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学实验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有哪些、越多越好啊!
保护气呀
氮气一般是很稳定的
『贰』 通氮气的作用
保护气呀
氮气一般是很稳定的
『叁』 一些高中化学实验的问题 问题1.装置中充入氮气一般有何作用
高中化学里的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如下:
装置中充入氮气通常是起保护作用,氮气是惰性气体,利用氮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和水分;
假如制取的物质易发生水解,应如何防止水解的发生,要根据具具体物质的理化性质做合理方案,比如调pH值至改物质可以稳定的值,再或者避免接触水分;
若制取物质易被氧化,则制取过程如何防止被氧化,就涉及无氧操作了,制取前先充氮气保护,赶走空气,制取过程保持装置密封,或者持续用氮气吹扫。
『肆』 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通入氮气是惰性气体为了实验后一般用来将容器内剩余气体(有毒的)排尽或者防氧化。
『伍』 在实验前往装置中通入类似氮气的气体的作用是什么
隔离空气/溶解氧保护气体,防止氧化/反应性原料(如工业合成氨)氧化
『陆』 化学 请问在实验题中,实验前╱中╱后 通入氮气的作用分别是
化学 请问在实验题中,实验前╱中╱后 通入氮气的作用分别是?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柒』 加热时先通入氮气目的是
加热时先通入氮气目的是为了把容器内的空气(尤其是氧气)排出容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
实验中通入氮气一般用来做载流气体,推动容器内气体流动,实验后通入氮气一般用来将容器内剩余气体(有毒的)排尽或者防氧化。
(7)实验装置通入氮气的作用扩展阅读
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捌』 实验室制氮气的装置操作及用途
实验室中制备少量氮气的基本原理是用适当的氧化剂将氨或铵盐氧专化,最常用的是如下几属种方法:
⑴加热亚硝酸胺的溶液:
⑵亚硝酸钠与氯化胺的饱和溶液相互作用:
NH4Cl + NaNO2 === NaCl + 2 H2O + N2↑
⑶将氨通过红热的氧化铜:
2 NH3+ 3 CuO === 3 Cu + 3 H2O + N2↑
⑷氨与溴水反应:
8 NH3 + 3 Br2 (aq) === 6 NH4Br + N2↑
⑸重铬酸铵加热分解:
『玖』 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
1、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体,如:瓜果,食品,灯泡填充气。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所氧化,用氮气填充粮仓,可使粮食不霉烂、不发芽,长期保存。
2、液氮还可用作深度冷冻剂。作为冷冻剂在医院做除斑,包,豆等的手术时常常也使用,即将斑,包,豆等冻掉,但是容易出现疤痕,并不建议使用。
3、高纯氮气用作色谱仪等仪器的载气。用作铜管的光亮退火保护气体。跟高纯氦气、高纯二氧化碳一起用作激光切割机的激光气体。
4、氮气也作为食品保鲜保护气体的用途。在化工行业,氮气主要用作保护气体、置换气体、洗涤气体、安全保障气体。用作铝制品、铝型材加工,铝薄轧制等保护气体。用作回流焊和波峰焊配套的保护气体,提高焊接质量。
5、用作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的保护气体,防锡槽氧化。
(9)实验装置通入氮气的作用扩展阅读:
氮气分子中对成键有贡献的是三对电子,即形成两个π键和一个σ键。 对成键有贡献,成键与反键能量近似抵消,它们相当于孤电子对。
由于N2分子中存在叁键N≡N,所以N2分子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将它分解为原子需要吸收941.69kJ/mol的能量。N2分子是已知的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的,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氮气通常不易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化学式为N2。
『拾』 实验中通入氮气有什么作用。总结一下。谢谢
隔绝空气/做保护气,防止x被氧化/反应的原料,如工业合成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