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自动取样机取煤样时对煤炭颗粒度的要求怎样
我接触过发电厂复的火制车煤自动取样和输煤皮带取样,一般对外来煤的颗粒度要求小于等于300mm,厂内有破碎机,到了皮带取样机之前已经破碎成小于等于30mm。取样机本身都有破碎装置和筛分装置,能把取来的煤样破碎成6mm以下。火车煤取样机还有钻头,能保证遇到大块煤时取得煤样。所以说火车的自动取样对煤炭颗粒度没有什么要求,皮带上的自动取样机则有要求,就是30mm及以下。
火车煤自动取样一般在自动状态下随机取一车皮煤样的三点甚至还多一些,对于块煤和末煤都是这种取法。所以相对比较有代表性,但不是绝对的,任何取样都不能100%准确。
皮带上的自动取样机可以设定每间隔一段时间取一次样品,都是在皮带运转的情况下取样的。
B. 机械式传动系由哪些装置组成各起何作用
1)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所组成。
2)各装置的作用:
离合器:它可以切断或接合发动机动力传递,起到下述三个作用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2)保证换挡时工作平顺;3)防止传动系过载。
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所组成。作用:
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并使发动机在有利(功率较高而耗油率较低)的工况下工作
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挡或进行动力输出。
万向传动装置由十字轴、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作用:变夹角传递动力,即传递轴线相交但相互位置经常变化的两轴之间的动力。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组成。
主减速器的作用:降速增扭;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动力由纵向传来,通过主减速器,横向传给驱动轮)。
差速器的作用:使左右两驱动轮产生不同的转速,便于汽车转弯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
半轴的作用:在差速器与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短
C. 交流采样变送器检定装置什么主要是检什么设备的
他是用来检定电量变送器的一个设备,主要应用于实验室和生产电量变送器回,是一种计量检答定装置。它本身也是一个电量变送器,只是精度要高的多。
电量变送器(交流),主要是将电压、电流、功率等电量转换为模拟的毫安、电压信号。
D. 有种机械系统是用很复杂的装置完成非常简单的事,叫什么装置
这个叫做哥德堡装置来。
一种精确而自复杂的机构,以迂回曲折的方法去完成一些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工作,例如倒一杯茶,或打一只蛋等等。设计者必须计算精确,令机械的每个部件都能够准确发挥功用,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极有可能令原定的任务不能达成。由于戈德堡机械运作繁复而费时,而且以简陋的零件组合而成,所以整个过程往往会给人荒谬、滑稽的感觉。
E. 采样机的设备分类
车厢(汽车、火车)取样装置
用途:汽(火)车入厂煤采样机是针对运煤汽车、火车采样而设计的机械化采样设备。该设备集采样、破碎、缩分、集样于一体、结构合理、运行可靠、操作方便。采样制样工艺过程符合GB19494(对于煤炭)国家标准。适用于电厂、煤矿、煤码头等进行煤质检验采样的场合。
工作原理:汽车入厂煤采样机主要由采样头(螺旋钻取式采样机)、给料机、破碎机、缩分集样器、余煤处理系统组成。首先由钻取式螺旋采样机提取煤样,通过密闭式给料送入破碎机,破碎后进入缩分集样器,通过缩分的煤样进入集样器,多余的煤样由余煤处理系统返排回汽车或直接排回煤场。
管道采样机
一般安装在管道侧壁用于从管道中采取一定量的流动的物料作为样品。有螺旋式、活塞式、插管式等等。常用语小颗粒物料或者粉料、浆液的取样。
皮带取样装置
适用性:由中部(头部)采样机、给料皮带机、破碎机、缩分器、样品收集器、弃料返回系统、控制系统组成。皮带中部、头部自动采样机完全满足国标要求。对所采煤样的水分、粒度无特殊要求;采样间隔(时间、质量)可由定时控制器或程序设定。为安全起见,皮带中部采样机一般用于物料堆比重1.6t/m3以下的散装物料。
工作原理:采样装置按设定的时间从皮带上做全断面刮扫,采取的子样通过溜槽进入初级送料皮带机,同时把样品均匀送入破碎机破碎到一定的粒度(一般6~13mm),再通过次级皮带及缩分器分成留样和弃料,留样被自动收集在储料罐中,弃料被斗式提升机返回到皮带。
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之混料机的传动装置设计
就是减速机啊
G. 变送器、交流采样装置的区别是什么
早期在变电站信息采集设备中,采集电压电流和功率量时,先把交流转变专成直流,在做AD转换,测量它们属的值,因为那是不管是计算机还是AD转换器速度都很慢,变成直流在转换计算量小,这是变送器的由来。
后来,单片机计算机速度越来越快,AD转换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个周波采集几十点上百点,计算电压电流有效值,功率值变得很容易,交流采样装置就取代变送器,这里的变送器特指电力变送器,是将交流电压电流和功率频率等交流电量转变成直流量,以便转换测量和传输的仪器,而非广义的变送器和传感器,英文中变送器transcer和传感器区别不大,广义的变送器和传感器是把各类量转化和传输的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H. 机械式电表怎样才能采集脉冲信号
[原创]水表、气表(脉冲式)不准确的原因 呵呵,回应SHUSHAN的提议,我先抛块砖,请各位方家有玉的砸过来。
水表、气表(脉冲式)不准确的原因
1、脉冲式远传水、电、气表的技术实现
所谓脉冲式远传表具是指可以把水、电、气三种消耗品的用量用脉冲数量量化并输出的表具,其用量与脉冲数量应具有等比的关系。
目前常用表具实现脉冲远传有三种方式:干簧管式、霍尔元件式、光电开关式。其中干簧管因其无源特性在水、气表中应用较多。有些燃气表采用霍尔式,或许是为了避免出现小概率的电火花,毕竟从概念上看也比干簧管要安全一点。光电开关则在电表中广泛应用,这应该是电表本身有源的优势,又具有电气上隔离的效果。从严格意义上说,干簧管式并不能称做脉冲式,因为它本身只是一个结点,输出的是通断状态,不是真正电气意义上的有源脉冲。只是它结合采集终端提供的电源才构成了有源脉冲,暂且也用脉冲式来称呼它吧。
2、脉冲式远传水、电、气表的工作原理
脉冲式表具的准确性指其用量与脉冲数量在等比关系上的准确度。而用量指表具本身示值区所示用量。这里不讨论实际用量与示值间的计量误差。
目前的电表多是电子式,本身具有很高的精度,输出脉冲可由表具内部的电子元件保证,没有机械振动,加之脉冲分辨率高(有些高达3200imp),脉冲波形规范(有足够陡的上升和下降沿),脉宽稳定(>80ms),故而其等比关系最为准确。即使在上电掉电的瞬间有单个误差脉冲出现,对3200imp的分辨率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故此不再分析其误差源。
气表主要是靠气体流过表具内部的橡皮膜引起膜体运动,推动曲柄摇杆机构转动,进而由一系列变比齿轮驱动表盘转动。由于曲柄摇杆机构先天具有死点的不足,所以采用两块皮膜驱动,相当于汽车的双汽缸。多数气表在转盘某个字轮上安装磁钢,在相应传感部位放置干簧管或霍尔元件。当字轮旋转一周,磁钢正好经过一次,传感元件输出一个脉冲。磁钢安装在0.01的字轮上,则一个脉冲相当于0.1立方米的用气量。
水表由水流驱动水表中的磁珠转动,带动一系列变比齿轮机构驱动表盘转动。和气表类似,水表也通过在某个字轮上安装磁钢,相应的传感部位安装干簧管输出脉冲信号。其脉冲数与磁钢所在字轮的位置相对应。
3、脉冲式远传水、气表的误差源
脉冲式水、气表的误差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种是计量对象本身不稳定导致脉冲数与表具示值不成等比关系。一种是传感元件自身特性导致脉冲数与表具示值不成等比关系。
计量对象本身不稳定是由水、气作为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其压力、流量甚至流向不稳定所导致的。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水、气在管道中很难达到层流模式,而这是液压或气压驱动的理想模式。水、气在管道中主要呈现的是湍流模式,这在启闭阀门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水、气可能在管道、表具腔体内振荡,同时这种振荡通过传动机构传递给磁钢。其传递过程由表具传动机构的机械特性和传动比决定。如果磁钢此时恰好位于传感器的临界位置,就可能导致传感器输出与水、气振荡频率相对应的误差脉冲。在实践中,水的振荡现象比气表现得更为明显,其振荡幅度也比气要高,故水表的误差率比气表要高。
传感元件自身特性也可以导致误差脉冲的出现。干簧管和继电器相同,都是以磁能驱动弹性体运动使触点吸合或放开,而弹性体(没有理想刚体)在接触瞬间都会有抖动现象,在它达到完全接触导通之前,会有大量接触断开再接触的状态出现,它具有频率高,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霍尔元件由于没有机械部分,故不存在抖动现象。但由于磁场的场强不均匀,磁钢与霍尔元件的位置关系,仍有可能产生类似抖动现象的高频误差脉冲,只是概率更小而已。
基于上述单个传感器的误差源分析,已有双传感器表具出现,此处不再多述。
这才是好贴!
关于计量对象本身的误差:只要采用双传感器件,就不难解决!早期的感应式电能表(尤其是无止逆装置的三相电能表)就会出现转盘反转现象,当时就是采用双光电器件,判断两个脉冲的发生次第关系,很容易实现转动方向的判别,估计楼主说到的双传感器件就是这种东西!
关于传感器件自身因为抖动形成的误差:我这里介绍一个电能表脉冲计数中的成功例子。
对电能表脉冲计数,在脉冲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空间电磁波干扰,它将导致脉冲输出线上出现高频率的脉冲,形成误计。这时我们在系统设计中,必须做到两点:其一,严禁在传递过程中,设计脉冲整形电路,避免把干扰脉冲形成一个规范的输入脉冲;其二,根据电能表的最大允许电流,可以计算出两个正常脉冲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在输出最大电流时),如果脉冲时间间隔小于这个时间间隔值,必然是干扰脉冲,可以舍弃。
根据这个例子,在水表、气表中,也必然存在一个最快转速与最小脉冲间隔问题;这样就可以消除高频抖动的影响了!
由于笔者从未做过水表、气表的集抄系统,也许说外行话了!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另:水表、气表的脉冲传输线比较长,难道没有空间电磁波干扰问题吗?很是怀疑!用双绞线?
采用干簧管或者霍尔器件,需要使用磁钢,他们会增加转动的阻尼,难道不会影响表具的计量精度吗?
其实使用干簧管与霍尔器件,不需电源是假的!因为开关信号的读取,是需要电源的;信号的传输更需要电源!那为什麽不用光电器件呢?至少它基本没有阻尼!
水表、气表的集抄系统,电源的一致性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在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今天,不能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这个问题是如何考虑的?采用UPS不是办法,断电时间如何设计呢?
笔者个人认为:在电源一致性问题解决之前,这个系统设计是有缺陷的!
三表集抄最早发展的就是脉冲式采集方式,如今这种方式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确实有许多误差因素,但解决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我记得最早的采集终端是见脉冲就计,其准确度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对表具脉冲传感器的了解还不深。在表具脉冲化的过程中还有行业隔离的问题。除了电表,水、气表厂家主要关注的是机械部分,对电气接口的了解在当时是不成熟的。甚至现在,一些水、气脉冲式表具的说明书上还根本见不到关于传感器接口的电气规范。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首帖把电表的脉冲形式叙述得比较详细的原因。
从误差源分析到两位大侠提供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得出脉冲式表具是一种实用、价廉、可操作性强的表具。如果在采集终端上作充分准备,是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误计的。它虽然不能保证计数与示值的100%等比关系,却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精度范围。之所以说它不能保证计数与示值的100%等比关系,一是空间电磁干扰对计数的影响还研究不够,二是它本身是个开环系统。
关于隔离,有电气隔离和机械隔离两种。事实上磁钢和干簧管或霍尔元件就是电气隔离形式,只是它通过磁隔离而非光隔离。它们还做到了机械隔离。对煤气表来说,字轮与传感器两者都是与煤气介质隔离的,所以不存在防爆问题(劣质品除外)。湿式水表主要做到水密封,这一点水表厂家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我最初从事集抄工作时,也考虑过反射式光电采样。这种技术也非常成熟,可以说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在电表测试时也用它来计电表的转盘转数。影响它广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和使用环境。这种传感器比干簧管成本要高出几个数量级,在各种表具上安装也会使表具厂家的生产工艺发生很大变化。水、气表的工作环境对电气设备来说比较恶劣,煤气表外围有灰尘和油烟,水表则有灰尘和水。它们对光的影响非常大,要做到长期无维护的状态,必须把它们置于全密闭环境,做到这一点,性价比上是不划算的。另外,它仍旧是个开环系统。
笔者习惯时时整理思路:首先记录下我们欠下的债务:电源一致性问题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
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楼主提出的“一是空间电磁干扰对计数的影响还研究不够,二是它本身是个开环系统。”注意这里的空间电磁干扰问题不是指通信的干扰问题,而是脉冲传输过程的空间电磁干扰问题!
在电能表的集抄系统中,一般不采用脉冲整形电路!主要避免把干扰脉冲整形成标准脉冲形式,切断控制链,软件处理就无能为力了!在软件处理过程中,可以玩的花样很多!这里主要应用的资源是CPU占用时间,占用时间越长,抗干扰能力就越强!极端的情况就是“脉冲全过程监督”!如果加上掉电检测,应该可以比GE公司更进一步,把“每次停送电一个脉冲的误差”也消除掉!当然在硬件设计过程,也要尽可能提供更好的环境,例如传输线要短,避开高频信号线,增加高频电容......等等。
如果采用分线制脉冲采集传输就不好了!
在计数累加过程,显然应该采用余数保留法,避免截断误差与舍入误差!对存储环境要考虑存储器的寿命,这时一个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总体设计中不要给自己留余地,一定要求表具示值与计数绝对一致!在多功能电能表设计时,由于感应式电能表的计度器与LED(或液晶)显示并存,而且更可怕的是这种误差是永远性质的累计误差,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信任!不允许的!
电源处理是一个关键,往往电源剧烈波动,会导致数据混乱!故产品经历GB6548的脉冲群试验是必须的!多功能电能表很多就是“栽”在这个试验上!生产过程中要设计好试验手段,调节电源波动频率,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解决完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数据通信前的精度问题了!
实现闭环比较困难!现在所谓的直读式仪表与电能表经历的所谓“触摸式”采样,就是闭环的例子!这样做成本将是一个大问题!实践证明,开环处理也是可以的。目前国内电能表采样大多采用开环处理,没有听说太多的精度问题!
关于误差认可问题:现在已经经历了多年运行考验,电子式电能表的脉冲计数得到全面认可,因为它的精度远远高于感应式电能表精度!原来的感应式电能表误差很大,尤其是轴承油问题,造成电力部门巨大的经济损失(负误差)。我不知道水表、气表能否实现电子式,如果可能就将推动水、气计量的巨大革命!估计现在的机械式表具误差也小不了!
今天就唠叨到这儿!不对请指正!
I. 对于水质采样器里面的混合采样到底是什么意思
混合采样,就是将一定时间内抽取的样品混合在一起进行留样,就是避免在线分析仪器在分析过程中,企业有污水偷排的现象。DR803留样器就是混合双桶采样器
J. 谁有水泥的取样标准
水泥取样方法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本标准适用于出厂水泥的取样。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督取样亦应参照采用。
二、术语
2.1 后工取样 用人力操作取样工具采集水泥样品的方法。
2.2 机械取样 使用自动取样设备采集水泥样品的方法。
2.3 连续取样 不间断地取出水泥样品的方法。
2.4 检查批 为实施抽样检查而汇集起来的一批单位产品。
2.5 编号 代表检查批的代号。
2.6 份样 由一个部位取出的规定量水泥。
2.7 混合样 从一个编号内取得的全部水泥份样,经充分混匀后制得的样品。
2.8 试验样和封存样
混合样均分为二,一份为试验样,用作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一份为封存样,密封贮存以备复验仲裁。
2.9 分割样 在一个编号内按每1/10编号取得的份样,用作分割样品质试验。
2.10 通用水泥 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水泥。
三、取样
3.1 取样工具
3.1.1 机械取样器
机械取样采用图B1所示的自动连续取样器,其他能够取得有代表性样品的机械取样装置亦可采用。
3.1.2 后工取样器
a.袋装水泥:采用图B2所示的取样管。
b.散装水泥:采用图B3所示的取样管。也可采用其他能够取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后工取样工具。
3.2 取样部位
a.水泥输送管路中(适用于机械取样)。
b.袋装水泥堆场。
c.散装水泥卸料处或输送水泥运输机具上。
注:不应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取样。
3.3 样品数量
3.3.1 混合样 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3.2 分割样
a.袋装水泥:每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
b.散装水泥:每1/10编号在5min内取至少6kg。
3.4 取样步骤
3.4.1 自动取样器取样:采用3.1.1规定的取样装置取样。该装置一般安装在尽量接近于水泥包装机的管路中,从流动的水泥流中取出样品,然后将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2 取样管取样:采用图B2的取样管取样。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隹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3 槽形管状取样器取样:当所取水泥深度不超过2m时,采用图B3的槽形管式取样器取样。通过转动取样器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5 样品制备
3.5.1 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3.5.2 试验样及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3.5.3 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并按附录A进行试验,不得混杂。
注:样品不得混入杂物及结块。
3.6 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3.6.1 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3.6.2 封存样应密封保管三个月。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
3.6.3 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蜥、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3.6.4 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3.7 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如下表所示的取样单。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本标准适用于出厂水泥的取样。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督取样亦应参照采用。
二、术语
2.1 后工取样 用人力操作取样工具采集水泥样品的方法。
2.2 机械取样 使用自动取样设备采集水泥样品的方法。
2.3 连续取样 不间断地取出水泥样品的方法。
2.4 检查批 为实施抽样检查而汇集起来的一批单位产品。
2.5 编号 代表检查批的代号。
2.6 份样 由一个部位取出的规定量水泥。
2.7 混合样 从一个编号内取得的全部水泥份样,经充分混匀后制得的样品。
2.8 试验样和封存样 混合样均分为二,一份为试验样,用作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一份为封存样,密封贮存以备复验仲裁。
2.9 分割样 在一个编号内按每1/10编号取得的份样,用作分割样品质试验。
2.10 通用水泥 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水泥。
三、取样
3.1 取样工具
3.1.1 机械取样器 机械取样采用图B1所示的自动连续取样器,其他能够取得有代表性样品的机械取样装置亦可采用。
3.1.2 后工取样器 a.袋装水泥:采用图B2所示的取样管。b.散装水泥:采用图B3所示的取
样管。也可采用其他能够取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后工取样工具。
3.2 取样部位 a.水泥输送管路中(适用于机械取样)。b.袋装水泥堆场。c.散装水泥卸料处或输送水泥运输机具上。
注:不应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取样。
3.3 样品数量
3.3.1 混合样 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3.2 分割样 a.袋装水泥:每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b.散装水泥:每1/10编号在5min内取至少6kg。
3.4 取样步骤
3.4.1 自动取样器取样:采用3.1.1规定的取样装置取样。该装置一般安装在尽量接近于水
泥包装机的管路中,从流动的水泥流中取出样品,然后将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2 取样管取样:采用图B2的取样管取样。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隹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3 槽形管状取样器取样:当所取水泥深度不超过2m时,采用图B3的槽形管式取样器取样。通过转动取样器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5 样品制备
3.5.1 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3.5.2 试验样及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3.5.3 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并按附录A进行试验,不得混杂。
注:样品不得混入杂物及结块。
3.6 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3.6.1 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3.6.2 封存样应密封保管三个月。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
3.6.3 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蜥、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3.6.4 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3.7 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如下表所示的取样单。
×××水泥厂取样单
——————┬————————┬——————┬———————┬————————
水泥编号 │ 水泥品种及标号 │ 取样日期 | 取样人签字 | 备注
——————┼————————┼——————┼———————┼————————
│ │ │ │
——————┴————————┴——————┴———————┴————————
附录A 分割样品质试验(补充件)
A1 试验方法
分割样的品质试验按通用水泥相应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进行。其他水泥亦应参照采用。
A2 要求
A2.1 分割样试验每季度进行一次。可任选一个品种、标号。
A2.2 分割样的品质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水泥标准技术要求。
A2.3 分割样取得后应立即进行试验。全部样品必须在一周内进行完毕。
A2.4 当分割样试验结果有低于水泥的技术要求时,或水泥28天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大于6%时,即应每季度进行二次;当仍有低于技术要求,或变展览纱数大于6%时,则每月进行一
次。
A2.5 以上试验次数的增加,直至分割样试验结果全部符合A2.2的要求时,方可恢复为每季一次。
A2.6 增加试验时,一般应用同品种、标号的水泥。
A3 变展览纱数的计算 -
A3.1 分割样平均值X
- 1 10
X=— ∑ X8 ………………………(A1)
10 i=1
式中:Xi——分割样抗压强度值,MPa。
A3.2 分割样标准偏差S
分割样标准偏差S按式(A2)计算:
10 -
∑ (Xi-X)[2]
i=1
S=——————[1/2]………………………(A2)
10-1
A3.3 分割样变展览纱数Cv
分割样变展览纱数Cv(%)按式(A3)计算:
S
CV=—— ×100 …………………………………(A3)
X
附录B 水泥取样器(参考件)
B1 自动连续取样器 自动 连续取样器主要适用于水泥成品及原料的自动连续取样,也适用于其他粉状物料的自动连续取样。
B1.1 结构 自动连续取样器结构。
B1.2 技术要求
B1.2.1 混料筒规格分为两种:A型内径500mm×225mm,B型内径300mm×150mm。
B1.2.2 混料筒最大装料量:A型为15kg,B型为5kg(物料密度不小于28g/cm[3])。
B1.2.3 电动机功率:120W。
B1.2.4 取样量应可调,调节范围为0 ̄8kg/h。
B1.2.5 取样调节阀及倒料翻转门应灵活自如。
B1.2.6 倒料门四周及各部位密封性能良好,无明显漏灰现象。
B2 袋装水泥取样器 代装水泥取样采用如图B2所示的取样管。
B3 散装水泥取样器 散装水泥取样采用如图B3所示的取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