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机工程怎么设计
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 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 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 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另一方面,设计师自身对社会环境也要进行深入的认识与考察,对设计的作品取向有明晰的认识:是否符合人们的消费预期?是否能感受到人们的审美知觉?日本设计师佐野邦雄先生曾作一图——生活的变迁与设计师的课题,将日本及世界上某些非常有影响性的事件,如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等等都进行了归纳,进而对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感悟。
所以,要运用好设计的界面,理性的认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创造性的,而且是有实效性的分析、处理信息。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分析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的界面同样是在人一物的信息交流中变化发展的。
Ⅱ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 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国际功效学会给人机工程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各个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闲暇时间内如何达到最优化的一门学科。
Ⅲ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有什么意义呢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冲击下,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Ⅳ 人机工程学的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什么是人机工程学
1-2 人机学的发展简史
1-3 人机学体系的确立
1-4 人机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1-5 人机学的研究方法
1-6 人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第二章 人机系统
2-1 什么是人机系统
2-2 人和机器的特征机能比较
2-3 人机系统的功能
2-4 人机系统的类型
2-5 人机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6 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第三章 人体与人机学参数
3-1 人体的感知特性和反应时间
3-2 人体的应激反应
3-3 人体尺寸
3-4 几项人体参数的理论计算
3-5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3-6 人体测量
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第四章 人的视觉特征和显示装置设计
4-1 视觉特征
4-2 视区分布与设计布置区的划分
4-3 显示装置与指针式仪表设计
4-4 电子显不装置设计
4-5 报警信号装置设计
4-6 仪表盘的布置
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第五章 人体运动与操纵装置设计
5-1 人体运动与操作运作
5-2 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学问题
5-3 手的运动特征和手动控制器的设计
5-4 脚的运动特征和脚动控制器的设计
5-5 重体力作业的设坟
第六章 作业空间设坟
6-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6-2 作业空间范围
6-3 作业空间布置
6-4 控制室的建筑设计与布置
6-5 控制台的设计
6-6 座椅的设坟
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第七章 作业环境
……
第八章 信息的听觉传示
第九章 色彩的心理与应用
第十章 人机学设计的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Ⅳ 1. 人机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试列举5项汽车内操纵装置的名称和人体的动态舒适性
汽车内操纵装置的名称有:转向操纵(即方向盘)、加速操纵(即油门踏板)版、变速操纵(即换挡手权柄和离合器)、行车制动操纵(即制动踏板)、驻车制动操纵(即驻车手刹)、冷热温操纵(即空调暖风开关)、娱乐功能操纵(即仪表板上的各种旋钮)、视野调节(即对后视镜的触及)、座椅操纵(即调节座椅)
人体的动态舒适性是人体工程学的一部分,首先要确定交通工具在应用的时候,人群比例是多少,比如车内的操纵都是95%男性和5%的女性。尤指人进行某种活动时肢体能够达到的范围从而实现功能,是在人的动态条件下测得的,是由关节的活动或者转动所产生的角度或者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用于解决带有空间范围和位置设定。
Ⅵ 如何理解研究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方法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人体特性的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
实测法(Measure method) ,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 ,分析法(Analysis) ,调查研究法(Survey),计算机仿真法(Simulation),感觉评价法(Sensory inspection),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model)
2.简述坐姿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人体参数。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 工作台、工作座椅、人体活动余隙和作业范围等的尺寸和布局等.
其设计用人体参量(坐姿10个数据)
3.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人脑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印象总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没有反映个别属性的知觉,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感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4.信息编码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分析操纵装置特征编码的方法和意义。 (形状、大小、颜色、标志)
5.仪表显示装置设计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在各部分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模拟(指针表盘等的设计) 数字(形状、格式、显示器)
6.脚操纵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形式、操纵方式、力量,尺寸、形状位置)
7.人与“机”特性的比较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速度,逻辑推理,计算,可靠性,连续性,灵活性,输入灵敏度,智力,操作处理能力,功率输出,综合能力,记忆
8.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些原则的应用 a) 以保护人身安全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b)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的原则。
c) 安全防护装置与机械装备配套设计的原则。 d) 简单、经济、方便的原则。 (举例:自己任意)
9.安全人机工程学对安全工程设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体结构,匹配,结构及环境设计)
Ⅶ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2版人机工程学,书中具体包括了: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人的感知与认知特征及显示装置设计、人的运动特征及操纵装置设计、基于用户行为的设计原则等内容。
Ⅷ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作者:韩春明
书 名: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作者:韩春明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ISBN: 9787111268109
开本: 16开
定价: 25元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造型设计的形式美学法则,工业产品的形态设计,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工业产品装饰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工业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工业产品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工业产品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新发展。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优秀设计实例阐述问题,全书图文并茂,重在实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也可作为大学本科非工、设计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以及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概念
1.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发展概况
1.3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的知识技能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造型设计的形式美学法则
2.1 统与变化
2.2 比例与尺度
2.3 对比与调和
2.4 对称与均衡
2.5 稳定与轻巧
2.6 节奏与韵律
2.7 过渡与呼应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工业产品的形态设计
3.1 概述
3.2 产品形态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及构成心理
3.3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
4.1 设计色彩基础
4.2 色彩构成基础
4.3 工业产品色彩设计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工业产品装饰设计
5.1 概述
5.2 工业产品装饰设计手法
5.3 标志设计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6.1 概述
6.2 人的因素
6.3 显示装置设计
6.4 操纵装置设计
6.5 作业空间设计
6.6 人机工程发展新趋势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工业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
7.1 概述
7.2 产品造型材料
7.3 造型材料的处理工艺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工业产品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8.1 概述
8.2 设计思维
8.3 设计流程
8.4 设计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工业产品没计的表现
9.1 概述
9.2 透视图
9.3 基础技法
9.4 效果图表现技法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上业产品模型制作
10.1 工业产品设计与模型制作
10.2 模型制作材料
10.3 模型制作方法
10.4 模型表面处理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计算机辅助工业产品设计
11.1 概述
11.2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系统构成
11.3 计算机辅助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 工业产品设计的新发展
12.1 设计新观念
12.2 设计技术的发展
12.3 设计业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Ⅸ 关于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问题~
个人认为工业设计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思想和认识层面的。要有活跃灵动,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思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能准确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工业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其中心理念,创造力是其灵魂,你接触到一个新事物能准确找出它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你就具备了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别人时总结了一下,说得不好。复制过来供你参考: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根据人类的能力来设计商品和机器,人与物达到完美兼容是其追求的境界。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基本从以下四个方面:
1.和人体有关的应用,如家具,电脑,家电等,它们都要考虑人的尺寸、人的力学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人的信息传递及使用的心态变化等等。
2.操控的应用,即手控、脚控、眼控、声控等设备或机器的操作方式,如遥控设备、游戏杆、脚踏开关等。
3.信息显示的应用,如导航仪、电子屏幕等
4.人机界面的应用,如眼控对焦相机,眼睛看到哪相机自身就能感知而拍到哪,机器能捕捉人的意图。
总之其中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以上乃本人多年工业设计工作中对海量信息资料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Ⅹ 人机工程学 手动操纵装置有哪3种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
1 测量人体各部分静态和动态数据;
1 调查、询问或直接观察人在作业时的行为和反应特征;
2 对时间和动作的分析研究;
3 测量人在作业前后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各种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4 观察和分析作业过程和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5 分析差错和意外事故的原因;
6 进行模型实验或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
7 运用数字和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各变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发展有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