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确;
c、试管a中所得气体是氢气.正确;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l,质量比为1:8.错误.
故选d.
Ⅱ (6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液封) (2)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止水夹、活塞不写给分),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 CO 2 + 2NaOH ="=" Na 2 CO 3 + H 2 O(3)水 (4)打开止水夹a(关闭活塞b和止水夹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继续加水,此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高于锥形瓶内液面,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建议同时答出取样、操作、现象和结论;结论必须为气密性良好)
Ⅲ 某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SO2 与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1)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
(1)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抑制铁离子水解,操作中需要用药匙取固体在烧杯中进行溶解,用利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需要的仪器有c、e, 故答案为:浓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c、e; (2)通入足量SO2时C中发生二氧化硫与氯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故答案为: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3)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离子反应为2Fe3++SO2+2H2O=SO42-+4H++2Fe2+,故答案为:2Fe3++SO2+2H2O=SO42-+4H++2Fe2+; ②检验有Fe2+生成的实验方法为取C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取C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③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干扰试验,故做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干扰试验; (4)因尾气易溶于NaOH溶液,则倒置漏斗的作用为防止NaOH溶液倒吸,故答案为:使气体充分吸收,防止溶液倒吸; (5)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可与高锰酸钾或碘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而与浓硫酸、NaCl不反应,故答案为:b、c.
Ⅳ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较弱,某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
(1)  (1分) (2)淀粉KI试纸变蓝(1分)(3)Cl 2 +2Br - =Br 2 +2Cl - (1分)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 (2分) 静置后CCl 4 层溶液(或下层溶液,1分)变为紫红色。(1分)本小题共4分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 2 ,(1分)排除Cl 2 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2分)
Ⅳ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试验
1.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黄绿色气体当然是氯气,电子式 略 ,氯气是携带水蒸气的,滤纸湿的才会反应。 2. 2KI+Cl2==2KCl+I2 这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被氧化,试纸变蓝。 3. Cl2+2Br-==2Cl-+Br2 4. 打开活塞b,将溶液滴入试管D,Br2+2KI==2KBr+I2,四氯化碳层变紫色,碘的颜色。 5. 见题目,这里不能说明C中无氯气,只能表明溴被置换出来的较充分了,Cl元素还是可以以分子态存在于活塞b的溶液中,但非常少,从图中可以看出玻璃管插入活塞b漏斗中液面浅,插入试管B中液面以下较深,结合物理知识,试管B中的反应前驱较小,试验现象B中的溶液变成棕色,那么可以推断,右侧的活塞b漏斗内反应更充分,可以说溶液颜色更加的棕色了,溶液中的Br2分子越多,相对来说Cl2分子的影响就小了,进行步骤Ⅳ………时,忽略Cl2分子的影响。
Ⅵ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1)因KMnO 4 与浓HCl反应可以用来制Cl 2 ,其电子式为: 在该反应中浓盐酸表现了酸性和还原性. 故答案为: ;还原;酸 (2)因Cl 2 的氧化性大于I 2 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Cl 2 +2I - =I 2 +2Cl - ,I 2 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淀粉KI试纸变蓝; (3)因Cl 2 的氧化性大于Br 2 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Cl 2 +2Br - =Br 2 +2Cl - , 故答案为:Cl 2 +2Br - =Br 2 +2Cl - ; (4)因Cl 2 的氧化性大于I 2 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要发生:Cl 2 +2I - =I 2 +2Cl - ,同时检验产物碘的存在;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置后CCl 4 层溶液变为紫(或紫红)色; (5)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 2 ,排除Cl 2 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Ⅶ 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1) KI淀粉试纸变蓝 (2)Cl 2 +2Br - =Br 2 +2Cl - (3)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CCl 4 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 2 ,排除Cl 2 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5)增大,减弱
Ⅷ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电解液足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1中,若开始实验
A.图1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a连接,为原电池,则B极铁易失电子为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 B.图1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b连接,为电解池,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所以相当于析出HCl气体,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知,需要通入HCl气体使溶液恢复原状,故B正确; C.图2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a连接,为原电池,Fe作负极、Ag作正极,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Ag++2e-=2Ag,溶质由硝酸银转化为硝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降低,故C正确; D.图2中,若开始实验时开关K与b连接,为电镀池,A电极银失电子数等于B电极得电子数,即A电极溶解银的质量等于B电极析出银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Ⅸ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
(1)铜丝变黑是因为发生反应:2Cu+O2 2CuO,后来变红是因为发生反应:CH 3CH 2OH+CuO CH 3CHO+Cu+H 2O,该反应是乙醇的催化氧化,铜在反应中做催化剂; 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时一个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2Cu+O 22CuO、CH 3CH 2OH+CuO CH 3CHO+Cu+H 2O;放热; (2)根据反应流程可知:在甲处用热水浴加热使乙醇挥发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有利于下一步反应;乙处作用为冷水浴,降低温度,使生成的乙醛冷凝成为液体,沉在试管的底部, 故答案为:加热;冷却; (3)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的物质:乙醇、乙醛和水的沸点高低不同,在试管a中能收集这些不同的物质,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氧气参加反应后剩余的主要是氮气, 故答案为:乙醛、乙醇、水;氮气; (4)乙醛能被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所以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含有乙酸;四个选择中,只有“c.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正确;将两种互溶物质分离,通常采用蒸馏法, 故答案为:乙酸;c;蒸馏.
Ⅹ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
(1)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组成了原电池,铁为负极,A为正极,A极氢离子得到电子,A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故答案为:2H++2e-═H2↑; (2)开关K与b连接,装置为电解池,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即B电极反应为2H++2e-=H2↑;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电解 | .
与某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泄露检测装置
发布:2025-09-23 16:05:56
浏览:328
阀门阀头指什么
发布:2025-09-23 14:56:28
浏览:819
什么是机械手表
发布:2025-09-23 14:41:40
浏览:5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