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他的实验装置摆放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不对,要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依次排列蜡烛、凸透镜、光屏.
(2)如图乙,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3)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①蜡烛、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排列顺序不对;(2)投影仪;(3)下.
❷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
(1)从图上看,将蜡烛放在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中间,这样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而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为:①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位置顺序放错,从左至右应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②蜡烛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若将蜡烛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 故答案为: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 (3)若小明的眼是近视眼,则经晶状体的折射,像会成在视网膜之前,所以应佩戴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这样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近;该透镜是凹透镜,能将光发散. |
❸ 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
(1)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恰好为一倍焦距,此时物体不成像.所以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的距离即使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时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故有以下三种可能:A.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增大,要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距要减小,所以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应该向左移.
(3)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故答案为:(1)A、B、D;
(2)放大;左;
(3)C.
❹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 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你
(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顺序错误;蜡烛,光屏,凸透镜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2)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3)近;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❺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中间一块玻璃板,一边有个蜡烛)(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1)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或大小,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的关系. (3)因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并且必须通过光学元件进行观察,因此眼睛必须在A蜡烛的一侧; 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可能是蜡烛与桌面不垂直,故像也不和桌面垂直,也可能是蜡烛A和B的高度不相等.(开放性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因为不是实际光线.光线通过透明玻璃板是从它种介质进入另它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所以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如果玻璃板或凸透镜前的蜡烛A未点燃,成像的蜡烛成像不太清晰. (5)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离自己,所以像也转离自己. (6)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故答案为: (1)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或大小; (2)大小相等;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A;蜡烛和桌面不垂直;反射;折射; (4)成像不清晰; (5)转离自己; (6)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
❻ 王明同学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
(1)从图上看,将蜡烛放在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中间,这样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而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为;①蜡烛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位置顺序放错,从左至右应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2)若将蜡烛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 故答案为:可能出现的原因是烛焰处于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上. (3)由题意知,u=35cm,v=20cm,因在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烛焰的像,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则此时物距u=35cm,v=20cm,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可得
❼ 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写出实验过程(实验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光屏)
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注意三心同高),确定好焦距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不断移动光屏,直到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像;此时,蜡烛与光屏位置不变,推动与水凸透镜相连的注射器,是水凸透镜增厚,再观察光屏上蜡烛的像发生什么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注:蜡烛代表物体,水凸透镜代表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像呈现在视网膜之前产生的,知道吧?)
❽ 小芳在实验室用蜡烛燃烧法通过下图甲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误差仍然很大.你猜
通过下图1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偏低,因为蜡烛燃烧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故填:偏低;蜡烛燃烧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能够燃烧说明钟罩内含有氧气.故填:氧气.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5O2+4P 点燃 | .
❾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
(1)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调到同一高度;凸透镜应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2)物距等于1倍焦距;(3)近。
❿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你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将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中央,而小明将蜡烛放在中间了;光屏的中心没有与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甚至成不在光屏上.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这说明光通过凸透镜后为平行光,所以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3)当眼近视时,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若戴镜子后,看远处物体变清晰了,说明小明的眼近视了,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而若远视时,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在看近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之后,则需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4)A是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B是电能表是家庭中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C是杠杆,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所以杠杆可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D是两弹簧秤拉同一物体,①一开始不让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研究两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对平衡的影响.②最后当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纸板应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该装置可以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故答案为:(1)蜡烛与凸透镜位置反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2)蜡烛放置在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上;(3)近;对光有发散作用;(4)温度;电能;杠杆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与有蜡烛的实验室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机械手表
发布:2025-09-23 14:41:40
浏览:515
实验装置的安装
发布:2025-09-23 11:56:17
浏览:10
摩擦轴承怎么分
发布:2025-09-23 11:55:32
浏览:9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