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樟脑是怎样炼出来的
樟脑由粗樟脑精制而成。粗樟脑通常在冬季加工用50年生以上樟树树干和根为原料,削成薄片后在木甑中隔水蒸馏,樟脑和樟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凝所得白色晶体为粗樟脑,油状液体为樟脑油。总得率2.0~2.5%。粗樟脑精制有吹风升华法和连续分馏升华法两种方法。中国以吹风升华法为主。粗樟脑先经离心机除去油和水,放入升华锅熔融、升华,樟脑蒸气随锅顶吹入的空气一起引入第1升华室,控制冷却温度得粉状结晶成品。随后进入第2、第3升华室的馏分,因控制温度较低,沸点低于樟脑的水分和油分随同少量樟脑蒸气在此冷凝结晶,为樟脑粗品(含油水8%以上),需重新升华精制。中国天然精制樟脑有粉状和块状两种。质量符合各国药典规格:熔点174~179℃,比旋度[a]厍+41°~+43°(20%于乙醇中),不挥发物0.05%以下,水分符合1克加石油醚10毫升澄清溶解。
⑵ 做碘升华实验时用的实验装置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专很高,能很快达到碘的熔点属使其熔化,而沸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不会达到碘的熔点,所以才会升华,可见温度对碘的升华和熔化有影响.
故答案为:吸收;碘的温度;
⑶ 常温下樟脑粉末升华需要多久
樟脑,无时无刻不在升华。在100℃时,一颗樟脑丸,一会儿就“不翼而飞”了。在室温下,要挥发得慢一些。不过,日子久了,樟脑丸渐渐地变成蒸气飞到空气中去,最后也就“不翼而飞”了
⑷ 樟脑丸为什么可以升华
为樟脑丸的熔点抄非常高,而空气非袭常容易溶解樟脑丸,致使樟脑丸容易升华。
樟脑丸分为天然樟脑丸与合成樟脑丸。天然樟脑丸则是光滑的呈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气味清香,会浮于水中。用于防虫、防蛀、防霉的天然樟脑丸又被称为臭珠,原本是从樟树枝叶中提炼出的有芳香味的有机化合物。也用来制药、香料等,医药上用作强心药。
合成樟脑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有萘的樟脑丸大多呈白色,气味刺鼻难闻,且沉于水中。
应用
升华可以用来冷却物体,例如,运送需要冷冻的货物时,加入干冰。由于升华要吸热,干冰可以使货物保持低温。而且干冰不会使货物结霜或受潮。
卫生球利用了升华来驱虫。卫生球含萘,萘是在常温下就能升华的晶体,升华后的萘蒸气很容易被蠹和其它害虫闻到,从而起到驱虫的效果。
冷冻干燥法是使物品脱水的一种方法。有些物品在有水分的情况下容易腐败,所以需要脱水。先冷冻物品,再降低气压使冰升华,这就是冷冻干燥法。
⑸ 樟脑在冰箱升华
A、放在冰箱里的矿泉水变成冰块,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结成了小冰晶附着在上面造成的,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在衣柜里的樟脑放久后变小了,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符合题意;
D、汽水杯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是冰块化成了水,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⑹ 樟脑丸升华实验,温度高于熔点操作有何不好
很容易来先融化再汽化,高于熔点即源要发生固态熔化产生相变,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拓展资料
樟脑丸(英语:Mothball),又称卫生球、卫生丸、防蛀球、臭蛋、臭丸,是一类用作杀虫剂、除臭剂的球状固体,主要用于用于防治衣物中的虫害(主要是衣蛾)和防霉。樟脑丸得名自樟树树干中含有的樟脑。由于过去的卫生球很多使用萘,此类卫生球又称作萘丸。
虽然“樟脑丸”得名自樟脑,但是常见的樟脑丸经常使用其他物质:过去的卫生球使用易燃的萘与萘酚,因此又称为萘丸。现在则大部分被对二氯苯所取代。这两种物质都有一种强烈的怪异甜气味,也就是所谓的“卫生球味”。相比之下,樟脑的气味有清凉感。这两种固体和樟脑一样,都直接升华成为气体,对蛾子及其幼虫有毒。
使用萘和对二氯苯的樟脑丸不可共用,不然可能永久损伤想要保存的物品。
使用樟脑的樟脑丸一般称为“天然樟脑丸”,而使用萘和对二氯苯等石油化工品的樟脑丸则经常称为“合成樟脑丸”;樟脑这种物质本身也可以由松节油合成制得。天然樟脑丸的密度稍小于水,而合成樟脑丸则会沉于水底。同样用于防霉防蛀的樟脑制品还有香樟木块、樟树球等。
⑺ 升化中的樟脑1.27g经过升华会产生多少晶体
升化中的樟脑1.27g经过升华产生多少晶体,取决于樟脑的纯度。
如果樟脑足够纯净,升华得到的樟脑晶体几乎没有损失。如果含有大量的杂质,升华得到的樟脑晶体就会少很多。
⑻ 樟脑升华实验中被提纯样品若集层太厚有何不好
有人说是因为这样做不易凝华。我觉得一是积层太厚会使其受热不均,温度不好控制;二是凝华结晶太多导致结晶坠落,不能起到很好的提纯效果,回收率低
⑼ 在做樟脑的升华这个实验时,升华面与冷凝面相距太近或太远各有什么弊端
太远的话分子扩散开来,冷凝面的现象不明显;
太近的话把冷凝面都给加热了,就打不到冷凝的作用。
拓展资料
升华有多种含义。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由于温差太大,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
相变过程;在语文的解释中,升华又可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等等。此
外,在心理学等领域也可以用到“升华”这个词。人们利用升华的原理,使科技变得更加发达;文
章结尾处升华,使文章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
在相图中,温度和压强低于三相点的部分中,有气相和固相的交界线。凡是从气相越过这条交
界线变为固相的过程,都是凝华。相反的过程,即从固相越过这条交界线变为气相的过程,叫升
华。大部分物质在升华为蒸气后还能凝华成为和升华前一样的固体,但是某些固体会在升华又凝华
后形成另一种结构的固体,比如红磷在升华之后再凝华就成为白磷了。
升华是吸热过程,升华所吸收的焓叫升华焓(enthalpy of sublimation)或升华热(heat of
sublimation)。同一物质的升华热永远比蒸发热的数值要大。
在一定的大气压强下,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在这个压强下的升
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固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
⑽ 升华实验(最好是樟脑丸)
在学习《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中,我了解到熔化、汽化和升华这三种需要吸热的物态变化。老师在联系生活中关于这三种物态变化的例子时讲到:“同学们家里的衣柜里经常会放上一两粒樟脑丸,你们有没有发现,一段时间后,那些樟脑丸就不见了。那么樟脑丸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到的升华现象。”通过学习,我得知:如果固体分子从外界吸热,直接挣脱周围的分子引力而飞出,那么物质就可以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称为升华。樟脑丸消失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
课后,我一直困惑:樟脑丸升华之后到哪里去了?怎样才能使樟脑丸复原呢?我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赶到办公室请教物理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极吊人胃口地说:“冰化成水,需要吸热;水结成冰,需要放热。你预习一下《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再根据我刚才说的,思考一下,做个猜想,最好动手做一个实验。”
听完老师的话,我预习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我发现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根据冰和水之间的变化关系,我大胆地做出了猜想:樟脑丸升华后的气体放热可恢复成樟脑丸。
做出猜想之后,接下来要制定实验计划了。由于经验不足,不清楚该如何使樟脑丸在升华之后,不四处飘散,并使樟脑丸升华后的气体遇冷发生凝华现象。我找来了王蒙和张瑶,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参考课本中“碘的升华”的实验步骤来做实验。经过老师的允许,我们来到物理实验室,找来所需的实验器材。我们把器材按照“碘的升华”的实验样子摆好,将事先准备好的樟脑丸放进烧瓶中,盖上玻璃片,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烧瓶中的樟脑丸升华的速度很慢,经过分析和讨论,我们决定将樟脑丸碾成粉末均匀铺在烧瓶底部,通过增大樟脑丸粉末的受热面积,以加快樟脑丸粉末的升华速度,重新开始实验。在加热的过程中,粉末一点一点地“消失”,当樟脑丸粉末完全“消失”后,我们停止加热。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令我们欣喜的是烧瓶的内壁渐渐产生了白色小颗粒:樟脑丸升华后的气体遇到降温后的烧瓶,放热凝华成樟脑丸小颗粒。
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想,我们记录下实验过程,经过交流得出一致结论:樟脑丸升华后的气体遇冷放热可凝华成樟脑丸。
我和同学通过思考和实验最终寻找到了消失的樟脑丸。这次经历再一次验证了:学习物理需要多质疑、多思考、多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