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标准
一、 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134—2006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7
《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电视系统技术规范》 GB50198—2011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声系统设备互联优选配接值》 GB/T14197-9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二、 智能化系统设计范围
1 综合布线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系统
3 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一卡通)
4 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5 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6 有线电视系统
7 排队叫号系统
8 会议系统
9 指挥中心机房和大屏
三、 智能化设计原则
1. 实用性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符合实际需要和投资的合理性,决不片面追求先进性和超前性,以免造成投资的浪费。在每个子系统的实施方案中,都应把系统实用性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实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展现系统的其它特点。
2. 可靠性
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技术文件规定功能的能力,应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B. 智能化设计中的依据和要求
建筑智能化设计要首先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其中有强制性规范和标准,是必须设计满足的,有属于推荐的规范和标准,则建议采纳,根据业主方、使用方的具体需要、资金情况等进行考量;此外,设计必须要满足使用方的需要,所以必须依据使用方的使用情况,使用特点,乃至业主方、投资人的经费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当然好的设计师,不仅要和业主方、使用方进行充分的沟通,考虑各种情况,还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提出合理化建议,替业主方、使用方考虑他们可能考虑不到的方方面面,做出最佳方案(甚至是初期需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选用)。
附录:常见的标准和规范(名称罗列如下)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45-92);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131-9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 》ANSI EIA/TIA 568B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GB/T16572-199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08-47
以上全文,因为太多,无法一一附上,一般建筑书店,行业协会都能查到或买到,如个别有困难,可以私信我。
C. 楼宇自动控制有哪些规范标准
系统设计规范与依据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1997-290)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招标文件要求的相关条例及规范
-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
一般就这些,基本上都是电气的标准
D. 00后大学生发明宿舍关灯神器,这个装置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杠杆原理和气压推动原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灯的开关都是固定在墙壁上的按压式开关。在以前我们灯的开关都是拉绳式的,绳子一拉灯就关了。这样也是很方便的。随着一系列各种各样发明的产生,未来的世界肯定会变得越来越便捷,我们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了。
E. 您好,我想问一下破解宿舍智能限电的方法,限制纯电阻发热电器的,破解是不是只串联一个合适的电感就行啊
(转载的,感觉讲的有点道理)
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经历,在寝室里4台电脑开着,电扇开着、日光灯开着都可以正常运行,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什么电器都不开,就插了一个小小的电热杯,电表就跳闸了。若是遇到哪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更是可以听见抓狂的叫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电脑的电源都是250W~300W的,4台电脑功率之和绝对在一个电热杯之上,但为什么可以带4台电脑同时工作但不能接入一个300W的电热杯呢?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我们平时使用的最多的加热装置就是热得快、电热杯或者电饭锅,它们的工作原理就是电流流过电阻丝,电阻丝发热来烧水。对于220V电网来说,这类负载相当于一个纯电阻接到电网里,学过电路的同学都知道,交流220V加到电阻上,其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波形是同相的,也就是说,两者相位差是0。这类负载我们称之为纯电阻性负载。
计算机相当于什么负载呢?我们知道我们的电脑机箱的后上方,有一个方块状的铁盒子,那就是计算机的电源。这个电源对于电网来说,就是电网的一个负载。计算机的电源是开关电源(注意,这可不是有开关的电源哦),属于非线性负载(也叫整流性负载)。开关电源的原理是先把220V@50hz交流电整流为高压直流,再把高压直流逆变为高压高频交流,再通过高频变压器降为低压高频交流,再转为低压直流输出,这种电源的效率要比传统稳压器高得多。把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当做220V电网的一个负载,这种负载在220V市电输入端看来等效于一个容性负载,虽然它的电压波形还是正弦波,但是它的电流波形已经畸变了,不再是规则的正弦波,而是接近脉冲波的波形(其实这种非线性负载才是对电网有危害的恶性负载,会给电网带来高次谐波)。
两种负载的电压电流波形见附图。那么电表如何识别这两种负载呢?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是通过单片机+AD转换器,对220V输出端的电压电流的波形实时采样,然后编制相应的程序,通过算法,判断这两种负载的功率各占多大的比例,仅仅限制纯电阻性负载的接入,或者是检测总电流,限制总功率。鉴于本文是发表在非专业论坛,就不详细描述判断过程了。具体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联系,一起研究。
对于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监视平均功率的电表,用一只整流二极管或快恢复二极管(反向耐压值450V以上,最大电流6A以上,为安全起见,留有一定裕度)串联在热得快上,相当于半波整流,减少了一半的电压,那么根据P=(U^2)/R,(1000W的热得快电阻为50欧姆左右)。可以求得,平均功率已经减小到了额定功率的1/4,也就是250W,但实际上瞬时功率与未改装之前相同,只是改装后只有改装前一半的导通时间,平均到整个周期上,平均功率才下降了。这种办法只能骗过监视平均功率的电表,对于监视峰值电流的电表,还是逃不过它的眼睛。
采用二极管的方式比较简便,但是,由于功率只有原来的1/4,加热时间会变得很长。有没有可以手动调节功率的呢?答案是:有。不过这种方案比二极管方案要复杂,这种方案是利用了晶闸管(又名可控硅),通过调节触发脉冲,来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控制一个周期内的热得快的导通时间。二极管的方案相当于是固定的把导通时间减小到1/2,晶闸管的方案就是可以理解为可以手动调节这个导通时间,从而调节热得快的平均功率。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电表所设置的负载上限,只要把功率调的比跳闸的负载上限小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这样加热的时间就比二极管方案减少了。但是这种方案仍然有缺陷,那就是它也无法逃脱检测峰值电流的电表的监视。
2009-2-18 16:54 回复 洛阳师范领导组 0位粉丝 2楼
为了防止违章使用热得快等电器,减小火灾隐患,但又不影响同学们使用电脑等用电器,部分公寓安装的电表经过升级,加装了智能负载识别器,可以根据电流和电压波形和相位差来判断是否有大功率纯电阻性热源负载的接入。所以就出现了寝室可以带4台电脑同时工作但不能接入一个300W的电热杯的现象。对于这种智能电表,光靠串连一个二极管已经不行了,甚至是晶闸管调功装置也不行,因为不管你怎么改变导通的时间,由于负载类型没有变,所以导通时电流电压波形依然是相位差为0,还是会被这种电表识别出来。
同时开4台计算机却不跳闸,这说明,寝室电表并不限制这类负载的使用。前面已经分析过,因为这类负载是属于非线性整流性负载,它的电流波形与纯电阻性负载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同呢?不都是在用电么?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电路的知识和电力电子的知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一般来说,只要是输入端有整流桥+电容+高频逆变器(把直流电逆变为高频交流电)结构的用电器,都可以认为是非线性整流负载。象电脑、节能灯等都是属于这类负载。它们都可以不受电表的纯电阻负载上限功率的限制(当然功率不能太大了,一般电表还有个总功率限制)。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智能电表也有缺陷,它虽然能区分出纯电阻性负载和非线性负载,但是它并不知道输给非线性负载的能量是用于电脑了还是用于加热了,所以它对下列两种情况是束手无策的:
1、改装后的热得快,把纯电阻性负载伪装为非线性负载,骗过电表的监视。
2、使用具有逆变装置的可调功率的加热产品,比如电磁炉(要能调节功率的),小型微波炉(小火~中火)。
电磁炉是一种新型安全的产品,无明火,使用高频电磁波使铁系物品产生涡流而发热,不会烫伤人体,功率可调,有温控电路,可防过热,省电安全。可以避免使用热得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我想学校应该不会限制这种电器的使用。
(声明:我可没让大家用这种方法在寝室烧水煮饭啊~)
上面两种方法其实是异曲同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第一种方法,请由专业人士进行改装,当然你如果是学电的,你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分析,但是请注意安全,小心触电,元器件的选择请尽可能留有阈量,使用时也请小心。对于第二种方案,由于俺囊中羞涩,没有拿电磁炉或者微波炉做过试验,仅仅从原理上分析是可行的,在实际使用中还与具体功率值有关,请从最小功率开始调节。另外,请使用大厂名牌产品,请注意电磁炉和微波炉的使用手册,一般都要要求使用三孔插座,良好接地,否则可能产生瞬时打火,电流增大,造成危险。
第一种方案已经证实是可行的,但是元件参数的选择一定要合理,否则也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第二种方案好像论坛里有人说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在寝室使用的,如果有成功的,也请回复一下。
再一次声明:请不要在寝室使用违章电器,请遵守寝室管理规定,请对自己的安全、对公寓的安全负责。本文仅仅只供电类专业同学研究之用,如果因为对本文中介绍的方法使用不当,而导致电器被没收或者火灾和其他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本人不承担教唆、赔偿等任何责任。
(全文完)
注意:
破解原理:
限电采用电流取样脉冲门限比较的原理,可悲的时比较器的参考值不是固定的(为了区分线性负载与感性负载即电脑),故而只要电流是慢慢加上去的话,就不会超过门限,也就不会跳闸。
破解方法:
1. 电磁炉,使用方法,先不放炊具直接打开,一般初始功率也超过限电的300W,然后慢慢把炊具防到炉盘上,然后就可以直接调到大火,2000W都没有问题,也不会跳闸。
2.交流调压器,有的实验室有这个。先调至第电压,几十V接上电驴子热水器等负载后,慢慢调至220V,即可使用。
经分析,并经某宿舍试验,绝对好用。
后果自负
F. 求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验收标准及规范。(包含监控、报警、综合布线、广播、会议室、有线电视、机房,防雷等
好吧,上菜了,部分规范可能过期的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对甲级智能化系统标准要求 (1998.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GB 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规范》(中国工程标准化委员会标准)
《卤代烷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2006)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送审稿)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HG/T20698-2009)
《厅堂扩音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中国国家行业标准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 弱电规范,安防规范,监控规范,智能化规范,技术规范,门禁规范
主要的国标规范:
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J/T166-2006 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
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H.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五大原则有哪些
一、实用性:在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时,应根据用户对智能家居功能的需求,整合以下最实用最基本的功能:包括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防盗报警、门禁对讲、煤气泄露等,同时还可以拓展诸如三表抄送、视频点播等服务增值功能。
二、稳定性:整个建筑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应能二十四小时运转,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各个子系统,以电源、系统备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容错措施,保证系统正常安全使用、质量、性能良好,具备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标准兼容性:智能家居系统方案的设计应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确保系统的扩充性和扩展性,在系统传输上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网络技术,保证不同产商之间系统可以兼容与互联。
四、方便性:系统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安装与维护的方便性,比如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调试与维护。通过网络,不仅使住户能够实现家庭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功能,还允许工程人员在远程检查系统的工作状况,对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
五、扩展性:在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智能化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不仅在技术上保持最先进和适度超前,而且更注重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使整个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