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哪些改进的方法求学霸帮帮忙,谢谢
通过浓硫酸洗气,脱水
B.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仪器相同;专故填:A;(2)采属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故填: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C. 高考化学 怎么找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一般是缺少尾气处理或者安全瓶。严格定量实验需要注意水蒸气的处理。
D. 小捷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更容易看出倒立实像不仅是上下相反、而且是左右相反.
同时蜡烛燃烧有火焰,不如发光二极管安全.
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同时蜡烛会越烧越短,而二极管不会.
(2)①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首先要找到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便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②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5cm;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10cm处,物距u=40cm>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则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将光屏向凸透镜靠近,即向左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
(4)如果将光源移至10cm处,此时物距u=10cm=f.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屏上将出现一个圆形光斑.
故答案为:
(1)光源较稳定(或便于比较像的大小或便于确定成像的情况等);
(2)亮点;10;
(3)A;左;照相机;
(4)C.
E. 化学题目中问及“实验装置中的不足,并要求进行改进”时。答题思路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要看是什么实验,如果有关气体的可以看其是否采取防倒吸装置,若是有版害气体则需要尾气处理权装置,看看有没有。
有的实验是缺少温度计或者玻璃棒之类的,只要多做做不同类型的实验题多看看就会自然的明白题意的。
希望能帮到你,
F. 小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1)他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
(1)同时蜡烛燃烧有火焰,不如发光二极管安全.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同时专蜡烛会越烧属越短,而二极管不会.
因此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更容易看出倒立实像不仅是上下相反、而且是左右相反;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
(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偏上,因此光屏上承接的像偏下,要想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上调整.
(3)调整高度后进行试验,他发现当发光体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则光屏应 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越来越 大,当发光体在 焦点或焦点以内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发光体的像.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物距一定,凸透镜的焦距在增大,成像的像距也在增大.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时,其实是减小了物距,所以像距增大,成的像也会更大.
故答案为:(1)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2)缩小;下方;上;(3)远离;大;焦点或焦点以内;(4)越大;越大.
G. 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改进的方法 如题
注射器内加入来100ml水,然后自往广口瓶塞上插注射器,把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广口瓶中,并盖上插着那根灌着100ml水的注射器的盖子,待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时把注射器内剩余的水注入量筒,计算比100ml少了的体积.然后用这个体积比上250就是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H. 改造的装置与教材的装置相比,优点是
(1)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改进后的装置比图回1的装置的优点为:能防答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能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可采用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方法.
故答案为:(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
I. 化学改进后装置和之前实验装置比有什么优点。哪几个方面答。
改进装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实验装置要简洁易于操作;
2.实验现象要直观内;
3.安全问题,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环保问题,有污染的有没有尾气处理;
6.能否彻底符合题意。比如,反应物是否有杂质,是否有余下的等。
J. 改进了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弹簧抄夹关闭后酸液还会与大理石袭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气体增加,气压就会变大,于是酸液只能被压回漏斗中,又由于多空隔板的缘故,固液做到真正分离,于是反应停止,你想知道的再详细点的话可以看看“启普发生器”的词条,原装置与简易版有一样的功效,就是(弹簧夹)随开随用,随关随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