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取二氧化氮时能否用水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制取二氧化氮时不能用水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用水不能吸收尾气中的N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也不能把NO完全吸收,且在吸收尾气后产生剧毒物质亚硝酸钠。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电厂废气的排放等。 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包括: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由于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缺氧)以及增加水体中有害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
B. 求二氧化氮尾气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3摩尔的二氧化氮与1摩尔的水反应,生成2摩尔的硝酸和1摩尔的一氧化氮气体)因为化合反应的定义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记忆时可记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定义是:是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通直流电,催化剂等)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化合反应的逆反应。(记忆时可记为“一变多”)故,3NO2+H2O=2HNO3+NO 既不是“一变多”也不是“多变一”,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还有你问这个反应是什么反应,其实是歧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
C.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B.制氯气时,
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NO有毒,应选NaOH溶液吸收尾气,故A错误;
B.氯气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故B错误;
C.乙烯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与空气密度接近,则不能利用排空气法,故C错误;
D.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均为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则制备氧气时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故D正确;
故选D.
D. 高中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的实验中尾气处理都用防污染装置的吸收式,
可以的,不过这本质上还是吸收式或收集式的一种
E.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应该改为短进长出,故回A错误;
B、浓硫酸答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装置中要防倒吸,图示收集装置和完全吸收装置都合理,故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产物为一氧化氮,无法达到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尾气吸收不能使用水,故C错误;
D、乙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收集方法应该为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图示收集方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F. 二氧化氮的尾气处理用什么
二氧化氮是酸性气体,处理酸性气体一般用碱液,NaOH溶液或Ca(OH)2,方程式如楼上所说
G. 中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注:a与b处分别接尾气处理装置)(个)实验室若用高
(1)反来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自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固体与固体反应制取气体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需要加热,需要酒精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五)①反应物中铜有1个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五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已经有了1个铜原子,4个氮原子,1u个氧原子,还少4个氢原子,五个氧原子,由于口前面的系数是五,所以口的化学式是H五O;
②实验室常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五,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NO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
③由于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氮,NO五常温八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现象是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故答案为:(1)A&nb七八;&nb七八;B&nb七八;&nb七八;CaCOz+五HC少═CaC少五+H五O+CO五↑&nb七八;&nb七八;(五)①H五O&nb七八;&nb七八;②B&nb七八;&nb七八;E
③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H.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制取二氧化氮(1)在图1装置中用铜与
(1)该装置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较差,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逸出不仅污染大气,还导致实验失败;
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空,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NO是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二氧化氮参加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则水进入试管内,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红棕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3NO2+H2O=2HNO3+NO.
I. 实验室制二氧化氮的尾气处理
用氢氧化钠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发生歧化反应
J. 实验室制NO 和二氧化氮的尾气处理用什么试剂
NaOH可以吸收NO2 但不能吸收NO 所以在NaOH装置之前应该另外加上一个通入O2的集气瓶把NO氧化成NO2,再让气流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达到处理尾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