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
(1)①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②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每两个点之间有一个计时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C=
=3.9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
2,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a=
(16.33?14.77)×0.01m |
(0.04s)2 |
=9.75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mg-f=ma,
所以f=mg-ma=m(g-a)=1×(10-9.75)N=0.25N,
(3)A、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会使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不可避免,只能减小,所以它是系统误差;
B、测量纸带上的点距时存在的误差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测量的人、测量的方法等有关,属于偶然误差;
C.测量点距时,将6个点误计为7个点属于计算过程的错误,不属于误差.
D.该实验中,不用秒表测量下落时间,也不是使用公式h=
gt
2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该选项与题目的要求无关.
E.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会使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是实验的原理中的一种缺陷,所以它是系统误差;
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E;属于偶然误差的是B.
故答案为:(1)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3.9,0.25
(3)AE;B.
⑵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
(1)6,7(2)1.00,1.20(3)2.00
⑶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测定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图中仪器C的瓶颈上标有刻度。将一定质量的铝
Al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Al+3H2SO4=Al2(SO4)3+3H2(g) 气态的氢气进入B将水排入C则可测氢气体积 进而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与铝的物质的量 结果偏大是因为铝中夹杂了比铝摩尔质量小但同样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的金属
所以
(1)c的作用是 测量气体体积 (2)③
⑷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打点纸带,在纸带后段每两个计
利用描点法作出图象如下所示:
| 1 | 2 | k =9.75m/s 2 故答案为:9.75,图线为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斜率g′与g基本相等. |
⑸ 本题共18分,其中(1)问8分,(2)问10分(1)某同学利用如图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
(1)①本实验是为了验证小球从弧形斜槽滚下过程机械守恒,必须满足守恒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因此要减小阻力.故弧形斜槽必须尽可能的光滑.
要利用平抛运动测量速度,弧形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由mgh=
m
v2,v=s |
⑹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
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v 5 = =1.00m/s v 6 = =1.20m/s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 0.046+0.066-0.0861-0.1060 | 0.04 | =-2.00m/s 2 .所以大小为2.00m/s 2 . 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测量值偏大,因为实验中存在阻力,比如:没有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等. (2)、①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d=1.5mm+27.5×0.01mm=1.775mm
②因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电流不能太大,电流表应选A 1 ;待测电阻的电压约为2V,所以电源选择E 1 ; 电阻值较小,电流表应用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①6,7;②1.00,1.20;③2.00,偏大 (2)①1.775(1.773~1.775均正确);②A 1 ,E 1 ,电路如图所示 |
⑺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
(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 ,9.4 (3)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
⑻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
(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 (3)9.4;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
与一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