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简述风力发电机联轴器是如何实现扭矩限制功能的
我国是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大国,也是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大国,但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某些关键部件任然依赖进口,联轴器就是其中之一。风力发电联轴器作为风力发电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除了要求具有传递动力的功能外,还需要具有过载保护功能,扭矩限制器就是使风力发电联轴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关键部件,当负载超过额定载荷时自动打滑,实现对发电机组的过载保护。为实现风力发电联轴器的国产化,突破扭矩限制器的技术难点,必须构建用于扭矩限制器性能测试的研发条件。本课题旨在研制最大打滑扭矩为100kN.m并集强度试验、疲劳试验和打滑扭矩标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扭矩限制器综合测试试验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扭矩限制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基于风力发电机组对扭矩限制器的工作参数要求,采用静态试验,设计了扭矩限制器的标定方案;并对加载方式和扭矩测量方案进行了对比,拟定了采用摆动液压缸作为动力源的加载方式和采用扭矩传感器进行扭矩测量的方案。(2)对试验台机械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对加载机构、扭矩限制器夹具和以逆止器作为主要部分的负载机构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分析与计算,确定关键零部件型号和规格;完成试验台机械系统的三维建模;利用Workbench软件对重要结构件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3)设计了与试验台相配套的液压控制系统,实现加载扭矩的输入控制,为满足快速打滑过程大流量的需求,液压系统采用以蓄能器为主要油源,泵作为辅助油源的供油方案;并采用以插装阀和三位四通换向阀组成的大流量换向系统来实现摆动缸正反转控制;计算确定了液压系统的各项参数,完成了液压元器件的选型工作。(4)利用AMESim软件对所设计的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可以满足试验台对加载时间的要求,也验证了蓄能器容积是影响扭矩限制器打滑时间和卸载时间的主要因素,泵的排量对系统影响不大,验证了液压系统采用蓄能器作为主要油源的合理性。
② 风力发电原理及工作过程是什么
风力发电原理: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工作过程:
通过风轮把风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借助于发电机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风轮的转速一般比较低(每分钟几转到数十转),而发电机的转速通常很高(一般每分钟超过1000转),因此需要通过齿轮箱变速。
平轴风力发电机: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科分为升力型和阻力型两类。升力型风力发电机旋转速度快,阻力型旋转速度慢。对于风力发电,多采用升力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大多数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具有对风装置,能随风向改变而转动。对于小型风力发电机,这种对风装置采用尾舵,而对于大型的风力发电机,则利用风向传感元件以及伺服电机组成的传动机构。
风力机的风轮在塔架前面的称为上风向风力机,风轮在塔架后面的则成为下风向风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式样很多,有的具有反转叶片的风轮,有的再一个塔架上安装多个风轮,以便在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减少塔架的成本,还有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在风轮周围产生漩涡,集中气流,增加气流速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风力发电
③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发电机原理:
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力设备。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风力发电利用的是自然能源。相对柴油发电要好的多。但是若应急来用的话,还是不如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不可视为备用电源,但是却可以长期利用。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力发电机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
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机械连接与功率传递:水平轴风机桨叶通过齿轮箱及其高速轴与万能弹性联轴节相连,将转矩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此联轴节应按具有很好的吸收阻尼和震动的特性。
表现为吸收适量的径向、轴向和一定角度的偏移,并且联轴器可阻止机械装置的过载。另一种为直驱型风机桨叶不通过齿轮箱直接与电机相连风机电机类型。
(3)风力发电机组传动装置上工作扩展阅读:
发电机结构:
1,机舱:机舱包容着风力发电机的关键设备,包括齿轮箱、发电机。维护人员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塔进入机舱。机舱左端是风力发电机转子,即转子叶片及轴。
2,转子叶片:捉获风,并将风力传送到转子轴心。现代600千瓦风力发电机上,每个转子叶片的测量长度大约为20米,而且被设计得很象飞机的机翼。
3,轴心:转子轴心附着在风力发电机的低速轴上。
4,低速轴:风力发电机的低速轴将转子轴心与齿轮箱连接在一起。在现代600千瓦风力发电机上,转子转速相当慢,大约为19至30转每分钟。轴中有用于液压系统的导管,来激发空气动力闸的运行。
5,齿轮箱:齿轮箱左边是低速轴,它可以将高速轴的转速提高至低速轴的50倍。
6,高速轴及其机械闸:高速轴以1500转每分钟运转,并驱动发电机。它装备有紧急机械闸,用于空气动力闸失效时,或风力发电机被维修时。
7,发电机:通常被称为感应电机或异步发电机。在现代风力发电机上,最大电力输出通常为500至1500千瓦。
8,偏航装置:借助电动机转动机舱,以使转子正对着风。偏航装置由电子控制器操作,电子控制器可以通过风向标来感觉风向。图中显示了风力发电机偏航。通常,在风改变其方向时,风力发电机一次只会偏转几度。
9,电子控制器:包含一台不断监控风力发电机状态的计算机,并控制偏航装置。为防止任何故障(即齿轮箱或发电机的过热),该控制器可以自动停止风力发电机的转动,并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来呼叫风力发电机操作员。
10,液压系统:用于重置风力发电机的空气动力闸。
11,冷却元件:包含一个风扇,用于冷却发电机。此外,它包含一个油冷却元件,用于冷却齿轮箱内的油。一些风力发电机具有水冷发电机。
12,塔:风力发电机塔载有机舱及转子。通常高的塔具有优势,因为离地面越高,风速越大。现代600千瓦风汽轮机的塔高为40至60米。它可以为管状的塔,也可以是格子状的塔。管状的塔对于维修人员更为安全,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内部的梯子到达塔顶。格状的塔的优点在于它比较便宜。
13,风速计及风向标:用于测量风速及风向
14,尾舵:常见于水平轴上风向的小型风力发电机(一般在10KW及以下)。位于回转体后方,与回转体相连。
主要作用一为调节风机转向,使风机正对风向。作用二是在大风风况的情况下使风力机机头偏离风向,以达到降低转速,保护风机的作用。
④ 风力发电机常见故障及其分析概要
风电机组的故障率随着风电机组技术的发展而逐渐降低,但是对比于传统的发电系统,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等,风电机组的故障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其运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总的来说,由于工作环境恶劣、载荷复杂多变,风电机组较易发生故障; 海上风电机组由于会受到风暴、波浪的影响以及盐雾的腐蚀,比陆上风电机组更加容易发生故障; 另外风电机组的故障频率也随着风电机组尺寸的增大而相应有所提高。据统计,风电机组中故障率较高的部件有电气系统、转子叶片、变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齿轮箱等,各个部件的故障分布如图1 所示。虽然风电机组中发生电气和控制系统的故障较为频繁,但是维修该类故障所导致的风电机组停机时间是比较短的; 传动系统上的主轴、齿轮箱、发电机等故障率较低的故障,维修时间往往比较长,其中齿轮箱故障导致的风电机组停机时间最长,不同部件(子系统)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时间如图2所示。
图2 风力发电机组中各零部件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
Downtime caused by different parts and subassemblies in wind turbine
1 叶片
叶片( 桨叶) 是风电机组捕捉风能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环境恶劣,即便在风电机组正常工作时,叶片上往往承受着较高的应力,容易发生如下一些故障: 由于污染、剥落等原因引起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由于结构松动导致的叶片内部材料的移动、雨水通过裂纹进入叶片内部等原因导致叶片不平衡; 叶片变形、桨距控制失效等原因引起叶片空气动力学的不平衡; 疲劳、雷击等原因导致的叶片表面或内部结构出现裂纹等故障。
叶片受力产生裂纹或发生变形时,会释放出高频( 一般在1 kHz ~ 1 MHz) 的、时变的、非平稳的、瞬态的声发射信号。因此声发射检测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叶片损伤的探测与评估。由于叶片故障导致转子叶片受力不均,这些应力通过主轴传递会最终作用在机舱上,容易引起机舱的晃动,Caselitz P 等人通过在主轴上安装多个振动传感器,采集低频(0.1 ~ 10 Hz) 的振动信号,应用算法成功地分析了叶片转动不平衡等故障。
2 齿轮箱
齿轮箱是连接风电机组主轴和发电机的传动部件,其功能是将主轴上较低的转速提高到相对较高的转速,以满足发电机工作所需的转速要求。齿轮箱一般由一级行星齿轮和两级平行齿轮传动构成,其工作条件恶劣、工况复杂、传递功率大。齿轮箱中的行星齿轮、高速轴侧轴承、中间轴轴承、行星齿轮传动侧轴承以及其润滑系统较容易发生故障。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受交变应力、冲击载荷等作用的影响,齿轮容易发生齿面磨损、齿面擦伤、点蚀、断齿等故障; 轴承容易发生磨损、滚道滑伤、滚子打滑、外圈跑圈等故障。虽然齿轮箱不是风电机组中发生故障最频繁的部件,但是由齿轮箱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时间却是最长的,而且维修费用很高。因此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与预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Huang Q 等人通过对齿轮箱的振动信号分析,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的方法成功地诊断了齿轮箱故障; 另外基于轴承温度、润滑油温度和油液磨粒等信息的分析方法也相继被提出用于齿轮箱故障的检测。
3 电机( 发电机或电动机)
双馈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在目前的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中广泛被使用。其中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较高,其额定转速为1 500 r /min,因此机组中需要齿轮箱用于增速,这样使得机组重量较重,另外发电机的高速运转存在着一定的噪声污染; 电机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连接转子,变流器功率可以双向流动,通过转子交流励磁调节实现变速恒频运行,机组的运行范围很宽,在额定转速60% ~ 110%的范围内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率输出。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由风轮直接耦合电机转子工作,电机转速较低,一般为每分钟几十转。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启动转矩较大,定子绕组经全功率变流器接入电网,机组运行范围较宽,但发电机结构复杂、直径较大、成本较高。除了发电机以外,电动机也广泛地应用于风电机组的偏航、变桨等系统中。
电机的故障通常分为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电气方面故障有绕组短路、断路、过热、三相不平衡等。机械故障有轴承过热、损坏,定、转子间的气隙异常,转轴磨损变形等。通过对振动、电流、温度等信号的分析,可实现对电机故障的检测。
4 偏航、变桨和刹车系统
偏航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
1) 使风力发电机组跟踪风向;
2) 由于跟踪风向容易使得从机舱内引出的电缆发生缠绕,当缠绕过多时,偏航系统可用于解除电缆缠绕的问题。
变桨系统的作用是当风速改变时,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来改变风电机组获得空气动力的转矩,实现功率控制; 当风速过高或风电机组故障时,调整叶片到顺桨状态,实现制动。偏航和变桨系统工作较为频繁,偏航和变桨轴承承受的扭矩较大,偏航轴承部分裸露在环境中,容易受到沙尘侵害,盐(水) 雾腐蚀等影响而发生故障。变桨轴承由于其不完全旋转的工作特点,容易发生润滑不良的问题,导致轴承磨损等故障。刹车系统用于防止转子叶片旋转过快,以及当风电机组其他部件发生故障时,实现风电机组的停机。由于摩擦片磨损、受力过大等原因,刹车系统也较容易发生故障。液压系统由于具有单位体积小、动态响应好、传动力大、扭矩大等优良特点,在风电机组的偏航、变桨和刹车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液压回路相互干涉,使其故障机理复杂,失效模式多样。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有液压油污染、漏油、电磁阀、溢流阀故障、液压泵故障、油液过热、异常振动和噪声等。
5 变流器和变压器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电气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据统计资料表明,电气系统是风电机组中故障发生率最高的子系统,电气系统故障在风电机组所有的故障中约占比20%。虽然由电气故障引起的风电机组停机时间不长,但电气系统频繁发生故障,同样会导致高昂维修成本。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进一步提高,电气系统的故障频率也会随着增加。
电气系统的故障通常指由于过压、过流、过热、振动、湿度过大等原因所导致的电容、印刷电路板或功率半导体器件(如MOSFET 和IGBT) 等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它们的失效分别占了电气系统零部件故障中的30%、26%和21%。
6 控制系统和传感器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在偏航、桨距调节、电缆解绕、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系统中通常包含了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经由传感器将各类信号采集并传送至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和逻辑运算,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和保护风电机组的各个子系统,保障风电机组在安全、可靠、优化的状态下工作。
风力发电机组中安装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如风速仪、风向标、速度解码器、位置编码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偏航传感器等。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传感器的故障率较高。有统计资料表明,在风力发电机组中,14% 以上和40% 以上的风电机组故障分别是由传感器本身和传感器相关系统的故障引起的。
除了传感器外,控制系统的其他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包括控制板电路故障、伺服机构故障等。软件故障表现为系统出现偶发性的死机、不动作等问题,通常由于设计不合理、内存溢出等原因所导致的,通过重新启动控制系统等动作可消除该类故障。
https://mbd..com/newspage
⑤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哪些部件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叶片,轮毂,主轴,增速机,连轴器等。
⑥ 风力发电机组常见故障
风电机组的故障率随着风电机组技术的发展而逐渐降低,但是对比于传统的发电系统,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等,风电机组的故障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其运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总的来说,由于工作环境恶劣、载荷复杂多变,风电机组较易发生故障; 海上风电机组由于会受到风暴、波浪的影响以及盐雾的腐蚀,比陆上风电机组更加容易发生故障; 另外风电机组的故障频率也随着风电机组尺寸的增大而相应有所提高。据统计,风电机组中故障率较高的部件有电气系统、转子叶片、变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齿轮箱等,各个部件的故障分布如图1 所示。虽然风电机组中发生电气和控制系统的故障较为频繁,但是维修该类故障所导致的风电机组停机时间是比较短的; 传动系统上的主轴、齿轮箱、发电机等故障率较低的故障,维修时间往往比较长,其中齿轮箱故障导致的风电机组停机时间最长,不同部件(子系统)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时间如图2所示。
图1 风力发电机组中各零部件引起的故障分布
Fault distribu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parts and subassemblies in wind turbine
图2 风力发电机组中各零部件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
Downtime caused by different parts and subassemblies in wind turbine
1 叶片
叶片( 桨叶) 是风电机组捕捉风能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环境恶劣,即便在风电机组正常工作时,叶片上往往承受着较高的应力,容易发生如下一些故障: 由于污染、剥落等原因引起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由于结构松动导致的叶片内部材料的移动、雨水通过裂纹进入叶片内部等原因导致叶片不平衡; 叶片变形、桨距控制失效等原因引起叶片空气动力学的不平衡; 疲劳、雷击等原因导致的叶片表面或内部结构出现裂纹等故障。
叶片受力产生裂纹或发生变形时,会释放出高频( 一般在1 kHz ~ 1 MHz) 的、时变的、非平稳的、瞬态的声发射信号。因此声发射检测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叶片损伤的探测与评估。由于叶片故障导致转子叶片受力不均,这些应力通过主轴传递会最终作用在机舱上,容易引起机舱的晃动,Caselitz P 等人通过在主轴上安装多个振动传感器,采集低频(0.1 ~ 10 Hz) 的振动信号,应用算法成功地分析了叶片转动不平衡等故障。
2 齿轮箱
齿轮箱是连接风电机组主轴和发电机的传动部件,其功能是将主轴上较低的转速提高到相对较高的转速,以满足发电机工作所需的转速要求。齿轮箱一般由一级行星齿轮和两级平行齿轮传动构成,其工作条件恶劣、工况复杂、传递功率大。齿轮箱中的行星齿轮、高速轴侧轴承、中间轴轴承、行星齿轮传动侧轴承以及其润滑系统较容易发生故障。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受交变应力、冲击载荷等作用的影响,齿轮容易发生齿面磨损、齿面擦伤、点蚀、断齿等故障; 轴承容易发生磨损、滚道滑伤、滚子打滑、外圈跑圈等故障。虽然齿轮箱不是风电机组中发生故障最频繁的部件,但是由齿轮箱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时间却是最长的,而且维修费用很高。因此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与预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Huang Q 等人通过对齿轮箱的振动信号分析,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的方法成功地诊断了齿轮箱故障; 另外基于轴承温度、润滑油温度和油液磨粒等信息的分析方法也相继被提出用于齿轮箱故障的检测。
3 电机( 发电机或电动机)
双馈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在目前的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中广泛被使用。其中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较高,其额定转速为1 500 r /min,因此机组中需要齿轮箱用于增速,这样使得机组重量较重,另外发电机的高速运转存在着一定的噪声污染; 电机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连接转子,变流器功率可以双向流动,通过转子交流励磁调节实现变速恒频运行,机组的运行范围很宽,在额定转速60% ~ 110%的范围内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率输出。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由风轮直接耦合电机转子工作,电机转速较低,一般为每分钟几十转。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启动转矩较大,定子绕组经全功率变流器接入电网,机组运行范围较宽,但发电机结构复杂、直径较大、成本较高。除了发电机以外,电动机也广泛地应用于风电机组的偏航、变桨等系统中。
电机的故障通常分为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电气方面故障有绕组短路、断路、过热、三相不平衡等。机械故障有轴承过热、损坏,定、转子间的气隙异常,转轴磨损变形等。通过对振动、电流、温度等信号的分析,可实现对电机故障的检测。
4 偏航、变桨和刹车系统
偏航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
1) 使风力发电机组跟踪风向;
2) 由于跟踪风向容易使得从机舱内引出的电缆发生缠绕,当缠绕过多时,偏航系统可用于解除电缆缠绕的问题。
变桨系统的作用是当风速改变时,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来改变风电机组获得空气动力的转矩,实现功率控制; 当风速过高或风电机组故障时,调整叶片到顺桨状态,实现制动。偏航和变桨系统工作较为频繁,偏航和变桨轴承承受的扭矩较大,偏航轴承部分裸露在环境中,容易受到沙尘侵害,盐(水) 雾腐蚀等影响而发生故障。变桨轴承由于其不完全旋转的工作特点,容易发生润滑不良的问题,导致轴承磨损等故障。刹车系统用于防止转子叶片旋转过快,以及当风电机组其他部件发生故障时,实现风电机组的停机。由于摩擦片磨损、受力过大等原因,刹车系统也较容易发生故障。液压系统由于具有单位体积小、动态响应好、传动力大、扭矩大等优良特点,在风电机组的偏航、变桨和刹车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液压回路相互干涉,使其故障机理复杂,失效模式多样。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有液压油污染、漏油、电磁阀、溢流阀故障、液压泵故障、油液过热、异常振动和噪声等。
5 变流器和变压器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电气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据统计资料表明,电气系统是风电机组中故障发生率最高的子系统,电气系统故障在风电机组所有的故障中约占比20%。虽然由电气故障引起的风电机组停机时间不长,但电气系统频繁发生故障,同样会导致高昂维修成本。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进一步提高,电气系统的故障频率也会随着增加。
电气系统的故障通常指由于过压、过流、过热、振动、湿度过大等原因所导致的电容、印刷电路板或功率半导体器件(如MOSFET 和IGBT) 等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它们的失效分别占了电气系统零部件故障中的30%、26%和21%。
6 控制系统和传感器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在偏航、桨距调节、电缆解绕、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系统中通常包含了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经由传感器将各类信号采集并传送至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和逻辑运算,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和保护风电机组的各个子系统,保障风电机组在安全、可靠、优化的状态下工作。
风力发电机组中安装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如风速仪、风向标、速度解码器、位置编码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偏航传感器等。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传感器的故障率较高。有统计资料表明,在风力发电机组中,14% 以上和40% 以上的风电机组故障分别是由传感器本身和传感器相关系统的故障引起的。
除了传感器外,控制系统的其他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包括控制板电路故障、伺服机构故障等。软件故障表现为系统出现偶发性的死机、不动作等问题,通常由于设计不合理、内存溢出等原因所导致的,通过重新启动控制系统等动作可消除该类故障。
⑦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
在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发电机的定子直接连接到电网上,而转子在变流器的控制下实现交流励磁,
保持定子恒频恒压输出,基本运行步骤如下:
1、 发电机组在自检正常的情况下,叶轮处于自由运动状态;当风速满足运行条件且叶轮正对风向,
变桨系统将持续调整最佳桨距角,将发电机空载转速保持在切入转速上,主控系统若判定一切
准备就绪,则发出并网命令。
2、 变流器在接收到并网命令后,将先对母线进行预充电,当母线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网侧变流
器开始进行调制;而当网侧变流器正常运行后,机侧变流器开始自检,自检通过后开始对励磁
电流幅值、相位和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发电机定子空载电压和电网电压同频率、同相位、同幅
值,此时闭合并网接触器实现并网。
3、 当风速变化导致发电机转速变化时,变流器通过控制转子的励磁电流频率来改变转子磁场的旋
转频率、幅值、相位等参数,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频率和电网保持一致,从而实现风力发电
系统的变速恒频发电
⑧ 直驱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部分)
直驱电动机是直接驱动式电动机的简称,主要指电动机在驱动负载时,不需经过传动装置。 由于直驱电动机避免使用了传动带等传动设备,而这些传动部件恰恰是系统中故障率较高的部件,所以使用直驱电动机的系统,从技术上讲应具有更低的故障率。使用传动装置(如减速齿轮、带轮等)的机械系统,常常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重量增加,而且带来系统运行成本、噪声及传动效率等方面的多种问题。直驱电动机的诞生使得驱动装置变得更紧凑,重量更轻,控制起来也更加容易。直驱电动机根据其制造的原理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力矩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
(1) 力矩电动机。直流力矩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为了在一定体积和电枢电压下产生大的转矩额低的转速,直流力矩电动机一般做成扁平式结构,电枢长度与直径之比一般为0.2左右,极对数较多。为了减小转矩和转速的波动,选用较多的槽数和换向片数。通常采用永磁体产生磁场。定子是由软磁材料制成的带槽的圆环,槽中楔由铜板制成,兼作换向片,槽楔两端伸出槽外,一段作为电枢绕组接线用,另一端排列成环形换向器。转子的所有部件用高温环氧树脂烧铸成整体。
交流力矩电动机分为单相和三相两种,分别是从单相感应电动机和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基本系列派生的,结构和安装尺寸与基本系列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其转子导条通常采用较高电阻率的材料,如黄铜、纯铜、铝锰合金等,转子电阻较普通感应电动机大得多,因而其机械特性与普通感应电动机明显不同。
(2) 直线电动机。直线电动机是一种通过将封闭式磁场展开为开放式磁场,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直线电动机的结构可以看作是将一台旋转电动机沿径向剖开,并将电动机的圆周展开成直线而形成的。其中定子相当于直线电动机的初级,转子相当于直线电动机的次级,当初级通电流后,在初次级之间的气隙中产生行波磁场,在行波磁场与次级永磁体的作用下产生驱动力,从而实现运动部件的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