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

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5-27 20:18:48

『壹』 中国的“人造太阳”什么是人造太阳,有什

所谓的“人造太阳”,是对“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形象性的称呼。
我们知道,太阳这类恒星之所以能够发出巨大的能量,是因为在恒星中时刻都在发生着氢聚变为氦的核聚变反应。人类制造出的氢弹,就是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而要让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为人类所用,就必需要让核聚变反应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发生,让反应强就强,让反应弱就弱,让反应停止就能停止,就象现在的核电厂一样。只是现在的核电厂用的是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而不是聚变。
但由于核聚变反应使用的原料是氢,是气体,发生反应时,压力要非常大,温度高达5000万度以上,没有材料能够承受这么高的温度和压力。所以科学家就设计了一种装置,让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氢气由高磁场束缚住,不让它乱跑,也不让它与周边的材料接触,以免材料在高温下融化。同时又在高磁场条件下,能够把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引导出来,用来发电。
由于这个装置产生的核聚变反应与太阳等恒星上发生的反应类似(虽然也是氢核的聚变反应,但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就形象地把这个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贰』 受控热核反应的受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

产生受控热核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两大类: 不用特殊方法维持或约束等离子体的装置。用激光束或电子束、离子束等照射固态氘或其他燃料制成的小球靶,在对称激光束的辐射下,小球靶向中心爆聚。当小球靶的温度高于一亿开,密度比固体高几千倍以上时,就会产生受控热核反应。实质上,这种热核反应就相当于微型氢弹爆炸,而“惯性约束”就意味着不约束。
惯性约束涉及很多等离子体动力学问题,如激波加热问题。在爆聚过程中,如果只有单个激波,最大压缩时的密度只能增加3倍;如果对激光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制,使等离子体产生一系列激波,并在所要求的时间内同时收缩到中心(靶心),则可使密度增大1000倍。要达到这种效果,大约需要7个激波。这样的时间控制,已在实验室中实现。惯性约束中的等离子体稳定性问题也是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的问题之一。由于爆聚过程相当于轻流体驱动重流体作加速运动,会产生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见磁流体力学稳定性)。其后果不仅使爆聚失去对称性,影响压缩比,而且会产生强烈混合,降低燃烧率。这是实现激光核聚变的主要障碍之一。 用强磁场使高温等离子体与容器器壁隔开的装置,有托卡马克(见磁流体静力学)、磁镜、仿星器和角箍缩等。托卡马克是研究得最普遍的一种,实验数据也和劳孙判据最接近。
学者们曾提出多种把等离子体加热到高温的方法。首先是欧姆加热法,即用大电流通过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由于具有一定电阻而产生热效应,温度因而升高。但是温度升到一定程度,电阻便下降,所以此法一般只能加热到1000万开左右。其次是磁压缩法,即用逐渐增强的磁场来压缩等离子体,以达到加热的目的。目前最有效的加热法是注入中性束,即把高能的中性粒子束(如氘粒子束)透过磁场注入等离子体,从而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采用这种方法,1981年美国的托卡马克PLT装置已能达到8000万开的高温。目前正在研究的是波加热法,即把各种不同频率的波入射到等离子体中,通过共振使等离子体加热。
被磁场包围(约束)的高温等离子体的一个固有特性是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经过多年研究,已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抑制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发生。例如,在等离子体中加上强纵向磁场,在强纵向磁场外面加上良导体壁,设计某些特殊的磁场位形,等等(见磁流体力学稳定性)。

『叁』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核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受控核裂变技术的发展已使裂变能的应用实现了商用化,如核(裂变)电站。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的能量。目前开展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正是致力于实现聚变能的和平利用。其实,人类已经实现了氘氚核聚变--氢弹爆炸,但那是不可控制的瞬间能量释放,人类更需要受控核聚变。维系聚变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氘在地球的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蕴藏量。经测算,l升海水所含氘产生的聚变能等同于300升汽油所释放的能量。海水中氘的储量可使人类使用几十亿年。特别的,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氦气,是清洁和安全的。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这就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根本原因。
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前者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氘氚靶来实现聚变,后者则利用强磁场可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将氘氚气体约束在一个特殊的磁容器中并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托卡马克(Tokamak)是前苏联科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在托卡马克上产生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已被证实,但相关结果都是以短脉冲形式产生的,与实际反应堆的连续运行有较大距离。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超导托卡马克使磁约束位形能连续稳态运行,是公认的探索和解决未来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建造超导装置开展聚变研究已成为国际热潮。
托克马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脉冲装置,因为等离子体电流是通过感应方式驱动的。但是,存在所谓的“先进托克马克”运行的可能性,即它们可以利用非感应外部驱动和发生在等离子体内的自然的压强驱动电流相结合而实现运行。它们需要仔细地调节压强和约束使之最佳化。在理论和实验上正在研究这种先进托克马克,因为连续运行对聚变功率的产生是最有希望的,其相对小的尺寸导致比类ITER设计更经济的电站。先进超导托克马克实验装置是指装置的环向磁场和极向磁场线圈都是超导材料绕制而成的,它可以大大节省供电功率,长时间维持磁体工作,并且可以得到较高的磁场。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受控热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以及相关高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担负着国家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和研究任务,先后建成HT-6B、HT-6M等托卡马克实验装置。1994年底,等离子体所成功地建成我国第一台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使我国进入超导托卡马克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聚变界的广泛关注。“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大型聚变装置(近堆芯参数条件)的实验研究阶段,表明中国核聚变研究在国际上已占有重要地位。

『肆』 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什么装置

如同某些重原子能发生裂变,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样,某些轻核也能聚变成较重的核,并释放出比裂变时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能量。因此,轻核聚变将是人类获得核能的另一条更有远大前景的途径。人们开展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力求在人为可控的条件下将轻原子核(主要为氘、氚等)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受控核聚变。由于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因此它具有释放能量密度高、燃料丰富、成本低廉、与环境兼容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

然而由于聚变反应能够自持进行的条件十分苛刻,要首先使燃料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并使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几千万度甚至几亿度并持续足够长的热能约束时间,原子核才可以克服斥力聚合在一起,所以受控核聚变的实现极其艰难。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的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用一种环行磁约束装置——托卡马克研究领先于其他途径。

中国一直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学院于1986年自行研制成功托卡马克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1994年他们又研制成“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更在2002年12月研制成功“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HT一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在2002年至2003年冬季取得了重大进展,该装置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磁场的线圈上,使得磁约束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HT-7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成功的实现了在低杂波驱动下电子温度超过500万度、中心密度大于1.0×1019/m3、长达20秒可重复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1000万度、中心密度大于1.2×1.0 x 1019/m3、超导1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在离子伯恩斯波和低杂波协同作用下,实现放电脉冲长度大于100倍能量约束时间、电子温度2000万度的高约束稳态运行;最高电子温度超过3000万度。

等离子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表明,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放电长度达到1000倍热能约束时间。温度为1000万度以上,能对稳态先进运行模式展开深入的物理和相关工程技术研究的超导装置,在稳态高约束运行长度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伍』 我国第一代受控核聚变研究装置

“托卡马克”环
在北京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1994年建成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投入运行10年来,HT-7实验成果已进入世界前列,与Tore-supra共同成为全面开放的、能开展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的两大国际合作平台。HT-7装置可以探索长脉冲和接近稳态下的等离子体运行,最长等离子体放电已达240秒。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儿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相比其他方式的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拥有不少优势。1968年8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三届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上,阿齐莫维齐宣布在苏联的T-3托卡马克上实现了电子温度 1 keV,质子温度 0.5 keV,nτ=10的18次方m-3.s,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托卡马克的热潮,各国相继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仿星器-C改建成的 ST Tokamak,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奥尔马克(Ormark),法国冯克奈-奥-罗兹研究所的 TFR Tokamak,英国卡拉姆实验室的克利奥(Cleo),西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 Pulsator Tokamak。
托卡马克装置: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陆续建成了四个大型的托卡马克,他们分别是:
美国的 TFTR (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
日本的 JT-60
欧洲的 JET (Joint European Torus)
苏联的 T-15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超导托卡马克是公认的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1988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三个超导托卡马克Tore-supra。

『陆』 核聚变发电的我国核聚变装置的最新消息

新华网合肥9月28日电(记者喻菲 蔡敏 程士华)世界领先的中国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28日首次成功完成了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负责这一项目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实验实现了装置内部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建立、圆截面放电等各阶段的物理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工艺鉴定组专家、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局金铎研究员在实验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EAST通过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工艺鉴定。 参与EAST研究合作的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盖瑞·杰克逊博士说:“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它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EAST装置是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
记者在实验控制室看到,这个近似圆柱形的大型物体由特种无磁不锈钢建成,高约12米、直径约5米,据介绍其总重量达400吨。
李建刚研究员说,与国际同类实验装置相比,EAST是使用资金最少、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行最早、运行后获得等离子放电最快的先进核聚变实验装置。
“这意味着人类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领域取得重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李建刚说。
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
美、法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46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量。这一过程与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类似,因此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于2003年加入ITER计划。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是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内主要承担单位,其研究建设的EAST装置稳定放电能力为创记录的1000秒,超过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设的同类装置。
EAST大科学工程总经理万元熙教授说,与ITER相比,EAST在规模上小很多,但两者都是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即两者的等离子体位形及主要的工程技术基础是相似的,而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实验运行10至15年。因此,无论从人才培养和奠定工程技术及物理基础的角度上说,EAST都将为ITER计划做出重要的、实质性的贡献,并进而为人类开发和最终使用核聚变能做出重要贡献。
不过,万元熙研究员说,虽然“人造太阳”的奇观在实验室中初现,但离真正的商业运行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它所发出的电能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进入人们的家中。但他预测,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状况,这一梦想最快有可能在2040-2060年后实现。
万元熙说,未来的稳态运行的热核聚堆用于商业运行后,所产生的能量够人类用数亿年乃至数十亿年。从长远来看,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人类将从“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

『柒』 人造太阳指的是什么

所谓的“人造太阳”,是对“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形象性的称呼。

我们知道,太阳这类恒星之所以能够发出巨大的能量,是因为在恒星中时刻都在发生着氢聚变为氦的核聚变反应。人类制造出的氢弹,就是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而要让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为人类所用,就必需要让核聚变反应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发生,让反应强就强,让反应弱就弱,让反应停止就能停止,就象现在的核电厂一样。只是现在的核电厂用的是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而不是聚变。

但由于核聚变反应使用的原料是氢,是气体,发生反应时,压力要非常大,温度高达5000万度以上,没有材料能够承受这么高的温度和压力。所以科学家就设计了一种装置,让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氢气由高磁场束缚住,不让它乱跑,也不让它与周边的材料接触,以免材料在高温下融化。同时又在高磁场条件下,能够把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引导出来,用来发电。

由于这个装置产生的核聚变反应与太阳等恒星上发生的反应类似(虽然也是氢核的聚变反应,但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就形象地把这个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捌』 解密中国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究竟是项怎样的工程

就在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表示,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核聚变能一旦实现和平利用,地球上的能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能源短缺带来的社会问题可得到彻底解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将因此而得到极大提高。”段旭如说,像海水淡化、星际飞船这类工程,过去因耗能太大而令人们犹豫不决,而未来在可控核聚变能的支持下,都将能够更快发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玖』 核聚变和核裂变有什么不同

核裂变与核聚变其实就是对核反应的一种分类方式,核裂变对应于重核分裂,核聚变对应于轻核融合。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较重的(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或聚变反应,是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很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由于太阳引力非常大,使得中心不断压缩,内核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这样就产生了核聚变,即由四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

太阳的核聚变中每秒有400万吨的物质将转化为能量,产生的能量需要1000万年才能到达表面。由于质量过于庞大,因此这对于太阳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所以它才能一直存在这么久。

(9)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由于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核裂变被首先用于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原子弹。

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就是来自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见下方解释)。战后,人们除了将核裂变用于制造原子弹外,更努力研究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人类造福,让核裂变始终在人们的控制下进行。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 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氘)或超重氢(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拾』 人类究竟是怎样创造出迄今为止最高温度的呢

中国“人造太阳”再度传来好消息,我国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等离子中心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10秒运行。由于装置中心的超高温度堪比太阳,因此才有了“人造太阳”之称。对于在夏季高温下就已经酷热难耐的人类来说,这么高的温度确实难以想象。


通俗来讲,几个几亿度的粒子成不了什么气候。由于数量太少,真正传递到装置上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在医学意义上甚至连你的头皮屑都破坏不了。目前的托卡马克装置主要是靠磁约束,即“用无形的河床约束有形的河水”,材料所能接触的周围环境比真空还空,不足以瞬间破坏材料

往期回顾: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惊天骗局还是科学论证,这一切得从恐龙说起

同样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无法相融?科学家称这是谎言!

中国“人造太阳”再创记录,人类能否实现核聚变发电?

与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轮廓图怎么划出虚拟线 浏览:26
蒸汽阀门可以用在水管道吗 浏览:840
什么是机油滤清器材质 浏览:762
杭州力武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53
十代雅阁仪表圆圈黄色感叹号怎么消除 浏览:854
新京开五金批发市场房租 浏览:499
阀门出口流速与管道流速 浏览:766
河北邢台华北五金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56
污水处理厂反渗透装置阻垢剂的作用 浏览:114
收割机传动装置 浏览:378
阀门橡塑板怎么装 浏览:745
奥迪轴承磨损多少钱 浏览:410
空调制冷回差什么意思 浏览:645
老式马桶怎么关闭阀门 浏览:780
如何给机械水表上锁 浏览:726
精工机械表怎么上发条 浏览:159
废气ph自动加药装置 浏览:695
金属制品属于五金制品吗 浏览:586
手机qq浏览器工具箱在哪 浏览:268
重庆大竹林买电动工具在哪里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