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
一、“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机电一体化,首先是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的一门学科,有很多方面,有机床,有汽车,等等。。。。
反正所有和机械有关的行业都可以做。
其中机床包括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这个在大学的时候都学。
操纵电脑的话一般是使用绘图软件来进行机械设计。
电方面的是电子电工,还有单片机等等。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在统一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部统一标准),还是很不错的专业,毕业后可以去发电厂、供电局、电业局、研究所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本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2. 为什么说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强调机械与电气的结合。二者完美匹配衔接的话会有非常好的产品。我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学相融合;也就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是工业自动化的有利保障。
3.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是来自机械制造和电子,并配合电脑软件,因此是整合了机械、电子、电机和电脑等相关领域的一种多门的技术。机电一体化主要研究目的是把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机电一体化可以充分发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各自的长处和特点,促进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机械电子学系统主要由机械主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较高级的系统不但有硬件,而且还有相应的软件,利用软件技术可以实现硬件难以实现的功能,使机械系统增加柔性。典型的机械电子系统有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机械电子学技术除用于单个机器、设备或一般的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之外,还用于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1)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1、机械本体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2、检测传感部分检测传感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3、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又称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 ),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计算、分析,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度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进行。4、执行器执行器的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执行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5、动力源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机电一体化技术四大原则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1、接口耦合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2、能量转换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3、信息控制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4、运动传递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机电一体化发展--光机电一体化(Opto-mechatronics)在激光技术与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向机电工业领域迅猛渗透,与机电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能,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系统工程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机械技术与激光-微电子等技术揉合融汇在一起的新兴技术。它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主要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与系统性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它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高技术。这种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模拟量与数字量交换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取长补短,不断向理想化方向发展。其结果使原来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更趋于合理。2、多层次,覆盖面广光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总的技术指导思想,它不仅体现在一些机电一体化的单机产品之中,而且贯穿于工程系统设计之中。从简单的单台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到现代工业中的柔性加工系统;从简单的单参数显示,到复杂的多参数、多级控制;从机械零部件连续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到各种现代高速重型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等,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都有不同层次、覆盖面很广的应用领域。对于工程系统,需成套地进行开发和制造。对于光机电一体化单机产品(设备),应采用简繁并举、高低级并存的多层次发展途径。可发展功能附加型的低级产品;也可发展功能替代型的中级产品;还可发展机电融合型的高级产品,成为前所未有的新一代产品。 3、结构简化,方便操作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位过去靠机械传动链连接的各个相关动作部分,改用几台电机分别驱动,或用电力电子器件,或用电子电控装置进行相关动作控制来实现。因此,使机械结构大大简化,甚至使有些机械结构"脱胎换骨",产生了质的变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拍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能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或系统各个相关传动机构的动作及功能协调关系,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地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如数控机床、柔性加工系统(FMS)等。有些光机电一体化装置,可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如工业机器人、印制电路板数控高速钻床等。有些更高级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根据任何时刻外界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动作程度和快慢以及协调关系,以实现最优化工作及最佳操作,例如微机控制的热连轧机钢板测厚自控系统、电梯群控系统、智能机器人等。4、精度提高,功能增加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件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大大减小,同时由于采用了电子技术,反馈控制水平的提高并能进行高速处理,可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精确地按预设量使相应机构动作,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又可通过自控系统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去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因而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领域宽,适用面广,易于满足各种需要。电子技术的引入,使产品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电子装置能按照入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软件比"和"智能化"。5、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使用寿命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而发出由于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引起的声响(噪声),这显然影响装置的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些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做到不需维修或者具有自诊断功能。6、开发上的知识密集性研制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往往要涉及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声学、机械工程学、电力电子学、电工学、系统工程学、光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以及各门类的专业知识。比如人们很熟悉的静电复印机、彩色印像机等,就是一种由机、电、光、磁、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复合创新的新型产品。设计这类产品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技术更需要现代化的人才来掌握和开发它。需要发挥多种功能的先进设备、必然要赋予它多种知识和智慧。
4. 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汽车机械来传感器:自信息是全部以直观的机械装置由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汽车电子传感器:是将一端获得的信息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电线进行传递信息到另一端;
如:车速里程表:显示即时车速,记录行驶里程的仪表;
机械式:在变速箱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个蜗轮和蜗杆组合成的测速装置,通过金属软轴(里程表软轴)连接到车速里程表,里程显示由数码轮计数显示;
电子式:在变速箱接口处安装有电子传感器(一般是霍尔电路组成)获得信息,经电线(常用屏蔽线)传递到车速里程表,显示在液晶显示屏(或步进电机带动数码轮);高端的车型,由轮胎传感器获得信号,精度更高;
现在的载货卡车上的各种传感器,绝大多数是电子传感器;老式车型,接近报废的车型能看到机械式传感器等。
5. 机电一体化究竟学的是什么内容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学相融合;也就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液压传动,微机原理,计算机工业控制,工程测量,机床电气控制,PLC,autoCAD,CAM,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呀等课程·,更详细的你再去收索一下。 尤其是软件,你学会了将来不愁找好工作哦.
6. 列举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并简述其机电是如何融合的
1、数控机床
数控部分是机床的大脑,电是动力,机械部分负责具体动作,机电传动部分(电机,滚珠螺母丝杠,主轴)负责机与电的结合。
2、机器人
(1)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
(2)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3、汽车
4、电梯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
5、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电子排版印刷系统的工作:
(1)首先要将文件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即借助编辑录入软件,将文字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计算机,这个过程叫作录入。
(2)第二部是要借助于排版软件,将已录入的文字进行排版,这里将要用许多排版指令来确定整个文件的全貌,如标题的设置、字体字号的选择、尺寸大小、行间距离、另行或另页等,这个过程叫作排版。
(3)第三步是通过显示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将排好版的文件显示出来,这时,编辑人员可直接对其进行校对修改。如果需要多人对此文件进行校对,也可通过打印软件,利用打印机或激光印字机将文件打印出来。
(4)第四步是将准确无误的文件,通过照排软件负责将其传送到照排控制机,最后在激光照排机上输出,形成像纸或软片。
6、CAD/CAM系统
7、汽车电子化产品
(1)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一般与机械装置配合使用,直接影响汽车的整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
(2)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车载电子装置一般不直接影响汽车的运行性能,通过提高智能化、信息化和娱乐化程度来增加汽车附加值。
8、智能化仪器仪表
9、打印机
(1)连续式喷墨技术
这种喷墨打印原理是利用压电驱动装置对喷头中墨水加以固定压力,使其连续喷射。为进行记录,利用振荡器的振动信号激励射流生成墨水滴,并对其墨水滴大小和间距进行控制。
(2)随机式喷墨技术
随机式喷墨技术主要有微压电式和热气泡式两大类:
a.热气泡喷墨技术
喷墨打印机一般多采用热气泡喷墨技术,通过墨水在短时间内的加热、膨胀、压缩,将墨水喷射到打印纸上形成墨点,增加墨滴色彩的稳定性,实现高速度、高质量打印。
b.微压电技术
微压电技术把喷墨过程中的墨滴控制分为3个阶段:在喷墨操作前,压电元件首先在信号的控制下微微收缩;然后,元件产生一次较大的延伸,把墨滴推出喷嘴;在墨滴马上就要飞离喷嘴的瞬间,元件又会进行收缩,干净利索地把墨水液面从喷嘴收缩。
10、复印机
(1)模拟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模拟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曝光、扫描的方式将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通过光学系统直接投射到已被充电的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整个复印过程。
(2)数码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数码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电荷耦合器件(即CCD)将原稿的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光电转换成为数字信号,然后将经过数字处理的图像信号输入到激光调制器。
调制后的激光束对被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扫描,在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整个复印过程。数码式复印机相当于把扫描仪和激光打印机融合在一起。
(6)既是机械装置又是电子装置扩展阅读:
1、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
2、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好吗
恩,这个专业很不错的···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学相融合;也就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液压传动,微机原理,计算机工业控制,工程测量,机床电气控制,PLC,autoCAD,CAM,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呀等课程·,更详细的你再去收索一下。
尤其是软件,你学会了将来不愁找好工作哦。这个我深有体会··
有关其发展前景看一下所学课程就知道啦,肯定很好啦,不过想要学好它还要花些功夫哟,因为机电一体化的范围很大,你可以选一个方面来学,要学精,···好了,你自己还是要考虑清楚哦,自己的前程自己衡量
8. 日常生活中很多都是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智能手机中什么就是如此
电容式触摸屏
9. 很多装置是机械装置又是电子装置智能手机中什么是这种装置
这就是陀飞轮,只不过不是那种传统的平面陀飞轮,而是至少有三轴的立体陀飞轮,随着擒纵的行进,整个摆轮框架会多平面的旋转
10. 计算机是如何从机械装置刀电子数字装置
计算机从机械装置到电子。数字装置可以用一些相关的一些工具和一些方法来进行具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