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的实验结果

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的实验结果

发布时间:2022-05-22 18:41:13

A. 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研究报告,1500字,急。。。。。。

1、运动原理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1 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1.2 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1.3 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脚蹬部件: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因此脚蹬部件的结构和规格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骑车人的放脚位置是否合适,自行车的驱动能否顺利进行。
脚踏:可分为整体式脚踏和组合式脚踏。无论什么款式的脚踏都必须有脚踏面,必须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
车架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铜管经过焊接、组合而成。为了减轻管重量,提高强度,较高档的自行车采用低合金钢管制造。为了减少快速行驶的阻力,自行车应该采用流线型的钢管。
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骑车技能而行驶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件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
外胎:分软边胎和硬边胎两种。软边胎断面较宽,能全部裹住内胎,着地面积比较大,能适宜多种道路行驶。硬边胎自重轻,着地面积小适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具有阻力小,行驶轻快等优点。
前叉部件: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
转动车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了自行车的导向作用。此外,还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车行驶的作用。 前叉部件的受力情况属悬臂梁性质,故前叉部件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等性质。
链轮:应该用高强度钢材制成,保证其达到需要的拉力。
飞轮工作原理:当向前踏动脚踏是,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自行车就前进了。当停止踏动脚踏板时,链条和外套都不旋转,但后轮在惯性作用下仍然带动芯子和千斤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产生相对滑动,由此将芯子压缩到芯子的槽口内,千斤又压缩了千斤簧。当千斤齿顶滑到飞轮内齿顶端时,千斤簧被压缩得最多,再稍微向前滑一点,千斤被千斤簧弹到齿根上,发出“嗒嗒”的声响。芯子转动加快,千斤也很快在各个飞轮内齿上滑动,发出“嗒嗒”的声音。当反向踏动脚踏时,外套反向转动,会加速千斤的滑动,使“嗒嗒”声响得更急促。多级飞轮是自行车变速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多级飞轮是在单级飞轮的基础上,增加几片飞轮片,与中轴上的链轮结合,组成各种不同的传递比,从而改变了自行车的速度。
链条:链条又称车链、滚子链,安装在连轮和飞轮上。其作用是将脚踏力由曲柄、链轮传递到飞轮和后轮上,带动自行车前进,应该减少链条的宽度,使它与齿轮紧密接触,减少掉链的几率。
2、自行车的力学知识
2.1 运动和力的应用
2.1.1 增大和减小摩擦
自行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各个相互接触的部件间产生相对运动,这些地方就存在摩擦。 手与车把间摩擦、车轮与地面间摩擦、闸皮与车轮间的摩擦等都是有益摩擦。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制作车把上的胶套,在胶套上刻上花纹来增大手与车把间摩擦;在轮胎外壳上刻上花纹来增大车轮与地面间摩擦;,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摩擦。 前轴、中轴、后轴、脚蹬、车把与车架间等各个转动部位的摩擦都属于有害摩擦。减小这些有害摩擦的方法是在转动部位安装轴承,利用滚动摩擦代替了滑动摩擦;通过向这些部位加上黄油(钙基润滑脂)或机油进行润滑。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踏板套、闸把套等处均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刹车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车轮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变滚动为滑动后,摩擦大大增加,所以车能够迅速制动。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
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以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轮胎上的花纹:增大摩擦。
刹车皮:增大压力,增加摩擦。
链条和齿轮:增加粗糙程度,加大之间的摩擦。
2.1.2 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粗的螺旋状的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轮胎的减震作用:在自行车车胎中充有适量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具有很大的压强,可以增强弹性。同时在车的鞍座中装有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减弱车的震动。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自行车骑行平稳,减少颠跛。
2.2 压强知识的应用
2.2.1 自行车负重
自行车的车胎上刻有载重量,明确告诉人们不能超载,如车载过量,车胎受力面积不变,则车胎受到太大的压强将被压破。 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2.2.2 车座上的物理
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时感到较舒适。
2.3 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是一种机械,它由许多的简单机械构成:执行部分中的车把、控制部分中的车闸把、后闸部件中的前曲拐、后曲拐及支架、货架上的弹簧夹、车铃的按钮等部件都属于杠杆。传动部分中的脚蹬与大齿轮盘构成一个动力作用在轮上的省力轮轴,飞轮与后轮则构成一个动力作用在轴上的费力轮轴;执行部分的车把也可以看作一个轮轴。自行车的各个部件是靠螺丝来连接和紧固的,螺丝上的螺旋是一个绕在圆柱体上的斜面。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刹车皮的拉力。另外,链轮牙盘与脚蹬,后轮与飞轮,车龙头与转轴等都是轮轴,利用它们可以省力。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
另外,刹车把手:省力杠杆,轮盘和脚踏:省力的轮轴。
车把上的闸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比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自行车的车闸是利用摩擦力使自行车减速和停止前进。当我们使用车闸是,刹皮与车轮间的摩擦力,使车轮停止运动或速度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强大的滑动摩擦力使自行车迅速减速。
2.4 能的知识运用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骑自行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使车的速度(动能)增大,“动能冲坡”。以较大的动能转化为较大势能,能够较容易到达坡顶。而骑车下坡时,不用脚蹬,车速也越来越快,这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不断增大,所以车速也不断增大。
2.5 刹车和惯性
自行车高速行驶特别是下坡时,不能单独用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其原因是:前闸刹车,前轮被迫静止。而作为驱动轮的后轮车架和骑车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有的高速运动的趋势,这时就会以前轮与地面接触处为支点,向前翻转,造成翻车事故。
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
2.6 热膨胀知识的运用
在炎热的夏天,车胎内的气不能充得太足,更不能放在烈日下曝晒,因为车胎内的空气受热急。
2.7 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这是因为压缩筒内气体和克服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做功,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筒壁会发热。
坐垫下的弹簧:减小缓冲作用。

这是我以前找的资料,你自己整理一下吧,希望对你有用

B. 关于自行车的研究报告(500字左右)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一、问题的提出:自行车发明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今天,它作为交通代步、锻炼身体、越野旅游、运动比赛以及运送货物(小型)已遍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廉价、轻便的特点受到许多人的青睐,进而人们对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首先,安全性排首位.据相关调查表明,每年因自行车而引起的车祸正以惊人速度增长,所以要如何提高它的安全性是个问题;其次,自行车要如何更加轻便、高效、快速、造价更低廉,这些便成了人们关心自行车的话题.我们课题组主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市场上的自行车,使人们对它有个了解.通过研究自行车中的力学、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目的就在于探索自行车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从而对自行车能否改变得更合乎人们的要求这话题找到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标弄清自行车的构造;探索自行车的杠杆轮轴、摩擦力、气压知识;研究自行车在行驶中为何不会跌倒;分析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力和如何增大有益摩擦.
三、研究的方法
1、研究对象:市场上的自行车
2、研究方向a、杠杆轮轴:包括车把上的闸把、脚蹬、花盘、手把、前叉轴、后轮上的齿轮;b、气压:包括内胎、气门芯;c、摩擦力:包括车轮与地面的、刹车块与车轮之间的、轮轴中的;d、自行车在行驶中为何不会跌倒.
3、研究步骤:a、分析研究课题b、实地考查、收集资料c、进行实验d、组员讨论、得出结论、提出设想四、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具体的自行车部件:
1、车架部件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 车架部件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男式车架和女式车架。 车架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铜管经过焊接、组合而成。为了减轻管重量,提高强度,较高档的自行车采用低合金钢管制造。为了减少快速行驶的阻力,有的自行车还采用流线型的钢管。 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骑车技能而行驶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件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一般辐条是等径的,为了减轻重力,也有制成两端大、中间小的变径辐条,还有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将辐条制成扁流线型 。
2、外胎分软边胎和硬边胎两种。软边胎断面较宽,能全部裹住内胎,着地面积比较大,能适宜多种道路行驶。硬边胎自重轻,着地面积小适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具有阻力小,行驶轻快等优点。 外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山地自行车的外胎宽度特别宽,花纹较深也是适应越野山地用。
3、脚蹬、脚踏脚蹬部件: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因此脚蹬部件的结构和规格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骑车人的放脚位置是否合适,自行D:加速阻力:只是在加速时产生的。 脚踏:可分为整体式脚踏和组合式脚踏。无论什么款式的脚踏都必须有脚踏面,必须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可以选用橡胶、塑料或金属材料制造。脚踏必须转动灵活。
4、前叉部件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 转动车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了自行车的导向作用。此外,还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车行驶的作用。 前叉部件的受力情况属悬臂梁性质,故前叉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等性质.
5、链条、链轮:链条:链条又称车链、滚子链,安装在连轮和飞轮上。其作用是将脚踏力由曲柄、链轮传递到飞轮和后轮上,带动自行车前进。 链轮:用高强度钢材制成,保证其达到需要的拉力。
6、飞轮飞轮以内螺纹旋拧固定在后轴的右端,与链轮保持同一平面,并通过链条与链轮相连接,构成自行车的驱动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单级飞轮和多级飞轮两大类。 单级飞轮又称为单链轮片飞轮,主要由外套、平挡和芯子、千斤、千斤簧、垫圈、丝挡几钢球等零件组成。 工作原理:当向前踏动脚踏是,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 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自行车就前进了。当停止踏动脚踏板时,链条和外套都不旋转,但后轮在惯性作用下仍然带动芯子和千斤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产生相对滑动,由此将芯子压缩到芯子的槽口内,千斤又压缩了千斤簧。当千斤齿顶滑到飞轮内齿顶端时,千斤簧被压缩得最多,再稍微向前滑一点,千斤被千斤簧弹到齿根上,发出“嗒嗒”的声响。芯子转动加快,千斤也很快在各个飞轮内齿上滑动,发出“嗒嗒”的声音。当反向踏动脚踏时,外套反向转动,会加速千斤的滑动,使“嗒嗒”声响得更急促。多级飞轮是自行车变速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多级飞轮是在单级飞轮的基础上,增加几片飞轮片,与中轴上的链轮结合,组成各种不同的传递比,从而改变了自行车的速度。
7、车闸
车闸:是保证骑乘者安全的结构,按制动点的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轮缘闸和轴闸两大类,最常见的是轮缘闸。
轮缘闸是一种通过机械杠杆、推杆、拉杆或钢丝绳等直接将高摩擦因素的闸皮压向车圈边缘后轮胎,将转动中的车轮刹停的装置。 轮缘闸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如果接触车圈轮缘不正,或雨水淋湿的影响,会降低摩擦,从而影响制动的效果。常见的有:
普通闸: 优点为接触面合理,制动力矩大,制动灵敏,刹车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和安装修理方便。
钳形闸:当刹车时,其左右闸叉和闸皮就像钳子一样,紧紧地钳住车圈的两个端边,达到使车减速或停的目的。优点是刹车时力臂大,制动效果好,传动零件少,调节和维修方便,重力轻,外形美观。
悬臂闸: 优点为悬臂闸刹车时的力矩比钳形闸更大,制动性能好,结构简单,重力轻,调节和维修方便。
前触闸:前触闸是靠杠杆原理制动的。当手握紧闸把时,闸把的另一头将接头、拉杆、拉管向下压,使闸皮向下压至与轮胎接触,产生摩擦制动力。其缺点是刹车效果与轮胎充气程度有关。充气不足时,会使摩擦力减小,影响刹车效果。
脚闸: 优点为由于刹车是用脚力的,所以在脚闸上产生的正压力越大,刹车效果越好。
闸的优点:刹车的制动点不在轮缘上,不会损坏车圈的电镀层。
8、鞍座
鞍座的长度、宽度的鞍梁的结构是以车型和乘骑者的性别、习惯来确定。鞍座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乘骑者舒适。它依靠鞍管与车架作钢性连接,用来承受人体的重量。具体来说:
鞍座面:是人体体重的支撑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弹性,它由鞍座面皮和垫皮组成。
鞍座架:又称鞍梁,是鞍座的主体,其结构比较复杂,一般由前后撑板,左右鞍撑,上下梁组成,并连接和支撑鞍面。
鞍座簧:实质上是鞍座架的一部分。它支撑着鞍座架和鞍座面,起着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鞍座簧的形式有立簧、卧簧和拉簧等几种。
鞍座夹:又称鞍座卡,是由夹紧螺钉,座夹和夹板等组成,用来将鞍座固定在鞍簧上。
<二>杠杆、轮轴知识
1、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自行车的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2、自行车的轮轴: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轮).
c、后轴上的齿轮与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三> 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a、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力.
b、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C、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四〉摩檫力的知识
摩擦力就是接触阻碍或帮助物体运动的力,它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更远,但并不是摩擦力越小越好,当摩擦力小到没有的时候,可以想自行车在光滑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轮子会原地打转而不会向前.故自行车外胎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花纹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如果轮胎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行驶过程中越安全.
摩擦力不仅对自行车的启动很重要,而且对自行车的制动也很关键.当它在链条驱动下,后轮逆时针转动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处于对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后轮胎施加向前的力,成为自行车向前运动的力.在此力的作用下,自行车整体具有向前运动的趋势,而地面对前轮产生向后的摩擦力便沿着后轮胎相同的方向转动起来,使得自行车向前运动.当自行车刹车时,人捏刹车柄,使刹车线带动刹车块与轮胎靠紧,产生摩擦力使自行车减速,最终停下来.
自行车上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加接触面积与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用加压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自行车上减小摩擦的方法:
1、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给某些部件加润滑剂,如:在轴中经常上油。
自行车在行驶时为何不会跌倒,说明了一个科学道理:任何物体绕自身高速转动起来,由于转动的惯性,会保持转动轴线的方向不变,而且旋转得越快,保持旋转方向不变的能力也越强.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在行驶时,就是两个迅速转动的物体,也有保持转动轴方向不变的人力,这个能力就使自行车不会倒下.另外,当车要倒下时,人会本能地调正车轮方向保持平衡。自行车的这些力学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我们不仅要巧用它们,还要善用它们.近几年来,人们又研究出了一些提高自行车稳定性的部件,例如:避震前叉:车胎充足气后,车轮与道路的接触面积小,摩擦阻力相应减小,使得行驶较轻松。但是,一旦遇上高低不平的道路,就会颠簸不稳,特别是前叉震动更加厉害。采用避震前叉可以起到以下一些作用:将车架和前轮弹性的连接在一起,可吸收并缓解因路面不平而传递给车架的冲击和震动,保持乘骑舒适和平稳。由于减震装置具有缓冲作用,可以避免某些零件因过分震动而损坏。减震装置能传递垂直力,驱动力,侧向力以及相应产生的力矩,确保骑行舒畅。

C. 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转动装置:当你蹬脚踏板使它转一圈时,后转几圈

转一圈脚踏板,后轮转3圈。(我是这样的,不知道你是不是)

D. 如图所示为自行车链条的传动装置,A是踏脚板,B、C分别是大轮和小轮边缘上的一点,它们作圆周运动时的半

大轮与小来轮是同缘传动自,边缘点线速度相等,故:vB=vC
由于rB=2rC,根据公式v=ωr,有:ωB:ωC=1:2;
大轮与脚踏板是同轴传动,角速度相等,故:ωA:ωB=1:1;
由于rA:rB=4:2=2:1,根据公式v=ωr,有:vA:vB=2:1;
综上,有:vA:vB:vC=2:1:1;ωA:ωB:ωC=1:1:2;
故答案为:2:1:1,1:1:2.

E. 观察自行车的主要传动部件,了解自行车是怎样用链条传动来驱动后轮前进的,如图1、图2所示,其中图2是链

答:(1)同一齿轮上各点绕同一轴转动,因而各点的角速度相同;但同一齿轮上各点,因到转轴的距离不相同,由v=ωr知,其线速度不同。
(2)自行车前进时,链条不会脱离齿轮打滑,因而两个齿轮边缘的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由角速度ω和转速n存在关系:ω=2πn,两齿轮角速度不同,转速当然也不同。
(3)因两齿轮边缘线速度相同,而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是:v=ωr,ω=2πn
故2πn 1 r 1 =2πn 2 r 2
即n 1 d 1 =n 2 d 2
转速与直径成反比

F. 科学研究报告——自行车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 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一个玩具俱似的.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

刚刚出现的新东西总是不那么完善的.西夫拉克并不灰心,他继续想办法加以改进。可惜,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1818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对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创作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

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未,向前跑去.这样一来,就使骑车人的双脚真正离开地面,以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公里,由于不小心,踩车的速度过快,撞倒了路上的一个小女孩,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抓不稳车把,会从车子上掉下来。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他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英国人罗松在这一年里,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不稳定。

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减少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由此可知,从18世纪末叶起,一直到20世纪初期,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大约200年的时光,有许多人为之奋斗不息,才演变成现在这种骑行自如的样式。一个发明从构想到实现,使梦想成真,只有坚持不懈,顽强努力,最终一定会成功!

G.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报告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测量中的应用。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

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力和运动的应用。减小与增大摩擦。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

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

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弹簧的减震作用。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压强知识的应用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7)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的实验结果扩展阅读:

研究报告分: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

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文字、用词应力求准确。概念表述应尽量用科学性用语,避免用常识性用语,以免读者费解或产生歧义。

当然,研究报告的文字也必须简单、明了、通顺、流畅,既要明白如话,又要把研究的效果准确地、科学地表达出来。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H. 求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齿版轮组及支架(也可用权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的齿与齿咬合。
2.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_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5.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I. 自行车上的链条转动装置,大小齿轮直径分别为d1,d2 求v1——v2 角速度关系

由于链条传动可知线速度相同,故v1:v2=d2:d1

J. 自行车上的链条转动装置,大小齿轮直径分别为d1,d2 求v1——v2

由于链条传动可知线速度相同,故v1:v2=d2:d1

阅读全文

与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的实验结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西电子称重仪表多少钱一台 浏览:109
楼道暖气片阀门开关示意图 浏览:665
军用超声波有什么用 浏览:191
机械设备抵债协议怎么写 浏览:283
浩工阀门质量怎么样 浏览:612
上海市五金批发市场商品培 浏览:821
在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装置 浏览:609
连接电路器材是什么 浏览:944
电梯上什么装置起超速保护作用 浏览:470
新桑塔仪表盘怎么改时间 浏览:582
水箱自动清洗装置改造 浏览:453
机械手表怎么 浏览:800
钥匙是什么简单机械 浏览:2
众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25
铸造厂可以做普工干什么活 浏览:353
室外收音设备多少钱 浏览:869
节流过程为什么可以制冷 浏览:606
汽车仪表两边代表什么 浏览:837
是做一个实验装置 浏览:570
机械租赁公司的成本构成有哪些 浏览: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