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做了一个实验
200:6=80000:x
x=2400吨
答:有2400吨盐.
②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
答案是C。解释抄如下,根据题意,透袭镜的焦距为15cm,又根据图示,在蜡烛与凸透镜距离(物距)10cm,此时蜡烛位于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通过移动光屏是无法找到像的,为此可排除选项A 和B,如果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将小于10cm ,仍成虚像,可排除D选项。所以C是正确的(透镜向右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后,就可能在光屏找到实像)。
③ (2008陕西)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一支塑料管弯成∩型,一端插入硬
点燃左杯中的蜡烛后,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用硬纸片封住左杯口,杯内气压减小;而右杯水面的大气压不变,右杯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左杯,直到两杯水面受到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故答案为:减小,大气压.
④ 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在是这么个情况,蜡烛距离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所以u=10cm
而透镜的焦距f=15cm,所以u<f,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如果只能移动一个,那么光屏绝对不能动,A和B就排除了,所以就只有移动蜡烛或者移动透镜。
而C中,蜡烛向左移动,就有两种可能性,移动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还有就是两倍焦距之上。因为蜡烛在30cm的位置,最多移动到0cm。
所以当物距在f<u<2f之间的时候,成的像在两倍焦距之外,也就是70cm之外,所以所成的像不一定就在90cm处。
当物距等于30cm时,像在70cm处,所以光屏上还是没有清晰的像。
D中,移动透镜的同时物距在变大,像距在变小,所以在过程当中能找到清晰的像。
⑤ 23.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专;
(2)分析比较图甲、属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压力;(3)压力;受力面积.
⑥ 小明总爱在家里做些课外小实验.在学了电学知识后,小明与同学合作组装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想通
解:(1)电动机在钩码匀速上升的10s内消耗的电能W=UIt=3V×0.2A×10s=6J. (2)电动机提升钩码做的有用功W 有用 =Gh=mgh=0.05kg×10N/kg×0.6m=0.3J, W 总 =W, 所以电动机提升钩码的效率为η= ![]() |
⑦ Ⅰ.小明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
Ⅰ. (1)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② (3)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Ⅱ. (1)CO (2)CO 2 Ⅲ. 实验步骤:取少量该红回色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或稀答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与结论:若溶液变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 2 O;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产物中无Cu 2 O 化学方程式:Cu 2 O+H 2 SO 4 ===CuSO 4 +Cu+H 2 O(或Cu 2 O+2HCl ===CuCl 2 +Cu+H 2 O) |
⑧ 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
(3)在探究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有关时,必须控制挡板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改变物体的大小,结合表格可知1、4、7或2、5、8(或3、6、9)符合;
由1、4、7或2、5、8(或3、6、9)可知,像随物体的增大而增大,故可得结论: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4)分析比较1、2、3(或4、5、6,或7、8、9)三次实验的数据可知,物体的大小不变,挡板与小孔的距离变大,而像变小;故可得结论:当物体大小一定时,物体到小孔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小.
(5)小孔成像的大小还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我们可以在易拉罐外面包一层厚纸,将塑料薄膜封在纸筒末端,移动纸筒探究,即保持挡板缝隙长和挡板与小孔间距不变,改变易拉罐的长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离)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1)实像;光的直线传播;
(2)顺;D;
(3)1、4、7(或2、5、8或3、6、9);在小孔到物体的距离相同时,像随物体增大而增大;物体大小一定时,像随挡板与小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塑料薄膜(像)到小孔的距离;
在易拉罐外面包一层厚纸,将塑料薄膜封在纸筒末端,移动纸筒;保持挡板缝隙长和挡板与小孔间距不变,改变易拉罐的长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离)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
⑨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
这道题选C D 理由: 蜡烛目前位于1倍焦距以内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屏无法承接虚像 所以A,B错误 。 光屏为位于2倍焦距如果想成清晰的像蜡烛必须在 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题中说向左移动 可以达到条件 故C对 。 透镜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也可达到条件 故D对 所以 这道题选C,D 不懂问我呦
⑩ 小明做了一个实验把黄豆育成豆芽后质量时间的质量的75倍
x×7.5=7.5x(千克)
答:育成豆芽后的质量有7.5x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