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1)袭A 3分(2)乙,2各2分(3)1.30m/s 3分
❹ 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图.(1)小车必须从三个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这是为了_
(1)用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
(2)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滑行的越远,三个表面中,玻璃表面最光滑,摩擦阻力最小;
(3)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不受力,它将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保证下车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2)玻璃、此时小车所受滑动摩擦力最小;
(3)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❺ 如图是电磁学中很重要的三个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正确的是()A.物理学家法拉第进行甲图实验发现了电
A、物理学家奥斯特进行甲图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回
B、乙图描述的是闭合电答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丙图描述的是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都有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K歌用的话筒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把声音的因此线圈的振动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❻ 如图是课本中的三幅实验装置图,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通过a图的实验探究的物理问题是______.(2)图b
(1)图a中的实验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专动,此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属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2)图b是研究的是用力向下压缩活塞时,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起来,在此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图c中的钢丝钳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
在手柄的橡胶套上制作了很多花纹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现象;
(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省力;增大摩擦.
❼ 如图1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
(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偏高,要想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当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3)在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蜡烛放在了焦点上;若固定透镜和光屏,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光屏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光屏在1倍焦距以内造成的;
(4)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在15cm处,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①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把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挡住,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
故答案为:(1)10;(2)下;(3)蜡烛放在焦点上;光屏在1倍焦距以内;(4)放大;投影仪;(5)左;B;(6)完整;变暗
❽ 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此项说法正确.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表明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故如图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必须在有光环境中,此项说法正确.
C、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塑料袋口扎在了花盆上,原因是花盆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判断出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此项说法错误.
D、因此应将丙装置的塑料袋扎紧在植物最下的叶片处(或塑料袋应该绑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❾ 在线等: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P+5O2=2P2O5(条件:点燃)
2.容器密封性不好,漏气
3.使用药品量少,测量精确;15(试管50毫升专,消耗氧气10毫升,因此注属射器向试管输送10毫升气体
4.(题目有问题,是不是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密封性良好;10(系统贯通,因此总气体量为50+25=75毫升,消耗氧气75/5=15毫升,因此刻度为25-15=10)
❿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三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
(1)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若止水夹没有夹紧,则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由于实验中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如果用木炭代替红磷时,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据了氧气的空间,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填:偏大;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据了氧气的空间.
(2)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5%;
装置二和装置三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三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故答案: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5mL | 15mL | 9mL | 15% |
装置三;装置三能使气体经过氧化铜,充分反应.
(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
故本题答案为:
(1)偏大;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据了氧气的空间.
(2)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5mL | 15mL | 9mL | 15% |
装置三;装置三能使气体经过氧化铜,充分反应.
(3)铜粉的量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装置可能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