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滑轮下面挂着一个钩码
砝码上升抄10cm(暂且假设那个尺子的单位为cm),那测力器移动距离为10*2=20cm,所做的功为20cm*0.6N=12cmN=0.12Nm
而实际砝码重力势能增加1N*10cm=10cmN
所以机械效率是10/12=83.33333%
②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
(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物体缓慢上升专;
(2)由属图示滑轮组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第3次测量中,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nh=3×20cm=60cm;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效率:
η=
W有 |
W总 |
Gh |
Fs |
2N×0.2m |
0.75N×0.6m |
③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
(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乙的距离为0.2m,丙中的距离为0.4,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4)不用机械所做的功W1=Gh=0.98N×0.2m=0.196J,
使用定滑轮做的功W2=F2×S2=1.02N×0.2m=0.204J,
使用动滑轮做的功W3=F3×s3=0.55N×0.4m=0.22J,
W1<W2;W1<W3,可见使用机械不省功.
故答案为:(1)能省力;(2)改变力的方向;(3)费距离;(4)使用机械不省功.
④ 如图是小明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他做了2.4J的有用功使重物匀速上升了0.4m,不计绳重及滑轮
从图可知,动滑轮由3段承担;
(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5N,指针指内在20N到容30N之间,所以小明所用的拉力F=25N,
则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3h=3×0.4m=1.2m,
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25N×1.2m=5J;
(2)额外功W额=W总-W有用=5J-2.4J=2.6J;
(3)滑轮组机械效率为:η=
W有用 |
W总 |
2.4J |
5J |
⑤ 小学科学实验做定滑轮实验时为什么实际测出的数值偏小
滑轮本身磨擦力
⑥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如图所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 测力计匀速移动
(1)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F 1 ≠G,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F 2 ≠G/2,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2)使用定滑轮时,将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或水平拉动测力计或先测出测力计重力);使用动滑轮时,要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 |
⑦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 |
W总 |
Gh |
Fs |
6N×0.1m |
2.4N×0.3m |
s |
h |
0.3m |
0.1m |
s2 |
h2 |
0.5m |
0.1m |
s3 |
h3 |
0.3m |
0.1m |
⑧ 如图是研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的实验装置(不考虑绳子、滑轮重和摩擦),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在这个实验中,不考虑绳子、滑轮重和摩擦,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要费回一倍距离,即答F=
1 |
2 |
1 |
2 |
⑨ 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