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Ⅱ)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
(1)实验中来,除打点计时自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给打点计时器供电,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处理数据,故选:AC
(2)根据图可读出刻度尺的读数为:x2=2.98cm,x5=13.20cm.
(3)小车运动的v-t图线:
❷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因为 Vo*T + 1/2 a T*T = S 两边抄除以袭时间T 有S/T=Vo + 1/2 a*T 图像表现为直线 斜率为 1/2a 所以2倍为加速度 Vo为初速度 a 为加速度 T为运动时间 S/T 即为图的纵坐标 T 为横坐标
❸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1)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3.6N.
(2)A、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版大小,所以权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A项需要;
B、该实验中不一定需要OB水平,故B项不需要;
C、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两细线的力的大小,同时画出细线的方向即为力的方向.虽悬挂重物的细线方向确定,但大小却不知,所以要测重物重力,故C项需要;
D、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D项需要;
E、该实验中,改变拉力时,只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弹簧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等大反向,因此O点不用每次静止在同一位置,故E不需要;
F、该实验中AO与OB的夹角大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F不需要.
故选:ACD.
(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为:(1)3.6;(2)ACD;(3)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减小重物M的质量.
❹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
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v 5 =
v 6 =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
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测量值偏大,因为实验中存在阻力,比如:没有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等. (2)、①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d=1.5mm+27.5×0.01mm=1.775mm ![]() ②因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电流不能太大,电流表应选A 1 ;待测电阻的电压约为2V,所以电源选择E 1 ; 电阻值较小,电流表应用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①6,7;②1.00,1.20;③2.00,偏大 (2)①1.775(1.773~1.775均正确);②A 1 ,E 1 ,电路如图所示 |
❺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
①根据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v5=
x46 |
2T |
0.1101+0.0900 |
0.2 |
x9?11?x7?9 |
(2T)2 |
(0.0660+0.0460)?(0.106+0.0861) |
(2×0.1)2 |
❻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D.∵没必要使得O点禁止在同一位置,只要看测力计的示数,和重物的重力。看是否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近似)不需要禁止在同一位置的。(补充一句:随意跟换拉力角度都能到达O点)
❼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
(1)6,7(2)1.00,1.20(3)2.00
❽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
❾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
(1)当拉力F等于0时,小车已经产生力加速度,故原因是平衡摩擦力回时平衡摩擦力过大,在平答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偏大.
则绳子的拉力F=Ma=
当M>>m,即砝码和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时,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 所以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M>>m的条件. (3)根据刻度尺的示数可知△x=sDG-sAD=3.90cm-2.10cm=1.80cm, 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T=0.1s, 代入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为:a=
故答案为:(1)偏大;(2)M>>m;(3)0.20. ❿ (1)①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