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建成于年

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建成于年

发布时间:2022-03-05 03:06:30

㈠ 中国环流器新一号的介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1994年10月竣工,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主要技术参数和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

㈡ 报载中国建成全球首个人造太阳,有无更多详情

凤凰卫视消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已在安徽合肥进入总装。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中国的科学家们正朝这一理想加快前进步伐。今日,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的由二十五位国际顾问组成的委员会通过报告和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实地考察,了解了EAST的使命、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进展以及未来的计划。委员会认会,EAST使中国聚变研究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研究能力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EAST是「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cting tokmak)」的英文缩写。

委员会评估认为它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具有全超导磁体和主动冷却结构的托卡马克,能实现稳态运行。委员会对工程进展速度、研制质量和对关键部件的测试,尤其是对全部由等离子体所自行研制的超导磁体,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委员会强烈吁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给予长期的、充足的、持续的支持。

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科学家们把这类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它可以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和安全的能源。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EAST」装置就是这样的一种实验设备。据有关专家介绍,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运行是实现控制核聚变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在目前世界上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上,等离子体稳定运行的时间都很短,短的只有几秒钟,最长的也只有四分多钟,而「EAST」装置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非圆切面和全超导技术,等离子体稳定运行的时间可达十六分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能让等离子体运行时间最长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目前,这一装置的主要技术问题已被攻克,正进入总装阶段,计划于二○○五年建成。

专家们认为,这一实验装置可为欧、美、日、中等七方正在谈判筹建中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建设提供直接经验,并为未来聚变实验堆提供重要的工程和物理实验基础。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刚说,虽然「人造太阳」的奇观在实验室中已经出现,但离真正的商业运行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人造太阳」所发出的电能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进入人们的家中。但他预测,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状况,这一梦想最快有可能在五十年后实现。

㈢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核工业的发展装状况是什么样的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环流器实验技术实验室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于1997年通过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主持的验收。从而,中国第一个受控核聚变研究重点实验室即告建成。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1984年建成中国环流器一号,1995年建成中国环流器新一号以来,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其等离子体电流、等离子体密度及温度、放电持续时间等参数,以及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和等离子体辅助加热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均处于国际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行列。

㈣ 中国环流器一号拜托了各位 谢谢

1984年9月21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一座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实验装置 ──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在四川省乐山市郊的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 建成和顺利启动,并通过验收。 受控热核聚变是当时世界重大科研课题之一。它的任务是根据太阳和其他恒星 释放能量的原理,设法将氢弹爆炸这一瞬间完成的核聚变现象变成可以控制的过程, 从而使它的能量能充分被人类所利用。 早在50年代后期,中国已开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60年代初,因国民经济 暂时困难,研究几乎停止了。60年代后期,国际上出现了“托卡马克”(环形电 流器)研究热,中国也积极地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的科 技人员在没有这方面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的条件下,经历8年的苦苦攻关,终于研制 成功中国环流器一号。 中国环流器一号是一台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大环半径1.02米,有干式 长脉冲变压器、环向磁场线圈、内外垂直磁场线圈、内外真空室、超高真空机组和 高真空机组,以及主机支架及其驱动机构等六大部件。这套装置顺利启动后,产生 了等离子体,取得了预期的调度数据。 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受控热核聚变科研领域的装置建造 和实验手段有了新发展,为今后的物理试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采纳哦

㈤ 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什么装置

如同某些重原子能发生裂变,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样,某些轻核也能聚变成较重的核,并释放出比裂变时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能量。因此,轻核聚变将是人类获得核能的另一条更有远大前景的途径。人们开展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力求在人为可控的条件下将轻原子核(主要为氘、氚等)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受控核聚变。由于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因此它具有释放能量密度高、燃料丰富、成本低廉、与环境兼容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

然而由于聚变反应能够自持进行的条件十分苛刻,要首先使燃料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并使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几千万度甚至几亿度并持续足够长的热能约束时间,原子核才可以克服斥力聚合在一起,所以受控核聚变的实现极其艰难。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的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用一种环行磁约束装置——托卡马克研究领先于其他途径。

中国一直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学院于1986年自行研制成功托卡马克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1994年他们又研制成“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更在2002年12月研制成功“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HT一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在2002年至2003年冬季取得了重大进展,该装置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磁场的线圈上,使得磁约束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HT-7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成功的实现了在低杂波驱动下电子温度超过500万度、中心密度大于1.0×1019/m3、长达20秒可重复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1000万度、中心密度大于1.2×1.0 x 1019/m3、超导1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在离子伯恩斯波和低杂波协同作用下,实现放电脉冲长度大于100倍能量约束时间、电子温度2000万度的高约束稳态运行;最高电子温度超过3000万度。

等离子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表明,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放电长度达到1000倍热能约束时间。温度为1000万度以上,能对稳态先进运行模式展开深入的物理和相关工程技术研究的超导装置,在稳态高约束运行长度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㈥ 中国最大的核聚变研究中心在哪

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已在四川省乐山地区建成,并于1984年9月顺利启动,它标志着我国研究受控核聚变的实验手段,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并将为人类探求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美中两国科学家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中取得新成果。
目前,美、英、俄、德、法、日等国都在竞相开发核聚变发电厂,科学家们估计,到2025年以后,核聚变发电厂才有可能投入商业运营。205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人类。
核聚变反应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氚及惰性气体3He(氦-3),氘和氚在地球上蕴藏极其丰富,据测,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这就是说,1升海水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耗氘量只需304千克。
氘的发热量相当于同等煤的2000万倍,天然存在于海水中的氘有45亿吨,把海水通过核聚变转化为能源,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可供人类用上亿年。锂是核聚变实现纯氘反应的过渡性辅助“燃料”,地球上的锂足够用1万年~2万年,我国羌塘高原锂矿储量占世界的一半。
科学家们发现,以3He为燃料的核聚变反应比氘氚聚变更清洁,效益更高,而且与放射性的氘氚不同的是3He是一种惰性气体,操作安全。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博格、美国总统军备控制顾问保罗·尼采1991年曾撰文说,没有其它能源能像3He那样几乎无污染。
下世纪初,人类将在月球上开采地球上不存在的3He矿藏,用于代替氚,从而使目前世界各地建造的实验性聚变反应可以攻克关键性的难关,使其走上商用成为可能。地球上并不存在天然的3He,作为核武器研究的副产品,美国每年生产大约20千克,但一台实验性反应堆就需要至少40千克。月球上的钛矿中蕴藏着丰富的3He资源。
月球表面的钛金属能吸收太阳风刮来的3He粒子。据估计,月球诞生的40亿年间,钛矿吸收了大约100万吨3He,其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有史以来所有开发矿物燃料的10倍以上。1994年日本宣布了去月球开发3He的计划项目,日本比美国在3He聚变项目上的投资要多出100倍。
1986年起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就成了3He研究中心。只要从月球上运回25吨3He,就可满足美国大约一年的能源需要。目前,全球每年的能源消费大约1000万兆瓦,联合国1990年公布的数字,到2050年时将会猛增至3000万兆瓦,每年从月球上开采1500吨3He,就能满足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
按上述开采量推算,月球上的3He至少可供地球上使用700年。但木星和土星上的3He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核聚变为人类摆脱能源危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㈦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该项目于2009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立项,由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国家原子能机构通过强化科研投入和研发能力建设等,全力推动核聚变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此前,中核集团先后发展了多种类型的磁约束聚变研究装置,建成了中国环流器一号、新一号和二号A装置等三大国家重要科研设施,并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在HL-2M装置建设过程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研制单位,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与关键部件研发、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实现了可拆卸线圈结构,增强了控制运行水平,提升了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能力;

攻克了高镍合金双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压成型和焊接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形铜合金厚板材制造成型工艺,实现了高强度膨胀螺栓组件的自主国产化;研制成功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台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

以HL-2M装置建设为牵引,西物院掌握的特种材料、关键设备、极端条件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已形成“同步辐射”效应,在航空、航天、电子等前沿领域实现创新应用。

(7)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建成于年扩展阅读: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简介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中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

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是实现中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中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㈧ 想搞核聚变,中科院等离子所(合肥)和成都核工业西南研究院哪个好

成都核工业西南研究院比较好,你看下我们的简介。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聚变研究和聚变相关技术的开发获多项国家专利,具有原创性的分子束加料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际聚变一流杂志及国际聚变能源大会上发表。
本院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七五”期间部分迁至成都市,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全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科技人员11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7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55人,中级研究人员434人。
我国受控核聚变领域的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于1997年在我院建成并投入运行。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平衡、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高压大电流、超高真空、强磁场、强流离子源、微波加热、自动控制、复杂信息获取与处理、低温深冷、超导、大型电物理装置设计建造与维护维修、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22个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特别是198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两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及其实验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的水平,处于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行列,并在探索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A(HL-2A)于 2002年建成,2003年在该装置中首次实现偏滤器位形放电,把我国核聚变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配套与完善建设项目”,使这一核聚变装置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加热能力和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个新的台阶,具备了开展近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的能力。近几年在HL-2A装置上成功开展了偏滤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实验、超声脉冲分子束、低混杂波等专题改善约束实验研究,在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大功率电子回旋波加热、加料及杂质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充实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数据库,为“十二五”核聚变能源开发和完成ITER计划任务奠定了基础。HL-2A已实现高参数条件下连续重复稳定的偏滤器位形放电,运行参数达到:纵场2.7T,等离子体电流450kA,等离子体存在时间6s,等离子体密度达0.8×1020 m-3,能量约束时间达150ms,等离子体总储能达78kJ,电子温度5keV(约5500万度),获得了我国目前托卡马克装置最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在聚变堆设计与工艺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备了开展聚变堆物理设计、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聚变堆堆材料和聚变堆堆工艺的研发平台。2009年4月,HL- 2A 在国内托卡马克装置上首次实现高约束(H模)运行模式,获得的等离子体储能达40kJ,离子温度达2.8keV以上,等离子体约束改善因子达2。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
本院作为国家ITER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自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任务,承担了ITER的磁体重力支撑结构、屏蔽包层模块及第一壁、放电清洗与氚送气系统、中子通量监测系统和偏滤器朗谬尔探针系统等研制任务,以及ITER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关键工艺技术研发任务,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80年代中期,本院部份科技人员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渗注镀技术集成试验平台,成功开发出多种等离子体复合表面处理工艺;形成了离子镀膜、离子注入、微弧氧化、低温改性、等离子体炬和纳米粉末制备等优势项目,以及玻璃贴膜、中大功率特殊电源和数字真空计等优势产品。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与日常生活等领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欧盟标准设计、生产的表面处理设备出口欧盟,实现了整机出口发达国家零的突破。
本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国际前沿课题与先进水平,广泛利用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科技成果。目前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我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一届世界聚变能源大会、第十三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活动”(ITPA)诊断会议、第九届“中日聚变/裂变及先进能源系统材料会议”等国际会议。每年都有外藉科学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或短期技术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先后派出600多人次赴国外工作、进修和学术交流。随着ITER计划的实施,我院不断派出人员参加ITER计划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到ITER国际组织任职和工作。建院40多年来,全院已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成果奖4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本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分别于1978年和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于1999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出300多名硕士、100余名博士研究生。此外,我院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参加ITER计划,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才和聚变工程技术骨干。
2000年本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乐山基地创办了“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学院”,该学院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本、专科学历教育。
根据国家核能开发规划,“十二五”期间,我院将以“十一五”形成的能力和技术为基础,充分抓住ITER建造期间的良好的国际合作机遇,充分利用HL-2A及其升级改造后的装置以及承担的ITER计划项目,发展聚变关键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建设聚变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开发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和非核优势技术,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院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国际机构、外国政府和组织以及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在本世纪内升起中国的“人造太阳”,造福子孙后代!

阅读全文

与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建成于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角阀门怎么连接水龙头 浏览:146
机床装夹超重对机床有什么影响 浏览:476
燃气的阀门有什么作用 浏览:771
机械厂喷漆环评收费多少 浏览:202
快e付怎么绑定设备 浏览:950
施工设备属于什么 浏览:876
506轴承的内径和外径是多少 浏览:998
惠州宏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293
石油化工装置电力设计规范解析 浏览:141
苏州工业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448
mk都包五金件掉漆 浏览:901
电车车把轴承正常是什么样的 浏览:526
如何拆卸机械键盘空格键 浏览:149
做木桶需要哪些机械 浏览:400
机械水位开关怎么调节 浏览:211
西安同传设备租赁哪个好 浏览:707
q50l仪表保养灯如何消除 浏览:260
电动工具锂电池拆机 浏览:858
仪表冲压机是做什么的 浏览:595
为什么机械是坑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