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溶解热测定实验中,为什么在体系温度高于室温0.5度时加入第一份KNO3
由于KNO_3溶解于水中是吸热反应,当加入KNO_3时系统温度会降低,大约下降1℃。实验设计在体系温度高于0.5℃时加入第一份KNO_3,这样实验过程中高于室温和低于室温的时间大约各占一半,可以认为装置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和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致相等,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② 溶解热测定 实验装置是否可以测定放热反应热效应
溶解热测定
实验装置可以测定放热反应热效应,通过比较溶剂溶解前后的温度差异,然后根据Q=CmΔt来求出热量的转化值,不过这样导致散失的热量无法统计,可以定性分析,但不是用于定量分析。
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本实验在定压、不做非体积功的绝热体系中进行时,体系的总焓保持不变,根据热平衡,即可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热效应。
……(3.1)
物质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
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
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③ 溶解热似乎并不需要温差数据来计算溶解热,但为什么实验装置还需要温度温差仪
是的,前人栽树,我们只需乘凉即可,溶解热有现成的数据,我们拿来使用即可,比如:冰的溶解热为79.7卡/克、 铅为6.5卡/克, 而可能实验室的设备往往比较完善、在做各种实验时更方便一些吧。有备无患。
④ 反应热测量数据采集系统测定溶解热与传统钓溶解热实验相比有何优缺点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熔解热的物理意义;
2.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粗略方法——“面积补偿法”.
二、仪器用具及实验装置
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停表,冰块,热水,擦布等.
三、实验内容
1、称衡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的质量;
2、装水至内筒2/3处,并称出水的质量,量出水的温度T1(一般使水温比室温高10℃左右);
3、每隔半分钟观测一次水温,要求先观察6-7分钟;
4、将冰块置于0℃的环境中(为冰水混合物),过一段时间后再取用,用干布擦干其表面水分后投入量热器水中,同时轻轻搅拌.每隔半分钟记一次水的温度和相应的时间t,当冰全部融化后,温度即将平衡(可有几个平衡点),尔后又会回升再继续测量4~5分钟;
5、称衡内筒及水的总质量,确定出冰的质量M;
6、作出T-t图,以确定T1,T2,所放的冰块应能使T1、T2分别高于和低于室温,否则,应重新调整冰块大小重做;
7、根据公式 计算冰的熔解热.
四、注意事项
1、冰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衡.
2、水银温度计容易折断,水银逸出会造成污染,所以取放温度计要小心,切不可把温度计当搅拌器用 3、水的温度不应下降太快而使内筒外壁有露珠出现.若有,应考虑到所放冰块的质量偏大,应重新调整冰的质量,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
⑤ 溶解热的测定思考题 (1)为什么当温差升到0.5℃以上 (2)积分溶解热与微分溶解热的区别是什么
(1)实验开始时统的设定温度比环境温度高0.5℃是为了系统在实验过程中能更接近绝热条件,减少热损耗。
(2)微分溶解热:在恒温恒压下,一摩尔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而积分溶解热:是在恒温恒压下,一摩尔溶质溶于一定量溶剂中形成某一确定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两者区别在于溶剂是否为无限量。
⑥ 大学物理测量冰的溶解热为什么要设法使实验成为孤立系统
孤立系,与外界无热量,质量和功量的交换。加入系统的热量正好等于冰的溶解热。
⑦ 溶解热测定 实验装置是否可以测定放热反应热效应
溶解热测定 实验装置可以测定放热反应热效应,通过比较溶剂溶解前后的温度差回异,然后根答据Q=CmΔt来求出热量的转化值,不过这样导致散失的热量无法统计,可以定性分析,但不是用于定量分析。
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本实验在定压、不做非体积功的绝热体系中进行时,体系的总焓保持不变,根据热平衡,即可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热效应。
物质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
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
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⑧ 溶解热的测定装置是否适用于放热反应的热效应求测
适用!只是会有热量损失,故测量结果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