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微机电容自动投切装置

微机电容自动投切装置

发布时间:2022-03-12 13:35:47

1. 珠海欧力CSP2000微机保护装置的特点

珠海欧力主要研发微机保护装置,除此之外还生产电动操作机构、温湿度控制器 、分接开关控制器等产品。总部位于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业务覆盖全国及东南 亚。珠海欧力微机保护装置等产品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CSP2000B可同时实现线路保护和各种备自投功能,包括母联备自投和线路备自投 。
CSP2000BH可以直接装在环网负荷开关柜上实现双电源投切。

外观精致小巧,型号功能齐全,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电动 机差动保护、电动机综合保护、电容器保护及PT切换装置等....

现在CSP2000已经有了升级版本——CSP2000-B系列,功能更强大,体积更小巧, 性能更稳定。

详细信息可以登录他们公司的网站: http://www.oleauto.cn/kygood/index.asp

2. 有谁能告诉我无功补偿的详细情况

无功补偿
无功功率补偿,简称无功补偿,在电子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 无功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无功补偿的意义: ⑴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 ⑵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数cosΦ=0.8增加到cosΦ=0.95时,装1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反之,增加0.52KW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 ⑶降低线损,由公式ΔΡ%=(1-cosΦ/cosΦ)×100%得出其中cosΦ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Φ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则: cosΦ>cosΦ,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功率因数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规划、实施无功补偿势在必行。 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 ① 集中补偿: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组; ② 分组补偿: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用户车间配电屏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 ③ 单台电动机就地补偿:在单台电动机处安装并联电容器等。 加装无功补偿设备,不仅可使功率消耗小,功率因数提高,还可以充分挖掘设备输送功率的潜力。 确定无功补偿容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在轻负荷时要避免过补偿,倒送无功造成功率损耗增加,也是不经济的。 ② 功率因数越高,每千伏补偿容量减少损耗的作用将变小,通常情况下,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补偿 就三种补偿方式而言,无功就地补偿克服了集中补偿和分组补偿的缺点,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补偿方式: ⑴因电容器与电动机直接并联,同时投入或停用,可使无功不倒流,保证用户功率因数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既有利于用户,也有利于电网。 ⑵有利于降低电动机起动电流,减少接触器的火花,提高控制电器工作的可靠性,延长电动机与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 无功就地补偿容量可以根据以下经验公式确定:Q≤UΙ0式中:Q---无功补偿容量(kvar);U---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Ι0---电动机空载电流(A);但是无功就地补偿也有其缺点:⑴不能全面取代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分组补偿;众所周之,无功补偿按其安装位置和接线方法可分为:高压集中补偿、低压分组补偿和低压就地补偿。其中就地补偿区域最大,效果也好。但它总的电容器安装容量比其它两种方式要大,电容器利用率也低。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分组补偿的电容器容量相对较小,利用率也高,且能补偿变压器自身的无功损耗。为此,这三种补偿方式各有应用范围,应结合实际确定使用场合,各司其职。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 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俗称的"静态"补偿方式。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过于频繁的动作使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 延时投切方式用于控制电容器投切的器件可以是投切电容器专用接触器、复合开关或者同步开关。 投切电容器专用接触器有一组辅助接点串联电阻后与主接点并联。在投入过程中辅助接点先闭合,与辅助接点串联的电阻使电容器预充电,然后主接点再闭合,于是就限制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 复合开关就是将晶闸管与继电器接点并联使用,由晶闸管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继电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但是复合开关既使用晶闸管又使用继电器,于是结构就变得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并且由于晶闸管对过流、过压及对dv/dt的敏感性也比较容易损坏。在实际应用中,复合开关故障多半是由晶闸管损坏所引起的 同步开关是近年来最新发展的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使机械开关的接点准确地在需要的时刻闭合或断开。对于控制电容器的同步开关,就是要在接点两端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由于同步开关省略了晶闸管,因此不仅成本降低,而且可靠性提高。同步开关是传统机械开关与现代电子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使机械开关在具有独特技术性能的同时,其高可靠性以及低损耗的特点得以充分显示出来。 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补偿状态,这时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5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入期间,此时电网可能已是容性负载即过补偿了,控制器则控制电容器组逐一切除,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导致系统崩溃。是否能形成振荡与负载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这个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定,要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补偿效果。 无功补偿的投切器件 1.1,交流接触器控制投入型补偿装置。由于电容器是电压不能瞬变的器件,因此电容器投入时会形成很大的涌流,涌流最大时可能超过100倍电容器额定电流。涌流会对电网产生不利的干扰,也会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为了降低涌流,现在大部分补偿装置使用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这种接触器有1组串联限流电阻与主触头并联的辅助触头,在接触器吸合的过程中,辅助触头首先接通,使电容器通过限流电阻接入电路进行预充电,然后主触头接通将电容器正常接入电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涌流限制在电容器额定电流的20倍以下。 此类补偿装置价格低廉,可靠性较高,应用最为普遍。由于交流接触器的触头寿命有限,不适合频繁投切,因此这类补偿装置不适用频繁变化的负荷情况。 1.2,晶闸管控制投入型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就是SVC分类中的TSC子类。由于晶闸管很容易受涌流的冲击而损坏,因此晶闸管必须过零触发,就是当晶闸管两端电压为零的瞬间发出触发信号。过零触发技术可以实现无涌流投入电容器,另外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次数没有限制,可以实现准动态补偿(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适用于电容器的频繁投切,非常适用于频繁变化的负荷情况。晶闸管导通电压降约为1V左右,损耗很大(以额定容量100Kvar的补偿装置为例,每相额定电流约为145A,则晶闸管额定导通损耗为145×1×3=435W),必须使用大面积的散热片并使用通风扇。晶闸管对电压变化率(dv/dt)非常敏感,遇到操作过电压及雷击等电压突变的情况很容易误导通而被涌流损坏,即使安装避雷器也无济于事,因为避雷器只能限制电压的峰值,并不能降低电压变化率。 此类补偿装置结构复杂,价格高,可靠性差,损耗大,除了负荷频繁变化的场合,在其余场合几乎没有使用价值。 1.3,复合开关控制投入型补偿装置。复合开关技术就是将晶闸管与继电器接点并联使用,由晶闸管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继电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但是复合开关技术既使用晶闸管又使用继电器,于是结构就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晶闸管对dv/dt的敏感性也比较容易损坏。 1.4,同步开关投入型补偿装置。同步开关技术是近年来最新发展的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使机械开关的接点准确地在需要的时刻闭合或断开。对于控制电容器的同步开关,就是要在开关接点两端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同步开关技术中拒绝使用可控硅,因此仍然不适用于频繁投切。可以预见:使用磁保持继电器的同步开关必将替代复合开关和交流接触器。
2. 瞬时投切方式
瞬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动态"补偿方式,应该说它是半导体电力器件与数字技术综合的技术结晶,实际就是一套快速随动系统,控制器一般能在半个周波至1个周波内完成采样、计算,在2个周期到来时,控制器已经发出控制信号了。通过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投切电容器组大约20-30毫秒内就完成一个全部动作,这种控制方式是机械动作的接触器类无法实现的。动态补偿方式作为新一代的补偿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很多开关行业厂都试图生产、制造这类装置且有的生产厂已经生产出很不错的装置。当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从性能上、元器件的质量、产品结构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动态补偿的线路方式 2.1 LC串接法原理如图1所示 这种方式采用电感与电容的串联接法,调节电抗以达到补偿无功损耗的目的。从原理上分析,这种方式响应速度快,闭环使用时,可做到无差调节,使无功损耗降为零。从元件的选择上来说,根据补偿量选择1组电容器即可,不需要再分成多路。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应该是非常理想的补偿装置了。但由于要求选用的电感量值大,要在很大的动态范围内调节,所以体积也相对较大,价格也要高一些,再加一些技术的原因,这项技术到目前来说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或使用者很少。 2.2 采用电力半导体器件 作为电容器组的投切开关,较常采用的接线方式如图2。图中BK为半导体器件,C1为电容器组。这种接线方式采用2组开关,另一相直接接电网省去一组开关,有很多优越性。 作为补偿装置所采用的半导体器件一般都采用晶闸管,其优点是选材方便,电路成熟又很经济。其不足之处是元件本身不能快速关断,在意外情况下容易烧毁,所以保护措施要完善。当解决了保护问题,作为电容器组投切开关应该是较理想的器件。动态补偿的补偿效果还要看控制器是否有较高的性能及参数。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控制器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时间,准确的投切功率,还要有较高的自识别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 当控制器采集到需要补偿的信号发出一个指令(投入一组或多组电容器的指令),此时由触发脉冲去触发晶闸管导通,相应的电容器组也就并入线路运行。需要强调的是晶闸管导通的条件必须满足其所在相的电容器的端电压为零,以避免涌流造成元件的损坏,半导体器件应该是无涌流投切。当控制指令撤消时,触发脉冲随即消失,晶闸管零电流自然关断。关断后的电容器电压为线路电压交流峰值,必须由放电电阻尽快放电,以备电容器再次投入。 元器件可以选单相晶闸管反并联或是双向晶闸管,也可选适合容性负载的固态接触器,这样可以省去过零触发的脉冲电路,从而简化线路,元件的耐压及电流要合理选择,散热器及冷却方式也要考虑周全。 2.3. 混合投切方式 实际上就是静态与动态补偿的混合,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接触器投切,而另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优势互补,但就其控制技术,目前还见到完善的控制软件,该方式用于通常的网络如工矿、小区、域网改造,比起单一的投切方式拓宽了应用范围,节能效果更好。补偿装置选择非等容电容器组,这种方式补偿效果更加细致,更为理想。还可采用分相补偿方式,可以解决由于线路三相不平行造成的损失。
3.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选择
选择哪一种补偿方式,还要依电网的状况而定,首先对所补偿的线路要有所了解,对于负荷较大且变化较快的工况,电焊机、电动机的线路采用动态补偿,节能效果明显。对于负荷相对平稳的线路应采用静态补偿方式,也可使用动态补偿装置。一般电焊工作时间均在几秒钟以上,电动机启动也在几秒钟以上,而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按40毫秒考虑则从40毫秒到5秒钟之内是一个相对的稳态过程,动态补偿装置能完成这个过程。
二、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选择那一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十几年来经历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线路--单片机--DSP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国内的总体状况,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生产厂家也愈来愈多,其性能及内在质量差异很大,很多产品名不符实,在选用时需认真对待。在选用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生产的控制器其名称均为"XXX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名称里出现的"无功功率"的含义不是这台控制器的采样物理量。采样物理量取决于产品的型号,而不是产品的名称。
1.功率因数型控制器
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线路中所占的比例。当cosΦ=1时,线路中没有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是这类控制器的最终目标。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很传统的方式,采样、控制也都较容易实现。 * "延时"整定,投切的延时时间,应在10s-120s范围内调节 "灵敏度"整定,电流灵敏度,不大于0-2A 。 * 投入及切除门限整定,其功率因数应能在0.85(滞后)-0.95(超前)范围内整定。 * 过压保护设量 * 显示设置、循环投切等功能 这种采样方式在运行中既要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要兼顾补偿效果,这是一对矛盾,只能在现场视具体情况将参数整定在较好的状态下工作。即使调整的较好,也无法祢补这种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线路重负荷时。举例说明:设定投入门限;cosΦ=0.95(滞后)此时线路重载荷,即使此时的无功损耗已很大,再投电容器组也不会出现过补偿,但cosΦ只要不小于0.95,控制器就不会再有补偿指令,也就不会有电容器组投入,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建议不做为推荐的方式。
2.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控制器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的控制器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的缺陷。一个设计良好的无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兼顾线路的稳定性及检测及补偿效果,并能对补偿装置进行完善的保护及检测,这类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 四象限操作、自动、手动切换、自识别各路电容器组的功率、根据负载自动调节切换时间、谐波过压报警及保护、线路谐振报警、过电压保护、线路低电流报警、电压、电流畸变率测量、显示电容器功率、显示cosΦ、U、I、S、P、Q及频率。 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备,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将补偿装置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线路在重负荷时,那怕cosΦ已达到0.99(滞后),只要再投一组电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采用DSP芯片的控制器,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叶变换得到实现。当然,不是所有的无功型控制器都有这么完备的功能。国内的产品相对于国外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
对于这种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与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一并考虑的,要求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动态补偿功能。由于这类控制器也都基于无功型,所以它具备静态无功型的特点。 目前,国内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在动态响应时间上较慢,动态响应时间重复性不好;二是补偿功率不能一步到位,冲击电流过大,系统特性容易漂移,维护成本高、造成设备整体投资费用高。另外,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尚未见到,这方面落后于发展。
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由控制器、晶闸管、并联电容器、电抗器、过零触发模块、放电保护器件等组成。装置实时跟踪测量负荷的电压、电流、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微机进行分析,计算出无功功率并与预先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自动选择能达到最佳补偿效果的补偿容量并发出指令,由过零触发模块判断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刻,实现快速、无冲击地投入并联电容器组。
无功补偿方式分类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主要方式有五种:变电站补偿、配电线路补偿、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 变电站补偿:针对电网的无功平衡,在变电站进行集中补偿,补偿装置包括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主要目的是平衡电网的无功功率,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系统终端变电所的母线电压,补偿变电站主变压器和高压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这些补偿装置一般集中接在变电站10kV母线上,因此具有管理容易、维护方便等优点,缺点是这种补偿方式对10kV配电网的降损不起作用。 配电线路补偿:线路无功补偿即通过在线路杆塔上安装电容器实现无功补偿。线路补偿点不宜过多;控制方式应从简,一般不采用分组投切控制;补偿容量也不宜过大,避免出现过补偿现象;保护也要从简,可采用熔断器和避雷器作为过流和过压保护。线路补偿方式主要提供线路和公用变压器需要的无功,该种方式具有投资小、回收快、便于管理和维护等优点,适用于功率因数低、负荷重的长线路。缺点是存在适应能力差,重载情况下补偿不足等问题。 在低压三相四线制的城市居民和农网供电系统中:由于用电户多为单相负荷或单相和三相负荷混用,并且负荷大小不同和用电时间的不同。所以,电网中三相间的不平衡电流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用电不平衡状况无规律性,也无法事先预知。导致了低压供电系统三相负载的长期性不平衡。对于三相不平衡电流,电力部门除了尽量合理地分配负荷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电网中的不平衡电流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还会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最终会造成三相电压的不平衡。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该装置具有在补偿线路无功的同时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作用。其理论结果可使三相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三相电流调整至平衡。实际应用表明,可使三相功率因数补偿到0.95以上,使不平衡电流调整到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0%以内。 随机补偿: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接,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动机同时投切的一种无功补偿方式。县级配电网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无功功率消耗在电动机上,因此,搞好电动机的无功补偿,使其无功就地平衡,既能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同时还可以提高电动机的出力。随机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装置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装置退出。更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的特点。适用于补偿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可较好的限制配电网无功峰荷。年运行小时数在1000h以上的电动机采用随机补偿较其他补偿方式更经济。 随器补偿: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熔断器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以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的补偿方式。配电变压器在轻载或空载时的无功负荷主要是变压器的空载励磁无功,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是农网无功负荷的主要部分.随器补偿的优点是接线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限制农网无功基荷,使该部分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电变压器利用率,降低无功网损,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缺点是由于配电变压器的数量多、安装地点分散,因此补偿工作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维护工作量大。 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用户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补偿方式。这种补偿方式,部分相当于随器补偿的作用,主要适用与100kVA及以上的专用配电变压器用户。跟踪补偿的优点是可较好地跟踪无功负荷的变化,运行方式灵活,补偿效果好,但是费用高,且自动投切装置较随机或随器补偿的控制保护装置复杂,如有任一元件损坏,则可导致电容器不能投切。其主要适于大容量大负荷的配变。
无功补偿应用

高压集中补偿的应用
低压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实现在柜体内组装,构成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接线简单、维护方便、节约成本。 优点:补偿效果好,容量可调整性好,接线简单、故障少、运行维护方便。 配置参考:根据成套柜补偿容量的要求进行配置。 低压成套柜配置容量参考: GGD柜型 柜体尺寸:1000mm(宽) ×600mm(深) ×2230(高)mm 可安装智能电容器数量:20台 40kvar(20kvar+20kvar) 无功补偿总容量:800kvar(40kvar×20) MNS柜型 柜体尺寸:600mm(宽) ×800mm(深) ×2200(高)mm 可安装智能电容器数量:12台 40kvar(20kvar+20kvar) 无功补偿总容量:480kvar(40kvar×12) ⑵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普通电容器就地补偿不恰当:随着大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采用大容量晶闸管电源供电后,致使电网波形畸变,谐波分量增大,功率因数降低。更由于此类负载经常是快速变化,谐波次数增高,危及供电质量,对通讯设备影响也很大,所以此类负载采用就地补偿是不安全,不恰当的。因为①电力电子装置会产生高次谐波,在负载电感上有部分被抑制。但当负载并联电容器后,高次谐波可顺利通过电容器,这就等效地增加了供电网络中的谐波成分。②由于谐波电流的存在,会增加电容器的负担,容易造成电容器的过流、过热,甚至损坏。③电力电子装置供电的负载如电弧炉、轧钢机等具有冲击性无功负载,这要求无功补偿的响应速度要快,但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是难以奏效。 美国斯威尔智能电容器成套设备能满足恶劣环境下的电容补偿要求.美国斯威尔专业开发的功率因数控制器结合智能电容器组,能快速响应电网功率因数突变的问题,毫秒级的捕捉谐波突变.防止过度补偿引起的设备损坏.同时美国斯威尔智能电容器成套设备具有谐波抑制能力,破坏电容与系统的并联谐振,部分吸收系统中的3、5、7次及以上谐波. ⑶电动机起动频繁或经常正反转的场合,不宜采用普通电容器就地补偿: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4-7倍,即使采用降压起动措施,其起动电流也是额定电流的2-3倍。因此在电动机起动瞬间,与电动机并联的电容器势必流过浪涌冲击电流,这对频繁起动的场合,不仅增加线损,而且引起电容器过热,降低使用寿命。 此外,对具有正反转起动的场合,应把补偿电容器接到接触器头电源进线侧,这虽能使电容随电动机的运行而投入。但当接触器刚断开时,电容器会向电动机绕组放电,,引起电动机自激产生高电压,这也有不妥之处。若将补偿电容器接于电源侧,当电动机停运时,电网仍向电容器供给电流,造成电容器负担加重,产生不必要的损耗。为此,对无功补偿功率较大的电容器,如需接在电源进线侧,则应对电容器另外加控制开关,在电动机停运时予以切除。 ⑷就地补偿的电容器不宜采用普通电力电容器:推广就地补偿技术时,不宜直接使用普通油浸纸质电力电容器,因为其自愈功能很差,使用中可能产生永久性击穿,甚至引起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3. 节约用电实用技术问答的目录

一、节约用电基本知识
1.为什么将节约能源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2.怎样抓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节电工作
3.怎样从管理上抓好农村节电工作
4.怎样从技术措施上抓好农村节电工作
5.怎样计算电功率
6.怎样计算电能表与互感器的合成倍率
7.怎样计算电能表所测电量
8.对电工测量仪表的级别和量程有什么要求
9.怎样选择计费用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准确度
10.怎样选择计费用电流互感器
11.怎样计算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荷阻抗
12.怎样选择计费用电压互感器
13.对计费电能表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14.对电能表的基本误差和最小起动电流有什么要求
15.我国现行电费的计价方式有哪两种
16.怎样计算基本电费
17.怎样计算实用电费
18.怎样计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19.怎样计算产品用电单耗
20.怎样计算节电量
21.怎样绘制有功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22.怎样绘制无功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二、输配电节电
23.输配电有哪些节电措施
24.农村电网有哪些降损措施
25.电力谐波的允许值是多少?怎样治理谐波
26.什么叫线损?什么叫电压降
27.常用裸绞线和电缆的电阻与电抗是多少
28.380/220V低压架空线路的电阻和电抗是多少
29.怎样计算负荷在末端的线路的损耗
30.怎样计算分支负荷线路的损耗
31.怎样用查表法计算线路的损耗
32.怎样从负荷曲线上求线损
33.怎样测算输配电线路的损耗
34.怎样用实测电压法求线路的损耗
35.怎样计算负荷在末端的线路的电压降
36.怎样计算分支负荷线路的电压降
37.怎样用查表法求电压降
38.对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有何要求
39.不同供电方式下的电压降、线损有什么不同
40.不同负荷分布下的电压降、线损有什么不同
41.不同电源位置与线损有什么关系
42.怎样合理调整运行电压以降低电网损耗
43.怎样通过提高小水电运行电压节电
44.怎样解决10kV级并网发电机超额定电压运行和欠发无功问题
45.线损大的长线路怎样实施自耦升压措施
46.什么是经济电流密度?其标准是多少
47.怎样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积
三、变压器节电
48.变压器有哪些节电措施
49.农用变压器有哪些节电措施
50.怎样进行农用变压器调荷节电
51.降低变压器本身损耗有哪些措施
52.S9系列变压器的技术数据如何?单价及维护费用为多少
53.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和箱变有哪些特点
54.什么是调容量变压器
55.调容量变压器的节能效果如何
56.怎样选择调容量变压器的容量
57.什么是有载调压变压器?它有哪些优点
58.怎样确定同型号、同参数并列变压器的投入台数
59.怎样确定两台不同型号、不同参数并列变压器的投入台数
60.怎样计算变压器的负荷率
61.怎样计算变压器的最佳负荷率和最大效率
62.怎样计算变压器年电能损耗及经济负荷率
63.怎样测算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
64.怎样测算变压器的效率
65.怎样确定变压器距负荷中心最近
四、无功功率补偿
66.为什么电网需采用无功补偿
67.采用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有哪些措施
68.农网建设与改造对无功补偿有什么要求
69.提高功率因数与降低线损有什么关系
70.提高功率因数与减小线路电压降有什么关系
71.提高功率因数与增加变压器供电能力有什么关系
72.对并联电容器运行有哪些规定
73.怎样确定并联补偿电容器的容量
74.怎样确定串联补偿电容器的容量
75.怎样计算功率因数
76.变电所高压集中无功补偿有哪些优缺点
77.变电所低压集中无功补偿有哪些优缺点
78.分组(或杆上)无功补偿有哪些优缺点
79.单机就地(或终端分散)无功补偿有哪些优缺点
80.怎样选择工厂无功补偿方式
81.怎样选择农网无功补偿方式
82.怎样确定变电所集中无功补偿容量
83.怎样确定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最佳安装位置
84.对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有哪些要求?补偿级数如何选择
85.简单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线路是怎样的
86.简单的高压自动无功补偿控制线路是怎样的
87.TBB系列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有哪些特点和技术数据
88.DB系列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有哪些特点和枝术数据
89.自立式自动投切电容器柜有哪些特点和技术数据
90.壁装式自动投切电容器柜有哪些特点和技术数据
91.HG40系列晶闸管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器有哪些特点
92.WWG系列微机型无功补偿控制器有哪些特点
93.同步电动机无功补偿有哪些优点
94.采用同步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其输出的无功功率如何计算
95.用调相机进行无功补偿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96.水轮发电机组作调相运行应注意哪些事项
五、电动机节电
97.电动机有哪些节电措施
98.农用电动机有哪些节电措施
99.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条件是怎样的
100.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包括哪些部分
101.怎样计算异步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和最佳负荷率
102.怎样测算异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效率及功率因数
103.怎样采用磁性槽泥改造旧电动机节电
104.长期轻载的异步电动机由三角形接线改成星形接线为什么能节电
105.怎样将负载时重时轻的异步电动机实现星-三角转换节电
106.用于40kW风机上的星-三角自动转换线路是怎样的
107.怎样根据已知负荷确定电动机最佳功率
108.电动机调速节电有哪些方法?怎样选择
109.采用变频器有什么好处
110.变频器有哪些额定参数
111.怎样选择变频器的额定参数
112.怎样根据不同生产机械选配变频器的容量
113.选择和使用变频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14.变频器各端子的功能是怎样的
115.变频器正转运行线路是怎样的
116.变频器正反转运行线路是怎样的
117.什么是软起动器?它有哪些特点
118.哪些场合最适宜软起动器作轻载节电用
119.使用软起动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120.常熟CR1系列软起动器不带旁路接触器的线路是怎样的
121.常熟CR1系列软起动器无接触器而有中间继电器的线路是怎样的
122.怎样确定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容量
123.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应注意哪些事顶
124.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线路是怎样的
125.怎样防止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自励过电压
六、风机、空压机及水泵节电
126.风机有哪些节电措施
127.风机有哪些基本参数
128.什么是风机的特性曲线
129.怎样测算风机的风量
130.怎样计算风机的风压
131.怎样计算风机的轴功率
132.怎样计算风机电动机的功率
133.怎样计算风机的效率和电能利用率
134.为什么对风机、水泵调速能节电
135.怎样选择风机、水泵类负载的变频器
136.怎样通过风机叶轮改造节电
137.空压机有哪些节电措施
138.怎样计算空压机管网漏气的电能损耗
139.水泵有哪些节电措施
140.水泵有哪些基本参数
141.什么是水泵的特性曲线
142.怎样估算水泵扬程
143.怎样测算水泵管路系统的扬程损失
144.怎样计算水泵的轴功率和效率
145.怎样计算水泵电动机的功率
146.怎样通过水泵叶轮改造节电
147.怎样通过合理选择扬程节电
148.怎样计算更换功率过大的水泵电动机的节电效果
七、电焊机及接触器节电
149.电焊机有哪些节电措施
150.怎样确定电焊机的无功补偿容量
151.怎样选择电焊机的初、次级电缆
152.怎样选择电阻焊机焊接回路组件的导线截面积
153.交流弧焊机空载自停线路是怎样的
154.直流弧焊机空载自停线路是怎样的
155.硅整流直流电焊机空载自停线路是怎样的
156.怎样计算弧焊机空载自停装置的节电效果
157.交流接触器有哪些节电措施
158.电容式无声运行节电器是怎样工作的?怎样选择元件参数
159.变压器式无声运行节电器是怎样工作的?怎样选择元件参数
160.怎样计算交流接触器无声运行的节电效果
161.怎样使用和维护无声运行节电器
162.继电器有哪些节电线路
八、电加热节电
163.电加热有哪些节电措施
164.怎样通过改善电弧炉二次回路节电
165.怎样通过合理增加装料量节电
166.怎样通过改善电炉的保温、绝热层及密封性节电
167.怎样计算感应炉无功补偿电容量
168.什么叫远红外加热?它有什么特点
169.怎样选择远红外辐射元件的表面温度
170.怎样确定被加热物的最佳加热温度和最佳照射距离
171.常用的远红外辐射元件有哪些
172.常用的远红外辐射涂料有哪些
173.常用的远红外辐射器有怎样的性能
174.设计和使用远红外加热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175.电加热设备由电热丝改造成远红外加热的节电效果如何
九、照明节电
176.照明有哪些节电措施
177.荧光灯与白炽灯比较节电效果如何
178.异形节能荧光灯与普通荧光灯比较节电效果如何
179.用T8型细管荧光灯取代T12型粗管荧光灯节电效果如何
180.镇流器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81.什么是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其技术数据如何
182.什么是电子镇流器?其技术数据如何
183.什么是绿色照明
184.常用电光源有哪些特性
185.怎样根据使用场所选用电光源
186.各种节能荧光灯的技术数据如何
187.什么是显色性?怎样根据显色性要求选择灯具
188.怎样的灯具悬挂高度是合理的、节电的
189.怎样的灯具距高比是合理的、节电的
190.照明术语及单位有哪些
191.常用材料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是多少
192.住宅、办公楼和公用场所的照度标准是多少
193.什么是照度补偿系数?怎样选取
194.普通住宅照明功率怎样选配
十、家用电器节电
195.使用空调器时怎样节电
196.怎样选择家用空调器的容量
197.怎样选择较大场所用空调器的容量
198.使用电冰箱时怎样节电
199.使用电视机时怎样节电
200.使用电脑时怎样节电
201.使用洗衣机时怎样节电
202.使用微波炉时怎样节电
203.使用电热器具时怎样节电
204.使用电炊具时怎样节电
205.使用电热油汀时怎样节电
206.使用电热水器时怎样节电
207.使用手机时怎样节电
208.各种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期是多长
参考文献

4. 珠海瑞捷RDS200微机保护装置特点

珠海瑞捷RDS200F装置(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保护。既可以分散在开关柜就地安装,也可以集中组屏安装。完善的设计保证了装置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可靠地运行。珠海瑞捷的微机保护装置具有国内首创发明专利,并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RDS200F主要功能:三段式过流保护、速断、限时速断、定时限过流、反时限过流保护、一次曲线/二次曲线可以选择、过负荷保护、告警/跳闸可以选择、零序保护、告警/跳闸可以选择、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重合闸保护、后加速保护、PT断线告警、防跳功能、三遥功能、故障事件记录和查询、RS485通讯、中文汉字显示等功能

5. 变电站里VQC装置是什么

VQC——II型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是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切换和并联电容器回投切答进行综合优化自动控制的通用设备。它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各种运行方式的变电站。该装置由控制器。打印机和自动控制屏组成,采用微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强,性能稳定,抗干扰性强,运行可靠、操作简便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6. 无功补偿的装置

选择哪一种补偿方式,还要依电网的状况而定,首先对所补偿的线路要有所了解,对于负荷较大且变化较快的工况,电焊机、电动机的线路采用动态补偿,节能效果明显。对于负荷相对平稳的线路应采用静态补偿方式,也可使用动态补偿装置。一般电焊工作时间均在几秒钟以上,电动机启动也在几秒钟以上,而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按40毫秒考虑则从40毫秒到5秒钟之内是一个相对的稳态过程,动态补偿装置能完成这个过程。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选择那一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十几年来经历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线路--单片机--DSP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国内的总体状况,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生产厂家也愈来愈多,其性能及内在质量差异很大,很多产品名不符实,在选用时需认真对待。在选用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生产的控制器其名称均为"XXX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名称里出现的"无功功率"的含义不是这台控制器的采样物理量。采样物理量取决于产品的型号,而不是产品的名称。
1.功率因数型控制器
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线路中所占的比例。当cosΦ=1时,线路中没有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是这类控制器的最终目标。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很传统的方式,采样、控制也都较容易实现。
* "延时"整定,投切的延时时间,应在10s-120s范围内调节 "灵敏度"整定,电流灵敏度,不大于0-2A 。
* 投入及切除门限整定,其功率因数应能在0.85(滞后)-0.95(超前)范围内整定。
* 过压保护设量
* 显示设置、循环投切等功能
这种采样方式在运行中既要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要兼顾补偿效果,这是一对矛盾,只能在现场视具体情况将参数整定在较好的状态下工作。即使调整的较好,也无法祢补这种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线路重负荷时。举例说明:设定投入门限;cosΦ=0.95(滞后)此时线路重载荷,即使此时的无功损耗已很大,再投电容器组也不会出现过补偿,但cosΦ只要不小于0.95,控制器就不会再有补偿指令,也就不会有电容器组投入,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建议不做为推荐的方式。
2.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控制器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的控制器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的缺陷。一个设计良好的无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兼顾线路的稳定性及检测及补偿效果,并能对补偿装置进行完善的保护及检测,这类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 四象限操作、自动、手动切换、自识别各路电容器组的功率、根据负载自动调节切换时间、谐波过压报警及保护、线路谐振报警、过电压保护、线路低电流报警、电压、电流畸变率测量、显示电容器功率、显示cosΦ、U、I、S、P、Q及频率。
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备,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将补偿装置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线路在重负荷时,那怕cosΦ已达到0.99(滞后),只要再投一组电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采用DSP芯片的控制器,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叶变换得到实现。当然,不是所有的无功型控制器都有这么完备的功能。国内的产品相对于国外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
对于这种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与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一并考虑的,要求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动态补偿功能。由于这类控制器也都基于无功型,所以它具备静态无功型的特点。
国内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在动态响应时间上较慢,动态响应时间重复性不好;二是补偿功率不能一步到位,冲击电流过大,系统特性容易漂移,维护成本高、造成设备整体投资费用高。另外,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尚未见到,这方面落后于发展。 由于现代半导体器件应用愈来愈普遍,功率也更大,但它的负面影响就是产生很大的非正弦电流。使电网的谐波电压升高,畸变率增大,电网供电质量变坏。
如果供电线路上有较大的谐波电压,尤其5次以上,这些谐波将被补偿装置放大。电容器组与线路串联谐振,使线路上的电压、电流畸变率增大,还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再这种情况下补偿装置是不可使用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电容器组串接电抗器来组成谐波滤波器。滤波器的设计要使在工频情况下呈容性,以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于谐波则为感性负载,以吸收部分谐波电流,改善线路的畸变率。增加电抗器后,要考虑电容端电压升高的问题。
滤波补偿装置即补偿了无功损耗又改善了线路质量,虽然成本提高较多,但对于谐波成分较大的线路还是应尽量考虑采用,不能认为装置一时不出问题就认为没有问题存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五次、七次、十一次或高通滤波器可以在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对系统中的谐波进行消除。
(三)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一般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由控制器、晶闸管、并联电容器、电抗器、过零触发模块、放电保护器件等组成。装置实时跟踪测量负荷的电压、电流、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微机进行分析,计算出无功功率并与预先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自动选择能达到最佳补偿效果的补偿容量并发出指令,由过零触发模块判断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刻,实现快速、无冲击地投入并联电容器组。

7. 什么叫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

我是设计院的,我们单位现在补偿一般选择WMRC07!
下面是他的特点! 既然你做毕业设计,那我就把我以前整理的无功补偿的都发给你吧!

WMRC07模块化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装置主要特点有:
(1)模块化结构。将数据检测、投切机构、电容器、保护、通信等所有功能元件集成在一个单元内,形成标准化模块,结构与功能模块化,根据用户不同要求自由组合,便于设备在使用现场的维修与调整。
(2)先进的智能投切装置。可控硅和路由无功耗开关无缝软连接,采用微机智能控制,实现过零投切,投切成功后,无功耗开关投入,可控硅再退出,运行功耗低、涌流小、谐波影响微弱,可控硅、无功耗开关和控制电路的使用寿命长。
(3)通信。充分地考虑设备的可持续性使用,采用标准的R$232、R$485接口,也可根据用户特殊要求配置Mc)dem、现场总线、红外、蓝牙等,与配网自动化装置有机结合。(4)采用智能型无功控制策略。以无功功率为控制物理量,以用户设定的功率因数为投切参考值,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稳态补偿号陕速跟踪补偿相结合,依据模糊控制理论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自动及时地投切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容量。根据配电装置三相中每一相无功功率的大小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依据“取平补齐"的原则投人电网,提高补偿精度。电压智能控制,以无功功率为投切限值,可设置投切延时,延时时间可调,既可支持快速跟踪无功补偿,也可支持稳态补偿。
(5)采集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信号、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及设备本身工况等数据,在线跟踪装置中无功的变化,依据模糊控制理论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同时可对自身故障进行自诊断,通过显示屏和通信口可直接显示输出故障及其故障类型,利于现场故障查找和确诊。(6)高功率密度,融合电力电子、通信、计算机众多先进技术,模块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一台无功补偿柜最大单柜容量达1000Kvar,单装置最大补偿容量达1100Kvar,单装置间可联网组成最大补偿容量11000Kvar。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选择那一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十几年来经历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线路--单片机--DSP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国内的总体状况,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生产厂家也愈来愈多,其性能及内在质量差异很大,很多产品名不符实,在选用时需认真对待。在选用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生产的控制器其名称均为"XXX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名称里出现的"无功功率"的含义不是这台控制器的采样物理量。采样物理量取决于产品的型号,而不是产品的名称。
1.功率因数型控制器
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线路中所占的比例。当cosΦ=1时,线路中没有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是这类控制器的最终目标。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很传统的方式,采样、控制也都较容易实现。
* "延时"整定,投切的延时时间,应在10s-120s范围内调节 "灵敏度"整定,电流灵敏度,不大于0-2A 。
* 投入及切除门限整定,其功率因数应能在0.85(滞后)-0.95(超前)范围内整定。
* 过压保护设量
* 显示设置、循环投切等功能
这种采样方式在运行中既要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要兼顾补偿效果,这是一对矛盾,只能在现场视具体情况将参数整定在较好的状态下工作。即使调整的较好,也无法祢补这种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线路重负荷时。举例说明:设定投入门限;cosΦ=0.95(滞后)此时线路重载荷,即使此时的无功损耗已很大,再投电容器组也不会出现过补偿,但cosΦ只要不小于0.95,控制器就不会再有补偿指令,也就不会有电容器组投入,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建议不做为推荐的方式。
2.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控制器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的控制器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的缺陷。一个设计良好的无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兼顾线路的稳定性及检测及补偿效果,并能对补偿装置进行完善的保护及检测,这类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 四象限操作、自动、手动切换、自识别各路电容器组的功率、根据负载自动调节切换时间、谐波过压报警及保护、线路谐振报警、过电压保护、线路低电流报警、电压、电流畸变率测量、显示电容器功率、显示cosΦ、U、I、S、P、Q及频率。
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备,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将补偿装置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线路在重负荷时,那怕cosΦ已达到0.99(滞后),只要再投一组电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采用DSP芯片的控制器,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叶变换得到实现。当然,不是所有的无功型控制器都有这么完备的功能。国内的产品相对于国外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
对于这种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与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一并考虑的,要求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动态补偿功能。由于这类控制器也都基于无功型,所以它具备静态无功型的特点。
目前,国内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在动态响应时间上较慢,动态响应时间重复性不好;二是补偿功率不能一步到位,冲击电流过大,系统特性容易漂移,维护成本高、造成设备整体投资费用高。另外,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尚未见到,这方面落后于发展。
三、滤波补偿系统
由于现代半导体器件应用愈来愈普遍,功率也更大,但它的负面影响就是产生很大的非正弦电流。使电网的谐波电压升高,畸变率增大,电网供电质量变坏。
如果供电线路上有较大的谐波电压,尤其5次以上,这些谐波将被补偿装置放大。电容器组与线路串联谐振,使线路上的电压、电流畸变率增大,还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再这种情况下补偿装置是不可使用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电容器组串接电抗器来组成谐波滤波器。滤波器的设计要使在工频情况下呈容性,以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于谐波则为感性负载,以吸收部分谐波电流,改善线路的畸变率。增加电抗器后,要考虑电容端电压升高的问题。
滤波补偿装置即补偿了无功损耗又改善了线路质量,虽然成本提高较多,但对于谐波成分较大的线路还是应尽量考虑采用,不能认为装置一时不出问题就认为没有问题存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五次、七次、十一次或高通滤波器可以在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对系统中的谐波进行消除。
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由控制器、晶闸管、并联电容器、电抗器、过零触发模块、放电保护器件等组成。装置实时跟踪测量负荷的电压、电流、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微机进行分析,计算出无功功率并与预先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自动选择能达到最佳补偿效果的补偿容量并发出指令,由过零触发模块判断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刻,实现快速、无冲击地投入并联电容器组。
例子:
一、SLTF型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适用于交流50 Hz、额定电压在660 V以下,负载功率变化较大,对电压波动和功率因数有较高要求的电力、汽车、石油、化工、冶金、铁路、港口、煤矿、油田等行业。
基本技术参数及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25oC~+40oC(户外型);-5oC~+40oC (户内型),最大日平均温度30oC
海拔高度:1000 m
相对湿度:< 85% (+25oC)
最大降雨:50 mm/10 min
安装环境:周围介质无爆炸及易燃危险、无足以损坏绝缘及腐蚀金属的气体、无导电尘埃。无剧烈震动和颠簸,安装倾斜度<5%。
技术指标:额定电压:220 V、380 V(50 Hz)
判断依据:无功功率、电压
响应时间:< 20 ms
补偿容量:90 kvar~900 kvar
允许误差:0~10%
二、SHFC型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适用于6kV~10kV变电站,可在I段和II段母线上任意配置1~4组电容器,适应变电站的各种运行方式。
基本技术参数及工作环境:
正常工作温度:-15~+50oC,相对湿度<85%,海拔高度:2000 m
技术指标:额定电压:6 kV~10 kV
交流电压取样:100 V (PT二次线电压)
交流电流取样:0~5 A(若 PT 取 10 kV 侧二次 A、C 线电压时,CT 应取 B 相电流)
电压整定值:6~6.6 kV 10~11 kV 可调
电流互感器变比:200~5000 /5 A 可调
动作间隔时间;1~60 min可调
动作需系统稳定时间:2~10 min可调
功率因数整定:0.8~0.99 可调
技术特征:电压优先:按电压质量要求自动投切电容器,使母线电压始终处于规定范围。
自动补偿:依据无功大小自动投切电容器组,使系统不过压、不过补、无功损耗始终处于最小的状态。
记录监测:可自动或随时调出监测数据、运行记录、电压合格率统计表等 (选配)。
智能控制:在自动发出各动作控制指令之前,首先探询动作后可能出现的所有超限定值,减少动作次数。
异常报警闭锁:当电容器控制回路继保动作、拒动和控制器失电时发出声光报警,显示故障部位和闭锁出口。
安全防护:手动可退出任一电容器组的自投状态,控制器自动闭锁并退出控制。
模糊控制:当系统处于电压合格范围的高端且在特定环境时如何实施综控原则是该系列产品设计的难点。由于现场诸多因素,如配置环境、受电状况、动作时间、用户对动作次数的限制等 而引起频繁动作是用户最为担扰的。应用模糊控制正是考虑了以上诸多因素而使这一“盲区”得到合理解决。

8. 无功补偿自动装置的说明书

好多公司生产这东西 不同公司说明书不一样呢

9. 电网中无功补偿,应在电容器前还是后串联电抗器,各有什么区别!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网负荷的不断增加,不但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电源分布,而且造成系统的无功分布不尽合理,甚至可能出现局部地区无功严重不足、电压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电力系统无功分布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向用户提供电能质量的优劣,而且还直接影响电网自身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在与用户直接相关的配电网中显得尤为重要。若无功电源容量不足,系统运行电压将难以保证。由于电网容量的增加,对电网无功要求也与日增加。此外,网络的功率因数和电压的降低将使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网络传输能力,并引起损耗增加。因此,解决好配电网络无功补偿的问题,对电网的安全性和降损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无功补偿点的选择以及补偿容量的确定,能够有效地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避免大量无功的远距离传输,从而降低有功网损。而且由于我国配电网长期以来无功缺乏,造成的网损相当大,因此无功功率补偿是降损措施中投资少回收高的有效方案。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常用的有: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低压集中补偿方式、杆上无功补偿方式和用户终端分散补偿方式。
2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案
2.1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
针对输电网的无功平衡,在变电站进行集中补偿(如图1的方式1),补偿装置包括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主要目的是改善输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终端变电所的电压和补偿主变的无功损耗。这些补偿装置一般连接在变电站的10kV母线上,因此具有管理容易、维护方便等优点。

为了实现变电站的电压控制,通常采用无功补偿装置(一般是并联电容器组)结合变压器有载调压共同调节。通过两者的协调来进行电压/无功控制在国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九区图便是一种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有效方法。然而操作上还是较为麻烦的,因为由于限值需要随不同运行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在某些区上会产生振荡现象;而且由于实际操作中变压器有载分接头的调节和电容器组的投切次数是有限的,而在九区图没有相应的判断。因此,现行九区图的调节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2.2低压集中补偿方式
在配电网中,目前国内较普遍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是在配电变压器380V侧进行集中补偿(如图1的方式2),通常采用微机控制的低压并联电容器柜,容量在几十至几百千乏左右,根据用户负荷水平的波动投入相应数量的电容器进行跟踪补偿。它主要目的是提高专用变用户的功率因数,实现无功补偿的就地平衡,对配电网和配电变的降损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证该用户的电压水平。这种补偿方式的投资及维护均由专用变用户承担。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自动补偿装置通常是根据功率因数来进行电容器的自动投切。就这种方案而言,虽然有助于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但对电力系统并不可取。虽然线路电压的波动主要由无功量变化引起,但线路的电压水平往往是由系统情况决定的。当线路电压基准值偏高或偏低时,无功的投切量可能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易出现无功过补偿或欠补偿。
对配电系统来说,除了专用变之外,还有许多公用变。而面向广大家庭用户及其他小型用户的公用变,由于其通常安装在户外的杆架上,实现低压无功集中补偿则是不现实的:难于维护、控制和管理,且容易造成生产安全隐患。这样,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受到了很大地限制。
2.3杆上补偿方式
由于配电网中大量存在的公用变压器没有进行低压补偿,使得补偿度受到限制。由此造成很大的无功缺口需要由变电站或发电厂来填,大量的无功沿线传输使得配电网网损仍然居高难下。因此可以采用 10kV户外并联电容器安装在架空线路的杆塔上(或另行架杆)进行无功补偿(如图1的方式 3),以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达到降损升压的目的。但由于杆上安装的并联电容器远离变电站,容易出现保护不易配置、控制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受安装环境和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等问题。因此,杆上无功优化补偿必须结合以下实际工程要求来进行:
(1)补偿点宜少,建议一条配电线路上宜采用单点补偿,不宜采用多点补偿;
(2)控制方式从简。建议杆上补偿不设分组投切;
(3)建议补偿容量不宜过大。补偿容量太大将会导致配电线路在轻载时出现过电压和过补偿现象;另外杆上空间有限,太多数电容器同杆架设,既不安全,也不利于电容器散热;
(4)建议保护方式应简化。主要采用熔断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作简单保护。
显然,杆上无功补偿主要是针对10kV馈线上的公用变所需无功进行补偿,因其具有投资小,回收快,补偿效率较高,便于管理和维护等优点,适合于功率因数较低且负荷较重的长配电线路,但是因负荷经常波动而该补偿方式是长期固定补偿,故其适应能力较差,应积极开发应用电容器组能自动投切的杆上无功补偿技术。
2.4用户终端分散补偿方式
目前在我国城乡各地,低压用户的用电量增长迅速,企业、厂矿和小区等对无功需求都很大,直接对用户末端进行无功补偿(如图1的方式4)将最恰当地降低配电网的损耗和维持配电网的电压水平的有效措施。对于企业和厂矿中的电动机,应该进行就地无功补偿,即随机补偿;针对小区用户终端,由于用户负荷小,波动大,地点分散,无人管理,因此应积极开发应用一种新型的低压终端无功补偿装置,并满足以下要求:①智能型控制,免维护;②体积小,易安装;③功能完善,造价较低。
与前面三种补偿方式相比,本补偿方式更能体现以下优点:①线损率可减少约 20%;②减小电压损失,改善电压质量,进而改善用电设备启动和运行条件;③释放系统能量,提高线路供电能力。缺点是由于低压无功补偿通常按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最大无功需求来确定安装容量,而各配电变压器低压负荷波动的不同时性造成大量电容器在负荷较轻时出现闲置,设备利用率不高。
综合以上四种无功补偿方式,技术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3 配电网无功补偿遇到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配电网建设的重视和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低压侧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系统中也开始普及。从静态补偿到动态补偿,从有触点补偿到无触点补偿,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目前无功补偿的出发点往往放在用户侧,只注意补偿用户的功率因数。然而要实现有效地降损,必须从电力系统角度出发,通过计算全网的无功潮流,确定配电网的补偿方式、最优补偿容量和补偿地点,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目前10kV配电网的线路上的负荷点一般无表计,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同时性无法保证。这对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和无功优化计算带来很大困难。
(3)电容器本身具备一定的抗谐波能力,但同时也有放大谐波的副作用。谐波含量过大时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电容器的过早损坏,同时使配电网的谐波干扰更严重。
4 结束语
在配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和做好无功优化,是一项建设性的降损节能措施。本文简要分析了四种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式,认为应综合考虑配电网和用户的特点,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应以用户的节能效益和电能质量为原则、积极探寻技术、经济上的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厉吉文, 孔庆军, 张连宏. MCVQ-1变电站电压无功微机综合控制系统〔J〕. 山东电力技术1999(5): 60-63
〔2〕 张勇军, 任 震, 廖美英等. 10kV长线路杆上无功优化补偿〔J〕. 中国电力, 2000, 33(9): 50-52
〔3〕 曹光祖. 应系统地重视分散和终端无功补偿〔J〕. 低压电器, 1999(5): 27- 30.
〔4〕 戴晓亮. 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 1999,23(6): 11-14

10.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有哪些保护

①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可显示系统的功率因数、系统电流、回电压、无功功率、环答境温度、谐波畸变率、电容投切状态。
② 可在线设置CT变比、PT变比、无功上下限、电压上下限、动作延时时间、温度上限、谐波百分比上限等参数。
③ 可对1-22组电容器进行循环式投切、堆叠式投切或寻优投切。
④ 保护功能完善:每个回路均有独立保护单元,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可用于本回路的过流保护。同时控制器具有过流、过压、欠压、谐波、缺相、超温保护,对整套装置起到完善的保护作用。
⑤ 成套柜体内装有高分断能力的塑壳断路器,可用于补偿装置的短路保护;无功补偿模块自带快速熔断器或配高分断能力的塑壳断路器(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可用于本单元的短路保护。断路器分断后,可将单元撤出,便于设备的检修与维护。
⑥ 分相、三相、混合三种补偿方式可选,配置灵活。
⑦ JKF系列控制器具有自动运行功能:停电退出,送电后自动恢复运行。
⑧ 运行在有谐波的场所可选择抑制谐波型无功补偿装置。

阅读全文

与微机电容自动投切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废弃机械师怎么进不去 浏览:781
义乌市哲诚五金制品厂 浏览:132
超声仪器使用了哪些效应 浏览:941
天梭机械表一个月差多少 浏览:769
南京林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97
阿为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79
为什么换个设备登录和平精英就归零 浏览:417
通力五金机电城位置 浏览:678
单片机超声波测距高位怎么消零 浏览:627
电动绞车的传动装置百度文库 浏览:44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作用是 浏览:390
山地自行车前后轴挡轴承如何折卸 浏览:698
苏州球阀阀门厂有哪些 浏览:43
机床撞机事故主管报告怎么写 浏览:253
水箱漂浮阀门什么材质好 浏览:483
为什么机械先驱没有了 浏览:494
麻将机变压器生产设备有哪些 浏览:350
制冷开30度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850
美团工具箱 浏览:273
生锈的外球轴承如何从轴上取下来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