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申江的主要业绩
先后讲授“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热动力学”、“压缩机节能及优化设计”等课程。
先后发表《逆串联TC式三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几种蔬菜真空预冷的对比实验研究》、《串联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分析计算》等50篇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7篇。
曾主编、参编教材《商业用制冷装置》、《制冷技术及应用》2部。
主持并完成《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研究》、《低温风幕柜风幕的优化设计及节能》、《蔬菜产地预冷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科研课题《传热传质分离的蒸汽——溴化锂水液吸收机理研究》1项。
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1997年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回国人员
1993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
2. 现在大学里制冷专业课程用什么教材
制冷装置设计
自动化
<<制冷原理与设备>>.......................
3. 有关制冷技术的书籍要全面的!!!多谢!!!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制冷学会制冷专业工程师继续教育系列丛书》
作 者:彦启森 主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是“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继续教育系列丛书”的基础,内容包括热工基础、制冷技术、冷冻冷藏、空调与热泵四个部分,基本涵盖了普冷技术的各个方面。本书以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为主,适当介绍了吸收式制冷装置,突出制冷装置的“原理、构造、特性”,重视产品的“实验”、“规范、标准”的讲解,以适应制冷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需求。
本书适用于从事制冷机械设备、冷藏冷冻、冷藏运输以及空调热泵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参考与自学使用。
《制冷工艺》
作 者:李少华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06月
本书阐述了冷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制冷系统的方案确定、冷负荷计算、机器设备选型及布置设计、管道设计等内容;较详细地介绍了冷库建筑的平面设计、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隔汽防潮设计、冷间设计和冷库的节能、制冰和空调系统冷冻站设计等内容。重点突出工程应用内容,适当介绍了新技术、新设备。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专业作为“制冷工艺设计”课程的专业教材,还可作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及从事制冷空调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的参考书。
《制冷与空调装置》
作 者: 袁秀玲 编著
出 版 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3-1
本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种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冷库、生活及商业用冷藏装置、运动用冷藏装置、空调用制冷装置、运输用空调装置、冷水机组、干燥装置、实验用制冷装置、制冰和制干冰装置等。对于国内外制冷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型制冷装置,在本书中也进行了有关介绍。为了适合不同层次专业人员阅读,本书花了不量篇幅介绍了制冷方法、热力学基本原理、制冷循环及简单理论热力计算及CFCs工质替代技术等。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制冷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课教材,在学习过“制冷原理与设备”和“制冷压缩机”专业课程后使用,也可供从事制冷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自学和参考。
4. 申江的出版书籍
书名:制冷装置设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号:31679
ISBN:9787111316794
内容简介: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大中型氨、氟利昂制冷装置及小型专用制冷装置的设计理论。其内容包括制冷系统及其方案设计,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管道设计,机房和库房设计,制冰与冰库,冷藏陈列柜,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书中详细阐明了制冷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案比较、装置的结构特点、机器设备选型的依据,以及机房和库房设计、布置的方法等。本书内容详尽并注重实际应用,附有大量的图表,力图使读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制冷装置设计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技术方向专业课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制冷机械设备、冷藏冷冻、冷藏运输以及空调热泵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
绪论
第1章制冷系统及其方案设计
第2章制冷负荷计算
第3章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
计算
第4章管道设计
第5章机房和库房设计
第6章制冰与冰库
第7章冷藏陈列柜
第8章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
参考文献
出版书籍书名:低温物流技术概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2156 / 7111392159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用为立足点,重点介绍了食品整个低温物流工程中制冷技术的应用。主要内容有食品低温物流基础,食品流通中的热力学基础,检验分选处理,冷却、冷冻与解冻,食品包装,冷库储藏技术,冷藏运输,销售,低温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冷链中食品品质的控制,还介绍了常用设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安全操作方法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措施等内容。
5. 找一本制冷专业书籍电子版本,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pdf版,吴业正主编。感激不尽!,,
原因如下:
1、制冷剂泄漏.(表现为内外机都工作,压缩机也工作,但就是没效果专)。
2、压缩机电容损坏属或不良,导致压缩机不工作.(现象和上面差不多,但压缩机不转,且过热)。
3、室温感温头阻值变值,导致空调外机不工作.(现象和空调达到设定温度后停机一样)。
4、遥控器不良或空调接收器不良.(表现为开机空调无反映,或时灵时不灵)。
6. 暖通图纸上,这个是什么呢求大神指教指教,有什么学习暖通的书籍可以推荐一下吗谢谢
那个蓝色的代表的是管道式风机,左右两边是(帆布)软接。通过叶轮的放置看出,风回的流速方向答从左向右。
我可以把我们大学上的几门专业课的书籍给你参考下。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主要学习室内给排水部分),《供热工程》,《通风工程》,《暖通工程》,《建筑环境学》,《空气调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制冷装置设计》,《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这个不要求深入学习),《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热工测试技术》,《建筑电工学》,大概就这么几本。
7. 制冷方面的电子书
这方面的书有很多,
理论大于实际应用方面的一般选择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写的,目前有以下书籍:
1、制冷原理与设备-郑贤德;
2、制冷压缩机-吴业正;
3、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尉迟斌;
实际应用大于理论方面的一般选择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等职业技术类高校以及一些设计院编写的,目前有以下书籍:
1、冷库设计-李建华 王春;
2、冷库设计手册-内贸部设计研究工程院;
3、中央空调选项、设计施工与调控及维修保养技术手册-罗华柱;
推荐国外的书籍:
1、Refrigeration&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Bill Whitman
2、Instrial Refrigeration Handbook-Wilbert F. Stoecker
3、ASHRAE Handbook -Refrigeration
想要成本一名合格的制冷学者,仅仅看专业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知道这个行业的标准:
GB 18547 制冷术语
GB19410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GB23681 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流程图和管路仪表图 绘图与符号
GB7778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9237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25131 制冷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GB50072 冷库设计规范
GB28009 冷库安全规程
GB50274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6630 冷冻机油
JB 7658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
SBJ12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SBJ14 氯氟烃类制冷系统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NB47012 制冷压力容器
等等,这里就不再列举
总之要真正看懂、看会,并不在乎书本的多与少,原理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个人的造诣!
这么多也不好上传,你自己在网上找下吧,应该大部分都有,如果没有再给我说喽!祝你好运!
8. 制冷装置中的设备管道设计压力为多少
2009年5月1日颁发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将压力管道进一步明确为“利用一定的压力版,权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这就是说,现在所说的“压力管道”,不但是指其管内或管外承受压力,而且其内部输送的介质是“气体、液化气体和蒸汽”或“可能引起燃爆、中毒或腐蚀的液体”物质。制冷管道的介质如果符合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特征,就算是压力管道了。
9. 制冷系统设计方面的资料
一、 设计任务和已知条件
根据要求,在武汉地区,以风机盘管为末端装置,冷冻水温度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1℃,总制冷量为400KW,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二、 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1、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
A——冷损失附加系数。
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氨为制冷剂并且采用间接供冷方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 )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武汉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
式中 ——冷却水进冷凝器温度(℃);
——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安全值,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 =2~4℃。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 (℃),与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及冷凝器的形式有关。
按下式确定:
选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 +(2~4)=31.2+3=34.2℃
注意: 通常不超过35℃。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其传热温差取4~6℃,则冷凝温度为
℃
式中 ——冷凝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