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的用途
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检验科、血液科、妇产科、生殖中心、计划生育研究所、职业病防治所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主要应用范围包括: 主要做羊水G带染色体分析,用于诊断胎儿的染色体异常,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多用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X连锁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先天畸形等。适应症:
孕妇年龄达35岁或以上;
孕早、中期血清筛查阳性的孕妇;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病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夫妇一方为先天性神经管缺陷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该病患儿的孕妇;
有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史、畸胎史、死胎或死产史的孕妇;
怀有严重单基因遗传病高风险胎儿的孕妇;
有异常胎儿超声波检查结果者(含羊水过多者);
夫妇一方有致畸物质接触史;
疑为宫内感染的胎儿。 同时检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畸变,检测染色体复杂易位,微小损失,快速检测间期及单倍体细胞染色体断裂非整倍体和超二倍体,检测微核染色体来源进行微核分析,检测双着丝粒染色体及无着丝粒染色体等不稳定畸,变检测遗传物质损伤后的修复。
② 如何进行人体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核型亦称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或染色体组)的表型。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如蚕豆的体细胞2n=12,它的配子n=6;玉米的体细胞2n=20,配子n=10;人类体细胞2n=46,配子n=23。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结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染色体可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臂,造成中间着丝粒,亚中间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现代分类学和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蚕豆或蛙类染色体标本制片10张,或10个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照片。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放大机、显影盆、游标卡尺、测微尺、剪刀、镊子、计算器、座标纸、绘图纸、胶水、3号放大相纸。
米吐尔、无水亚硫酸钠、对苯二酚、硼砂、炭酸钠、溴化钾、大苏打、钾矾。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测量 若用染色体制片标本进行直接测量时,必须利用显微镜与测微尺,事先要用台微尺对目微尺的单位长度进行标定后再进行工作, 仅对染色体长度较大的标本适合。一般标本还是先行拍照放大后进行测量,可得较好数据。首先目测照片上每条染色体长度,按长短顺序初步编号,写在每条染色体短臂的一端,同时确定主缢痕的位置,用游标卡尺逐条测量短臂和长臂长度。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及着丝粒指数。
相对长度=(每个染色体的长度/全部染色体长度)×100
臂比(率)=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着丝粒指数=(短臂长度/该染色体长度)×100
说明:以上公式每一项所代入的数据,均为求出5个或10个细胞同源染色体的短臂长度、长臂长度和全长的平均值(即5个或10个细胞中编号相同的染色体各项长度分别相加后以5或10除之)。
着丝点位置按臂比值确定:
臂比值
着丝点位置
简写
1.00
1.01-1.70
1.71-3.00
3.01-7.00
7.01以上
∞
正中部着丝点
中部着丝点区
近中部着丝点区
近端部着丝点区
端部着丝点区
端部着丝点
M
m
sm
st
t
T
(二)配对 根据测量数据,即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指数、次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形状和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剪贴配对。
(三)染色体排列 按染色体由长到短同源染色体重新编号, 由左向右顺序贴在纸上。着丝点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短臂在上,长臂在下。如有超数染色体、性染色体,则排在最后,完成上述步骤的染色体剪贴后, 再附一张同一照片的中期分裂相,即成为染色体核型图。
(四)绘制核型模式图及核型分析表
1.核型模式图 用绘图纸和座标纸绘制。座标纸放在绘图纸下作为标记,横座标为染色体序号,纵座标为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绘染色体时,长臂在下,短臂在上。
2.核型分析表
希望能够帮助您!
③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男孩,46条染色体看似正常,但2号染色体少了一条,同时多了一条衍生染色体。此外,2号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有易位,是父源性的(从父亲那边遗传的)。
④ 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
染色体分析系统通过摄像机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实时图像拍摄下来并传输到电脑上,再利用染色体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调节处理、分割粘连和重叠的染色体、核型识别与排列、报告设计等操作,最后经检验医生确认后即可打印出图文并茂,清晰直观的染色体检查报告。
荧光检测仪,直接判读检测系统中的荧光信号,根据特定探针的荧光信号变化,直接判断其对应的染色体DNA链上的碱基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出现杂交信号。系统直接记录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碱基或突变碱基是否存在的结论。
⑤ 靖邦科技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仪pcba什么特点
染色体核型分析仪pcba,核心点是全自动整玻片扫描与核型分析,核型分析实现无缝连接;全智能分割染色体排列,准确率大于90%;自动分割十字交叉、粘联和重叠的染色体,识别异常形态染色体。广泛该设备广泛应用于染色体检验和新生儿基因筛查。但是该型设备是一个系统,不单只是一台设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去操作。
⑥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原理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而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染色体核型特定位点的检测和标记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可通过荧光检测仪器,直接判读反应体系荧光信号的变化强度,直接测定染色体DNA链中单个碱基的突变。
⑦ 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⑧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有四十六条染色体,其中两条两条的形状相似、功能相近,称为一对,即人有23对染色体,分别编为1到23.从你的核型分析来看,你的(其中一条)2号染色体和(其中一条)7号染色体、(其中一条)1号染色体和(其中一条)3号染色体发生了部分交换。不知道你的知识储备怎么样,我说得详细一点。为了生孩子,你要给出一个卵子。这个卵子里面需要包含全部23条完全不一样的染色体(的遗传物质!哪怕他们全部碎了!只要你给出了完整的遗传物质,理论上孩子就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人类生理机制的限制,你在这两条2号染色体中(一条正常的,一条不正常)只能随机给出一条到卵子,7号染色体同理。如果2号和7号都给的是正常染色体,那么卵子里的遗传物质不多不少;如果给的都是交换后的那条非正常染色体,那么遗传物质也是不多不少(这里可能要想一下);如果2号给了正常的,7号给了非正常的,那么你卵子里的属于正常人2号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就多了,而属于正常人7号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就少了,那么孩子就畸形。再把1号染色体和3号染色体的情况考虑进去计算,我的结论是,再怀一胎,你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几率生出正常的婴儿。至于能不能自然怀孕,要看你的子宫状况。如果说子宫壁过薄什么的就不建议再怀孕了,孕妇的风险大。百分之二十五的概率,自己权衡一下值不值得冒险吧。
大一知识,忘得差不多了,仅供参考啊~
⑨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分析技术
一、GRQ带技术
人类染色体用Giemsa染料染色呈均质状,但是如果染色体经过变性和(或)酶消化等不同处理后,再染色可呈现一系列深浅交替的带纹,这些带纹图形称为染色体带型。显带技术就是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的不同区域着色,使染色体在光镜下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纹。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带纹,甚至每个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都有特异性。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带型,可以更细致而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个性。染色体特定的带型发生变化,则表示该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一般染色体显带技术有G显带(最常用),Q显带和R显带等。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耦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可判断单个碱基突变。此时,一个染色体核型,即为一个碱基。
三、光谱核型分析技术
SKY(spectralkaryotying)光谱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是一项显微图像处理技术,SKY通过光谱干涉仪,由高品质CCD获取每一个像素的干涉图像,形成一个三维的数据库并得到每个像素的光程差与强度间的对应曲线,该曲线经傅立叶变换之后得到该像素的光谱,再经由软件分析之后用分类色来显示图像或将光谱数据转换成相应的红绿蓝信号后以常规方式显示。
⑩ 如何进行人体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传统上是观察染色体形态,近年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染色体核型特定位点的检测和标记,可以精确地检测染色体上DNA链中,单个碱基的突变,从而大大提高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精度。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并借助染色体分带技术对某一生物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和编号。其分析以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
编辑本段原理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编辑本段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 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经行核型分析后,可以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来判断生物的病因,比如是由于缺少了什么样的基因才导致的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