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
A、省去装置甲和丁时,装置内和装置外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内收,能降低测定准确容度.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时,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完全吸收,能降低测定准确度.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能降低测定准确度.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
故选:D.
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
由装置图可知,该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干燥管E的质量增重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铁碳合金中碳的质量,进而计算铁的质量,再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故二氧化硫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测定,进入干燥管E的气体应除去二氧化硫、且干燥.
(1)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没有二氧化硫生成,故A、B均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
(2)加热条件下,Fe、碳都与浓硫酸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 | .
㈢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
(1)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氨水使锥形瓶中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或碱石灰; (2)利用装置A,可制取的无色气体; A.制备氯气Cl2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A不符合; B.可以制备O2,利用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B符合; C.可以制备CO2 气体,利用稀盐酸滴入大理石上反应生成,故C符合; D.NO2是红棕色气体,故D不符合; 故选BC;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与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 △ | .
㈣ 置换法测定Mg的摩尔质量如何检测本实验体系是否漏气其根据是什么
摘要
将量气管装上水,接上反应装置,然后调节量气管中水平面至零刻度处,固定放置3分钟,若水平面不下降即可认为实验体系不漏气。否则,必须重新检查安装整个实验装置。
㈤ 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图甲表示实验组的装置,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
(1)图甲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图中B装的是碳酸氢钠,目的是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根据图乙,在光照强度为2千勒司的时候,氧气既不吸收也不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图甲内的气体的体积不会增加,液面不移动. (2)在光照强度为4千勒司的时候,净光合作用强度为6mgO2/100cm2叶片?小时,根据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可知:每100cm2叶片每小时有机物(假设产物是葡萄糖)增重:180×6÷(6×32)≈5.6mg. (3)在F点和F点以后,在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所以光照强度不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温度等. (4)若图甲中的叶片过密,导致呼吸作用增大,所以图乙中的曲线整体下移. (5)在B瓶中加入离体的叶绿体为实验材料后,植物不再进行呼吸作用,而植物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在光照强度为8Klx时,每100cm2叶片每小时氧气为12mg+6mg=18mg. (6)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光反应停止,[H]和ATP减少,则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导致三碳的消耗减少,而三碳的合成不变,所以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上升. 故答案为:(1)碳酸氢钠(或Na2CO3);不变(或液面等高) (2)5.6mg(保留1位小数) (3)CO2浓度、温度等(回答一种即可) (4)向下. (5)18mg (6)上升
㈥ 化学题目
根据数据E装置增重6.6g,可能是E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克。反应可能是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红,得到铁。 (1)10.0g铁红样品可能是 FeO ,也可能是Fe2O3,也可能是 Fe3O4 ,也可能是其混合物。 若是 FeO ,则铁的质量m=7.78克。若是 Fe3O4 ,则 m=7.24克,若是混合物,则铁的质量在 7.78克和7.24克之间。所以 7.24克 <m<7.78克 (2)每生成44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就从铁红中夺取16克氧元素,现在生成6.6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就从铁红中夺取2.4克氧元素,那么10.0g铁红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0.0-2.4=7.6克。 所以,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7.6克除以10.0克再乘以百分之百=76% 说明:上述解题是估计题意做的,也需与你的题意一致。
㈦ 一道高三化学实验题
(1)D装置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这是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通过A中Na2CO3产生的CO2被C中的碱石灰吸收,测得这里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然后计算Na2CO3的纯度。所以空气中含有的少量CO2和H2O蒸汽若也被吸收,会造成测得的CO2质量偏大,即计算的Na2CO3的含量偏大。所以再加装一个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的影响。
分液漏斗中“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盐酸HCl有挥发性,会使得生成的CO2中混有HCl,但是又很难除去,一般会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但是会生成CO2,而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若不除去,到了C中,HCl也会被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
(2)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 8.80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C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而CO2都来自Na2CO3,关系是 Na2CO3 ------ CO2 106g------------44g 17.90x-----------8.80g 解得,x= 此处的数据有问题,建议再查查,可能是你没把题目打清楚 1、如果只有Na2CO3和其它不生成CO2的杂质混合,是不是CO2的增重,或者原固体样品的质量错了。 2、还可能是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这样,解法略改,设NaHCO3质量为x,Na2CO3质量y 则,它们生成的CO2的总和为8.8g x+y=17.9 x/84+y/106=8.8/44 解得,x=12.6g,y=5.3g Na2CO3的质量分数=5.3/17.9=29.6%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这个实验是定量实验,所以对数据的测量要求较高,这里有2个缺陷 1是生成的CO2会残留在装置中,而没有被C中的碱石灰完全吸收,会导致C中增重偏少,即测得的CO2偏少。 2是装置中原来存在的空气中的CO2也会对测量的质量带来影响 所以,这个实验一般会在整个装置的前面再加装一个鼓气的装置,而鼓入的空气则要先经过碱石灰,就是将装置中原有的空气中的CO2先排尽,再反应,最后再鼓气,将装置中残留的CO2都赶入C中被吸收,再测量C的增重就是较准确的CO2的质量了。
㈧ 若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1)因从溶液中反应生成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所以产生的气体首先经过干燥装置Ⅴ,然后版再进行二氧化硫气体权的催化氧化即经过装置Ⅱ,然后是收集S03,S0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所以选择装置Ⅳ进行冷却,使三氧化硫与二氧化硫分离,最后在Ⅲ中吸收未反应的SO2,故答案为:h;i;b;c;f;g;d; (2)为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硫尽可能多的转化为三氧化硫,应先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 (3)装置IV处是用来冷却三氧化硫气体,使之变成液态或固态,从而收集得到三氧化硫,所以可以在Ⅳ处看到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故答案为: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4)n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nmol二氧化硫,当反应结束时,Ⅲ处增重的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则转化了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n-m,所以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100%,故答案为: ×100%.
㈨ Ⅰ、(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
I(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而该题中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这样纸带上上所打点很少,不利于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从D点到F点的时间为:tDF=2T= ,所以有: v E= = f 根据mgh= mv 2- m v | 2
㈩ 成人牙膏中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现通过以下实验装置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牙膏的其它成分与盐
①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A、滴加盐酸过快,会导致生成的CO2不能完全被吸收,并被排出装置丙,所以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可使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提高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B、在甲乙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影响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C、在乙丙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响CO2,故不影响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D、反应结束后仍继续通入空气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影响CO2的量,提高了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③根据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O2+Ba(OH)2═BaCO3↓+H2O可知物质间的关系如下,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O2→BaCO3↓ 100 197 x bg
= x= g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 %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①盐;CaCO 3+2HCl=CaCl 2+H 2O+CO 2↑;②BC;③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使溶液增重.
与若实验测定装置丙增重mg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机械是坑
发布:2025-09-28 18:17:01
浏览:7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