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自动装置配置原则

自动装置配置原则

发布时间:2022-03-06 21:43:48

㈠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准同期并列和自同期并列的区别

区别在于准同复期先调节后发电制机并列条件,再并入系统运行,自同期是未先进行励磁的发电机升速到允许范围,再有系统拉入同步运行。
具体概念如下:
准同期并列是将未投入系统的发电机加上励磁,并调节其电压和频率,在满足并列条件(即电压、频率、相位相同)时,将发电机投入系统。
自同期并列操作是将一台未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组升速到接近于电网频率,在滑差角频率不超过允许值,且机组的加速度小于某一给定值的条件下,首先合上并列断路器开关,接着立刻合上励磁开关,给转子加上励磁电流,在发电机电动势逐渐增长的过程中,由电力系统将并列的发电机组拉入同步运行。

㈡ 自动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用来自动的调节频率(从而调节有功)、自动调节电压(调节无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㈢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整定原则是什么

1、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动作,应确保全网及解列后的局部网频率恢复到专49.50HZ以上,并不得高于51HZ。
2、在各属种运行方式下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动作,不应导致系统其它设备过载和联络线超过稳定极限。
3、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动作,不应因系统功率缺额造成频率下降而使大机组低频保护动作。
4、自动低频减负荷顺序应次要负荷先切除,较重要的用户后切除。
5、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所切除的负荷不应被自动重合闸再次投入,并应与其它安全自动装置合理配合使用。
6、全网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整定的切除负荷数量应按年预测最大平均负荷计算,并对可能发生的电源事故进行校对。

㈣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保护及原理,根据双重化配置原则。 什么是双重化配置原则

a.设置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
b.两套全线速动保护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直流电源互相独立;
c.每一套全线速动保护对全线路内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均能快速动作切除故障;
d.对要求实现单相重合闸的线路,两套全线速动保护应有选相功能,线路正常运行中发生接地电阻
为4.7.3 条c 中规定数值的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应有尽可能强的选相能力,并能正确动作跳闸;
e.每套全线速动保护应分别动作于断路器的一组跳闸线圈;
f.每套全线速动保护应分别使用互相独立的远方信号传输设备;

简单地讲,就是每回线路配两套主保护

摘录自《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㈤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的作品目录

目录前言第二十章 强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第20-1节 控制方式一 发电厂与变电所的控制方式二 强电控制方式的主要类型第20-2节 控制室及其屏(屏台或台)的布置一 总的要求二 主控制室及网络控制室的布置三 单元控制室的布置四 控制屏(屏台或台)与继电器屏的布置五 常用屏(屏台或台)的型式及安装第20-3节 控制信号和测量一 总的要求二 三相操作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三 分相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四 空气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五 一个半断路器的二次接线六 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组的二次接线七 隔离开关的控制 信号和闭锁回路第20-4节 中央信号及其他信号装置一 中央信号装置二 发电机指挥信号三 全厂事故信号四 锅炉房联系信号五 隔离开关的位置指示信号六 采用闪光报警器的中央信号第20-5节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及互感器的选择一 交流电流回路及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二 交流电压回路及电压互感器的选择第20-6节 电气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设计一 监控计算机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应用二 微处理机监控装置在超高压变电所及电厂开关站的应用第20-7节 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一 二次回路的保护设备二 熔断器或自动开关的配置三 熔断器自动开关的选择四 控制、信号回路的设备选择五 跳合闸回路中的中间继电器及合闸接触器的选择六 控制回路中“防跳”继电器的选择七 串接信号继电器及附加电阻的选择八 端子排九 控制电缆与信号电缆十 小母线配置及二次回路标号第20-8节 变压器的冷却和调压方式的二次接线一 主变压器的冷却方式及二次接线二 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二次接线三 变压器无载调压分接开关的位置指示四 变压器测温装置附录20-1 控制屏(屏台)的模拟母线和小母线色别及二次回路编号附录20-2 LWX2型强电小开关选择参考资料附录20-3 控制屏台的外形及尺寸第二十一章 弱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第21-1节 总则一 弱电技术的要求及采用条件二 弱电参数的选择第212节 弱电控制方式和接线一 弱电控制回路的要求及分类二 弱电控制接线三 发电机调速 调压的控制方式及要求第21-3节 弱电信号方式和接线一 弱电信号回路的要求及分类二 弱电中央信号装置的要求与接线三 新型弱电事故信号设备第2-14节 弱电测量方式和接线一 弱电测量方式和要求二 弱电常测回路接线三 常用变送器的选型第21-5节 弱电电源系统一 弱电电源的分类及要求二 弱电电源系统的接线及供电方式三 弱电电源设备的选择及二次回路接线第21-6节 弱电装置屏(屏台)的型式与布置一 弱电控制室的要求和布置方式二 弱电控制屏(屏台)的结构和布置三 新型弱电屏(屏台)的选用四 弱电控制屏(屏台)和返回屏的屏面布置和要求第21-7节 提高弱电回路可靠性的要求与措施一 提高可靠性的主要措施二 提高弱电控制回路的可靠性措施三 降低弱电二次回路干扰电压的措施四 弱电装置的端子排设计五 晶体管装置的抗干扰试验标准第二十二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自动装置第22-1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BZT)一 备用电源的一次接线二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接线要求三 主变压器或线路的自动投入装置四 厂(所)用电源切换第22-2节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ZPJH)一 概述二 保持频率恒定的措施三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ZPJH)装置接线四 防止电动机反馈时ZPJH误动作的措施附录22-1 JPJH-4型晶体管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第二十三章 厂用电动机二次接线第23-1节 厂用电动机的测量仪表第23-2节 厂用电动机保护一 3~10kV厂用电动机保护二 380V厂用电动机保护三 保护的整定计算第23-3节 厂用电动机控制信号接线一 厂用电动机控制回路的基本接线二 汽机辅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三 给水系统电动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四 锅炉辅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五 除灰系统电动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六 供水系统电动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七 公用设备电动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八 输煤系统电动机的联锁及自动装置第23-4节 多台电动机拖动和调速电机的控制接线一 一台辅机用两台电动机拖动的控制接线二 双速电动机的控制接线三 可控硅串级调速装置四 电磁调速电动机五 电磁振动给料机控制接线第二十四章 操作电源系统第24-1节 综述一 蓄电池直流系统二 电容储能直流系统三 复式整流直流系统第24-2节 直流系统的分类及设计要求一 发电厂的直流系统和直流屏二 变电所的直流系统和直流屏第24-3节 蓄电池直流系统的设备选择一 直流系统的负荷统计二 蓄电池容量选择三 蓄电池的分类四 充电设备的选择五 直流系统的馈线熔断器和自动空气开关的选择六 直流馈线刀开关和转换开关的选择七 蓄电池回路设备的选择八 充电回路设备的选择九 蓄电池组端电池调整器的选择十 载流导体的选择十- 直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24―4节 直流馈线回路一 环形供电回路二 辐射形供电回路第24-5节 直流设备的布置及安装一 蓄电池室的布置二 端电池电动调整器的安装三 充电设备的布置四 蓄电池室的土建要求第24-6节 直流系统的保护和信号回路一 充电设备的控制和信号回路二 端电池调整器的接线三 绝缘监察装置和电压监视装置四 闪光装置五 事故照明切换装置接线第24-7节 电容储能直流系统一 储能电容器的容量和电压选择二 电容储能直流系统第24-8节 变电所复式整流直流系统一 复式整流系统接线二 复式整流装置的计算三 电流互感器输出功率计算四 铁磁谐振稳压器第24-9节 交流操作系统一 保护回路二 二次接线第24-10节 镉镍电池及其充电设备一 镉镍电池的基本特性二 镉镍电池直流屏接线三 镉镍电池直流系统设备选择和布置第二十五章 励磁系统第2-51节 概述一 励磁系统的分类二 对励磁系统的要求第25-2节 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一 系统接线及设备配套二 自动灭磁开关及控制接线三 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四 继电强行励磁装置五 设备参数的选择计算第25-3节 交流励磁机-静止整流器励磁系统一 设备配套二 励磁整流柜 灭磁柜和过电压保护装置三 自动和手动调整励磁装置的控制接线四 测量仪表五 中频试验电源六 设备布置第25-4节 其他励磁系统一 交流励磁机――静止可控整流器励磁系统二 交流励磁机――旋转整流器励磁系统(无刷励磁系统)三 静止励磁系统第25-5节 备用励磁系统一 备用励磁系统的要求二 备用励磁系统的设计条件三 备用励磁系统接线四 备用励磁系统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附录25-1 励磁系统的名词术语附录25-2 SWTA型自动和手动调整励磁装置附录25-3 自动调整励磁全控整流桥电力电缆的选择计算第二十六章 同步系统第26-1节 概述第26-2节 同步点和同步电压取得方式一 对同步电压的要求二 同步点及同步方式三 同步闭锁措施第26-3节 手动准同步一 集中同步二 分散同步三 组合式同步表第26-4节 自动准同步装置一 ZZQ-3B型自动准同步装置二 ZZQ-5型自动准同步装置三 自动准同步装置二次回路设计配合的问题第26-5节 自同步方式第26-6节 变电所的同步装置和线路的同步接线一 半自动导前相角准同步装置二 捕捉同步装置第二十七章 补偿装置二次接线第27-1节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一 概述二 串联补偿装置的保护方式三 信号传递和台上操作电源四 控制 信号和测量回路第27-2节 同步调相机二次回路一 同步调相机保护二 控制 信号和测量回路三 调相机励磁系统第27-3节 并联电抗器一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二 低压并联电抗器第27-4节 并联电容器组- 概述二 并联电容器组保护三 串联电抗器保护四 并联电容器组的控制和信号五 测量仪表第27-5节 静态无功补偿装置(SVS)第二十八章 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第28-1节 设计原则和一般规定一 概述二 设计范围与深度要求三 确定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主要问题四 电网继电保护对电源的基本要求五 保护要求的最小灵敏系数第28-2节 35kV及以上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线路保护配置原则一 概述二 相间保护三 单相接地保护第28-3节 11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线路保护一 概述二 110~220kV线路继电保护配置的具体要求三 110~220kV线路接地保护四 110~220kV线路相间距离保护五 110~220kV线路纵差保护六 110~220kV线路“四统一”定型保护屏的组成与使用第28-4节 330~50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线路保护一 超高压电网特点及对继电保护的特殊要求二 主保护与后备保护配置原则三 330~500kV线路保护配置方案四 双断路器主接线方式的线路继电保护的若干问题五 工频过电压保护第28-5节 母线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一 母线保护的配置原则二 母线保护构成原理及其适应性三 各种母线接线及其保护方式四 断路器失灵保护第28-6节 自动重合闸一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应用与配置原则二 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三 综合自动重合闸装置四 自动重合闸与保护的配合五 综合自动重合闸的整定计算第28-7节 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及故障录波装置一 概述二 电网安全稳定装置的功能与分类三 电网稳定控制装置四 电网解列装置五 低频减载六 故障录波装置第28-8节 电网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一 整定计算的主要问题二 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三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零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四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接地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五 高频相差保护整定计算六 母线保护整定计算第二十九章 主设备继电保护第29-1节 主设备继电保护设计原则一 设计原则及范围二 设备选型三 保护出口四 保护电源第29-2节 发电机保护一 100MW以下发电机保护配置二 定子绕组相间短路保护构成三 与母线直接连接的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保护四 反应定子绕组匝间短路的保护五 发电机外部相间短路保护六 定子绕组过负荷保护七 励磁回路接地保护第29-3节 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一 纵联差动保护整定计算二 横联差动保护整定计算三 定子单相接地保护的整定计算四 反应外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五 定子绕组过负荷保护的整定计算第29-4节 变压器保护一 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原则二 变压器瓦斯保护装置及整定三 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四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五 变压器相间后备保护配置原则及接线六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零序后备保护配置及接线七 变压器的过激磁八 变压器过负荷保护九 自耦变压器保护十 三相三柱式全星形接线变压器保护特点第29-5节 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一 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二 纵联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三 相间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四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零序后备保护整定计算五 变压器过负荷保护整定计算六 自耦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整定计算七 500/220kv联络自耦变压器零序保护改进方案(图29-25)的整定计算第29-6节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一 大型发电机组的特点及其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二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继电保护配置三 保护及其接线四 其它几种保护简介第29-7节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整定计算一 复合电流速断保护整定计算二 失磁保护整定计算三 过电压保护整定计算四 阻抗保护整定计算五 逆功率保护动作值的整定六 定子接地保护灵敏系数计算七 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整定计算八 发电机过负荷保护整定计算第29-8节 厂用电源保护一 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抗器保护二 高压厂用工作 备用(起动)变压器的保护三 低压厂用工作及备用变压器保护四 保护的整定计算第29-9节 6~10kV母线保护及其整定计算一 发电机电压母线保护二 变电所6~10kV母线保护三 保护的整定计算第29-10节 6~10kV线路保护及其整定计算一 6~10kV线路保护装设原则二 保护整定计算第29-11节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接地信号检测装置一 接地信号装置的分类及要求二 反应工频电容电流值的接地保护三 反应电容电流方向的接地保护四 反应零序电流有功分量的接地保护五 反应5次谐波分量的接地保护六 反应暂态分量首半波的接地保护七 其他接地检测信号装置附录29-1 三绕组变压器制动线圈的接法一 单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二 双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三 三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附录29-2 短线路纵联差动继电器附录29-3 非直接接地信号装置一 反应接地电容电流方向的非直接接地信号装置二 反应接地电容电流5次谐波分量的ZD-5型接地信号装置三 反应接地电容电流暂态分量首半波的ZD-3C型接地信号装置第三十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第30-1节 概述一 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二 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第30-2节 调度自动化的功能范围一 电网调度的职责范围二 地区电网的厂、所三 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四 调度自动化的功能与范围第30-3节 调度自动化系统一 系统的概念及配置原则二 系统配置的基本方式第30-4节 调度自动化的主要设备一 在线实时监控计算机二 人机联系设备三 远动终端(RTU)及通道四 电量变送器五 发电机组频率与有功功率自动调节装置第30-5节 规划与设计一 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二 设计的技术要求第30-6节 电网调度中心设计一 电网调度中心设计阶段和主要内容二 建筑物型式及布置三 机房设计第三十一章 电力系统通信第31-1节 系统通信的要求和方式一 系统通信的重要性和特点二 电力系统通信的主要内容三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四 电力系统的通信方式第31-2节 电力线载波通信一 传输信息内容二 基本原理和构成三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特点四 电力线载波终端机五 结合设备六 加工设备第31-3节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设计与计算一 通道设计的任务二 设计依据和条件三 通道的组织四 通道设计与计算五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频率分配第31-4节 微波通信一 微波通信简介二 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选择三 微波通信电路设计的质量标准四 微波传播及其计算五 微波站的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要求六 微波铁塔七 微波站的接地和防雷八 微波通信站的仪表配置第31-5节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二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第三十二章 厂(所)内通信第32-1节 概述一 厂(所)内通信的分类和要求二 厂(所)内通信组织措施和要求第32-2节 生产管理通信一 设计要求二 设备选择三 设计注意事项第32-3节 生产调度通信一 设计要求二 设备选择第32-4节 其它辅助通信方式一 生产扩音通信二 无线电移动通信三 电钟系统的设计第32-5节 通信电源一 常用通信设备供电电压及耗电量二 直流系统及设备选择第32-6节 音频通道的中继组合方式一 设计要求二 中继方式三 中继线通信方式的选择四 去水源地的通信线路五 去火车站的通信线路第32-7节 通信线路一 设计要求二 电缆线路的选择三 敷设方式四 主干电缆与配线电缆的设计五 架空杆路设计六 沿墙敷设电缆七 直埋电缆八 音频线路网络的传输设计第32-8节 通信房屋建筑的要求与布置一 通信建筑物的形式及内容二 通信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三 通信室的平面布置四 通信设备集中布置方案第三十三章 电气试验与检修设备的配置第33-1节 试验设备的配置一 试验设备的配置原则二 电气试验设备三 电测量仪表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调试四 电气和热机部分精密机件的修理设备第33-2节 检修设备的配置一 发电厂的电气检修设施二 变电所的电气检修设施三 超高压配电装置的检修设施四 油务设施第33-3节 电气试验室与检修间的布置一 电气试验室布置的一般原则与参考方案二 电气检修间布置的一般原则与参考方案附录33-1 设备参考表第三十四章 小型机组电气部分第34―1节 概述第34-2节 电气主接线一 电气主接线的重要性二 确定电气主接线所需的资料三 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四 发电机电压的选择五 发电厂与系统的连接六 发电机电压侧的接线七 升高电压侧的接线八 发电机电压系统及升高电压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九 电气主接线举例第34-3节 厂用电系统一 厂用电电压二 厂用电接线三 厂用电源的引接四 孤立电厂的起动电源第34-4节 二次接线一 操作方式二 中央信号三 同步装置- 励磁装置发电机的二次回路第34-5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一 发电机的继电保护二 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三 自动装置第34-6节 直流系统一 概述二 直流系统的设计原则三 直流系统接线举例第34-7节 电气设施布置一 概述二 发电机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三 主控制室的布置四 升压配电装置的布置五 发电机出线小室的布置六 厂用电气设备的布置

㈥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在电力学中,谐振的概念如下:当激励电源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将达到峰值。在电子与无线电领域,谐振常用于目标电信号的选取。类似地,在电力系统中,谐振也应用于诸多领域。

本文以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装置为例,结合其工作原理,阐述在快速熄弧以及电压恢复等方面,谐振得到了怎样的应用。

一、自动调谐指标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通常需要加装消弧线圈,其目的在于确保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能够补偿流经故障点的电容电流,从而降低故障点出现电弧的可能性。

消弧线圈在加装自动调谐装置后,强化了补偿跟随与补偿精度两方面的功能。自动调谐装置会根据系统电容电流大小,自动调节消弧线圈档位,从而确保档位电流与电容电流相匹配;同时装置会按照预先设定的调谐指标,选取能够达到最优调谐效果的档位。

自动调谐指标如下:

(1)残流

定义: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之差:IC-IL

国网公司在《变电运维管理规定~消弧线圈运维细则》中指出,安装自动调谐装置的消弧线圈,正常运行条件下,残流应在10A以内。

规定10A的目的在于,考虑到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单相接地故障时,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数值(补偿后的电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残流特指过补偿状态下(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的数值。即,调谐装置既要保证系统处于过补偿状态,也要保证过补偿的程度不能过大。

(2)脱谐度

定义: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的差值与电容电流之比:(IC-IL)/IC。

同样地,guo网公司在《bian电运维管理规定~消弧线圈运维细则》中规定,安装自动调谐装置的消弧线圈,正常运行条件下,脱谐度应在5%~20%。

从脱谐度的取值范围可以看出,该指标整定时有两点考虑:

1)脱谐度不宜过小。脱谐度表征系统偏离谐振状态的程度。此处谐振特指消弧线圈与系统对地电容之间的串联谐振,该谐振会带来中性点过电压;因此过小的脱谐度增大系统发生串联谐振的风险。

2)脱谐度不宜过大。与根据残流整定原理类似,在脱谐度过大,补偿程度过深时,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后,电弧熄灭速度与系统电压恢复速度较慢,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㈦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原则

1、电压互感器根据变压器一二次电压等级来配。2、电压互感器容量要满足供电保护要求。3、电流互感器根据二次接线来配置,如果只有计量和保护,就选择2组线圈的,如果还有差动保护,还得使用三组线圈的。4、电流互感器根据供电线路短路电流来配置。比如短路电流为5000A,互感器应该选择800/5的,这样才能保证保护回路在短路是磁通不会达到饱和。

㈧ 无功公布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无功补偿装置是指在电力系统(包括用户)中安装的用于平衡无功功率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并联电抗器、同期调整相机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如下所述。
(1)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和运行。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从整体上考虑无功补偿装置在各电压等级变电所、10KV以下配电网和用户侧配置比例的协调关系。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所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
(2)各级电网避免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与下一级系统之间不应有较大的无功电力交换。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应按照就地补偿的原则,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方式给予补偿。
(3)受端系统应有足够的无功电力备用。
(4)各电压等级的变电所应结合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经过计算分析,配置适当规模、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不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并应避免大量的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35-220KV变电所所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在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应高于0.95,且不低于0.92.
(5)各电压等级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组容量选择应根据计算确定,最大单组无功补偿装置投/切引起所在母线电压变化不宜超过电压定值的2.5%。
(6)对于大量采用10-220KV电缆线路的城市电网,在新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时,应根据电缆进/出线情况在相关变电站分散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
(7)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8)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事故备用无功容量和调压能力,并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时功率因数在0.85(带相)-0.97(进相)运行的能力,新建机组应满足进相0.95运行的能力。发电机自动厂用电时,进相能力不低于0.97.
(9)接入220-750KV电压等级的发电厂,为平衡送出线路的充电功率,在电厂侧可以考虑安装一定容量的并联电抗器。
(10)无功补偿装置的额定电压应与变压器对侧的额定电压相匹配。选择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时,应考虑串联电抗率的影响。
(11)电力用户应根据其符合性质采用适当的无功补偿方式和容量,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向电网倒送无功电力,同时保证电能质量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12)因特搞压工程引起部分无功潮流变化较大的线路,应装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㈨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哪些功能

发电机自动励磁、电源备自投(BZT)、自动重合闸、自动准同期、自动抄表、自动报警、自动切换和自动开启等。

㈩ 什么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一般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负荷大小的变化,如引起电力网的不稳定运行,即通过这些安稳装置切除部分负荷,保证大电网迅速回到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就是装在两个同步电网的联络线上,当两网不能保持同步时,执行自动解列的装置。还有自动切机功能,就是当电厂出口发生设备故障,导致输送能力低于电厂实际功率时,切除发电机组。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原动机供给发电机的功率总是等于发电机送给系统供负荷消耗的功率,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使上述功率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时,电力系统应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的作用过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运行。

(10)自动装置配置原则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电力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保护装置。电力设备和线路短路故障的保护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再增设辅助保护。主保护是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两种方式。远后备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近后备是当主保护拒动时,是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异常运行保护是反应被保护电力设备或线路异常运行状态的保护。

阅读全文

与自动装置配置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燃气的阀门有什么作用 浏览:771
机械厂喷漆环评收费多少 浏览:202
快e付怎么绑定设备 浏览:950
施工设备属于什么 浏览:876
506轴承的内径和外径是多少 浏览:998
惠州宏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293
石油化工装置电力设计规范解析 浏览:141
苏州工业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448
mk都包五金件掉漆 浏览:901
电车车把轴承正常是什么样的 浏览:526
如何拆卸机械键盘空格键 浏览:149
做木桶需要哪些机械 浏览:400
机械水位开关怎么调节 浏览:211
西安同传设备租赁哪个好 浏览:707
q50l仪表保养灯如何消除 浏览:260
电动工具锂电池拆机 浏览:858
仪表冲压机是做什么的 浏览:595
为什么机械是坑 浏览:714
东方红404后动力输出轴承怎么换 浏览:410
常用的暖气阀门图片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