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
第三问:
不加入葡萄糖溶液,加入干酵母,同样会产生微弱的呼吸作用,而且这个量专是未知难以属测定的,何况实验组都是在葡萄糖溶液里变温,这一组却是在水里,完全不能对比。为了辨明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影响,对照组只能保留葡萄糖而不能保留酵母。保留葡萄糖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反映了控制变量法的单一变量原则:排除一切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干扰。
第四问:
A>B-C的话,无法判断A(有氧下变温量)和B(无氧下变温量)的关系,除非你写A-C>B-C(但这样又无法判断A和B的状态下是否比起C升温了),所以综合来说最合适的只有A>B>C,既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比原状态升温、又可以表示有氧呼吸升温更加明显。
看得出来你对控制变量实验还有一些混乱的地方,如果还是搞不懂欢迎追问。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㈡ 如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情况.
(1)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含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在O2充足的条件下回进行需氧呼吸答,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2)分析表格实验步骤控制,A与B是对照实验,B试管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是制造无氧环境,A对应的是不加入石蜡油,活性干酵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B试管中应与A试管相同,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3)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保温桶内的温度.
(5)因为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多,因此假说成立时,装置A、B温度大小关系是A>B,若假设不成立,则装置A、B温度大小关系是B>A(或A=B).
故答案为:
(1)真核无氧
(2)①不加入石蜡油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3)去除氧气 隔绝空气
(4)有无氧气保温桶内的温度
(5)A>B 假设成立 B>A(或A=B) 假设不成立
㈢ 下图为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情况
(1)①.- ②.+ ③.- ④.+ (2)加热可以除去葡萄糖溶液中的溶氧 冷却的主要目的是防专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属 自 (3)修正因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等)改变而导致装置温度的改变,使实验数据更为准确 (4)提高溶氧量 (5)C=D<B<A(或C<D<B<A) |
㈣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1)①不加入石蜡油②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自
(3)③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有不懂再问
㈤ 下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
㈥ 求高中生物的实验设计题的解析思路指导
高中生物的实验设计主要是设计对照实验,所以一定要抓住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设计时要想好如何设制实验变量,在不同的条件下实验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如何观察和记录这些实验结果,再想办法控制无关变量。
㈦ 为什么相同时间内保温桶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越大表示保温效果越差
为什么相同时间内保温桶外表面的温度变化大?而保温桶效果缺差。因为相同时间内保温桶外面的秀斗温度是会变化的。而保温效果的话也会变差所以保温桶一定要在适当的温度环境中常遇到作用
㈧ 问详细解答 带解释的那种·拜托拜托。。。
答案Ⅰ.(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加入10g灭活干酵母
(4)A>B>C(5)1:3
㈨ 09年福建高考理综卷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w.w.w.k.s.5.u.c.o.m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C.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3.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 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4.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5.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 a B. b C. c D. d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7.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 硅 B. 硫 C. 铜 D. 铁8.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 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9.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 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12.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w.w.w.k.s.5.u.c.o.m A. 增大 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 相等 C. 增大 增大 D. 增大 , 增大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3. 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14.“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在环绕月球运行过程中,设探测器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速率为v,当探测器在飞越月球上一些环形山中的质量密集区上空时A.r、v都将略为减小 B.r、v都将保持不变C.r将略为减小,v将略为增大 D. r将略为增大,v将略为减小1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A.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P点的电势将降低C.带点油滴的电势将减少 D.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16.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甲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5.0 ,则外接一只电阻为95.0 的灯泡,如图乙所示,则w.w.w.k.s.5.u.c.o.mA.电压表v的示数为220v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50次C.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484w
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24.2J1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18.如图所示,固定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其右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质量分布均匀)的导体杆ab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两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现杆在水平向左、垂直于杆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导轨运动距离L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杆始终与导轨保持垂直)。设杆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此过程A.杆的速度最大值为 B.流过电阻R的电量为 C.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杆动能的变化量D.恒力F做的功与安倍力做的功之和大于杆动能的变化量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92分)必考部分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19.(18分)(1)(6分)在通用技术课上,某小组在组装潜艇模型时,需要一枚截面为外方内圆的小螺母,如图所示。现需要精确测量小螺母的内径,可选用的仪器有:A.50等分的游标卡尺 B. 螺旋测微器①在所提供的仪器中应选用 。②在测量过程中,某同学在小螺母中空部分360°范围内选取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选用一电器元件。图为该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同学对其提出质疑,先需进一步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器材(代号)规格 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1)电压表(V2)滑动变阻器(R1)滑动变阻器(R2)直流电源(E)开关(S)导线若干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 量程0~200mA,内阻约为10 量程0~3V,内阻约为10k 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 阻值范围0~15 ,允许最大电流1A阻值范围0~1k ,允许最大电流100mA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②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③若发现实验测得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图中曲线基本吻合,请说明该伏安特性曲线与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何异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 。20.(15分)如图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100 m,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m/s,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为10 m/s2,求:(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子弹击中目标靶?(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为多少?21.(19分) w.w.w.k.s.5.u.c.o.m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斜面处于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整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滑块从距离弹簧上端为s0处静止释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设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t1(2)若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小为vm,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速度大小为vm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W;(3)从滑块静止释放瞬间开始计时,请在乙图中画出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关系v-t图象。图中横坐标轴上的t1、t2及t3分别表示滑块第一次与弹簧上端接触、第一次速度达到最大值及第一次速度减为零的时刻,纵坐标轴上的v1为滑块在t1时刻的速度大小,vm是题中所指的物理量。(本小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2.(20分)图为可测定比荷的某装置的简化示意图,在第一象限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2.0×10-3T,在X轴上距坐标原点L=0.50m的P处为离子的入射口,在Y上安放接收器,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v=3.5×104m/s的速率从P处射入磁场,若粒子在y轴上距坐标原点L=0.50m的M处被观测到,且运动轨迹半径恰好最小,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不记其重力。(1)求上述粒子的比荷 ;(2)如果在上述粒子运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在第一象限内再加一个匀强电场,就可以使其沿y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求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并求出从粒子射入磁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加这个匀强电场;(3)为了在M处观测到按题设条件运动的上述粒子,在第一象限内的磁场可以局限在一个矩形区域内,求此矩形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并在图中画出该矩形。 23.(15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氯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 =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24.(13分)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含 、 、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________.(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3)验证滤液B含 ,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5)已知298K时, 的容度积常数 =5.6× ,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 =_______.25.(17分) w.w.w.k.s.5.u.c.o.m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实验一】收集NO气体。(1) 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上 (填序号)。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 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Zn+2NaOH=Na2ZnO3+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木目标。(2)选用B和 (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 =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6)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 方案乙(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26.(25分)回答下列Ⅰ、Ⅱ题Ⅰ.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A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C③ ④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Ⅱ.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散热。(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7.(15分) w.w.w.k.s.5.u.c.o.m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现型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苷、无氰基因型A_B_(A和B同时存在)A_bb(A存在,B不存在)aaB_或aabb(A不存在)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 ,或者是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㈩ (2014崇明县一模)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右图为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中
实验假设一: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因此既要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时释放的热量,也要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释放的热量.
(1)①A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释放的热量,因此要打开阀a;
②B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的热量,需要保证无氧环境,因此要关闭阀a,此外还要将240ml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冷却,目的是去除该溶液中的部分氧气.
(2)B装置关紧阀a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无氧环境.②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溶液中存在的氧气,以排除葡萄糖溶液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干扰.
(3)环境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准确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校正装置C,装置C中不加入活性干酵母(或加入等量的死酵母),其他设置同装置B.
(4)根据实验装置图中的温度计可知,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装置中的温度变化值.若实验假设成立,即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则装置A、B、C观察指标大小关系是:A>B>C.
(5)实验假设二: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CO2更多.要验证假设二还需要测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用具可知应该用0.5%的BTB溶液来检测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具体操作为:用橡胶管把管口2与弯玻璃导管连接起来,并把连接好的弯玻璃导管的开口端通入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装有0.5%的BTB溶液的小试管中.
(6)若假设成立,即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CO2更多.则装置A所在的小试管中BTB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的变化速度明显比装置B来得快.
故答案为:
(1)①打开阀a②煮沸后冷却240ml葡萄糖溶液
(2)创造无氧环境去除溶液中存在的氧气
(3)③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装置中的温度变化值A>B>C.
(5)用橡胶管把管口2与弯玻璃导管连接起来,并把连接好的弯玻璃导管的开口端通入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装有0.5%的BTB溶液的小试管中
(6)装置A所在的小试管中BTB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的变化速度明显比装置B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