断路器控制回路;教学目的: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重点: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难点: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第一节概述;一、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开关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断路器一般由动触头、静触头、灭弧装置、操动机构及;1.按
第5章 断路器控制回路
教学目的: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
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复习旧课:操作电源概述、蓄电池组直流操作直流、硅整流电容储能装置直流系统、复式整流装置直流系统、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与电压监察装置;
重 点: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难 点: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引入新课:
第一节 概述一、断路器控制方式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开关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断路器可以接通和切断电气设备的负荷电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则能可靠地切断短路电流。
断路器一般由动触头、静触头、灭弧装置、操动机构及绝缘支架等构成。为实现断路器的自动控制,在操动机构中还有与断路器的传动轴联动的辅助触头。断路器的控制方式有多种,分述如下。
1.按控制地点分
断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地点分为集中控制和就地(分散)控制两种。
(1)集中控制。在主控制室的控制台上,用控制开关或按钮通过控制电缆去接通或断开断路器的跳、合闸线圈,对断路器进行控制。一般对发电机、主变压器、母线、断路器、厂用变压器35kV以上线路等主要设备都采用集中控制。
(2)就地(分散)控制。在断路器安装地点(配电现场)就地对断路器进行跳、合闸操作(可电动或手动)。一般对10kV线路以及厂用电动机等采用就地控制,可大大减少主控制室的占地面积和控制电缆数。
2.按控制电源电压分
断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电源电压分为强电控制和弱电控制两种。
(1)强电控制。从断路器的控制开关到其操作机构的工作电压均为直流 110V或 220V。
(2)弱电控制。控制开关的工作电压是弱电(直流48V),而断路器的操动机构的电压是220V。目前在500kV变电所二次设备分散布置时,在主控室常采用弱电一对一控制。
3.按控制电源的性质分
断路器的控制方式按控制电源的性质可分为直流操作和交流操作(包括整流操作)两种。
直流操作一般采用蓄电池组供电;交流操作一般是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或所用变压器提供电源。
二、对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必须完整、可靠,因此应满足下面一些要求:
(1)断路器的合、跳闸回路是按短时通电设计的,操作完成后,应迅速切断合、跳闸回路,解除命令脉冲,以免烧坏合、跳闸线圈。为此,在合、跳闸回路中,接入断路器的辅助触点,既可将回路切断,又可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备。
(2)断路器既能在远方由控制开关进行手动合闸和跳闸,又能在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作用下自动合闸和跳闸。
(3)控制回路应具有反映断路器状态的位置信号和自动合、跳闸的不同显示信号。
(4)无论断路器是否带有机械闭锁,都应具有防止多次合、跳闸的电气防跳措施。
(5)对控制回路及其电源是否完好,应能进行监视。
(6)对于采用气压、液压和弹簧操作的断路器,应有压力是否正常,弹簧是否拉紧到位的监视回路和闭锁回路。
(7)接线应简单可靠、使用电缆芯数应尽量少。
三、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又称万能转换开关,是由运行人员手动操作,发出控制命令使断路器进行跳、合闸的装置。发电厂和变电所常用的控制开关为LW系列自动复位的控制开关,有三种类型:
(1)LW2系列控制开关:是跳、合闸操作都分两步进行,手柄和触点盒有两个固定位置和两个操作位置的封闭式控制开关。此种开关常用于火电厂和有人值班的变电所中。
(2)LW1系列控制开关:是跳、合闸操作只用一步,其手柄和触点只有一个固定位置和两个操作位置的控制开关。此种开关常用于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和水电站中。
(3)LWX系列强电小型控制开关:其跳、合闸为一步进行,近年来在各种集控台的控制和300MW以上机组的分控室中已被广泛应用。下面以LW2型控制开关为例说明控制开关的结构及作用。
1.控制开关的构成
图5-l是发电厂和变电所普遍应用的LW2-Z型控制开关的结构图。左端是操作手柄,装于屏前;与手柄固定连接的方轴上装有5~8节触点盒,用螺杆相连装于屏后,如图5-1(a)所示。图5-1(b)是控制开关的左视图,由图可见,控制开关的手柄有两个固定位置和两个操作位置。固定位置:垂直位置是预备合闸和合闸后;水平位置是预备跳闸和跳闸后。操作位置:右上方为合闸位置,左下方为跳闸位置。 图5-1 LW2-Z型控制开关结构图
(a)控制开关外形图;(b)控制开关左视图
控制开关的操作过程:
合闸操作:如图5-1(b)示出手柄为预备合闸状态,将手柄右旋30°为合闸位置,手放开后在自复弹簧的作用下,手柄复位于垂直位置,成为合闸后位置;
跳闸操作:先将手柄左旋至水平位置,即预备合闸位置,再左旋30°即为跳闸位置,手放开后在自复弹簧的作用下,手柄复位于水平位置,成跳闸后位置。
2.控制开关的触点盒位置表
控制开关右端的数节触点盒,其四角均匀固定着四个静触点,其触点外端伸出盒外接外电路,而内端与固定于方轴上的动触点簧片相配合。由于动触点(簧片)的形状及安装位置的不同,组成14种型号的触点盒,代号为1、la、2、4、5、6、6a、7、8、10、20、30、40、50,如表5-1所示。其中1、1a、2、4、5、6、6a、7、8型的动触点是固定于方轴上随轴
表5-1 LW2-Z和LW2-YZ型触点盒位置表
转动的,而后5种触点
『贰』 有没有能自动伸缩的机械装置类似液压杆的装置,能
多了,螺母-丝杠,电动推杆,电液推杆,油缸,气缸等等,要看行程和推力来选择。
『叁』 请问常见那种感应自动玻璃门是如何实现每则各自向外展开的用到什么机械构是两电机实现的吗
我自己想的,如果用一半左牙一半右牙的丝杆,一个电机就够了。但是丝杠成本太高而且不利于安全,需要很高的速度才可以快速开合,马达变速器扭力过大会导致开合力度过大,故障时易伤人(控制的好不会),理论可行。一般使用马达加减速器带动同步皮带驱动,下图是我在网上找的单开的图,没有找到双开的详细的图。双开的用两个这样的结构即可。如果设计好传动装置一个马达应该也可以带动两扇门,不过结构可能很复杂甚至得不偿失,带减速齿轮的马达并不贵而且能更好的保证稳定性,建议还是采用两个马达。
『肆』 用单片机控制一个类似书的开合的装置,让它转动180度再转回来,需要什么机械装置
舵机
『伍』 如何用电机控制一个机械臂的开合
机械臂的伸缩式通过丝杆螺母来设计的 通过丝杆的正反转来带动前进后退 从而带动螺母上的工装前进后退。 开合的话只要一根杆分两边 左边左旋螺纹 右边右旋螺纹 这样的话 只要转动杆 就可以达到开合的作用了,
机械手臂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2、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可由电力、液压、气动、人力驱动。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 。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
3、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机械手每个自由度的电机的控制,来完成特定动作。同时接收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形成稳定的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核心通常是由单片机或dsp等微控制芯片构成,通过对其编程实现所要功能。
『陆』 谁有“卧式加工中心机械手自动换刀机械手设计”方面的资料。。谢谢
有做过的!!!
目录
1摘要
2引言
3
加工中心的总体布局
3.1刀库的卧式加工中心
3.2技术条回件
3.3总体布局
3.4卧式加工中心的机械结答构
4
换刀机械手的设计
4.1刀具的交换装置
4.1.1自动换刀装置
4.1.2机械手的种类
4.1.3手爪的选择
4.1.4刀具的夹持
4.2
机械手的驱动装置
4.2.1
手臂的伸缩运动
4.2.2
手爪的开合
4.2.3
回转运动
4.2.4
直线运动
4.3
设计计算
4.3.1
手指夹紧力的计算
4.3.2
齿轮的设计
4.3.3
轴的设计
4.3.4
轴承的设计
4.3.5
弹簧的设计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是的高发是的发噶收到风
『柒』 自动开合,三轴一体便携无压力-SNOPPA随拍ATOM 2自动折叠手机云台
手机摄影,相信目前所有带摄影头手机的使用者都有使用经验,手机拍摄是非常的方便,想拍就拍想录就录,这是硕大相机无法比拟滴。手机拍摄一样可以产出大片的平顺感,有一摄像头就能创作的便利条件,当然手持拍摄是基本不行的,就需要借助工具,不光是三脚架那么简单的,手机的机动性如果安装三脚架就有点太局限了,那么手持云台是手机最好的配设伴侣应该没有人否定吧,那么带三脚架的云台而且体积仅有手掌大小,这基本可以秒杀一众三脚架的存在了。感谢金测评提供评测SNOPPA随拍ATOM 2自动折叠手机云台。
【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开箱】
包装采用细长设计,白色纸盒材质,封面标注了SNOPPA随拍ATOM 2主产品外观图及品牌品名信息。背部就是型号及厂商基本信息,并没有过多的体现核心功能。但是在得到它之前,我就知道它已经非常酷的设计风格了。向下看。
配件方面,SNOPPA随拍ATOM 2主产品、TYPE-C充电线、说明书保卡,简单明了,没有过多配置,但是我想说,应该有一只收纳袋啊,尤其是这种ABS材质机械的产品。
从外观来看,这是这款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的折叠状态,几乎与我的大12一个长度,不说的谁会知道这是个手机稳定器。浅灰配色,航向轴上标注了ATOM 2的品名LOGO。折叠状态的尺寸164*59*45mm,材质由ABS+PC组成。
另一侧的折叠状态,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手机夹位置是刚好摆在手持手柄上的,这款手机云台是没有限位固定点的,但是折叠状态又不会自动展开,这就神奇了。
慢慢往下看
那么它的核心呢,并不是这么小的体积和单臂三轴一体设计,而是,自动开合、自带三脚架、智能跟拍、手势控制、智能美颜。看展开的效果,就有稳定器的味道了。额我想说,目前市面上这些小型类稳定器都喜欢使用这种灰色深灰色的配色方案,也可以触点荧光色之类的啊,多特别啊,航向轴和俯仰轴都不是360 旋转的,只有横滚轴是360 滴。展开的尺寸为288*59*45mm。
这个相信很多拍友都有所了解吧,手机安装的卡夹,采用上下卡紧的,黑色区域的红外传感器,可监测手机的安装状态,可有效的节省了超多的电量,它的作用就是在未监测到手机的情况下,三个轴体的点击是不工作的,也间接的保护了连机的使用寿命。
仅有两颗按键,嗯希望操控也如此简单就好了,摇杆五点控制,上下左右中心按压,长按摇杆中心可回正方向。有一定的空行程较松,键位较短有误操作的情况,摇杆的体积可以不大刚好,但是键程需要加长,希望后期会有所改善,另一个就是关机和拍摄启动/停止键,它没有开机,一会我会展示开机怎么开的,还有双击电源键可切换横竖屏,对拍某音某手的同学非常友好哦。
这个就无敌了,无需再另行购买三脚架底座了,还要拧上拧下的,这机身直接集成了,而且三脚架滑到最下方时,有限位卡点固定,不会自动滑回原位,这点不错,不滑到最下方也是无法正常架住的。
充电口是TYPE-C的,目前Micro-usb基本已经全部下线了,我的安卓线也扔的差不多了。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内置的电池为18650锂电池,2500mAh容量,手机重心尽量平衡的情况下可提供6小时的持续续航,充满电仅需60分钟,快充可实现40分钟充到80%,这个供电系统设计的还是不错的。
大小的效果呢,就是手掌这么大,放在哪都可以,这也是这款手机云台的精髓之处,三轴稳定器在合并后能这么一体化的屈指可数。
【APP配对】
配对方面,需要先下载SNOPPA随拍APP,然后根据提示,打开手机蓝牙,点击搜索到的蓝牙名ATOM2即可自动连接。一次配对成功后,再次开机会自动回连到最后一次配对的蓝牙手机。至于蓝牙协议是什么版本,官网并没有标注。
SNOPPA随拍APP的功能方面与手柄属于同步进行,配对后没有感觉到延迟,操作非常顺势。APP的操控还是比较新颖的,并不会想其他款APP功能非常难找,采用上下左右四大部分进行操控。
上:拍摄模式,夜景长曝光、全景、拍摄、录像、静态延时、动态延时、轨迹延时等;
下:控制轴体模式,水平跟随、全跟随、锁头、快速水平跟随、快速全跟随、FPV;
左:控制5倍变焦;
右:控制光圈F0-F1值。
模式和参数类的操作非常简单还操作,记住四个遍就哦了。
还有就是摄像头格式了,系统会根据你手机的镜头素质,我使用的12PM,默认最高支持为4K 60帧。
系统设置中还可以对摇杆的灵敏度、水平反向、垂直反向,对焦速度等细节进行调节。属于比较全面的APP了。
除了控制方面,还有丰富的滤镜、美颜、图片编辑,这是有的拍摄类APP没有的,SNOPPA随拍APP基本全功能都有用,基本没发现鸡肋的功能。
高大上了,只需将合并状态的轴体抬起20 -30 角,松手后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就会自动打开,横滚轴最终自动转到与云台垂直状态,此状态三个轴体为非激活,需要将手机架上后,点击关机键1S才可激活轴体进入增稳状态。
说了这么多,该让它站起来的时候到了,架上手机后,开机未激活的状态下,电机也是在半工作状态,会一直保持图中的姿态,这时候控制摇杆是没有反应的,需要按电源键1S,激活三轴增稳后才可以正常操作了。
需要吐槽的是这个手机夹,就不能将上下卡槽设计再长一点吗,必须拿掉手机壳才能刚好卡紧,而且调整还是有点难,总是夹到音量键。需要改进,卡槽上下托需要加长,夹的力度还是够用的,可以更松一点。
尝试了一下各个轴体的模式,依次是水平跟随、全跟随、锁头、快速水平跟随,还有一个快速全跟随跟快速水平跟随类似,只做了四种模式。对我个人来说拍摄习惯,我比较喜欢水平类模式,尤其是快速跟随机动性非常强,但是所有模式有一个需要提升的就是俯仰轴在仰的状态是反应不够快,其他两个轴体动作反应非常敏捷,
【开工】
图一手持相机走路;
图二手持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走路。
效果非常明显吧,图一左右晃动严重,图二虽然也有画面不稳的情况,但是左右非常平稳。手柄的三脚架在手持合并状态时,稍微用力会有挤错位的情况,但是长度可以扩展还是非常不错的,喜欢自拍的可作为一个小型延长杆使用。
图一手持手机跑步前行;
图二手持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跑步前行。
这个跑步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确实有效果,但是跟那种大家伙的稳定器相比,画面还是有抖动,只不过是相当的小而已,与其说,动则上千元的稳定器,收纳不变,但是画面稳。但是我更偏向价格便宜收纳不占空间的这款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
图一手持相机走路上台阶;
图二手持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走路上台阶。
刚好有个大哥做参照物,画面无需多说了吧,三轴的稳定效果还是可圈可点的,大哥这个画面是使用了锁头模式,就是说三轴无论怎么动,画面都是一个方向,这也是对于定点拍摄非常好的模式。
图一手持手机跑步上台阶;
图二手持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跑步上台阶。
模式使用的是快速水平跟随,还有一个快速全跟随模式,这个快速的效果更好,三轴的反应速度更快,当然也是更消耗电量的,明显感觉三个轴体绷的紧紧的,随时准备你手部的抖动准备着,画面也是比正常的水平和全跟随效果更稳。
APP中的AI智能跟拍,这是我玩过五六款稳定器中,操作最简单的,点击人脸和手势识别后,无需对物体进行圈框操作,APP自动对准人脸,打一个OK的手势后3秒自动开始跟踪拍摄。是帅的了。手势识别可对录像和拍照同步操控,需提前调整好模式。
除了正常拍摄的模式外,还有一系列有意思的创意拍摄,比如延时摄影,分为静态和动态延时,还有轨迹拍摄。
【总结】
SNOPPA随拍ATOM 2手机云台裸机重309g,相当轻便,随手拿着也不会感觉到累。
优势
1,三轴一体化设计,外加集成三脚架,可以作为随身款使用了;
2,自动开合效果真是舒服死了,不用再手动折叠各个轴体非常麻烦;
3,画面增稳效果明显,不应该叫随身款,应该是揣兜款能做到三轴体增稳,设计感十足;
4,TYPE-C接口,2500mAh容量锂电,持续6小时续航,满足我个人拍摄频率;
5,APP功能丰富,可调模式较多,满足创作的多样化,自带美颜,智能跟拍,手势识别等;
6,三角不适用的情况下,还可作为两段式自拍杆使用,长度刚好。
不足
1,摇杆、按键空行程较大,键程稍短,需增加键程和减少按键晃动感;
2,没有收纳包或者软壳包;
3,俯仰轴在仰角的进行中比较慢,需增加灵敏度;
4,手机卡夹槽需加长,带手机壳卡不到位置。
『捌』 求个机械自动化装置设计方案 如何通过电脑上的打点信号 自动化执行机械按键操作
这必须采用数控程序控制,无论是杆1还是杆2,都必须有自己的动力装置,而信号2和信号 3,则分别控制着杆1和杆2的动力装置,在程序控制下就可以实现如题的操作!
『玖』 三星指纹锁盖开合机械结构是什么样的
其实结构很简单,使用的电机就是我们普通的电机,但电路的设计就不一样啦,三星指纹锁都使用的电路都是自感应,而且他所有的控制都跟自感应有关,力量大的时候为保证电机不会损坏,会自动停止,同样的道理,你触摸的地方采用的是感应控制,不是开关,二是触摸,你不需要使用力量。他就会感应到,采集器盖就会自动打开,如果你是学微电子的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拾』 机械结构设计或者自动化方面
我猜,你可能就是需要这么一个东东:
1、该仪器沿一个圆周的方向安装有4个向圆心部位的激光头
2、这4个激光头布置于水平面上,这4个激光头要能够整体地一起沿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作扫描)
3、这4个激光头安装于两套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要能够两边打开合拢,当它打开时,被扫描者可以走进扫描区,当它合拢时,可以对被扫描者进行扫描操作
这个机构,可以分为两套动作,
1、是打开合拢
2、上下扫描
上下运动肯定是平动运动,至于打开合拢,我建议也用平动,因为在同等的制造工艺及成本下,平动机构比转动机构能够更精度定位,还有平动机构打开时,让位给被扫描者的空间大于转动机构,被扫描者能够更方便地走进这个扫描区。
所以,如果按照一套平动开合加一套上下滑动,你所需要的大致就是类似一套两轴平台。
如果你上下运动打算用电机驱动丝杆加导轨导向的话,开合运动也可以用类似结构(平动开合而不是转动开合)。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合拢时,两套激光头的支架要抵死(比如有密封要求什么的),选用电机驱动开合时,就要考虑电机堵转的问题。如果两套开合的激光支架合拢时,不抵死,比如彼此之间有几毫米以上的间隙,则可以选用普通电机来驱动开合。
当然,如果对开合动作的匀速性无要求时,可以用气缸来驱动开合,这样,就不会用两套激光头支架抵时,用电机驱动带来的堵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