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中含有机物的溶液中有机物是什么
(1)由图可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1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内,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容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否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图中2装置里是用来产生水蒸气的沸水,因此装置2模拟的是原始海洋.
(3)此实验结果:积聚在仪器3底部的溶液中共有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即: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4)图中装置2里是用来产生水蒸气的沸水.2内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水蒸气,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模拟降雨过程.
故答案为:(1)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否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原始海洋
(3)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降雨
Ⅱ 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1)加入水的目的是使样品充分溶解形成溶液,便于实验;根据流程图分析,加入氢氧化钾可以除去氯化镁,除去氯化钙而又不增加新的杂质用碳酸钾溶液;
(2)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中间留有气泡或滤纸的规格不对等;蒸发可以除去溶液中的水分,而盐酸具有挥发性,可以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同时还可以除去溶液中的氯化氢;
(3)最后的氯化钾固体中包括了过量的碳酸钾、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有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氯化钾,所以最终所得氯化钾固体大于80g,故选:A.
故答案为:(1)溶解形成溶液,K 2 CO 3 ;
(2)玻璃棒,滤纸下面有气泡,H 2 O、HCl;
(3)A.
Ⅲ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
由于广口瓶内密封复着一定体积制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总会在导管口出现气泡;改进后的装置应满足只有固体溶于水,温度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小白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该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中时,会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挤压出去,即使广口瓶内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导管口也会有气泡冒出.
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装置1、装置2、装置3可任选其一):
Ⅳ 小明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见图装置),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
A、氯化钠和水不反应,不能使A瓶中的压强增大,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A瓶气压减小,故B错误.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放出,不能使A瓶中的压强增大,故C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故D正确.
故选D.
Ⅳ 利用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下列不能和NaOH溶液形成喷泉的气体是
选C。
氯化氢、二氧化碳和氯气都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只有一氧化氮不能被吸收。
Ⅵ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1)根据实验室用过抄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可知所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等.答: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