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反射弧有5个组成部分
解剖蛙体外电刺激
2. 求作业答案:下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
(1)效应器 (2)E→D→C→B→A (3)a.预期结果和结论: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发生改变。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或A无反应,②处有电位变化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方法步骤: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和结论:若两次试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如第二次观测的①)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
3. 搔扒反射的脊蛙反射反射弧的实验分析方法
反射弧的分析应安排在“观察搔扒反射”之后,可以先简单地复习反射弧的组成,然后边观察实验现象,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感受器的分析:将蛙的右足底皮肤剥去,分别刺激两只后足的足底,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而右后肢不动。说明搔扒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去掉皮肤,没有了产生神经冲动的感受器,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传入神经的分析:拉出右后肢的坐骨神经,将其剪断,分别刺激两只后足的足背,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而右后肢不动。说明坐骨神经中有传入神经的成份。传入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入,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传出神经的分析:刺激蛙背部的中央部分,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右后肢的大腿部分有反射性运动,而小腿和足不动。说明坐骨神经中有分布到小腿以下的传出神经的成份。传出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出,小腿以下部分不出现反射。而分布到大腿部分的传出神经未被切断,所以大腿部分仍会出现运动。
效应器的分析:将右后肢大腿处的肌肉在远体一端剪断,刺激蛙背部的中央,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右后肢(包括大腿部分)完全不动。说明肌肉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被破坏,不能出现运动反应。
脊髓的分析:用探针捣毁蛙的脊髓,刺激蛙背部的中央,可见左后肢与右后肢一样不出现任何反应,说明脊髓被破坏,反射不能完成。 经过上述实验分析,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弧在一个蛙体内有许多个。当这些反射弧都完整时,刺激任何部位的皮肤都会引起相应的反射,当某一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就会使这一反射不能进行,但并不影响其它反射的正常进行。脊髓是这些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脊髓,所有的搔扒反射都不能进行。同时,这种实验分析方法还能说明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如果学生素质较好,进行分析时还可采取先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结果,然后再观察正确的结果。用实验方法分析脊蛙反射的反射弧,现象明显,操作简单,适于在教学中使用。
4. 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反射弧分析的参考文献
网络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网络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网络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
数据资料可以在网络文库、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6.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
其他: [R]、[P]、[A]、[C]、[Z]等。
5. 如何实验验证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外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而突触结构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结构!
反射
6. 反射弧的功能是什么
反射(fanshe)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非条件反射。它是由于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另一种是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根据结构基础的不同,又可把反射分为简单和复杂的两种。最简单的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复杂的反射,是神经中枢分布较广,靠联络神经元组成复杂的链锁。反射是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中任何一部位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实现。由于突触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决定了反射弧上冲动的传导只能由感受器传向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见图)。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在实验条件下,人工遥刺激直接作用于传入神经也可引起反射活动,但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验,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所在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某一特定反射往往是在刺激其特定的感受器后发生的,这特定感受器所在的部位称为该反射的感受野。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一般地说,作为某一简单反射的中枢,其范围较窄,例如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腰脊髓,角膜反射的中枢在脑桥。但作为调节某一复杂生命活动的中枢,其范围却很广,例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分散有延髓、脑桥、下丘脑以至大脑皮层等部位内。延髓是发生呼吸活动的基本神经结构,而延髓以上部分的有关呼吸功能的神经元群,则调节呼吸活动使它更富有适应性。
在整体情况下,反射活动发生时,感觉冲动传入脊髓或脑干后,除了在同一水平与传出部分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还有上行冲动传导到更高级中枢,乃至大脑皮层的中枢,进一步通过高级水平的整合,再发出下行冲动来调整反射的传出冲动,使反射活动更具有适应性。因此,在反射发生时,既有初级水平的整合活动,也有较高级和最高级水平的整合活动;通过多级水平的整合,反射活动便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适应性。
神经中枢的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纤维直接作用于效应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通过体液的途径间接作用于效应器,这个体液环节就是指内分泌调节。这时候反射是如下进行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激素在血液中转运→效应器。反射效应在内分泌腺的参与下,往往就变得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例如,强烈的痛刺激可以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引致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从而产生广泛的反应。
反射弧类型:简单的反射,复杂的反射.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直接在中枢内接触,称为单突触反射,如膝反射。复杂的反射弧有许多中间神经元,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主要有:
(1)辐散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不同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
(2)聚合式:一个神经元的胞体与树突接受许多不同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3)链锁状:神经元链状接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结构与神经元间联系的复杂性,使各种反射活动能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而精确地进行。
7. 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反射的发生要依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性
可是,这个实验一般是以青蛙或蟾蜍为材料的。
先制备脊蛙,并叙述制备过程。
①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平皿内(深入的范围一致),双后肢是否都有反应? 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②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个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趾尖皮肤一定要剥除干净),再用1%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③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蛙的左后肢的皮肤上。观察后肢有何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④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用连续阈上刺激,刺激右后肢趾,观察有无反应?
⑤分别以连续刺激,刺激右侧坐骨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⑥以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后再重复上步骤,观察有何反应。
实验教材上有更详细的步骤,如需要的话,请联系。
8. 反射弧怎么运作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若受损机体,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若受损机体,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若受损机体,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根据神经中枢传来的兴奋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规律性活动(若受损机体只有感觉没有效应);兴奋又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若受损机体,机体只有感觉没有效应)。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在实验条件下,人工刺激直接作用于传入神经也可引起反射活动,但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9. 在反射弧中,如何用实验证明神经肌肉的接头部位(效应器)受损 实验步骤
感受器受到损伤会无法感受到刺激,但可以使该组织做出相应的生理行为
传入神经受到损伤也是无法感受到刺激,但可以使该组织做出相应的生理行为
神经中枢受损既不能感受到刺激,又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能感受到刺激,但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效应器受到损伤也能感受到几次,但同样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10. 如何用实验判断一个反射弧中哪个是感受器哪个是效应器
传入神经的始端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的末端加上它所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效应器。
,最好确认的办法是传入神精那有一个小圆圈叫做感觉神经原,有那东西那这就是传入神经,和传入神经相连的那个就是感受器了